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事之的哲理故事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係,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於是便以自身爲依據,想象天地萬物都像人一樣,有着生命和意志。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從容事之的哲理故事,希望有所幫助!

有這樣一個實驗:在給小小的縫衣針穿線的時候,你越是全神貫注地努力,線越不容易穿入。反而是左右都試探試探,或者擡頭換一個眼神,線輕輕鬆鬆就進去了。這就是“穿針心理”,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目的顫抖”。

“目的顫抖”四個字很形象。

你小心翼翼端着一個杯子,這個杯子裏盛着信心滿滿的目標,可是,當你所有的心思都在那兒的時候,目標不會變得很強大,反而會變得很脆弱。脆弱到你的手一抖,目標就粉身碎骨了。其實,它本可以安然待在某個角落,等待時機成熟的時候瓜熟蒂落。

這讓我記起高中時的一個好朋友,學習特別勤奮。她下決心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學。以她的實力,是完全有可能的。最後“模考”的時候,她的潛力更是在目標的刺激下越來越瘋狂。

可是,到了高考,她二本都沒過。第二年高考,她還是最後時刻的落榜生。如同一顆衆望所歸的果子,平時長得最鮮豔,卻總在最後一刻夭折。

我的一個女友30了,她很認真地談了一次戀愛,結果還是無疾而終。她說自己真的很努力,在男友面前,說話做事都小心翼翼。每次約會回來,還要回放一下約會的細節,看自己是否有不對的地方。

最後,她給我念短信。他們認識3個月,有上千條短信。她是挑着唸的,內容無非是些去哪裏約會、出差爲什麼不打電話之類的瑣事,她均稱之爲可能的分手線索,要一一排查。

那股認真勁兒,好像解一道數學附加題,這道題沒有其他解法,只有一一排錯,而且大有不解出來不罷休之勢。

不得不說,她們都很認真,她們都太認真了。可是很多事情,不是你越認真就越成功的。當你對某一件事情過於用力或意念過於集中的`時候,反而容易把事情搞砸。

舉個例子。打球的時候,平時傳球接球水到渠成,到了真正打比賽,卻總是容易出這樣那樣的紕漏;面試的時候,當你面對的是一家不太重視的公司,會發揮正常甚至超常,可是當你面對的是心儀已久的公司,很可能顧慮重重緊張兮兮,自己先給自己判了死刑……

我的女友,本可以安然享受她的戀愛,而不是見男朋友像見老闆,把自己弄得畏首畏尾,這次失敗了,總有適合自己的那一個;我的中學同學,本可以把目標暫時收藏一下,考試就是考試,它跟美好未來不能完全劃等號,把所有希望都拴在一場考試上,考試本身已經變得不堪重負。

所以,別讓目的佔據你全部的內心。

凡事當從容事之,太想得往往不可得,太想贏往往不能贏。過多的我執,往往會迷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