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名人勵志的故事

在我們有所空閒的時候,不妨找一些關於名人勵志的故事來看看,那麼關於名人勵志的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名人勵志的故事

關於名人勵志的故事:逆天40秒

他已經是個當紅主持人,但出於工作的需要,他不得不在某檔欄目裏出任串場主持人,而且留給他的位置非常尷尬。由於節目結構的限制,主持人可以發揮的時間和空間其實極其有限,不客氣地說,他的作用約等於一個報幕員,或者戲言一句,這純屬“打醬油”的差事。然而,這還不是最壞的,隨着這檔欄目收視率越來越高,廣告商越來越多,他被逼加快語速念臺詞——1分鐘內,要念完幾頁的贊助商名單。

一個不尷不尬的角色,卻接下了一個令人望而卻步的任務。要知道,普通人說話,語速一般不超過每分鐘140字;按照播音員的專業考覈標準,也不過是一分鐘200字;就算是比較著名的快嘴節目,如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主持人語速達每分鐘350字,已經接近極限了。而他,要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就只能超越極限。

沒有人知道他在後臺經過了多少苦練,人們只是在節目裏看到他的驚豔亮相——以每分鐘400多字的語速,在40秒內,播完了長達幾頁的廣告臺詞,而且毫不卡殼!於是,有人驚呼他“逆天”了,隨着這檔名爲《中國好聲音》節目的熱播,他也順理成章地被尊爲“中國好舌頭”,由於這40秒太過經典,竟招來衆多網友的模仿,他進一步在網絡裏爆紅。

40秒,他竟然把一個打醬油的角色,演繹成了“醬油帝”!而且,是在劉歡、庾澄慶、那英、楊坤等星光四射的大腕做主角,他只是一個小小的配角的情況下。

但是,如果你瞭解他的過去,瞭解他的奮鬥史,你就不會覺得奇怪,因爲,他一直就是一個勤奮和認真的人。

那時,他還是個在校大學生,在所參加的一場主持人選拔大賽中進入前十,獲得了到電視臺做嘉賓主持的機會。學校在郊區,而主持節目的地點在市中心,每天來回在路上的時間就要4個小時,爲了趕時間,他連續兩年的晚飯都是三塊錢的蛋炒飯。

然後,他成爲一名電臺主持人,但給他的工作量遠遠超過主持人的本職,要策劃,要組織,要拉贊助,要推廣。面對如此苛刻的要求,換做別人,或者拒絕,或者雖然接受,但只能說是勉爲其難地接受。而他,既沒有拒絕,也沒有勉爲其難,甚至是欣欣然地接受了。後來,他說自己是幸運的,電臺需要一個全能的主持人,也把他打造成了一個全能的主持人,從而給他的事業發展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而幸運,難道不是靠他的勤奮和認真換來的嗎?

後來,他轉行去了電視臺。一開始他非常不適應,面部表情僵硬,沒有鏡頭感。爲了改變自己,他多看、多練、多揣摩。自己的節目每期都會重看,只要有時間,一天至少要看4檔綜藝節目。在錄節目時,他可以從下午一直到凌晨,足足7個小時不休息,有時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靠着自己搏命一般的努力,他終於華麗轉身,成爲一個電視主持人。

他在博客中曾寫過一句話:“上天眷顧勤奮和認真的孩子。”其實,這也是他的真實寫照。

他叫胡喬華,別名華少。現在他有多火,甚至已無需贅述。他只是用他的經歷告訴每一個人:

只要足夠努力,40秒也可以如煙花一般絢爛!

關於名人勵志的故事:最重要的事

歌德在萊比錫上大學的時候,愛上了當地的一個姑娘。他愛得很認真,也很衝動,寫了很多首動人的詩篇給那位姑娘,只是那姑娘一點也不領情,對他不理不睬,讓他很痛苦。

歌德和一位知心朋友聊起這件事,朋友非常同情,建議他去德累斯頓城找一位老鞋匠,沒準可以幫助他,讓他知道該怎麼做。

歌德真的去了,按照朋友給的地址,找到了老鞋匠。歌德把自己的故事說了說,問老人有什麼建議,是不是年輕時候也碰上過類似的事情。

老人笑了,對歌德說:我年輕的時候,就在這裏修鞋。在我的鞋攤前,經常會有一個美麗的姑娘經過。她是一個富翁家的女兒,家庭環境好,家教也很好,每次她經過,我的心就會怦怦直跳,覺得整個生活充滿了陽光。只是我們畢竟差距太大,我一直沒敢對她表白,暗戀了她三年。後來,她結婚了,我很是傷心了一段日子。我把這段經歷深埋在心底,並且在心裏默默地祝福她,祝她幸福。後來我也結了婚,日子過得也不錯。一晃幾十年過去了,我還能時不時見到她,只是我們都老啦,孩子的孩子也都長大了,可真快呀。

“那麼,”歌德焦急地問,“您從來就沒有給她表達過一星半點?她知道您對她的暗戀嗎?”

“不知道,我從來沒提起過。”老人慢悠悠地說,“這其實一點都不重要。”“這還不重要?什麼才重要呢?”歌德好奇地問。

老人很認真地盯着歌德,一字一句地說:“最重要的事其實就是,你愛着的人很幸福,無論這個幸福,是不是你給她的!”

關於名人勵志的故事:再試一次吧

在一次火災中,一個小男孩被燒成重傷,下半身沒有任何知覺。出院後,媽媽每天用輪椅推着他到院子裏轉一轉。

有一天,媽媽推着他到院子裏呼吸新鮮空氣,有事離開了。迷人的景色讓他有了站起來的慾望。他奮力推開輪椅,用雙肘在草地上匍匐前進,爬到籬笆牆邊,努力抓牆站起來,拉住籬笆牆想要練習行走。

一天天過去了,他的雙腿始終軟弱地垂着,沒有任何知覺。可他不甘心靠輪椅生活,他握緊拳頭告訴自己:未來的日子裏,一定要靠自己的雙腿來行走。終於,在一個清晨,當他再次拖着無力的雙腿緊拉着籬笆行走時,一陣鑽心的疼痛從下肢傳了過來。他驚呆了,自從燒傷後,他的下半身再也沒有任何知覺。他懷疑是自己的錯覺,又試着走了兩步,那種疼痛又一次清晰地傳了過來:在他不懈地鍛鍊下,他的下肢已開始恢復知覺了。

自那以後,他的身體恢復得很快,最後,他竟然在院子裏跑了起來。自此他的生活與一般的男孩子並無兩樣,到他讀大學時,還被選進了田徑隊。

他就是葛林康漢寧博士。他曾經跑出過全世界最好的成績。也許,就在那一試之下,我們的夢想變成了現實。無論如何,再試一次吧。

關於名人勵志的故事:受得了委屈,成得了大器

曾國藩20歲左右求學衡陽時,師從汪覺庵。同舍裏有一個叫楊甫瑞的同窗,是當地有名的富家子弟。楊甫瑞依仗家裏的權勢,平時十分驕橫,對於學業明顯比他優秀的曾國藩,也是處處刁難。

一天,曾國藩坐在窗前,就着窗外的光線大聲朗讀《左傳》,讀得正專心,突然聽到有人大聲吼道:“曾國藩,你把窗戶的光都擋住了,我怎麼看書呀,還不趕緊挪開!”曾國藩停下來,側身一看,是自己牀鋪對面的楊甫瑞。此時,楊甫瑞其實並未讀書,而且他的牀靠着窗戶的另一側,也未完全遮住光線。曾國藩很生氣,想和他理論,但還是壓住了火氣,把凳子移到自己的牀前,重新讀起來。

到了晚上,曾國藩繼續在燈下讀書,楊甫瑞又衝他喊叫:“白天不讀書,晚上玩勤奮,做樣子給別人看也要分個時候吧。你現在讀書,讓我們怎麼睡覺?”曾國藩聽了,擡頭朝他笑了笑,默讀起來。

不久,曾國藩中試舉人,同窗都紛紛向他祝賀。可楊甫瑞卻大發雷霆,衝曾國藩嚷道:“這屋裏的風水原是我的,你一來就奪走了。”一旁的同學非常反感,質問他:“曾國藩的書案不是你定的位置嗎,怎麼現在又反咬一口?”楊甫瑞仍強詞奪理地說:“就是他奪了我的風水。”大家都紛紛指責楊甫瑞,倒是曾國藩過來勸解大家,不要爲這點小事再與之爭論,大家頓時對曾國藩敬畏三分。

一個人立身處世,連點委屈都受不了,要想成功,自然不易。曾國藩以後仕途通達,成爲晚清將帥之才,這跟他年輕時候就初露端倪的隱忍氣度,不能說沒有關係。

關於名人勵志的故事:“不講信用”的大師

段祺瑞當權時,頒佈了新的國會選舉法,其中有一部分參議員須由中央通儒院票選,凡國立大學教授,或者是在國外大學得過學位的,都有選舉權。於是,像辜鴻銘這樣著名的北大教授就成了香餑餑。有位留學生小政客到辜家裏買票,辜鴻銘毫不客氣,開價五百大洋。當時的市價是二百五,小政客只肯加到三百。辜鴻銘優惠一點,降至四百,少一毛錢不行。小政客還想討價還價,老先生大叫一聲,讓他滾蛋。到了選舉的前一天,果然收到四百大洋和選舉入場證,來人還叮囑他明天務必到場。等送錢的人後腿剛走,老先生就出了門。他趕下午的.快車到了天津,兩天後,錢被他花了個精光,這才盡興而歸。小政客早氣歪了嘴,他跑至辜家,大罵辜鴻銘寡信,問他“立的什麼誠?”(辜鴻銘號立誠)。老先生二話不說,順手操起一根粗木棍,往那留學生小政客身上打來,口裏大聲罵道:“你瞎了眼睛,敢拿幾個臭錢來收買我!我辜鴻銘如此之卑賤嗎?你也配講信義,你給我滾出去!”小政客懾於辜氏手中木棍威力,只好抱頭鼠竄,逃之夭夭。答應人家的事,無論如何也要做到,這涉及一個人品質的問題,辜鴻銘答應了賣票,看似就應該遵守諾言,把選票給買主,但老先生卻違背承諾,不守信用。其實,這是對原則的堅守,對大是大非的明辨,不爲小人守信,捍衛千秋大義,沒有“拿人手短”,值得我們敬佩。

1926年11月,應廈門集美大學校長葉淵的邀請,魯迅前去參加演講,辦學方針保守的葉淵,自知魯迅是一位“思想前進的文人”,爲了不使對方的演講與自己的觀點相左,特地先請魯迅吃飯,然後才帶他進禮堂。但魯迅登臺就講道:“我在廈門的時候,聽說葉校長辦學很拘束,學生極不自由,恕不敢加以贊同……剛纔葉校長又請我吃飯。吃了人家的東西,好像要說人家的好話,但我並不是那樣的人,對於葉校長辦學的方法之錯誤,以及青年身心的發展,和參加社會的活動必要等等,我仍舊是非說不可的。”魯迅身處恭維、殷勤的包圍圈,頭腦卻保持一以貫之的清醒,言論絕不受時勢的左右,只說自己“要說的話”,不管別人如何枉費心機。也正因此,才使他的演講同他的文章一樣,保持了一位思想家的品格,大師精神境界的崇高風範,由此可見一斑。

北宋時期,詩人晏殊與史學家宋祁既是上下級,又兼有師生之誼,旦夕相聚,關係非同一般。有一年中秋夜,晏殊邀請宋祁赴宴,飲酒賦詩,玩了一個通宵。可是第二天,晏殊被罷相遭貶,身爲翰林學士的宋祁奉命草擬罷相敕書,按說吃了嘴軟,念及舊恩,該“筆下留情”吧,然而《西清詩話》說宋祁揮毫之際,昨夕餘醉猶在,仍秉筆直書,指斥晏殊肆意斂財和借軍事謀利。私交爲私交,大義歸大義,昨夜喝了你的酒,今天照樣揭你的老底。後來晏殊落難,衆人避之不及,唯有宋祁不避耳目,公開宴請晏殊,送行三十里,在私交和國事之間,宋祁對事不對人,不因私交違背國事,也不因國事影響私誼,光明磊落,坦蕩分明,爲後世尊崇的道德典範。

人是社會動物,又是感情動物,在現實生活中,人際交往,禮尚往來,在所難免。都說“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在大是大非的原則面前,不能因爲是朋友,或者吃了、拿了,就不講規矩,不顧原則,不分黑白,說一些違背底線、顛倒是非的話,做一些違反法律、道德的事,向大師學習,堅守自己的標準,只要理不短,吃了嘴不軟,拿了手不短。

關於名人勵志的故事:孟母擇鄰

孟子的母親十分注重環境對人的思想品德的影響作用,孟子小時候,孟母爲了能使他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先後遷居三次。

據說,孟母起初帶着年幼的孟軻,住在一所公墓附近。孟軻看見人家哭哭哀哀地埋葬死人,他也學着玩。孟母見了,說: '我的孩子住在這裏不合適!"很快把家搬到了一個集,市的附近。在新家附近,孟軻看見商人們自吹自誇地賣東西賺錢,覺得很有趣,便又學着玩。孟母看在眼裏,心裏想道: '不行,孩子住在這裏也不合適。"於是,她又尋找遷居的合適地方,很快將家搬到了靠近學堂的地方。在這裏,孟軻不久就開始學習禮節,提出上學的請求了。孟母這才高興地說:"這裏纔是適宜我兒居住的地方。"於是,便在這裏住了下來。

後來,孟子果然未負慈母心,成了有名的學者和思想家。

關於名人勵志的故事:蔣築英不能袖手旁觀

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蔣築英常說:"要看到國家的需要,爲國家解決實際問題。"晚上,他在家看到電視圖像不清,第二天就主動跑到電視臺幫助查找原因,講授攝影技術。一次他在外地出差,接到天津電視臺關於解決飛點掃描彩色電視電影彩色還原效果不好的求援信,便不顧旅途的辛勞,同老科學家馮家璋一起連夜趕往天津,先是查明原因,後來又親自幫助製作了顏色玻璃濾光片,解決了這個難.題。他還熱情幫助工廠解決了生產上遇到的難題,國內十幾個省、市有關光學產品生產的工廠都留下了他的足跡。長春幾家光學儀器廠把他看作自己的參謀和顧問,蔣築英也常往這些工廠跑,他鼓勵大家說"長春是全國光學基地,大家加把勁一定要趕上去!"

有人勸蔣築英:"依你的基礎和才華,何不曾年輕時多寫幾篇論文1把許多時間花在爲別人服務上,太可惜了!"蔣築英笑着說:"我向來以別人的需要當作自己的責任,一個科學工作者怎能對生產實際問題袖手旁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