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常識四大記憶妙招

文學常識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內容,但很多學生認爲文學常識內容多、分值小,花太多時間去記不太划算,倒不如記一兩個近義詞成語,於是就放棄。其實這種想法和做法都是錯誤的。文學常識固然內容多,但只要有巧妙靈活的方法,就可以化繁爲簡、化多爲少,輕鬆而又高效率地記住。特將記憶文學常識的方法介紹如下:

一、穿針引線法

小時候看人家玩魔術,見魔術師往嘴裏塞了一把針,很艱難地吞下去(不知是否真吞),又吞了一根線,然後居然從鼻孔裏將穿好了針的線拉出,彷彿有人在他肚子裏幫他穿好了針,覺得很驚奇,直到現在還是不能明白箇中奧祕。筆者講這件事並非想和大家討論怎樣吞針穿針,而是想作一個比喻。那麼多零散的文學常識就像是沒有穿好的一大把針,只有用一根線將它們貫穿起來,才能知道這一把有多少根,哪根針長,哪根針短,哪根針粗,哪根針細;而這線我們可以用時間、空間、風格、內容等等來作。舉個例子,記憶中國文學史,可以以時間爲線,用這條線穿起各個朝代文學現象這些針。

什麼時候想記憶文學常識了,就先拉一條長線,一根針一根針地穿過去,哪根針(朝代作家作品)穿不過去了,就停下來,細細地查究什麼原因,該補的補上了,就可以繼續穿,這樣既快又能隨時檢查自己記憶情況,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聯想法

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聯想有多種,接近聯想,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等。接近聯想也叫相關聯想,即由某事物想到與之相關的另一物的心理過程。比如記憶屈原時,由屈原想到他的作品《離騷》,又因《離騷》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想到西方浪漫主義三大家:雪萊、雨果、拜倫。這樣觸一而發十,能較系統地記住許多知識。運用類似聯想、對比聯想和因果聯想道理也一樣,好處就在於牽一能知十,甚至百,經常這樣記憶,也有利於聯想能力的提高。這種方法很多人會用,在這裏就不再贅述了。

三、積少成多法

這種方法適合於有毅力、能持之有恆的學生。不可否認,文學常識內容多,涉及面廣,短時間內是沒有辦法全部記下來的。有的學生說,那就用三、四天時間專門記憶它,一定會記住的。這話也不對。心理學認爲,記憶由四個環節組成:識記、保持、回憶和再認。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到記憶的質量,用三、四天時間來記憶文學常識只是記憶環節中的'識記,還需保持,只有保持識記的內容,纔可以在回憶時確認識記內容。我們記不住也是因爲保持不夠,如何才能很好地保持呢?心理學上有一條著名的遺忘曲線,它告訴我們,識記後最初一段時間遺忘較快,以後遺忘逐漸減慢,穩定在一個水平上,所以要保持識記的內容應該在識記後及時複習。積少成多法實際上也是一種小循環複習法。因爲要不斷地複習,所以記憶新的內容的量不會多,我們可以將所有的需要記憶的文學常識化整爲零,分配在各個時間段裏,比如9月、10月記憶中國文學史(可以按朝代順序每天記一兩個作家或幾部作品),11月記憶外國文學史,12月再進行第二輪的複習,而在每一天的複習之中,先回憶前一天的內容,再記憶新的內容,這樣大循環套小循環,一直到高考前,不怕記不住需要記憶的文學常識。這種方法操作起來雖簡單而且輕鬆(每天只需用三到五分鐘),但要求持之有恆,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會有效果的。

四、口訣法

筆者平時也愛記一些小知識,遇上難記的、容易弄混的,常常會編一些口訣來幫助記憶。筆者也曾經將中學生需要記憶的中國文學史編成了四字經,教學生誦讀,反應還不錯。其實我們平時背誦詩文時也有這樣的體會:文章背起來較慢,詩詞因其節奏分明、音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就容易背誦得多。筆者將文學史編成四字經也講究押韻,學生讀起來覺得很有韻味,很感興趣,再加上四字經是濃縮的文學常識,有時只記上兩句,實際上記憶了許多知識。另外,四字經還有個好處,容易弄混的作家作品,在四字經中已成了固定搭配,就不容易張冠李戴了。下面摘錄四字經的部分內容供大家參考:

文學常識,並不難記,中有妙訣,幫你記清。先說國內,作家作品。

先秦諸子,孔孟荀卿。《論語》《孟子》,四書列名;老莊無爲,《道德》《逍遙》;屈子楚辭,《九》《九》《離》《天》。

漢代文賦,首推賈誼。劉向司馬,《戰》《楚》《史記》。班固《漢書》,斷代開啓。

魏晉建安,三曹領先。父有樂府,《神龜》《蒿》《觀》。曹丕燕歌,典論批評;子建七步,五言奠基。

《魯迅全集》,著作頗豐。小說有三,《彷徨》《吶喊》,舊事新說,《故事新編》。

中學課本,除了《祝福》,皆入《吶喊》。散文一部,《朝花夕拾》,另加《野草》,略帶詩體。雜文十六,《熱風》與《墳》,《華蓋》二集,《而已》《三閒》,再多《二心》,《南腔北調》,《僞自由書》,《準風月談》,三《且》二《集》,文學花邊。

文學常識的記憶方法多種多樣,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記憶,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努力,是可以有收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