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三月三節日有哪些習俗

中國有着五千年曆史文明文化,至今依然流傳許多美麗動人故事,和承傳着民間習俗。三月三節日雖然不及端午盛行,但現在仍然有着許多傳說,一些三月三的節日習俗還保留在各民族民間裏。下面爲大家帶來農曆三月三節日有哪些習俗,快來看看吧。

農曆三月三節日有哪些習俗

漢族

有吃地(薺)菜煮雞蛋的習俗。該日民間有流杯、流卵、流棗、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飯以及歌會等活動。漢族過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後期陸續發展爲河畔嬉戲、男女相會、插柳賞花等民俗活動。唐代大詩人杜甫寫有“三月三日氣象新,長安水邊多麗人”這樣的詩句。宋代歐陽修也在一首詞中寫道:“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譁。”這些都說明,三月三的習俗,唐宋時期仍在盛行。同時這個節日也是男男女女出遊踏青的日子,亦被稱爲中國的情人節,女兒節。

臺灣、福建地區三月三爲“三月節”,“採鼠麴(曲)草,合米粉爲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臺灣府志》),部分人士會選在三月初三的上巳節掃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四川忠縣等地有“三月會”,舉行紀念抗敵將領巴蔓子的盛大活動,是日,羣衆擡巴蔓子的偶像繞城遊行,後跟社火隊,玩龍燈、舞獅子,家家張燈結綵,燃放爆竹,熱鬧非凡。

土家族

土家族的三月三,則是土家族的情人節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爲媒,以踩腳定親。

“三月三、踏沙灘”是象山石浦鎮的一種民俗。關於它的由來,有幾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與生產勞動有關:當地農曆三月初三前後,地溫和水溫開始升高,淺海辣螺爭相爬上灘頭繁殖。當地人便在這個季節去沙灘拾螺,由此產生“三月三、踏沙灘”的勞動場景。

雖然現在灘頭資源逐漸枯竭,當地老人仍耐不住在這個日子帶着晚輩趕沙灘,重溫昔日拾螺的場面。“三月三、踏沙灘”的勞動場景,也逐漸形成一個全新意的民俗文化活動。

如今的“三月三、踏沙灘”,在當地已經形成了以民間民俗文化活動爲主體,以體育、漁業競技項目以及所邀外地歌舞、雜技節目爲陪襯的特點。其中的文藝表演多種多樣,除了跑馬燈、舞龍燈、彩閣巡遊等,還有據《辣螺姑娘招親》等民間故事改編的越劇表演,以及“辣螺姑娘拋綵球”在觀衆中招親等娛樂活動。這些活動具有民俗性、羣衆性、參與性和娛樂性等特點。

黎族

稱三月三爲“孚念孚”,爲預祝“山蘭”(山地旱谷)和打獵豐收的節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們稱它爲談愛日。關於它的來歷,有個美麗的傳說故事。

據說很久以前,七指嶺地區遇到罕見的大旱,人們度日如年。一天清早,一個名叫亞銀的年青人告訴大家,說他夢見一隻百靈鳥,要想擺脫這場災難,必須爬上五指山的頂峯,吹起鼻簫誘捕它。亞銀自告奮勇地登上五指山山頂峯,他在山頂上吹起他心愛的鼻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隻百靈鳥才從幽谷中飛來,亞銀趕忙追捕,他追過一座山崗,最後亞銀定神一看,百靈鳥變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姑娘答應跟亞銀到人間解救災難。旱災解除後,未想到卻觸怒了峒主。他派家丁把百靈姑娘捉去,這時亞銀趕來,他倆躲進一個山峒裏,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燒到山洞時忽然烏雲滾滾、雷聲大作、石裂山崩,把萬惡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壓死了。亞銀和百靈姑娘變成一對鳥兒,飛上天空,鄉親們聞訊趕來,目送他們,激動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們美滿幸福。這一天正是農曆三月初三,從此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個傳統節日。

爲了慶祝三月三,準備工作要提前半個月進行。男子上山狩獵,把所獲獵物醃好封存;婦女在家春米和做糉粑;青年男女準備漂亮的服飾和定情的禮物。獵物和糉粑作爲祭品,用以祭禮堂裏的祖先,若出獵無所獲,則殺雞代替,祭祀由氏族老人主祭。

節日那天,黎族人民集合在一起,預祝"山蘭"(山地旱稻)、狩獵雙豐收。老人們攜帶醃好的山味和釀好的糯米酒,來到村中最享衆望的老人家裏,席地圍坐,在芭蕉葉和木瓜葉上痛飲

畲族

以三月三爲穀米的生日,家家吃烏米飯。傳說,唐代畲族英雄雷萬興率起義軍抗擊官軍圍剿,以烏稔果充飢而軍威大振,於三月三這天突圍成功,連戰連捷。畲民爲紀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烏米飯,集會對歌。在畲族民衆中,三月三是可以與春節相提並論的重大節日。此日,家家宰殺牲口,祭祀祖先。許多人家往往選擇這一天舉辦婚禮。節日裏吃烏米飯。夜幕降臨時,則舉行篝火會,競相對歌。畲民善對歌,此日往往要邀請省內外各地的畲族歌手登臺獻藝,場面十分熱烈。節日裏還要趕舞場,跳起火把舞、木拍靈刀舞、竹竿舞、龍燈舞、獅子舞、魚燈舞。同時還有問凳、操石磉、腹頂棍、操槓、趕野豬等畲族民間競技。“三月三”節日活動是畲族人文歷史的縮影,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在建設新農村和加強民族團結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由於畲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居住在東南沿海欠發達地區,隨着現代化進程和畲族居住環境的改變,畲族的語言、服飾、歌舞正在逐漸漢化,“三月三”傳統節日活動也趨於萎縮,亟待加強保護。

壯族

多於三月三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相傳爲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壯族多於三月三來掃墓,通常在三月三時蒸五色糯米飯。

侗族

多於節日舉行搶花炮、鬥牛、鬥馬、對歌、踩堂等活動,亦稱“花炮節”。

布依族

於節日殺豬祭社神、山神,吃黃糯米飯,各寨三四天內不相往來。瑤族以三月三爲“乾巴節”,是集體漁獵的節日,並將捕獲的野物魚類按戶分配,共享收穫的歡樂,後雲集於廣場,唱歌跳舞,歡度佳節。

至今,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傳統的三月三節日習俗。

【拓展】農曆三月三節日傳說故事

三月三日最早可以推到記傅。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媧從土裏造人,繁衍後代。伏羲在河南東部被尊爲“先人之祖”,太昊陵古廟建在淮陽(伏羲的都城)。農曆二月二日至三月三日,是太昊陵廟會。

農曆三月初三也是傳說中王母娘娘舉行蟠桃晚會的日子。清末有一首七言律詩《都門雜詠》,描寫當年廟會盛況:“三月初三日長,桃園焚香;沿河風微起,十紅塵四起。”傳說西王母原本是中國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守護神。她有兩個法寶:一個是吃長生不老藥,一個是吃仙桃——蟠桃延年益壽。傳說中的嫦娥在吃了丈夫后羿帶來的`太后仙丹後,飛到了月宮。此後,在一些奇怪的小說中,西王母被描述爲長壽之神。

農曆三月初三,也是道教真武皇帝的生日。真武大帝的全名是“北鎮天真武宣天帝”,又名田璇神、玄武、真武真軍。生於上古軒轅世界,中國曆三月三日,道教中掌管軍事和戰爭的神。3月3日,世界各地的道觀都會舉行盛大的儀式,道教信徒會在寺廟裏燒香祈禱或在家祈禱。真武山上的真武銘文,對真武大帝的來歷、中國的主要真武道場、真武“救兵”的“仁心”進行了簡潔而藝術的闡釋。說明3月3日人們紀念真武帝的由來和意義。

在古代,三月初三被認爲是“上思”,漢朝被指定爲節日。“正月初三,東臨流水,官民皆潔,意爲洗盡,遠離垢(病),大”(《後漢書禮儀志上》)。後來又增加了宴會和水邊郊遊的內容。晚上,每個家庭都會在自己家的每個房間裏放鞭炮,炸鬼。據說這一天鬼魂到處出沒。

三月三節日介紹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畲族慶祝“黑米節”,家家煮黑米,全家人一起吃,送給親朋好友。同時,他們也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來紀念這個節日。連江縣小昌民族自治縣的畲族人民也慶祝吳梵節,這在山村裏非常熱鬧。黑米是畲族利用山上一種叫做吳橋樹的野生植物,取葉子熬湯,然後將糯米浸泡在湯裏幾個小時,用木甑蒸熟而成。這種黑米是藍綠色的,黑黑的,有光澤,吃起來軟軟的,好吃。

由於黑米的防腐和開脾作用,黑米用苧麻裝入袋中,在通風陰涼的地方懸掛幾天。如果加豬油翻炒,會更好吃。所以有句話叫“一家蒸十香”。

三月三日可推記傅。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媧從土裏造人,繁衍後代。伏羲在河南東部被尊爲“先人之祖”,太昊陵古廟建在淮陽(伏羲的都城)。農曆二月二日至三月三日,是太昊陵廟會。

三月三其他民族的習俗

3月3日在古代也叫爲什麼

農曆三月初三,也稱爲“上思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典型的漢族、壯族、苗族和瑤族。自古有“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日,軒轅生”。

在這個d上

在壯族傳說中,“三月三日”是壯族始祖布洛陀的生日。在廣西,農曆三月初三不僅是壯族的傳統節日,也是壯族祭祀祖先和盤古、布洛陀祖先的重要日子。每年3月3日,壯族青年男女聚集在街頭唱歌,聚集在河邊過節。同時,“壯族三月三日”不僅是壯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廣西漢族、瑤族、侗族、苗族的傳統節日。

據記載,三月三日歌會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壯族民歌的發展尤爲突出,歌詠晚會非常流行。在古代,年輕的男女聚集在街道上或河邊喝酒唱歌。到了清代,形成了大規模的“歌圩”,數百人甚至數千人聚集在一起唱歌。

三月三歌會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白族傳統節日。第年農曆三月三日在大理灣橋鄉南側的保和寺舉行。三月三歌會,一是按照民族傳統,男女公開對唱,唱白調,從三月三日起至九月九日止。三月三日是白族男女在一年中可以盡情歌唱的第一天;二是保和寺內送子娘娘和太子塑像香火興旺,前來趕會的婦女中不少人懷有求子的願望,老年婦女多爲還願而來,中青年則爲對歌、聽歌或者尋找知音而來。

三月三的這一天,大理壩子各村的白族人云集保和寺,白天一羣羣、一夥夥的對歌,黃昏之後,對歌進入高潮。對對情侶在寺內或村間低吟淺唱,曲調悠揚。

廣西三月三是農曆還是新曆:農曆

廣西三月三是農曆節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陰曆。每年農曆的三月初三,廣西地區都會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現在三月三這個節日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

廣西壯族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較爲隆重的一個節日,是爲了紀念壯族人民達桂而來的,到了三月三這一天,壯族的村村寨寨都會搭起大棚,擺上五色糯米飯等祭品供祭達桂的亡靈,並且唱各種讚美的歌來感謝達桂對壯族人民所做的貢獻的,漸漸的就形成了現在的歌圩。由於三月三這個傳統節日是從很早之前就有並且流傳下來的,而那時候的計時用的都是屬於陰曆的計時法的,所以廣西壯族三月三節日,是農曆舉行的。

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爲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農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全稱“北鎮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於上古軒轅之世,農曆三月三日。三月三也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壯族人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爲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爲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

三月三的來歷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爲“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爲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

農曆三月三,還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晚清《都門雜詠》裏有一首七言詩是這樣描寫當年廟會之盛況的:“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裏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揚。”傳說西王母原是我國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她有兩個法寶:一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來的西王母仙丹後飛上月宮的。此後,在一些志怪小說中,又把西王母說成是福壽之神。

農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全稱“北鎮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於上古軒轅之世,華歷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軍事與戰爭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宮觀(如: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這一天都要舉行盛大的法會,道教信徒們也會在這一天到宮觀廟宇中燒香祈福,或在家裏頌經祈禱。“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記”對真武大帝的來歷和國內主要的真武道場以及真武“救軍旅之禍”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簡明而藝術地闡釋。說明了人們在三月三紀念真武大帝的來由和意義。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爲“上巳”,漢代定爲節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爲大絜”(《後漢書·禮儀志上》)。後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晚上,家家戶戶在自己家裏每個房間放鞭炮炸鬼,傳說這天鬼魂到處出沒。

農曆三月三也是通靈人士,如女巫、神漢等宴請鬼神的日子。在這一天通靈人士常聚在一起歡慶,並擺宴席宴請鬼神,以感謝他們賦予自己的神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