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記評課稿

核舟記評課稿1

從《核舟記》的教學流程可以看出,這節課,環節相當完整和明晰,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執教者獨具匠心。教師能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設計出富有創意的教學活動,突出了以學生爲本的思想,學生主體性得到很好的發揮,寓教於樂,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挖掘了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是新課改下一堂有意義、有效率、有生成性優質課。

核舟記評課稿

縱觀本節課我認爲主要體現了以下四個特點:

(1)課前備課準備充分,導入課文的方式直接精彩。

縱觀整堂課,我們可以瞭解到教師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要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核舟的精巧。而在導入課文時,教師並沒有簡單而籠統地向學生闡述“核舟是什麼?”而是向學生展示了與課文描寫相同的橄欖核,讓學生體驗覈之小,然後讓學生把課文的內容畫到課外折的紙船上,對照課文的“核舟”談談自己的感受。這個導入相當的直觀而具有衝擊力,比簡單地向學生闡述一種概念或定義的效果好。可以說極大地激起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並引導學生把握住了課堂教學的目的即“體驗”核舟的精巧。

(2)教學環節完整、流暢、有新意。

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本堂課的教學思路符合教學內容設計,從導入讓學生看橄欖核,感受核舟之小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氛圍;到讓學生畫紙船,悟雕核舟之難;再到賞《核舟記》,讓學生直接在課文中找出對“核舟”之精巧進行描述的語句,品味作者的讚美之情;最後品核舟之名,達成共識。幾個環節,環環相扣,節節加深,非常精彩。從《核舟記》的課堂實錄來看,其中最精彩的就是教師以活動的方式(“看橄欖核”“畫紙船”這兩個環節)讓學生對核舟以及《核舟記》之美、之精、之絕的體會極其到位,而且深入人心。讓學生把《核舟記》的內容畫到紙船上,讓學生有興趣學,使得課堂不悶不僵,學生有活力,進而會主動地去認真讀課文,分析課文。教學的效果相當好,可以說是活用了“教材例子”並完美地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學生的能力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本節課讓我深刻地瞭解到一個觀點——語文課堂,以活動的形式呈現,這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策略,更是讓語文課活起來的法寶之一。

(3)課文朗讀和課堂教學緊密結合,方法得當。

學習文言文,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朗讀。我們平常的教學往往把朗讀和理解人爲地分離開來,早自習就要求學生預習、熟讀至背誦,然後再上課也許這樣能讓學生更好地背誦課文,但對於理解文意卻存在問題。我覺得在這一點上,本節課的教師就做得非常好,特別是在品味文中作者對王叔遠的讚佩之情的語句的時候,讓學生適時地帶着感情去朗誦。如生:從最後一段的“蓋簡桃核修狹者爲之”可以看出,王叔遠雕刻那麼多東西,只用一枚小小的修長的桃核,作者爲他這種高超精湛的技藝表達出欽佩的感情。師:欽佩之情你能讀出來嗎? ……生:“珠可歷歷數也”,用了一個破折號,是對前面念珠刻畫得精細發表讚歎,念珠甚至可以一粒一粒地數出來。師:好的,你來讀一遍,要把這種由衷的讚歎的感覺讀出來。師:王叔遠雕刻得如此精細。魏學洢在看的時候禁不住擊節讚歎,好像他也在一粒一粒數的感覺,我們一起來把這種讚歎之情讀出來好嗎? (師生一齊帶着感情朗誦)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再品讀,通過朗讀進行品味對學生理解本文的思想情感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可以說教師教得自然,學生讀得也自然,我覺得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4)問題設計巧妙。

如在“品核舟之名”這一環節,對“大蘇泛赤壁”的講解過程中。師:……那麼“泛”字在哪裏呢?老師看不到啊!師:“泛”字本義是漂浮。哪裏表現出舟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呢?生:“舟尾橫臥一楫。”舟子並沒有在划船,而是讓船自己在漂。師:舟子在幹什麼?生:燒茶和搖蒲葵扇。師:(笑)燒茶和搖蒲葵扇,這是一個人吧?還有一個人在幹什麼?生:嘯呼。師:那麼這兩個人有沒有在划船?生:沒有。師:舟子沒有司其職,說明船是怎樣的?生:隨波逐流。師:對,是漂在水上的。那麼“泛”字也有了。……教師對“泛”字的引導非常地流暢而巧妙。

核舟記評課稿2

新學期第二天,語文組教師聽了何**老師的一節隨堂課,課題是文言文章《核舟記》。一節課下來,感觸很多,但從心裏一直不停地涌出一個詞語“樸素之美”。

美在教師的舉手投足。何老師是今年大學畢業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但是在課堂上卻表現出一種沉着和鎮定、毫無遮掩的樸實和樸素。授課語言規範、簡練,輕柔的語音加上溫和的眼神,給學生一種很親近的感覺。真實而不張揚,一如她的爲人品質。

美在教師的教學理念。現在,我們都大力提倡“學生主體,學習本位”的教學理念,何老師在課堂的教學設計上,正是最大限度地體現着這一理念。“先學後教”,在學生做了預習之後,再完成教學知識點的落實,所以,整個課堂上,教師特別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對文章中生難字的讀音的落實,用檢測、補充的形式來完成。其次,在翻譯文章的時候,先是小組合作,對預習中遇到的困難進行集中,再進行小組展示。小組展示的時候,有小組代表同學的試譯、有其他同學的補充、有同學們的提問,也有老師的點評。總之,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無不滲透着“學生是學習主人”的理念。靈活而不花哨,一如她的爲人品質。

美在教師的愛與尊重。教師只做首席者,不做統治者;只做平易近人的朋友,不做高高在上的指揮官。這是這節課上,何老師表現出來的對學生的愛與尊重的極好體現,也是對教育的愛與尊重。課堂上,她能適時的對學生進行肯定和鼓勵,給學生快樂與希望,並且,評價真實具體,指向性很明確。這讓孩子們在內心很容易接受她,接受她的課堂。華東師大教授周彬來學校講座,曾說過一句話:“課上得好不好,對老師很重要,對學生不重要。老師對學生好不好,對學生才重要。”我們在麗舒老師的身上,看到了她對孩子的信任和尊重。我想,這是她教育工作的一塊開門磚。真誠而不做作,一如她的爲人品質。

當然,課堂只有精彩的,沒有完美的。就本節課而言,也提出幾點不成熟的建議:

1、 課堂流程很清晰、構思也很巧妙,但要加強技巧的落實。

2、 學生展示的面要放大,讓多數同學都能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看法,才能達到課堂氣氛的融洽,所以,預習工作一定要做到位。

3、 文言文的學習中,可以關注“文”和“言”的巧妙結合。

4、 課堂小結、作業的佈置要有呈現。

最後,相信,憑藉何老師的勤奮好學、靈動鑽研,教壇上,一顆閃亮的新星會閃亮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