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發展與自然寫作

一、理由:

人類發展與自然寫作

霧霾、沙塵暴、颶風、海嘯、乾旱、暴雨,自然界已經違反常規,如何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已經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不可跨越必須直面的問題,2013高考作文預測及素材之四:人類發展與自然。

 二、立意角度

1、綠色生活

2、尊重自然 和諧相處

 三、素材積累:

1、她以叢林裏清晨的露珠作爲甘霖,滋潤一顆綠色的心;她以枝頭上飽滿的野果作養料,豐盈一顆綠色的心;她以黑猩猩純真的笑容作動力,溫暖一顆綠色的心。她是珍妮古道爾,一個一生行走在叢林裏,用心給世界帶來綠色的最偉大的人。

自告奮勇去研究黑猩猩,她是無所畏懼的科學家;奔走呼號去勸慰保護野生動物,她更是心懷綠色,播撒綠色的善者。她懷揣着一顆綠色的心,從人類文明走進叢林,走進黑猩猩的世界。叢林給她的心暈抹了一層青綠,黑猩猩給她的心瑩潤了一絲柔綠,她帶着更爲充盈的綠色的心,爲世界播撒希望,播撒綠色。

她在綠色的非洲叢林行走,微笑;她與可愛的黑猩猩親吻、嬉鬧。她在一年四季常青不敗的綠色中看黑猩猩們的兒女情長,母子情深,去感受他們與古人一樣的喜怒哀樂。她綠色的心更爲柔軟,她柔軟的心也感動了全世界的人,於是世界和她一起保衛野生動物,於是世界的胸腔中也蘊藏着一顆綠色的心。

綠色是愛,是希望,珍妮古道爾用她那顆綠色的心傳遞愛和希望,讓綠色盈滿人間。

2、是她叫醒了被農藥毒害的昆蟲們,是她讓我們的春天不再寂靜。

她是一個有敏銳發現力的海洋生物學家,又是一個熱情飽滿的生態作家,美國前總統阿爾戈爾說,蕾切爾卡遜的影響力已經超過了《寂靜的春天》中所關心的那些事情,她將我們帶回如下在現代文明中喪失了令人震驚的地步的基本觀念:人類與自然環境的相互融合。她是一位偉大的劃時代的學者,她把綠色的種子撒播到每個人心中,讓世上開滿綠色的環保之花。

賓夕法尼亞那個農莊給了她充滿綠色的童年,那浩瀚的海洋又洗刷了她本就純潔的心靈。她不僅熱愛綠色,研究環保事業,更完成了把科普論文轉化爲大衆讀物的壯舉,她筆下的海洋、森林都是那麼美好,令人神往,她代替這種生命的綠色向人們吶喊,呼喚人們對環境的愛,對綠色的希望。她像一個擺渡人,在急流中把綠色的夢渡向彼岸。

她有限的生命喚起了無限的綠色,她自己渺小的身軀,爆發出了無與倫比的綠色能量,她是一個行動者,也是一個締造者,只要大自然還存在,她那綠色的信念將會給人們以無限希望,幫我們建設一個更美麗的地球。

3、 歲月無情,人生有意。從上古的在河之洲,至明人的綠色河畔,再到今日的綠色生活的構想。每一年的春天,當那河畔的植物繁衍,它不僅帶來春天的豐盛,更是大地初萌,人間新生,是一片交織着綠色的和諧世界。

綠色生活,把自己交給綠色,在對綠色的熱愛中我們實現了內心的和諧。

物慾橫流的社會,人們瘋狂地追求物質生活的享受,在追求的過程中,往往迷失了自我,忘記了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綠色。感悟自然中的天地造化,感悟綠色最本真的意義。

1845年,28歲的梭羅掙脫金錢的羈絆,遠離喧囂的城市,來到瓦爾登湖畔,追求自然的那抹綠色。兩年間,自耕自食,在湖水的漣漪中,在那翠綠的山林裏,他觀看日出和黎明,他爲春天第一隻麻雀的鳴叫而激動,爲在山腰間燃燒似的綠草而歡欣。他無數次沉醉在清澈的湖水,翠綠的山脈和夜鶯的歌唱中,他在大自然的綠色中感受到濃郁的詩意,獲得了心靈的.重生。於是有了現在的《瓦爾登湖》,一本與《聖經》並列在“人類二十五部經典圖書”的書,一本“構成美國人性格”的書。

遠離城市的繁華,他選擇了自然的寧靜,人生有了綠色,他實現了質的飛躍。

4、袁學順,一位普通的農民,一位被譽爲“天鵝衛士”的綠色執行者。時光流逝,35年匆匆而過,他用信念堅守綠色的堡壘,用行動打出綠色的旗幟。他義務保護和救助傷病天鵝五百餘隻,保護了天鵝溼地一千餘畝。他堅持每天巡湖,跑遍了榮成天鵝湖的每一個角落。他視天鵝爲孩子,將自家院子改爲“家庭式大天鵝康復中心”,被譽爲“綠色爸爸”。他拿出積蓄爲天鵝購買糧食、藥品,並把康復的天鵝送回藍天,而家中卻一貧如洗。爲了“綠色責任”,他挺身而出,反對在天鵝湖畔盲目開發工業項目,併爲政府環保獻計獻策。他通過開展恢復溼地,保護水源,建立民間村鎮救助站點,編寫《大天鵝救助手冊》等多項活動,提高了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帶動大家共同參與生態環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天鵝衛士”袁學順,以一個樸素的心,描繪了一幅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畫面。正因他的人生充滿“綠色”,並敢於承擔“綠色”責任,才成爲我們敬畏的“綠色爸爸”。

5、斑白的雙鬢,蒼老的雙手,凋去的容顏,時光在你身上刻下不可磨滅的痕跡,而你卻用一顆對自然的大愛之心抹去這歲月的雕刻,於古稀之年奔走,呼號,爲這逝去的綠色,這裸露的大地,他是樑從誡,梁啓超之孫,樑思成林徽因之子。

褪去輝煌身世的外衣,他以瘦弱之軀行走在呼喚綠色的道路上,哪怕前路黑夜漫漫,哪怕放眼望“微斯人,吾誰與歸”,哪怕遠方懸崖峭壁寸步難行,哪怕看到的都是無盡的遺憾,也要以一己之身奔赴在這條曲折的道路上,去喚醒糊塗的人類,去呼喚綠色的迴歸。6000多米可可西里之上,近百張藏羚羊皮在烈火中發出爆裂的聲音,淚眼婆娑中,他看到了藏羚羊最後的掙扎,恐懼,聽到了它們的哀嚎和悲鳴。這淚,是一個67歲老人的心疼與無奈,爲慘遭殺害的羚羊,爲人類的麻木愚昧,爲人與自然的和諧的逝去,爲綠色的不再。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爲一,這是莊子的綠色宣言,也是樑從誡先生一生所追求的。如今,先生的身影已然逝去,但他呼喚綠色的聲音依然在我們耳畔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