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人物周瑜簡介及典故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安徽廬江舒縣人[1] 。下面是小編爲你帶來的三國人物周瑜簡介及典故,歡迎閱讀。

周瑜簡介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安徽廬江舒縣人[1] 。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衆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爲“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爲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周瑜人物評價

漢末三國

孫策:①公瑾英雋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②吾得卿,諧也。[8]

孫權:①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②(呂蒙)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③孤非周公瑾,不帝矣。④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⑤孤念公瑾,豈有已乎?⑥此天以君授孤也。[28]

曹操: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38]

劉備: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爲人臣耳。[8]

蔣幹:雅量高致,非言辭所間。[8]

呂蒙:昔周瑜、程普爲左右部督,共攻江陵,雖事決於瑜,普自恃久將,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幾敗國事。[39]

王朗:周公瑾,江淮之傑,攘臂而爲其將。[40]

程普: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41]

諸葛瑾、步騭:臣竊以瑜昔見寵任,入作心膂,出爲爪牙,銜命出征,身當矢石,盡節用命,視死如歸,故能摧曹操於烏林,走曹仁於郢都,揚國威德,華夏是震,蠢爾蠻荊,莫不賓服,雖周之方叔,漢之信、布,誠無以尚也。

兩晉

陳壽:①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羣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於時議者莫不疑貳。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衆人之表,實奇才也。②瑜少精意於音樂[28] 。

陸機:①飭法修師,則威德翕赫。賓禮名賢,而張公爲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爲之傑。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達而聰哲,故同方者以類附,等契者以氣集,江東蓋多士矣。[42] ②周瑜、陸公、魯肅、呂蒙之疇入爲腹心,出作股肱。

袁宏:①公瑾卓爾,逸志不羣。總角料主,則素契於伯符;晚節曜奇,則叄分於赤壁。惜其齡促,志未可量。②公瑾英達,朗心獨見。披草求君,定交一面。桓桓魏武,外託霸跡。志掩衡霍,恃戰忘敵。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參分,宇宙暫隔。[43]

唐宋

嚴從:周瑜、魯肅,鹹起諸生,鶚視烏林,鷹揚赤壁。然肅爲布衣,當襄漢之際,標賣田宅,分財結士,以求人傑:此其志不小也。公瑾推第於孫策,子敬輟粟於周郎:鹹有異於人者也。[44]

李白: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初張照雲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胡曾: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交兵不假揮長劍,已破英雄百萬師。

孫元晏:會獵書來舉國驚,只應周魯不教迎。曹公一戰奔波後,赤壁功傳萬古名。[45]

李端: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李九齡:有國由來在得賢,莫言興廢是循環。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吳似等閒。

近現代

盧弼:公瑾生長江、淮,諳識險要,出入彭、蠡,久涉波濤,熟籌彼我,用能以寡擊衆,遁走阿瞞,一戰而霸,克建大勳,玄德謂爲本文武籌略,萬人之英者,豈虛語哉。或曰:公瑾不死,操之憂也,先主亦安能定蜀乎?[70]

蔡東藩:周瑜年第逾壯,方可有爲,乃以意氣之未除,遽致短命,不無可惜。[71]

呂思勉:周瑜、魯肅,亦皆可謂爲好亂之士也。徒以二三剽輕之徒,同懷行險徼倖之計,遂肇六十年分裂之禍,豈不哀哉。[72]

毛澤東:周瑜是個“青年團員”,當東吳的.統帥,程普等老將不服,後來說服了,還是由了他,結果打了勝仗。

周瑜典故

顧曲周郎

據《三國志》記載,周瑜年少時精通音律,即使在喝了三盅酒以後,彈奏者只要有些微的差錯,他都能覺察到,並立即會扭頭去看那個出錯者。[30] 。自魏晉時代之後,“周郎顧曲”常作爲典故被各大文豪所引用,常常出現在各類詩歌、戲曲等文學作品中。唐人李端有《聽箏》詩“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化用此典故,進一步發揮想象,描繪周郎因相貌英俊,酒酣後更是別有一番風姿。彈奏者多爲女子,爲了博得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將曲譜彈錯[31] 。

(圖冊:洪宇宙版周瑜圖片來源參考資料[32] )

一時瑜亮

在小說《三國演義》裏,作者基於文學藝術需要,周瑜被描寫成爲與諸葛亮明爭暗鬥的人物,最終被諸葛亮氣死[33-34] 。留下了孔明三氣周公瑾,周瑜氣的在馬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於馬下,臨死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35-36]

飲醇自醉

周瑜爲人寬宏,唯獨程普與他不睦,程普認爲自己年長,經常凌辱周瑜。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終不與他計較,後來程普敬佩服他,對別人說:”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樣,不知不覺就醉了。“[37] 後來用於比喻與寬厚人交,不覺心醉,令人敬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