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關於端午節的徵文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小編收集了2017年關於端午節的徵文,歡迎閱讀。

2017年關於端午節的徵文

第一篇:端午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念得此詩讓我想起今年端午節的與衆不同,汶川震災,心繫國人,雖說“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然,心情的沉重焦慮不容樂觀,看着受難者的痛楚,心被撕裂;感受災區人民的堅強,心被震憾,不屈不撓是華夏民族的性格;艱苦奮鬥是炎黃子民的品德!

端午節爲紀念屈原,紀念的緣故應該不僅僅是投汨羅江的事件,最值得紀念的應是詩人卓絕的人格操守——正是其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卻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以憂國憂民之“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的悲壯,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如今愛國與賑災相連,橫亙十公里的震區有待我們重建家園,數十萬災民有望我們救助,生命的寶貴在堅持中濃縮精神力量抵抗8級地震災難,忍耐可以創造一時奇蹟,卻不能成就一生輝煌,所以未來任重而道遠,“同志尚需努力”!

“和你在一起”這二十幾天來,眼淚未敢流,因爲汶川的孩童都不哭,我怎敢哭泣,心真切着血流,瞬間的災難,家財盡失,親朋淪喪,面對冷酷的死亡誰人不恐懼心傷?但我們挺過來了,挺過風雨的泥濘,堅持,堅持着與爭分奪秒的奮不顧身,最終相逢在生命的起跑線上,歡欣鼓舞生命的接力;八方支援與堅強不息攜手並進,蕩氣迴腸愛心的傳遞,跋涉在廢墟里打造生命通道奮不顧身的解放軍、忘我地堅守崗位的醫護人員、忙碌奉獻的志願者、熱心誠意的捐贈者全國總動員前赴後繼,大災見大愛!慶幸啊,有這樣的黨、有這樣的領導人、有這樣的子弟兵和人民羣衆,中華兒女萬衆一心抗震救災,一定會將災難的創傷減小到最低程度,不發生次生災害,不會有大的疫情發作;災民有住處,有飯吃,有衣穿,有藥品治療,學生有朗朗讀書的課堂,生產儘早恢復自救,再接再勵完成三年規劃目標。

災難終會過去,活着就有希望!或有驚者難以走出辛酸的陰霾;或有悲者難以抹去慘烈的遭遇;或有怨者難以承受禍不單行打擊的殘忍,或有傷者無限悽苦命運的折磨,你的一線希望,我們的百倍努力,溫總理不遺餘力的重託,一定會爲您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任由您快樂、自信翱翔!請相信國家的力量、同胞的承諾,房子會有的,麪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因爲我們有愛!因爲人類有愛!

端午習俗,踏百草祈福國泰民安樂,插綠色枝條祈願人之康健,龍舟賽事祈求風調雨順豐收年!2008全國是一家,我們收穫愛,淨化魂靈,無悔活着!

第二篇:端午節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某杵窗前碎碎念,僅以此文獻給離鄉背井的遊子)

童謠起,憶端午。

時光已逝,記憶翻絞。又是一年端午,日記本又將爲今年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了。“七年”我在一頁空白紙正中規正的寫到。是的,七年了,離開家鄉已有七年之久,七個端午。

天微亮,奶奶把我叫起,睡意朦朧的我被她拉着手,隨後將一條手編的五色絲帶系在我的手上。待洗漱後,她端着一碗黃酒對我說:“小銘子,快快來喝了雄黃酒,很甜的哦。”我倒退兩步,帶着哀求的目光看着奶奶說:“奶奶,可不可以不喝啊,纔不甜!很辣!”她也不管我的.哀怨,上前拽着我說:“喝了它,百蟲不侵,等下還要上山去採點糉葉回來。”我心知躲不過,捏着鼻子一口氣便喝完。每年的端午節都會被奶奶的雄黃酒“茶毒”,起初的時候被奶奶口中“很甜的黃湯”給騙過,害得我嗓子沙啞了好幾天,本就愛吃糖果的我,從那次以後再也不敢嘴饞了。

不過奶奶給我編織的五色手帶屬我最喜愛的物品了,她的手藝巧得很,每年都可以編織出不同的花樣,奶奶常說,要是我是個女孩子的話就好了,肯定把我打扮的花枝招展,不過我感覺她好像一直都把我當女孩子一樣看待,譬如衣服上容不得一點髒東西,同齡的夥伴們都叫我“假小子”

我拿起揹簍狼狽的朝門外跑,臉紅的跟蘋果似的。漫天濃霧,憑着記憶來到一個夥伴家,大嬸正在往門上貼畫像,畫中那人口吐烈火,右手持寶劍,左手只着地上的小怪,雙目凌厲,似乎在責罰那小怪的樣子。大嬸見我來了,笑着說:“喲,小銘子這麼早啊,你奶奶讓你上山去採糉葉吧?”我答應了一聲,隨即便跑進大嬸家,輕車熟路的跑進了夥伴的房間,心想這絲肯定還在貪睡,腦袋裏已經想到怎麼整他了,邪笑着去廚房端了一杯水,走到房間見他還在熟睡,暗想真是天助我也,我小心的將他的被子掀開,趕緊把水倒在他褲襠,他被涼水一激靈,立即從牀上彈起來,我早在他醒來的時候便藏在牀下了。

我見他趕緊跳下牀,四處翻箱倒櫃的尋找什麼東西,我捂着嘴不讓自己笑出聲,不用想,他肯定是在找褲子,可我看着他焦急的樣子實在是忍不住了,噗的一下終於忍不住了,他聽到了我的聲音,朝牀底下看過來,見我手上還拿着杯子,立即便明白了怎麼回事。只見他也不找了,將腳上的鞋脫下來,拿在手裏,一步步向我逼來,我下意識的往後縮了下,直到縮到牀角。正當他也準備鑽進牀下和我決一死戰的時候,忽然聽見他媽媽在叫他並聽着腳步聲從他的房間走來。

這下他也顧不上找我了,轉身繼續開始找褲子,我趁着這個機會趕緊爬出來,溜之大吉。他顧不上找我麻煩的原因是,如果被她媽媽看見了,肯定會以爲他又尿牀了。而且今天還是端午節,以他媽媽的脾氣肯定大罵他一頓,再以他媽媽那超大分貝的嗓門,到時候肯定衆所周知,事後卻會讓他成爲大家茶前飯後的笑柄。

不一會兒,他便收拾好一切,同樣的揹着揹簍出門了,我站在他家門前的路上等着他,我算好等他走到離我5米處的時候立即發動全部碼力往山逃,“一步兩步...”我心裏默算着,終於,他剛到五米處我便擡起“飛毛腿”狂奔。邊跑邊往後看,只見他居然沒追,暗想這不是他的性格啊,.怕他使詐,我又跑了幾步,拉開了一大段距離,確認安全後,再看他還是慢慢的向我走來,果真沒追。

於是乎,我也慢慢的走着,好節約能量,萬一他突然發難,我好開足碼力再奔。我邊走邊向後看,他還是沒有半點想追我的跡象,不過我卻不敢掉以輕心,要知道這隻猛獸可是足足比我壯了30多斤啊,被“巨無霸”壓着的滋味到現在還心有餘悸。

一前一後的兩人慢悠悠的到了山腳下,我見他真的沒追,便放心下來,上山四處尋找糉葉。奶奶說過,糉葉要摘嫩的,包出來的糉子纔好吃,我按着這個思想專挑嫩綠的摘,不一會兒便摘滿了。

忽然,一隻胖手搭在我肩上,我順着手擡頭看去,不是“巨無霸”是誰?他帶着輕蔑的眼神看着我說:“小樣兒,還跑不?”我看着蠢蠢欲動的胖體正向我壓來,暗想我的純潔啊!我的衣服啊!我不想成肉餅啊!不可以就這麼被他推倒了。迅速的在口袋裏掏出一樣東西,在他眼前晃了幾下,胖手立即從我身上移開,抓住我手上的東西說:“喲西,好東西的有,糉葉你的繼續摘。”

看着他將他那空空的揹簍留在我面前,手上拿着剛從我手裏繳獲的戰利品決絕而去,腳下輕飄飄的邁着軍閥步子。我那個心疼啊!我的手帶啊!我可是守了好幾年啊!那可是我收藏的絕版貨啊!親!“可惡的日本鬼子”我在心裏詛咒他,吃糉子的時候嘴脣被糉葉劃傷,被糉子把牙粘掉......

“小樣兒,還愣着?糉葉的幹活!”他轉身掛着人畜無害的笑臉對我說道。我生怕他繼續收刮我的收藏品,嘀咕了聲“小日本鬼子”立即拿起揹簍繼續摘糉葉,心裏還不停的詛咒。

第三篇:端午節

“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一個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民俗節日“端午節”,走過了浩瀚歷史的煙雲,傳承着一種歌唱民族和愛國詩章的文化氣息,在風風雨雨的歲月洗滌中,如一道絢麗的彩虹,映照着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最早記載於《荊楚歲時記》,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爲“端陽節”。端午節還有很多的別名,如“浴蘭節”、“女兒節”、“菖蒲節”、“天中節”等,都是和民間習俗有關的一些生活細節而來。

而“端午節”能在泱泱華夏流傳至今,最大的因素卻是因了一位受人民敬仰的偉大詩人——屈原。他的愛國憂民的情懷,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與意志,使他成爲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他首開新詩體——《楚辭》,後人將其與《詩經》並稱“風騷”。“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他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一部部文學瑰寶在源遠流長的文化長河中如日月輝映,流光溢彩。在他有限的一生中,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爲念,以楚國走上富強的道路爲己任。當他的祖國面臨滅亡的時候,他悲憤難捱,於農歷五月初五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歷代的文人墨客,到了端午節都要寫詩作賦,以表達對屈原的緬懷。“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代文秀《端午》詩歌讓人在節日的扼腕嘆息中多了一份懷念。唐代褚朝陽也有“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的詩句,深切地表達了人們對一代愛國詩人的尊敬與紀念。

而民間的紀念活動更加豐富多彩,逐漸形成了一種遍佈全國的文化習俗。流傳至今的主要有“賽龍舟”,“吃糉子”等紀念活動。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江河盪舟是爲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故稱“賽龍舟”。而“吃棕子”,則是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糉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爲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糉葉包米代替竹筒,演變爲現在的每逢端午節“吃棕子”的習俗。“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也。

“賽龍舟”和“吃糉子”,說明了中國人民對屈原的道德觀念和人生理想有着高度認同。因此“端午節”也是中華民族表達對優美詩歌、偉大詩人崇高敬意的一個節日。

感時懷古,撫今猶嘆!偉大的詩人雖然在行走在遙遠的古代,但他的從“小我”走向“大我”的思想及人生理念,他那壯麗輝煌的詩篇,卻穿越的時空,以一個濃郁的民族節日的形式,與我們相連千秋萬代。

“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穿越千古的荷風又吹過屈原故里,田野,麥黃杏熟,河畔,棕葉飄香。一個與詩歌有關的節日——“端午節”,又在疏疏的“黃梅時節家家雨”中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