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三新材料期末作文題目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三新材料期末作文題目,歡迎閱讀。

2017年初三新材料期末作文題目

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斷章》(卞之琳)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世界有了我們而更美麗/相互欣賞/營造共贏的風景/相映成趣的美麗(共同的風景)/你也是一道風景(欣賞你)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從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或其含意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2、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有一名英國登山者因爲極度缺氧倒在攀登珠穆朗瑪峯的路上,這是一條登山者長走的登頂之路,幾十個登山者從他身邊走過,都不願意耽誤自己的登程。幾個小時後,這個34歲的登山者就離開了人世。

這件事傳開後,有人感到震驚,說以前只有經驗最豐富的才能攀登到高的地方,不管認識不認識,除非會危及營救者的生命,瀕臨死亡的攀登者是不會不營救就被遺棄的。但也有人說:不管是公衆還是登山者都要明白,人總是要死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和壓力,要不,人們還以爲這是花錢逛公園呢。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從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或其含意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3、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螢火蟲是肉食小甲蟲,它的食物是蝸牛。蝸牛一旦有什麼危險,就把頭縮進硬殼裏,很多天敵拿它無可奈何。小巧、柔弱和笨拙的螢火蟲如何對付它呢?螢火蟲的頭頂有一對顎,那東西細得像頭髮,很尖利。螢火蟲捉蝸牛時,先用顎在蝸牛身上輕輕敲打,而蝸牛根本不把螢火蟲放在眼裏,甚至覺得被敲打幾下如同按摩一樣很舒服。螢火蟲的敲打,是向它注射一種毒液。蝸牛在毫無警覺中被麻痹,直到失去知覺。當蝸牛被毒倒後,螢火蟲再注射另一種液體,使蝸牛的肉變成流質,然後用管狀的嘴喝掉。

從蝸牛角度:貪圖安逸享樂必釀成苦果;越是看似不堪一擊的對手,越是不可掉以輕心。從螢火蟲角度:某些短處,有時恰是成功的利器。

4、閱讀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1)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只要耕耘,一定有收穫;(2)沒有收益、方向錯誤的苦勞,只是徒勞無功。做事有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材料二:(1)懂得愈多,找工作愈容易;(2)好工作有許多人競相應徵,學而專精的人才會得到。

材料三:(1)美夢不要想,因爲不可能成真;(2)美夢要去追尋,經過努力,一定會有收穫。

以上三組材料,每一組都有兩種不同的觀點。請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

在生活中,許多人只會用單一的思考方法,要麼熱情高漲,轟轟烈烈,大有咄咄逼人的氣勢,遇事則盲目樂觀;要麼心灰意冷,消極頹廢,悲觀絕望,對生活失去信心。兩種極端的思考方法都將給人生帶來危害。任何事物我們都要從正反兩個方向去思考,全面辯證地去看問題,這樣才能獲得比較清醒的認識。寫作中,可以剖析單一思考方法的危害性,可以體現雙向思考方法的優越性,可以觀照生活,發表議論,可以記敘見聞、經歷,可以講述故事,暢談體驗、感受等。寫成議論文,論述思考方法對生活的重要性,有什麼樣的思考方法就有什麼樣的狀態。人們常常習慣於慣性思維,其實換個角度思維,世界就變了,生活就不一樣了,從而證明靈活的思維是大地的創造者。

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有調查顯示,約有60%的學生感到無法與父母交流和溝通,對於成長中遇到的困惑、煩惱和問題,42%的.學生認爲難以與父母交流,27%的學生表示從不與父母交流。現實生活中,親子之間存在隔閡的現象並不鮮見,怎樣才能解決父母與子女之間有效溝通的難題呢?

請你以一位高中學生的身份給報社撰稿,參加討論,發表你的看法。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

這篇文章要求就“怎樣才能解決父母與子女之間有效溝通的難題”“參加討論”和“發表看法”,所以寫作的重點應該落實在“解決問題”上。聯繫自己或他人的實際,一定要“分析問題”,以此作爲“解決問題”的前提和條件。此外,“以一位高中學生的身份”,是作文時需要注意的重要信息。

6、閱讀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國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護區內,曾發生過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們爲了保護鹿而把當地的狼消滅了,於是,鹿沒有了天敵,終日無憂無慮地飽食於林中。十幾年後,鹿羣由四百隻發展到四萬只。然而鹿的體態愚笨,失去了昔日的靈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踐踏而凋零了。鹿由於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動所帶來的體質衰弱而大批死亡。於是人們再次把狼請進來,鹿有奮力奔跑了,保護區恢復了昔日的勃勃生機。

從材料中看,鹿和狼的關係,鹿和周圍環境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只有狼和鹿共處,相剋相生,才能保證它們不失本性,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據此可立意爲:生態平衡是自然界的規律,人類亦如此,自然規律不可違。從鹿和周圍自然生活環境的關係看,鹿沒有了狼這樣的天敵,生活太安逸、舒適,於是體態愚笨;後來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奮力奔跑,終於又恢復了生機。可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7、閱讀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螞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熱烈的親吻。②(香菸)時時刻刻的親熱,從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由螞蟥、香菸聯想到人類社會,學生容易想起“口蜜腹劍”這個成語,這一組合材料的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表裏不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8、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動物園裏來了一位哲學教授,向動物們傳授哲學。哲學教授講了好多空洞的理論,接着說:“任何事物都必須從基礎做起,就如任何建築都必須從底層做起。”有一隻青蛙聽得不耐煩了,就向教授發問:“請問教授,真的所有建築都必須從底層做起嗎?”哲學教授瞄了青蛙一眼:“當然!井底之蛙!”青蛙反擊說:“正因爲是井底之蛙,我才問你——難道打井也從底層做起嗎?”哲學教授啞口無言。動物們紛紛說:“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何況不是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從整體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爲二、客觀全面的哲理,可提煉出話題“怎樣看待事物”“要看到別人的長處”;從教授的言行上看,反映了理論與實踐、客觀與主觀的哲理,可提煉出話題“言與行”“理論要聯繫實際”;從青蛙的言行看,反映了相對與絕對、共性與特殊的哲理,可以提煉出話題“勇於質疑”“敢於挑戰”;從其他動物的議論中可以提煉出話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