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優秀作文錯誤反思作文評價標準

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公佈6篇高考語文優秀作文後,網絡上部分網友吐槽:幾篇範文都或多或少存在堆砌名言警句、轉一兩個故事再加幾句空洞感嘆即可成文的現象,甚至出現不少錯別字,認爲難以稱爲“優秀”。尤其是那篇《慈善需行之有道》,六處論據中竟有五處失實。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高考語文作文閱卷組組長陳妙雲迴應稱,考生在那麼短的時間裏成文,差錯在所難免,應給予寬容。(6月25日《新快報》)

高考優秀作文錯誤反思作文評價標準

筆者也是高中語文教師,深知高考作文之艱難。一般說來,在兩個半小時的語文科考試時間裏,在做完前面的語文知識和閱讀題目之後,真正用於寫作文的時間也就一個小時多一點。在如此短的時間裏構思立意敷衍成篇,確實不很容易。因此,對於考生在作文中出現的一些差錯,似乎應該給予一定的寬容。

但是,在寬容考生作文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對高考作文的評價標準進行反思。這是因爲,考生之所以出現類似的差錯,完全是目前高考作文的評價標準引導下的結果。所謂“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正是這個道理。

儘管陳妙雲表示,現在的`高考作文中,像那種套用“萬能題材”“萬能文章”的“套作”已經變少了,但誠如網友所指出的,這幾篇優秀作文仍然帶有明顯的堆砌名言警句、空洞無物的現象。這樣的作文被當作高考優秀作文(範文),本身就意味着,目前的高考作文評價標準並沒有較大地改觀,閱卷教師仍然喜歡那種語言華麗、充斥着大量名人名言以及名人事例證據的作文。而像那種觀點鮮明、文風平實、邏輯性強但卻缺乏名人名言和名人事例支撐的作文,似乎仍然難以與該類作文相抗衡。

在這種高考作文評價標準的引導下,考生們——不,廣大語文老師們深諳高考作文之道,他們會指導學生進行相應的訓練,譬如,如何在作文結構上學會起承轉合,如何牢記哪些寫作素材(名人名言以及名人事例論據),如何把寫作素材歸類總結,如何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學會引用這些寫作素材。這些素材就像一堆積木,可以隨時用不同的形式組織成一篇流暢、華美的高考作文。更有甚者,有的語文教師還會指導學生,如何根據作文的審題立意,來虛構名人名言甚至是事例論據。老師們知道,高考閱卷時間緊張,閱卷者不可能耗費時間去查證這些寫作素材的真僞的。在這種“針對性”訓練的指導下,有的學生甚至學會了虛構壓根就不存在的“名人”——反正外國人的名字和長相看起來都差不多,誰知道是真是假?

陳妙雲在迴應對《慈善需行之有道》論據失實的批評時顯然有自相矛盾之嫌。他一方面說,考生不是虛構材料;另一方面卻又說,考生是在看了材料(這指的是作文命題中提供的原材料——筆者按),確立了自己的中心,再從自己的材料庫裏提取材料進行寫作。這其實等於承認,考生是虛構寫作材料(素材)的,因爲,有些論據原本就不存在,他自己的材料庫裏壓根就沒有這個材料,他上哪裏去“提取”的?

對於論據如此失實的作文,陳妙雲仍然如此鍾愛和迴護,這讓廣大語文老師和考生們如何不對這種作文訓練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