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馬作文錦集7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千里馬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千里馬作文錦集7篇

千里馬作文 篇1

千里馬若被磨房的主人聘用,就是一頭推磨的驢,但他被伯樂相中,終一日千里,物盡其用。同樣的馬,不同的位置,自有不同的結局,人亦同理,找準位置,才能大展雄才,有所作爲。

秦末,楚漢相爭,漢王劉邦笑到最後,擁有江山;而霸王項羽別過虞姬,捨棄寶馬,自刎於烏江令人嘆息。然而這一切似乎又是必然。劉邦雖無雄韜武略,但他卻有識別千里馬的能力。“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他有軍師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他有後盾蕭何;“連百萬之兵戰必勝、攻必取”,他有大將韓信。這三位人傑,在劉邦這裏,各得其所,各盡其能,終助劉邦成就霸業,而這一點恰是霸王所不能比的,可見,人才找對位置是何其重要。

蒼茫天地間,老子任思緒暢遊宇宙,探究人生,一部《道德經》傳誦千古;悠然南山下,陶翁把酒飲盞,種豆賞菊,“不爲五斗米折腰”成田園詩派鼻祖;悠悠西湖邊,林逋梅妻鶴子,看“疏影橫斜”,品“暗香浮動”,不爲名利所累,不爲皇權所苦,怡然自得,傳爲佳話;渺渺紅塵外,青蓮居士放浪形骸,天馬行空,寄情于山川事物,雖沒有實現心中的抱負,但正確的位置終成就他“詩仙”的美譽。

他們都是偉大的先知,他們知道偌大的宇宙中哪裏纔是適合他們的歸宿,他們也那麼做了,所以才能載入史冊,流傳至今,給予後人評說。

然而造化卻常常愛捉弄人,使人才偏離了正常的位置,成爲“美麗的錯誤”。 唐後主李煜,才情洋溢,文筆不凡,但是作爲皇帝的他空有人文情懷,“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無限愁情卻阻擋不住宋進攻的步伐。宋徽宗趙佶,畫工卓越,但是身爲一國之君,他手中的畫筆卻無法改變朝代滅亡的悲劇。

不可否認他們卓越的才華,也不能否認他們顯赫的地位,然而那卻不是他們的位置,文人治理不好國家,畫筆更不能改變現實。他們該是優秀的藝術家,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萬民之主。

培養人才不易,尋找合適的位置亦難,莫放錯位置!

千里馬作文 篇2

本來呢,我是不太關心高考這回事的的,好不容易纔從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脫離出來,現在就連看一眼的心情都沒有。不過這次真的相當相當佩服那個用甲骨文寫作文的男生,竟然敢用這樣的方式對待如臨大敵的考試,佩服之情,簡直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繼而也相當相當佩服那些評分的老師,竟然會聯合起來小氣巴拉地打出個位數的結果,我在心裏還是爲他鳴不服的。

聽說湖南有位同學寫了毛長毛長的古體詩,並因此得了滿分的成績。拜讀了一下子,寫得確實不是一般的好,但總覺得那裏面還有一種因素,就是那古體詩足夠讓評卷的老師看得懂,讓老師們打了滿分後顯出自己是相當相當有欣賞水平的,不象那些被古文專家說成“死文字”的甲骨文那樣,你看它,它看你,中間隔了幾千年的代溝似的,兩廂陌生。

人說高考作文常常太八股,太沒看頭,其實那是有道理的,你想別出心裁,就得冒着重考一年的颶風級風險,你是覺着自己的文采可以跟誰誰誰媲美了,評卷老師可不一定啊。到那時,爾爲刀芻我爲魚肉,就是任宰割的命。60分的大塊肉,保不準就吱溜一聲變成了芝麻樣的小肉丁。高考非兒戲啊,還是保守一點兒,安待一點兒,認認真真寫點兒最普通的,讓自己早一年跨進大學的校門結束書山題海的生活算了吧,那些有思想的,有風格的,有奇才的,可以另找地方。

甲骨文是個什麼東西呢?當然是個老東西,老到連決定你一輩子命運的老師也看不懂的地步。老實說,那確實很打擊老師的自尊心,小P孩,敢在高考的時候放這麼一炮,還要請專家來翻譯纔看得懂寫點兒啥,擺明了就是看不起人家是甲骨文盲唄。給你點兒分,算是看在你一筆一劃寫了噶多字花了噶多墨水的辛苦份上,真覺着自己有才,毛遂自薦到有關部門去啊。

寫高考作文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僅要看懂越來越奇奇怪怪的作文題目,寫出符合時代需要的觀點,還要特別照顧到打分老師的閱歷、水平、心情等等各種因素,不然,一不小心,就得掛了。

不知道那個甲骨文男生最後的結局會怎樣,已經不是第一次高考了,如果再失敗一次,下一次的作文他會怎麼寫呢?

世有千里馬,缺的就是伯樂。

我就不信,沒有伯樂,哪裏來的千里馬,就算,我是說就算有千里馬,沒人發現,那它還是和普通馬一樣不能被稱作千里馬。

千里馬作文 篇3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若沒有貴人的提拔和任用,他們非但成不了輔佐君王的賢臣,反而只能是一介草民,一個築牆工匠,一個漁翁可見,世上先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

諸葛亮躬耕於南陽,遠離政事,本來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可是,他遇到了劉備,在劉備的拜訪下得以走出茅廬。他輔佐劉備南征北戰,最終使實力最弱的蜀國三分天下得其一。

岳雲鵬生活貧窮,輟學很早,在一家拉麪館裏端盤子。原本這有可能是他一生的宿命,直到他遇見了郭德綱。郭德綱十分欣賞他,對他說:跟着我幹吧!於是,岳雲鵬選擇了說相聲。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岳雲鵬登上了舞臺。他獨特的幽默風格吸引了衆多的觀衆。電影,綜藝節目的邀請紛至沓來,名利雙收。

沒有貴人的幫助,沒有慧眼之人的賞識,你再有本事也只能平凡地過一生。就如材料中的石頭,他有做石橋,做奠基石的能力,可是當他隨着山洪出現在人們面前時,人們只當他是絆腳石,並且準備把他掀入谷底。這時,伯樂站了出來,他發現了這塊大石頭蘊含的`潛力,於是把它運回城市,成了這座城市的標誌。

是的,人人都渴望遇到屬於自己的伯樂,但是,你首先得是千里馬,你必須具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如果這塊石頭只是一個斑斑駁駁,結構疏散的大土塊,諸葛亮只是一個種地的老農夫,岳雲鵬說話舌頭都打結,那麼想要得到貴人的幫助就很難了。

成龍年輕時只是一個演死人的龍套角色。他視武術指導爲偶像,刻苦向他學習,他的努力得到了武術指導的欣賞和提攜,接着一步一步攀升,成爲了世界聞名的武打明星。

我們不能一味地等待伯樂的幫助,而應該先讓自己成爲千里馬。當你將自己修煉成千裏馬的時候,是金子總會發光,總有你的伯樂前來幫助你。

千里馬作文 篇4

從前,有一匹奄奄一息的千里馬,在翻越太行山時由於感激伯樂對它的賞識和體貼,竟能一躍而起,嘶聲直抵雲霄!這就是千里馬遇伯樂的故事。由此我從故事中有一所感——世間“千里馬”再多,也需要“伯樂”去發現,並且對待它們要“策之以其道,食之要能盡其材,鳴之要能通其意。”這樣“千里馬”的日行千里之能才能表現出來。

唐代韓愈通過《馬說》強調了一個觀點:千里馬需要伯樂去發現。恰巧在當時,作者就是一匹沒被發現的“千里馬”。他在初登仕途時,就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然而,宰相沒有“伯樂”慧眼識英才的能力,更沒有伯樂一樣的胸懷,終於足三及門而閽人(守門人)辭焉。

在《馬說》中,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而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來比喻自己懷才不遇明主的遭遇,實在再恰當不過了。聯想當時,正如作者所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像李白、杜甫等一批懷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千里馬”最終卻落得“浪跡天涯”,也不得不感嘆道:“天生我才亦無用”!雖然早在隋朝就推行了科舉考試,廣納人才爲國效勞,可是在腐敗的統治之下,又有多少“千里馬”能被“伯樂”相中呢?像作者一樣的“千里馬”也只被埋沒在庸愚的“食馬者”手上,而真正像“伯樂”一樣能慧眼識英才的明主又有幾人呢?他們不但不能識別良駒,還妄自感嘆:“天下無馬矣!”這是何等的荒唐!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聯繫現實,不難看出:在知識爆炸的今天,的確有無數的“千里馬”得到“伯樂”的賞識,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發揮,例如現行的各行各業的機構改革、結構調整,它就徹底打破了傳統的“鐵飯碗”,形成了能者居之的大好形勢。給了“千里馬”以施展的空間,還有許許多多的“伯樂”——大公司、企業和國家科研機關等也在求賢若渴地招募“千里馬”。例如,最近西安某單位就辭去了那些有資格而沒有能力的工人,而不惜重金去聘請那些雖無資歷卻很有能力的人員。

同樣,在現實生活中,也存在有像韓愈一樣的有日行千里之能的千里馬不遇“伯樂”的現象。但是在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中,更多存在的是博學多才的“千里馬”得不到“伯樂”的賞識;而那些不學無術的富家公子及高門權貴子弟卻能憑着金錢權勢在官場上謀得個“一官半職”!這是爲何?這難道就是所謂的“社會進步”嗎?——由原始社會進步到現在的社會主義社會以至將來的共產主義!難道社會就是這樣進步的嗎?不!這只是因爲社會中存在着少量的心靈被腐蝕了的“食馬者”,他們面對金錢的誘惑,會對國家利益、前途視若無睹,以謀求物質上的優越;面對“權力的壓迫”,他們也會“不得已”而幹出違法亂紀的事情來。

同時,現代社會中仍然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的淺薄愚妄的“食馬者”。他們總是懷着“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的思想到處去“訪賢”。如此的“食馬者”安能覓到“千里馬”?即使找到了所謂的“千里馬”,那一定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酒囊飯袋。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就需要更多的“千里馬”爲她的繁榮富強付出更多的努力,這中間就需要更多“伯樂”去慧眼識英才,所以,我真心的希望在未來的時間裏能有更多的“千里馬”能在“伯樂”的發掘下,真能“日行千里”也!

千里馬作文 篇5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伯樂之於千里馬有多重要。如果我是千里馬,我會等待,等待伯樂來認識我這匹寶駒。

也許會有人會嗤之以鼻,不同意我的論點。但是請看諸葛亮。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卻爲何隱於隆中?他不過是等待一個伯樂。當時天下大亂,諸侯各自稱王爭霸,但諸葛亮卻不認爲這些人是伯樂,或者說他們無才無德不配爲伯樂,直到劉備的出現,“千里馬”才橫空出世,驚煞世人。同樣的遭遇,釣魚的姜子牙釣了個周文王,也是伯樂識馬,也許你會認爲這樣等待太多消極。不過切記,“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若伯樂未到,就急切地展現自己,錯過了伯樂,非但埋沒了自己一身才幹,還痛失良機,無法大展鴻途,豈不可惜。你這匹千里馬,不如等待伯樂,因爲是“金子總有發光的”。

可是,如果沒有伯樂該如何?沒有伯樂,這匹千里馬真得老死於槽櫪之間?“非也。沒有伯樂的話,千里馬就應當大力、大膽、大加宣揚,展現自我。在”不懂馬者“面前展現自己,來獲得機會,一展平生所學。

反正,“千里馬”之所以稱爲“千里馬”,就是異於常人,所以有才能的你,不論是否有伯樂都不要放棄機會,展現自己,別讓一肚子的學識爛在肚裏,一身本領無處施展,最後“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假如我是千里馬,我將不會守株待兔,等待着伯樂的出現。因爲我自己就是伯樂。

假如我是千里馬,我將不會因知音難覓。而歸隱山林,過着形單影隻的生活。因爲我喜歡萬馬奔騰的恢弘氣勢。

假如我是千里馬,我將不會懼怕平凡,因爲我可以在平凡中“頭懸樑,錐刺股”,蓄勢待發,我要用完美去詮釋我的不凡。

千里馬作文 篇6

人生在世,有多少人想要“一覽衆山小”卻意識到自己只能被別人俯視;想要“身在最高層”,卻發現自己總是舉步維艱;想要“凌寒獨自開”,卻嘆息自己只能在溫室中成長;想到“世上無難事”,但自己總在迷茫中失去方向。朋友,是時候找尋自己的伯樂了,否則你將永遠無法成爲一匹千里馬。

上帝是公平的,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伯樂——每個人都是一匹千里馬。

這個世界就是一面鏡子,你的老師、同學、父母、親戚都可能是你的伯樂,他們都可能是看透了你的人。他們或許用一句話點醒了你,用一次撫摸感動了你,用一個眼神溫暖了你。在你學習上受阻時告訴你認真聽講,在你與朋友發生分歧時告訴你寬容待人,在你想投機取巧時告訴你公平正直,在你垂頭喪氣時告訴你奮發圖強。他們總能在你前途無路時帶給你新的希望,讓你最終沒有掉進黑暗的深淵,而是讓你一次次重新閃耀光芒,加快奔向夢想的腳步。他們不正是你的父母、老師或者同學嗎?是他們支持着你,支持着你創造屬於你自己的奇蹟。

我想,人們對“伯樂”的認識被《伯樂相馬》的故事束縛了,伯樂可以一個人,他可能是你的朋友,或是你的敵人,伯樂還可以是一件事情,一次回憶,一次沉思,一個目光,甚至是你自己,隱藏在世界這面大鏡子裏。魯迅看到自甘沒落的中國人在看到外敵對中國喪權辱國的侵略卻拍手叫好,便棄醫從文,用犀利的筆鋒讓歷史銘記他的名字,他的文采,他的思想;愛迪生在母親的耐心教導下,慢慢塑造了一個裝滿問號的大腦,讓歷史銘記他的發明,他的成就,他的奉獻;諸葛亮爲感劉備三顧茅廬之恩,出山幫助劉備,施展才華,一舉改變天下大勢,讓歷史銘記他的機智,他的正直,他的功績,越王勾踐不甘戰敗,立志成才,征服天下,讓歷史銘記他的堅強,他的勇敢,他的雄心。人固然要有伯樂,這個世界就是你最好的伯樂,但是你要有一雙發現伯樂的眼睛,去尋找你自己的伯樂,讓自己不再迷茫,加油,總有一天,你還展現出屬於你自己的輝煌。

你,我,都是一匹千里馬,社會上的磕磕碰碰固然很多,但只要你不被使人頹廢的東西誘惑,時常用你明亮,理智的雙眼去從困難中發現伯樂,善待伯樂,他們就能幫助你發掘自己的天賦,成就你理想的人生!

千里馬作文 篇7

一天,千里馬在田野裏練長跑,不一會,就來到一條清清的小河旁邊,小河上面有一座紅紅的小橋。千里馬正要過河的時候,看見一條老黃牛在東張西望,好像要過河。就停下來客氣的說:“牛大哥,您要過河嗎?”

老黃牛說:“哦!是想過橋,但是……”“那還等什麼,跟我一起走吧!牛大哥。”千里馬說。

“但是我要等人來牽我。”老黃牛連忙說。

那爲什麼呢?千里馬不解的問。

老黃牛說:“哎呀,你沒看見我的鼻孔上的繩子脫了。”

千里馬一看,啊!的叫了一聲,並提醒說:“沒有繩子了,那不是更好。”

這時,老黃牛急忙搖搖頭說:“不行,不行,因爲我幹活時經常被人牽着幹。我早就習慣了。所以,我要人牽着我過河。”千里馬聽了老黃牛這麼一說,只好自己一個人過橋,繼續練自己的長跑去了。

老黃牛見到千里馬跑了,不由得慚愧的低下頭。自言自語的說:“是的,像我們這樣老讓別人牽着幹活的人,實在因該打破這個習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