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壓強》評課稿

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對其執教教師的課堂教學的得失,成敗進行評議的一種活動,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發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壓強》評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物理《壓強》評課稿

初中物理《壓強》評課稿 篇1

一、整體感覺。

老師從新課程的理念出發,採取了分階段逐漸深入的教學模式,由淺入深給學生創設了一個開放的課堂,動態的課堂,充分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在輕鬆,平等的氛圍裏讓學生小試牛刀,初步品嚐了科學探究活動中成功的喜悅,又通過教師的例題講解和習題落實了知識與技能目標。從引入遊戲,比較大象和芭蕾舞演員的壓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應用,還有課後留下的關於路面損壞情況的調查報告,無一不體現了教師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穿插了控制變量法和類比法。李老師落落大方,親切自然,板書規範。

二、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1)引入——以競賽的形式創設了男女生比賽切蘿蔔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眼球,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因爲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源源不斷的動力。

(2)探究部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學生親身體驗,觀察自始至終。例如:利用身邊隨手可得的鉛筆的筆頭和筆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對比實驗,貼近生活,給學生的體會深刻。

在設計實驗時,老師充分融入到學生中,成爲他們的合作伙伴。

在這幾個過程中,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運用科學方法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

(3)在知識的傳播中注重方法。

(4)規範化。

(5)多媒體輔助與板書相得益彰。多媒體展示精美的圖片和受力分析,視頻展示平臺展示解題過程,板書規範、美觀,三者相互配合默契。

三、但是教無定法,每一位老師對每節課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1)在課堂的引入部分,用遊戲和競賽的方式能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但是要注意實驗的方便和安全性。學生對刀具的使用並不熟練。

(2)在概念的教學上,要注意學生的理解,突破難點。在本節內容中,壓力和壓強的概念是難點,學生也容易弄錯。垂直和表面。

(3)在探究流程中,李老師是先要同學思考什麼影響壓力作用的效果呢?在讓學生體驗鉛筆實驗,我認爲這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4)在學生提出猜想時,老師不應該對猜想帶有過多的指向性痕跡,否則探究性實驗就可能變成驗證性實驗。我在上這節課時,就有的同學提出壓力作用的效果可能與接觸面的材料有關等可能。在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多種猜想之後,老師在從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因素有關部門因素和無關因素等方面逐步篩選,確定探究的課題。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初中物理《壓強》評課稿 篇2

今天在本校聽了朱老師《大氣壓強》一課,對於朱老師的課說下自己的看法:本節課是浙教版的八年級《科學》上冊第2章第3節的大氣壓強。

這是在學習了固體壓強、液體的壓強之後,再學的氣體壓強。本堂課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

1、大氣壓強的存在。

2、生活中的大氣壓強及應用。

3、馬德堡半球實驗。

朱老師能抓住本節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爲本、以疑爲線、以啓發爲主、以拓展爲目標,通過開展學生自主實驗和課堂設疑,還有學生的分組討論,使本節課的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教學目標方面的評價

朱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能抓住大氣壓的存在實例和通過大氣壓知識應用實例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良好學風,激發學生學習情趣這一主線開展課堂教學。讓每個學生參與活動、探究知識。並能掌握一些利用大氣壓的重要應用。

二、教學設計的評價

教學設計理念依據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科學課程標準》中:面向全體學生,立足學生髮展,突出科學探究等基本理念。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探究狀態下學習”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整個課堂設計完整、結構緊湊、邏輯嚴密、前後呼應。整個過程設計較爲合理。

三、教學過程的評價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朱老師用課本中的覆杯實驗引入,大膽地把課本中的演示實驗改爲學生分組實驗,體現了科學探究的實質,也就是在實驗中有成功也有失敗。讓學生自己分析成功和失敗的關鍵,從而引出了大氣壓的概念。這樣的'改變讓學生從單純的觀察到自己親自動手,參與度更廣,學生的專注程度大大提高。

2、注重探究,教學方法多樣。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和實際授課中營造了濃厚的探究氛圍,讓學生始終處於積極的思考和探究活動中。有學生的獨立思考,如:“爲什麼紙沒有掉下來?”“是不是因爲水吸引了紙片,所以沒有掉下來?”有分組活動交流合作學習,互相補充。如:“大家用桌上的儀器,設計證明大氣壓存在的小實驗,並用大氣壓知識來解釋。”通過不斷的探究,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動手實踐。將學生活動不斷推向新的高潮,讓所有的學生都明白了“探究的過程”和“探究的方法”,不僅教給了學生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了學生科學探究的方法,這是這堂課學生最大的收穫。

3、學以致用,教學舉例貼近生活。

比如說,朱老師用“魔術”:將礦泉水的空瓶加了熱水,再倒掉後蓋緊瓶塞,使瓶子變形;還有用嘴吸紙杯,吸管喝飲料等。讓學生覺得熟悉、親切,然後通過所學知識來解釋,讓學生初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使學生了解大氣壓的實用性。

4、注重情感目標的培養。

教學中,通過教師有序的導、學生積極的參與、體驗、合作、討論與交流,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機的結合。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和科學的學習態度,樹立將科學轉化爲技術服務於人類的意識。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面對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穫,都得到成功的體驗,充分體現了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新課標精神。

四、意見和建議

1、在學生實驗中,可否用透明的塑料杯代替紙杯,可以使學生看清杯中是否還有空氣。

2、教師在講解時,沒有將“大氣壓”講解清楚,“大氣壓”到底是“大氣壓強”還是“大氣壓力”這個基本概念。

3、馬德堡半球實驗演示時,如果先讓一位女同學來拉,再讓班裏力氣大的2個男同學來拉,可能反差的效果會更明顯。

4、教師在課堂中,教師在時間分配上欠合理。教師要加強學生活動的指導,控制好活動時間。教師的語速過快,學生自主思考和討論的時間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