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習慣的作文素材

長期行爲導致的慣性思維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由智慧養成的習慣,能成爲第二天性。

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便就是最差的主人。

孔子不恥下問:

春秋時代,孔子被人們尊爲“聖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請教學問。他的《論語》是千百年來的傳世之作。

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有人笑道:“孔子學問出衆,爲什麼還要問?”孔子聽了說:“每事必問,有什麼不好?”他的弟子問他:“孔圉死後,爲什麼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才配叫‘文’。”弟子們想:“老師常向別人求教,也並不以爲恥辱呀!”

虛心好學,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學習,叫“不恥下問”。

張衡是東漢時候傑出的科學家。他從小養成了愛想問題的好習慣,對周圍的事物,總要尋根究底,弄個水落石出。

在一個夏天的晚上,小張衡和爺爺、奶奶在院子裏乘涼。他坐在一張竹牀上,仰着頭,呆呆地看着天空,還不時舉手指指劃劃,認真地數星星。

張衡對爺爺說:“我數的時間久了,看見有的星星位置移動了,原來在天空的,偏到西邊去了。有的星星出現了,有的星星又不見了。它們不是在跑動嗎?”

爺爺說道:“星星確實是會移動的。你要認識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邊比較明亮的七顆星,連在一起就像燙衣服的熨斗,很容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張衡很興奮又問:“那麼,它是怎樣移動的呢?”

爺爺想了想說:“大約到半夜,它就移到地平線上,到天快亮的時候,這北斗就翻了一個身,倒掛在天空……”

這天晚上,張衡一直睡不着,多次起來看北斗。夜深人靜,當他看到那閃爍而明亮的北斗星時,果然倒掛着,他感到多麼高興啊!他想:這北斗爲什麼會這樣轉來轉去,是什麼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趕去問爺爺,誰知爺爺也講不清楚。於是,他帶着這個問題,讀天文書去了。

後來,張衡長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衆,把他召到京城洛陽擔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曆法的事情。

爲了探明自然界的奧祕,年輕的張衡常常一個人關在書房裏讀書、研究,還常常站在天文臺上觀察日月星辰。他想,如果能製造出一種儀器,能夠上觀天,下察地,預報自然界將要發生的情況,這對人們預防災害,揭穿那些荒誕的迷信鬼話,該是多麼好啊!

於是,張衡把從書本中和觀察到的材料,進行分析研究,開始了試製“觀天察地”儀器的工作。他把研究的心得先寫成一本書,叫做《靈憲》。在這本書裏,他告訴人們:天是球型的.,像個雞蛋,天就像雞蛋殼,包在地的外面,地就像蛋黃,就叫做“渾天說”。

接着,張衡根據這種“渾天說”的理論,開始設計、製造儀器了。不知經過多少個風雨晨昏,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一個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儀器--渾天儀誕生了。這個大銅球很像今天的地球儀,它裝在一個傾斜的軸上,利用水力轉動,它轉動一週的速度恰好和地球自轉一週的速度相等。而且在這個人造的天體上,可以準確地看到太空中的星象。張衡說:“天上的星星,能見的共有二千五百顆,但我們經常能看到的卻只有一百二十顆。”

後來,張衡經過努力鑽研,又發明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預報地震的儀器--地動儀。這個地動儀也是鋼鑄造的,形狀像個酒罈子,四周鑄着八條龍,每條龍口裏含着一個小銅球。只要哪一條龍口中的銅球吐了出來,就預示着那個方向發生地震了。測試非常靈驗,沒有一次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