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變哲理故事

不變哲理故事1

應付世事,不外乎兩個法子:不變,百變。

不變哲理故事

人家要什麼,你就變什麼,三五個回合下來,就累垮在那裏,而且會變成四不像。

每人性格不同,有人善變,有人不善,良家婦女或許也想塗脂抹粉扮萬人迷,可是胭脂顏色硬是不對勁,只得放棄。

不變也有不變的苦,譬如說忽然有那麼一天,規定女性寫作者統統得衣着暴露笑眯眯地招待讀者,不能隨機應變者,自然打入冷宮,可能要到政府機關去謀個職位了。

變,得咬緊牙關上,不變,更要意志力堅定,兩者都不容易。

會變不一定贏,今日,站着招呼,明日,蹲着奉承,對方需索無窮,後天,難道還趴下來不成?

有鑑於此,無論人家變得多熱鬧,也不心動,因人貴自知,自嘆弗如。

顧忌這樣多,自然擠不進主流去,但時時坐在涼快角落觀景,也蠻舒服。

我的菜單上只有這幾味,比較單調,不夠鹹,不夠辣,不夠油,適合口味清淡人士。

不變哲理故事2

道樹禪師建了一所寺院,與道士的廟觀爲鄰。

而道士心裏容不下這所佛寺,因此每天變一些妖魔鬼怪來擾亂寺裏的僧衆,要把他們嚇走。不是今天呼風喚雨,就是明天風馳電掣,確實將不少年輕的和尚都嚇走了。但是,道樹禪師卻在這裏一住就是十多年,可謂雷打不動。

到了最後,道士所變得法術都用完了,可是道樹禪師還是不走,道士沒有辦法,只好將道觀放棄,搬到其他地方去了。

有人問道樹禪師:“道士們法術高強,您怎能勝過他們呢?”

道樹禪師回答:“我沒有什麼能勝過他們的,勉強說,只有一個‘無’字能勝過他們。”

“無,怎能戰勝他們呢?”那人追問道。

道樹禪師回答:“他們有法術,有,是有限、有盡、有量、有邊;而我無法術,無,是無限、無盡、無量、無邊;無何有的關係,是以不變應萬變。我‘不變’當然勝過‘萬變’兩了。”

禪思禪悟:道樹禪師所指的“無”是一種寬容的心態,是一種廣闊的胸懷,是一種那個氣定神閒的領悟,也是一種“無論境遇如何變遷,我巋然不動”的境界。 如果沒有那樣一種心態、胸懷、領悟和境界,道樹禪師便做不到大徹大悟,也做不到以不變應萬變。 而道士的“有”則是一種狹隘的認知和浮躁的'追求,自然是無法抵禦道樹禪師的“無”了。

不變哲理故事3

老鼠聰聰的名聲很壞,因爲它年輕時偷過東西。

這天,聰聰正在河邊釣魚,忽然從上游來一隻小船,划船的小夥子姓創,叫創金。

創金瞧見了聰聰,就嘲笑它說:“是老鼠聰聰呀,你在這兒幹什麼?該不會又想偷東西吧,”

聰聰臉紅,低聲說:“人家早學好了,不偷東西了。”

創金一副不以爲然的樣子:“我纔不信老鼠還能學好?”

就在創金和聰聰拌嘴的時候,附近的小橋上突然傳來了一陣喊聲:“救命呀!救命呀!”

啊,原來是一隻小雞不小心掉進了河裏,小雞金黃色的絨毛已經溼了,它正在水裏吃力地撲扇着翅膀。

雞媽螞看見小船上的創金,便央求說:“請快救救我的孩子,它不會游泳!”

創金說:“可以是可以,不過你得送我100只雞蛋。”

“行行行。”雞媽媽連聲答應。

老鼠聰聰催促創金說:“小雞快淹死了,你快點兒吧!”

誰知創金仍然不慌不忙,他對雞媽媽說:“我等着,你先回去取雞蛋。”

譁——,這時,一個浪頭打過來,小雞不見了。

雞媽媽悲痛地暈了過去。

不知過了多久,雞媽媽醒過來了。它睜開眼睛,發現自己正躺在綠綠的草地上,山羊公公、黃狗大叔、鴨子大嬸都圍在身邊。掉進河裏的小雞也被救了上來,它沒事了,只是絨毛還有點兒溼。

雞媽媽又高興又驚奇,忙問是誰把小雞教上來的。

“是老鼠聰聰。”

“什麼老鼠聰聰,”雞媽媽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鴨子大嬸說:“我們大家趕到時,聰聰已經把小雞救上來了。聰聰水性不太好,爲了救小雞,它自己還差點兒被淹死。”

“真沒想到啊!”雞媽媽說:“像創金這樣的人還不如老鼠呢!我這就謝謝聰聰去。”

在這裏,我們會很自然地讚揚老鼠聰聰,批評船伕創金。老鼠不是曾經偷過東西的嗎?連創金、雞媽媽等都不相信它會做好事,但它現在的的確確做了好事,還是一件大好事。這是什麼原因呢?答案只有一個:聰聰徹底變好了。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對人抱有成見,養成用老眼光看問題的習慣,相信人是可以轉變的,事物是在不斷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