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爲黨旗添光彩徵文600字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明亦稱華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爲黨旗添光彩徵文,歡迎大家參考!
 

關於我爲黨旗添光彩徵文600字

【我爲黨旗添光彩徵文1】

敦煌精美絕倫的壁畫,江南光潔絢麗的絲綢, 泰山巍峨壯麗的山峯,煙臺波瀾壯闊的大海。還有那持之以恆的精神,百折不撓的力量。五千年的奮鬥不屈,五千年的樸實大方,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五千年的文明之邦。這,就是神奇的古國—中國!

當鮮豔的五星紅旗升上湛藍的天空,我的心立即變得澎湃起來。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中國的莫大變化,哪一點都離不開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不懈的努力和奮鬥。當中國的第一位航天員成功在月球上留下我們的腳印時,那是多麼令人欣喜若狂呀!我們知道,自己要爲人類文明與進步做出貢獻,爲黨旗添光彩!我們做不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但細節決定成敗,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做好身邊的每一件微不足道的事。認真完成作業,刻苦學習,爲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爲祖國的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爲小學生的我們,要明白,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就像林耐說的一樣——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話,我就有義務把它獻給祖國。我們是祖國含苞欲放的花朵,是祖國用辛勤的露珠澆灌我們。當我們綻放時,我們將是黨旗和國旗上的一抹絢麗的紅色彩。憑着一顆赤子之心,用自己的行動描繪黨和祖國事業的美麗篇章;憑着一顆奉獻之心,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爲我的祖國添加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爲黨旗添光彩徵文2】

一個人需要一種精神,一個城市需要一種精神,一個行業、團隊更需要一種精神。精神之於個人,是信念、是脊柱;精神之於團隊,是旗幟、是方向;精神之於城市,是靈魂、是座標。精神是一種武器,能感染人、號召人、鼓舞人、催人奮進。精神與所承載的實體不可分離,就像雷鋒精神於撫順,就像沈浩精神於財政人。

從一個財政專業的學生,到如今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不知不覺中,自己也成爲一名財政戰線的老兵了。從業務科室到綜合部門,從財政監督到如今的財政非稅收入管理,耳聞目濡過老一輩財政人的執着、無私,也曾體會了同輩人的淡泊、奉獻,以及年青人的創新、奮進。作爲與沈浩同齡段的財政人,體會最深的是一代又一代財政人潛下心來刻苦學習、沉下身子勤奮實踐,是千千萬萬的財政幹部甘守淡泊、默默奉獻。我心中的財政精神,是財政人身上蘊藏的“團結、務實、創新、廉潔” 的品格和作風,是多年來,財政工作者兢兢業業、苦幹實幹,以高度的責任感和踏實細緻的作風來對待工作,積極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從細微之處入手,在日積月累中鑄造新的偉業。

“團結精神” 體現服務大局、增強凝聚力的工作風貌,是戰鬥力的體現;“務實精神”體現實事實是、公平公正的工作態度,是財政工作的內在要求,容不得半點的虛僞、半點的鬆懈、半點的粗心大意、半點的僥倖;“創新精神”體現與時俱進、主動理財的時代主題,要勇於追求創新,這是推進財政改革發展和進步的根本動力和源泉;“廉潔精神” 體現風清氣正、淡泊名利的奉獻意識和操守,是最本質、最根本、最靈魂的財政精神,要求我們能夠時時抵禦金錢的誘惑,始終保持先進性、純潔性,始終保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作風。

作爲“庶政之母”,財政的 一收一支、一舉一動,無不關係國家的利益、人民的生計。理解“財政精神”、追尋“財政精神”,就要堅守崗位、堅持黨性原則,講究科學,按照經濟規律辦事;就要牢記財政工作 “爲民理財、促進發展,爲民服務、促進和諧” 的宗旨,就必須圍繞“促發展、轉方式、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中心,努力做好服務,積極開展工作;就要堅持科學理財、依法理財、民主理財,堅持以人爲本,緊緊抓住保障和改善民生這個核心,不斷提高公共財政的保障能力,促進人民羣衆的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要求財政工作既要服務發展開闢財源,不斷做大“蛋糕”,又要強化增收節支、集中財力辦大事,有效用活“蛋糕”。傳播“財政精神”、實踐“財政精神”,就要腳踏實地,做好“生財、聚財、用財”這門課,爲經濟的繁榮、國力的強盛做好服務。科學編制預算,推進制度創新,促進預算分配公平公正;努力開闢財源,強化收入徵管,確保財政收入應收盡收;優化支出結構,改善民生、保障建設;加強資金監管,規範資金用途,增強防範風險的能力;深化財政重點改革,發揮財政工作對經濟的促進作用。

有財纔有政,財強政方固。用有德、有才的人理好財,這是財政的本職,是財政精神在不同的環節和崗位上傳承和發揚的基礎。作爲財政戰線的一員,立足崗位、做好本職工作,既是爲經濟發展做貢獻、爲共和國的大廈添磚加瓦,又是爲黨旗添彩、爲人民謀福祉。這纔是對財政精神的最好詮釋。

【我爲黨旗添光彩徵文3】

小時候,不能忘記的,是爺爺奶奶總把黨掛在嘴邊,但我卻並不知道黨是什麼?最愛的,還是爸爸晚上給我講故事,故事的情節總是關於革命時期的孩子。最興奮的,總是學校組織看電影,《英雄兒女》看了一遍又一遍。毛澤東。周恩來。董存瑞、黃繼光,他們扣人心絃的故事和閃亮的名字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中,一顆黨的種子就這樣播散在我幼小的心靈之中。

每次,爸爸媽媽帶我看電影,我都會問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但當我知道誰是共產黨時,我就敢斷定他是好人。看到中華兒女在戰場上盡顯難以刻畫的不屈的精神,我在心裏就暗暗的下了決心,以後一定也要成爲共產黨中的一員。因爲,他們都是那麼的`堅強,又是那麼的不畏犧牲。在我心中,他們纔是真英雄。

長大後,我才真正的懂黨,心中的黨再也不是簡簡單單的英雄和一串串故事,它們變成了偉岸的大山,擁有厚實的胸懷和深沉的力量;它們變成了兀立荒原的大樹,頑強的和唱歲月的頌歌。蘊含着的,是太陽的光澤,是莽莽蒼蒼的山林氣息——默默生成,慢慢沉澱,靜靜流淌。

小學六年級時,音樂老師教給了我們一首首共產黨的歌,特別是那首仍讓我記憶猶新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並不是瞎扯,而是確確實實的,共產黨什麼苦都願意吃,什麼罪都願意受,當生死攸關的時候,黨組織總是義無反顧的捨棄自我,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我們常常把黨比作母親,他用乳汁把我們養大,把幸福留給我們,把苦難留給自己。新中國的成立見證了他們的付出,使他們死得理直氣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詩,就像黨的精神。

黨以“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爲根本宗旨,以“實現共產主義”爲遠大奮鬥目標,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了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具有並且始終保持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它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永遠的中流砥柱。

每當《義軍進行曲》悄然響起,我的眼前就會映出一面鮮豔奪目的中國共產黨黨旗——鐮刀、斧頭交相輝映,隨着歷史之風飄逸着,正是這面旗幟,指引中國革命和建設走過了八十多年的風雨歷程,從嘉興南湖的煙雨迷朦到“八一”南昌起義的第一聲槍響,從遵義會議的力挽狂瀾,到陝北窯洞的運籌帷幄,從天安順應時代潮流,一步步引領中國革命和建設走向勝利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