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守則》發佈教育目標更明確

實施已十年之久,曾被指“空洞”“可操作性不強”的《中小學生守則》終於有了新變化!8月27日,記者從教育部獲悉,《中小學生守則(2015年修訂)》已正式印發,“主動分擔家務”“自覺禮讓排隊”“不比吃喝穿戴”等更具可操作性,學生可以做到的具體行爲規範被增加到守則中。

《中小學生守則》發佈教育目標更明確

去年8月,教育部曾向社會徵求意見,對舊版《守則》進行修訂。一年來,《守則》歷經基層調研、國際比較、多方參與、反覆論證、集思廣益的過程,最終正式出臺。有教育專家認爲,新版《守則》適應中小學生學習生活的新環境,遵循中小學生認知規律和語言特點,表述生動、帶有詩歌韻律,朗朗上口,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本的教育理念。

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共有9條、282字,雖然比2004年發佈的守則少了一條,但內容卻比舊版更爲豐富,涵蓋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

新版《守則》採取“總分”形式,每一條先有一句總體要求,再分述具體要求。比如,第一條要求中小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至於怎樣做纔是“愛黨愛國愛人民”,《守則》進行了具體解釋,即“瞭解黨史國情,珍視國家榮譽,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

《守則》還要求中小學生“珍愛生命保安全”,但如何做到呢?《守則》又給予進一步解讀,即“紅燈停綠燈行,防溺水不玩火,會自護懂求救,堅決遠離毒品。”

與2004年出臺的《守則》相比,新版《守則》將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立德樹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做出的重大部署落細落小落實,引領和規範學生思想品德與言行舉止,要求中小學生“勤勞篤行樂奉獻”“明禮守法講美德”“孝親尊師善待人”“誠實守信有擔當”。在明確要求的同時,守則也給出更具操作性的具體行爲規範。例如“自己事自己做,主動分擔家務,參與勞動實踐,熱心志願服務”就是“勤勞篤行樂奉獻”;“言行一致,不說謊不作弊,借東西及時還,做到知錯就改”就是“誠實守信有擔當”。

同時,新版守則還增加了新時期學生成長髮展中學校、社會和家庭高度關注的內容,如“養成閱讀習慣”“文明綠色上網”“低碳環保生活”等,並提出具體行爲規範。例如要做到“勤儉節約護家園”,就要“不比吃喝穿戴,愛惜花草樹木,節糧節水節電,低碳環保生活”;學習上要想“好學多問肯鑽研”,就要“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表見解,樂於科學探索,養成閱讀習慣”。

按照教育部要求,各地可依據修訂後的《守則》,結合實際情況,制訂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

《中小學生守則》

演變歷程

1981年,《小學生守則》發佈。

1991年,《中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發佈。

1994年,《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發佈。

2004年,《小學生守則》、《中學生守則》合併補充爲《中小學生守則》。

2012年,教育部啓動修訂工作,綜合《小學生守則》、《中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形成了新的《中小學生守則》,即把70條規範濃縮成9大準則,並於2014年公開徵求意見。

新版《中小學生守則》

1.愛黨愛國愛人民。瞭解黨史國情,珍視國家榮譽,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

2.好學多問肯鑽研。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表見解,樂於科學探索,養成閱讀習慣。

3.勤勞篤行樂奉獻。自己事自己做,主動分擔家務,參與勞動實踐,熱心志願服務。

4.明禮守法講美德。遵守國法校紀,自覺禮讓排隊,保持公共衛生,愛護公共財物。

5.孝親尊師善待人。孝父母敬師長,愛集體助同學,虛心接受批評,學會合作共處。

6.誠實守信有擔當。保持言行一致,不說謊不作弊,借東西及時還,做到知錯就改。

7.自強自律健身心。堅持鍛鍊身體,樂觀開朗向上,不吸菸不喝酒,文明綠色上網。

8.珍愛生命保安全。紅燈停綠燈行,防溺水不玩火,會自護懂求救,堅決遠離毒品。

9.勤儉節約護家園。不比吃喝穿戴,愛惜花草樹木,節糧節水節電,低碳環保生活。

馬上就訪

中小學負責人――“新守則教育目標更明確”

記者昨天從市教委獲悉,本市目前尚無對京版中小學生守則的修訂計劃。現行的《北京市中小學生守則(修訂)》出臺於2003年,共有10條。

部分中小學負責人對新版《中小學生守則》表示肯定,認爲守則所述的教育目標更加明確。“這次修訂後,語言更加精練,內容更加形象具體化。”在第一時間看到新版《守則》後,匯文一小副校長倪彥鵬這樣感慨,“對於廣大一線教師來說,今後的教育目標將更加明確。”

北京十二中黨總支副書記田敏認爲,新版《守則》迴應了社會對舊版《守則》“內容太大太空”的質疑,將每一方面能夠具體表述的要求儘可能明確表述出來,解決了“守則空泛”“規範繁雜”的問題,“9個方面的具體要求都具有很強針對性,便於在實際教育工作中使用。”

東四九條小學校長王鳳嶺表示,新版《守則》有篤行、擔當、低碳等與時俱進的養成教育新元素,讀起來朗朗上口。只要教育工作者紮實有效落實,就會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