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家風徵文1000字

導語: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風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風家訓徵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家教家風徵文1000字

第一篇:家教家風

央視和光明日報以道德話題爲切入點,組織家風家教大討論,抓住了當前社會問題的關鍵。前段時間,我和一個年輕人曾就家教與家風問題談及教育問題,我的看法是:沒有好的家教,何談好的家風?

我們都是受黨的教導、中華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長大的。對黨的恩情,從小的家教,永遠刻骨銘心。比如說,“自古忠孝不能兩全”。

講忠。我的爺爺早逝,奶奶把父親一手帶大。五歲時,奶奶就仿效岳母,在父親背上刺字,唯願其“精忠報國”。奶奶不識字,但對岳家軍、楊家將、花木蘭等英雄耳熟能詳。

講孝。從小父親教給我們兄妹最多的是《二十四孝圖》:“王祥臥冰求鯉”“香九齡溫席”“親嘗湯藥”“鞭打蘆花”等,以及明代顧憲成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孟母的“斷機杼”,李白的“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成爲我們安身立命的座右銘。

當前,我國經濟經過跨越式發展後,“黃賭毒”“假醜惡”等已成爲影響社會秩序不可忽視的現象。從大的方面看,社會各方面責任重大,尤其是教育等相關部門應擔負起更多的責任。但社會與家庭不可分割,追根溯源,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教育淡化與好的家風缺失,是不可迴避的問題。當前,黨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其成長的根基在家庭,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在家庭,傳統美德的塑造在家庭,家庭的責任無限大。

聯想前幾年,我有一個在部隊老首長身邊工作多年的好友,專門成立了一個“走進崇高”研究院,以“淡化信念、恥言理想、蔑視道德、躲避崇高”的社會現象爲研究課題,搞出一些成果,我聽後感覺受益良多。

“悠悠萬事,唯此爲大”。家教與家風,緊密依偎,息息相關。由中央主流媒體來抓,力度很大,應當以此喚起全社會、每個家庭的認知,點點滴滴、認認真真、全力抓好。

第二篇:家教家風

家庭像天空,我像小鳥,沒有天空我將無法飛翔;家庭像大地,我像小草,沒有它我將無法生長;家庭像雨水,我是樹苗,沒有雨水我將無法成長。家庭像陽光,我像花兒,沒有陽光我將不再漂亮

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每個人的家裏都家訓、家規、家風,這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爲了我們有教養,有規矩,有禮貌,學習好……而對我們的鞭策,我們應該遵守這些家風,做一個守規矩的.人。

在美國,一個調皮的孩子拿着爸爸給他的一把漂亮的小斧頭後,砍倒了他父親的一顆櫻桃樹。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很生氣。孩子見闖了禍,他雖然害怕,但他是個不說謊的孩子,就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父親被感動了,高興地說:“我的好兒子,爸爸寧願損失一千棵櫻桃樹,也不願你說一句謊話。爸爸原諒誠實的孩子。不過,以後再也不能隨便砍樹了。”這個誠實的孩子就是喬治·華盛頓,也許就是這樣誠實的性格讓華盛頓成爲了美國曆史上的第一位偉大總統。

在我家,父母經常教導我做一個說謊話、拾金不昧、不貪圖錢財的人,可小時候的我卻不懂得什麼是拾金不昧。

記得有一次課間,我在操場上玩,忽然我看見地上有什麼東西,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個漂亮的手鍊,因爲我很喜歡這個手鍊,便將這個十分漂亮的手鍊拿了起來,偷偷地放進了兜裏,跑回了教室。回到家,我就把這個手鍊放在了一邊。在吃晚飯的時候,我心裏擔心着:萬一被發現了的話,媽媽一定會說我的。我低着頭,爸爸媽媽在吃飯的同時也看我,但是沒有發現什麼,這時我突然很害怕,要是我被發現了,後果一定不好,還是告訴媽媽吧!這樣想着,我看媽媽還沒有把碗筷收拾好,我就跑過去幫媽媽,媽媽有些好奇,不過還是讓我幫助她收拾。等到收拾完了,媽媽突然走向我,我立刻不安了,媽媽問我:“你是不是有什麼事瞞着我們?”我聽到這句話,連忙低下了頭,過了幾分鐘,我才說:“媽媽,對不起,我騙了您,我從學校撿到一個漂亮的手鍊,就將它拿回來了。”媽媽說:“你現在已經知道了,我也就不再追究了,明天上學交給老師,把手鍊還給失主就行了。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你以後要有拾金不昧的精神,不能貪心。”我在媽媽說完話後走去了房間反省,從今以後,我再也沒有這樣過了。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只有有了嚴格的家風,才能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第三篇:家教家風

提筆寫這篇文章,心情有些沉重,這和兩件全國皆知的事情有關。一件是2月17日,齊齊哈爾市一名高三學生因爲覺得醫生手術時弄疼了自己,便從家中拿來鐵棍當場將門診醫生打死。而另外一件事情則是2月18日,上海研究生投毒案一審宣判。這天,上海大雨如注,我在自己的微薄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上天在爲這兩個曾經年輕閃亮的生命淚流滿面。

這兩個例子當然只是個案。但如果反思當下很多家庭的家風,我們依然可以發現一些需要正視的問題。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浸染之下,孩子在大人的眼裏從來都不算人,只是一個能移動的物體,他的言行舉止、生活喜怒,基本都由父母做主。相對開明的父母,會給孩子一點自由平等的空間,而內心弱小的父母,則更是習慣於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樂於享受絕對的支配權。面對生活的重壓,父母往往會將自己內心的壓力傾瀉到柔弱稚嫩的孩子身上,而孩子除了無助的哭泣,對於自己遭受到的不公平對待毫無辦法。時間久了,孩子的內心就會承受太多的陰鬱與扭曲,而往往,這種童年時期的暴虐遭遇,從外表上看,幾乎看不到任何的不正常,只有到了特定的環境之下,心靈的殺戮戾氣就會瞬間被點燃,於是就有了我們現實生活中種種衝破倫理底線的事情。

我出身大山深處,但因爲父母的堅持,自身的努力以及周圍親戚朋友的幫助,最終來到了大城市裏成家立業,結婚生子。特殊的因緣,還讓我對於這座城市充滿了感激之情。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當基本擺脫了物質貧瘠的泥潭之後,我學會並且努力堅持用平等的理念與自己的孩子相處。而且,我和愛人不約而同,心願相通。

無論多小的孩子,他都有屬於自己的選擇權。比如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他既可以去,也可以不去,他既可以選擇和男孩玩,也可以選擇和女孩玩,既可以選擇年長的孩子玩,也可以選擇年幼的孩子玩,既可以選擇玩很長時間,也可以選擇玩很短的時間。除非孩子的某些行爲有可能對自己或者周圍人帶來傷害,一般我都不會去幹涉孩子玩耍的方式和工具。這樣類似的對於孩子選擇權的尊重其實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父母必須耐心學會。

堅持這種平等的理念幾年之後,我們就看到了良好的效果。

孩子在平等的氛圍裏成長,思想上沒有太多的負能量,所以很少生病。而健康的身體又保證了她有足夠的運動能力和生活喜好。所有這些,也讓孩子獲得了良好的想象力和學習力。

回到開頭,如果這研究生和高中生,從小都真真切切地生活在平等的環境氛圍裏,平等的意識刻進其腦海,烙進其骨髓,那麼他們一定不會一有衝動就要剝奪他人的生命。

在我看來,播種平等,收穫自由;播種自由,收穫活力;播種活力,收穫快樂與幸福。家庭成員之間的真正平等,就是最好的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