七年級數學《問題解決的基本步驟》評課稿

一.爲什麼選這節課?

七年級數學《問題解決的基本步驟》評課稿

1.不是觀摩,不是展示,旨在研討。上一版的的教材是把這節課作爲《一元一次方程應用》的第四節課,相信大家在上課的時候都深有感觸,用審、設、列、解、檢五步驟更簡單、更好操作,冠以“問題解決”四步驟有點畫蛇添足的感覺。是問題解決的四步驟不好嗎?肯定不是?主要是呈現的例題不能很好的詮釋四步驟。

毋庸置疑,波利亞的《怎樣解題表》之所以能風靡全球,一定有其獨特的魅力。浙教版主編範良火先生極力推崇在教材中體現該內容。針對上一版的教材出現的問題,編者對例題進行改編,把它編爲課題學習。我想編者的意圖就是希望教師能用《怎樣解題表》指導平時的課堂教學,教會學生怎樣解題。

作爲課題學習,這節課肯定很難上,當時選這節課時,我們組的好多老師都說怎麼挑了一塊這麼難啃的骨頭,我說這次教研活動的主題就是《七年級新課程疑難問題》教學研討會,就想借這次活動搭建一個讓大家交流探討的平臺,讓大家在交流與碰撞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2.學生存在的問題:

有的學生上課聽得懂,題目不會解;有的學生解了很多題卻無法提高解題能力。

原因分析:有兩個層面的原因。一是:有的教師在教學時沒有在具體解題操作中引導學生進行解題思路的剖析,沒有把解題的方法教給學生。二是:學生解題常常只爲追求答案或應付老師的作業,缺乏解題後的反饋與反思

解決對策:波利亞指出,“領會方法的最佳時機,可能是讀者解出一道題的時候,或是閱讀它的解法的`時候,也可能是閱讀解法形成過程的時候”。你如果希望從自己的努力中取得最大成績,就要從已經解決的問題中找出那些對處理未來問題可能有用的特徵。即進行解題過程分析。假如學生通過解一道題而會一類題,那減負就不再是一張空頭支票。而學會解題需要教師的引導。

二、簡單點評

謝老師有很好的課堂駕馭能力好,面對多變的課堂他充滿自信,從容應對,駕輕就熟地指揮,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漂亮的引例體現怎樣解題的精髓

問題解決的四步驟雖然經過編者的精減,但那四段文字對教師而言也不一定能解讀到位,更何況學生。該怎麼幫助他們理解這四個步驟呢?

在波利亞的解題表中有云,如果你不能解決所提出的問題,可先解決一個與此有關的問題.你能不能想出一個更容易着手的有關問題?一個類比的問題?正是受這句話的啓發,謝老師選取了一個既能引起學生高度興趣,又能很深刻的詮釋問題解決四步驟的生活實例。他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NBA籃球賽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學生個個興趣高漲,彷彿身臨其境,很熱烈地參與到兩支球隊對決的問題解決的過程,於是四步驟悄悄地植入學生心中。這個範例很出彩的地方就在於它能說明四步驟需要不斷的調節,即使完成也存在反思的空間。正因爲主教練在比分追平的情況下及時調節問題解決的方案,才獲得最終勝利。

2、藝術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深層回顧的拓展很出彩,通過一個通話時間爲x=--50的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出現這不符合實際意義的解的原因在於默認了x>350,那該怎麼辦呢?此時學生充分感受分類的必要性,從而水到渠成的進行了分類教學。正如唐詩有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是進行數學思想方法滲透的最高境界,因爲學生需要的纔是合理的,那要比教師直接分3類,在完成解題之後告知學生這叫分類那要高明得多。

我不敢保證今天的學生能深刻理會謝老師的用心良苦,隨手拿個問題就像今天一樣興趣盎然地研究!但作爲見證精彩的老師們,我們在今後教學中是否該反思該怎樣引導學生去解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