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成長的故事

摘要:姚明剛進NBA打球時,大方多少有些不放心,她甚至會在姚明訓練時爲他送去午餐。不過在過去幾年中,大方漸漸明白自己的兒子已經長大成人,她開始允許姚明在市中心租來的公寓裏過夜,也允許他隨心所欲地花自己掙來的錢——在姚明25年的成長曆程中,大方也完成了一個母親的成長。

1980年9月12日傍晚,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走廊上,一羣醫生和護士在竊竊私語。當晚7點多,婦產科病房裏的一位孕婦艱難地產下一個重得出奇的男嬰,負責接生的醫生和護士對此早有準備。男嬰的父母都是退役籃球運動員,這對全中國個頭最高的夫婦在一年前結婚。

孩子的母親方鳳娣身高1.88米,比普通身材的上海男子高出不少。孩子的父親姚志源是個身高2.08米的巨人,由於長期低頭穿過對他來說太矮小的門框,以及低頭聆聽別人說話,他的脊背總是微微佝僂着。這對夫婦從小就擁有高人一籌的個頭,所以人們都習慣叫他們“大姚”和“大方”,孩子出生前,隊友們就已經開始推測起了孩子的身高,不過孩子長大後還是讓他們大吃一驚。

第六人民醫院的工作人員肯定沒見過這樣的新生兒:長長的腿、又寬又平的腦門、手腳大得像三歲小孩。這孩子出生時體重5公斤,比普通新生兒重了幾乎一倍。

姚家夫婦給兒子起的名字是姚明,小姚明呱呱墮地的時候,他未來的路就已經註定,誰都看得出來將來他將和父母一樣成爲籃球運動員。即便姚明的身高具有巨大優勢,但大姚和大方那時還不曾想到,他們的兒子會成爲中國新一代運動員的領軍人物,更想不到他還能震驚遙遠的美洲大陸。

已經退休的王重光教練是上海籃球界元老,他上世紀70年代曾是姚志源的隊友,20年後他又成爲姚明的教練。對於姚明,王重光有許多話要說,這是他等待多時的人才:“爲了等待一個像姚明這樣的籃球苗子,我們足足等了三代人,所以我覺得姚明的名字應該叫姚盼盼。”

中國的運動員培養體制借鑑了前蘇聯的做法,有運動天賦的孩子被送入體校,接受專業體育訓練,姚明的父母也都是體校培養出來的運動員。父母又繼續培養姚明,上海籃球界對於姚明的培養雖然沒有一個特別的稱謂,但是現在將其叫做“姚明行動”也是無可厚非。

方鳳娣:小時候我想當演員

當年輕的方鳳娣站在南京西路651號的大理石拱門下時,那道門是如此高大,以至於像她那樣高的女孩都會暗自敬畏。那是在1965年,15歲的方鳳娣走進上海體工隊訓練基地,她將在那裏度過五年,從一個活潑的女孩變成籃球明星。當時大方並不喜歡打籃球,她回憶道:“我只是個喜歡唱歌跳舞的小女孩,小時候我想當演員,一點也不喜歡打籃球,從來沒想過要打籃球。”

大方的身高引起了上海女籃的注意,體育局官員造訪大方的家,徵詢其父母的意見。他們告訴大方的父母,他們的女兒能爲這座城市甚至整個國家帶來榮譽。此外,能進入專業體育隊在當時也是個“鐵飯碗”,那意味着大方今後可以過衣食無憂的生活,也不必像她的母親一樣在棉紡廠的生產線上忙碌。

在體工隊裏,五六個運動員住在一間宿舍裏,他們有固定的食譜,也有牛奶和肉類供應。在那個物資緊缺的年代,這些都是專業運動員的特權。剛進體工隊時,大方遇到了一些麻煩,她當時的一位教練回憶:“大方剛進來時跑得很慢,抓不住球,而且在場上跑幾個來回就跑不動了。”

無論冬寒夏暑,專業運動員每天都要訓練八到十個小時,有時候訓練會艱苦得讓人哭出來。林美珍曾是上海女籃的前鋒,她說:“我們認爲意志是體育運動的最高境界,一個運動員的技術提高是有止境的,但意志的提高卻是無止境的。”

大方的意志也在不斷提高,接受專業訓練一年後,她的'技術還是很生澀,但是在搶籃板球時她更加主動,有時爲了爭一個球,她會毫不猶豫地撲倒在地板上,這樣的意志品質也讓她在之後艱難的生活中始終沒有放棄。

1969年,上海恢復了專業運動員的訓練,由於大量老運動員的退役,19歲的方鳳娣被推上主力中鋒的位置。大方穩定的投籃和在籃下的頑強作風讓她得以入選國家女籃,並在1976年亞洲女籃錦標賽上戰勝當時的亞洲霸主韓國隊。當時的國家女籃控衛羅學蓮說:“大方是個非常內向的人,訓練結束之後她總是坐在寢室裏織毛衣。”

月收入80元 養孩子很吃力

方鳳娣的球員生涯在1979年走到盡頭,艱苦的訓練讓她背部的舊傷越來越重,體能也急劇下降。上海男籃中鋒姚志源,就是在那個時候走進方鳳娣的生活。姚志源本是個錘接電機部件的工人,由於身高出衆,被選拔進上海男籃,並於1978年退役。

大方在28歲那年退役後,找對象成了問題,她從來沒吻過一個男孩子,甚至很少約會。從青春期到成年這段日子,她的世界只有籃球。幫大方找對象的任務自然落在以前的教練身上,前上海女籃教練王永芳說:“我們不得不爲退役運動員說媒,這些女孩子與教練和領隊在一起的時間比跟父母在一起的時間都多,我們不關心她們誰去關心?”

姚志源是個始終面帶微笑、富有幽默感的人,多年來他和大方在同一個食堂吃飯,在相鄰的訓練場上訓練,但兩人卻並不太熟。真正促成這段婚姻的人,是上海籃球隊領隊劉師餘,他找大方和大姚分別談話,建議他們可以“多交往一下”。

一年後,大方和大姚居住的那間小公房裏擠滿了親朋好友,他們都是前來祝賀姚明的降生。不過小姚明最開始似乎並沒有給自己的父母帶來好運,由於年青時沒有接受太多系統教育,大方在上海青年女籃擔任了半年助理教練後,就再也與教練生涯無緣。

方鳳娣最初被分配到體育系統內的工作崗位上,負責照料退役運動員的生活起居。不久後大方又被調到上海體育科研所,在那裏做一些行政工作。姚志源退役後同樣也沒有擔任教練,他被分配到上海海事局,並一直幹到兒子去美國打球。

最開始,姚家夫婦的月收入加起來不到80元,要靠這筆錢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還要撫養個頭長得極快的姚明,讓兩口子有點力不從心。姚家附近小菜場的攤主們至今還記得,大方几乎每天傍晚都會穿着一身舊工作服出現在他們面前,爲豬肉或轉賣的配給米輕聲討價還價。

大方和大姚所有的收入幾乎都花在食物上,就這樣他們偶爾還只能半空着肚子坐在餐桌旁,看年幼的兒子狼吞虎嚥。姚明4歲時,身高已經超過1米,體重也達到27公斤。又過了四年,姚明的身高躥到1.70米,他的籃球天賦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

大方的老朋友徐爲麗這時恰好是徐彙區少體校的黨支部書記,她希望小姚明能進體校接受系統的籃球訓練。姚家夫婦的想法有些不同,他們吃過沒文化的苦,所以希望兒子在普通學校裏多學點東西。不過當徐爲麗提及少體校的食堂至少能保證小姚明得到足夠的營養時,大方和大姚讓步了。大方後來說:“姚明的路不是我們幫他選的,不過我們是籃球運動員,我們原來的隊友和教練在姚明很小的時候就一直關注着他的成長。”

想當考古學家 父親利誘打球

姚明有幸生長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有機會接觸許多當年他的父母無法接觸的新事物,這讓他從小就充滿幻想。姚明說:“我從小就想當個考古學家,到世界各地去獵奇探險。當然,以我這樣的身材在狹小的洞穴裏前進,會相當困難。”

當父母告訴還未滿9歲的姚明,他即將去體校接受籃球訓練時,小姚明沒有拒絕,他一向就是個乖孩子。每天下午,姚明放學後就站在學校門口,等教練騎自行車來帶他去體校,訓練的時間是週一到週五下午和週六全天。小姚明一點也不喜歡籃球,但他很少請假,因爲那是父母要他做的。

剛進體校那會兒,姚明的大塊頭和笨拙的動作讓他遭受了不少嘲笑,但嘲笑與艱苦的訓練比起來根本算不了什麼。基礎訓練是簡單而枯燥的,一個孩子很難因此愛上籃球。每當姚明垂頭喪氣地回到家裏,姚志源都會把他拉到小區的自行車棚外,對着釘在那裏的籃圈練習投籃。

只要姚明投中一定數量的球,父親就答應給他買一件小禮物,以至於姚明後來開玩笑說,他是“在父親的利誘下打籃球”。姚明9歲的一天,大方弄到兩張哈林籃球隊的表演賽門票,小姚明第一次意識到籃球原來是如此充滿樂趣。大方後來說:“我相信那次經歷給姚明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讓他知道籃球也是一種娛樂方式。”

儘管大方全力培養兒子對籃球的興趣,可她也時常爲小姚明的前途擔心,她更希望兒子接受更多教育,過相對正常的生活。爲此,大方一度積極地想讓姚明遠離專業體育。1992年姚明小學畢業,徐爲麗向大方建議讓姚明去體校讀中學,大方斷然拒絕,讓姚明進入師資力量雄厚的南洋模範中學就讀。

“大方只想讓姚明好好學習,她不在乎他是否打籃球。”徐爲麗後來說。不過大方的計劃很快就被破壞,姚明雖然很喜歡地理和歷史,但有些學科卻跟不上,這時徐爲麗再次勸說大方,11歲的姚明終於進入徐匯少體校。多年以後,姚明的一位朋友這樣說:“爲籃球放棄學業是姚明最後悔的一件事。”

火箭選中兒子 母親喜笑顏開

兩年後,年僅13歲的姚明身高已超過2米,他離開自己的家,住進上海體育運動技術學院的宿舍,他的職業球員生涯從此開始。接下來的八年裏,姚明與父母很少見面,關心兒子的大方只能在他放假回家時,爲他做一頓可口的大餐,或是在主場比賽結束後守候在更衣室門口,爲兒子遞上食品和衣物。

有段時間,大方很難在上海買到適合姚明那雙大腳的籃球鞋,於是託在美國的遠房親戚代買一雙。那個親戚的男朋友名叫章明基,他花92美元買到一雙18號的Nike Air籃球鞋並帶回上海,這件小事在現在看來充滿許多妙不可言的巧合:與姚明簽約的第一家球鞋贊助商正是Nike,多年以後章明基成了“姚之隊”的負責人。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大方萌生了讓姚明去美國打球的念頭,而讓姚明首次踏出國門的則是Nike公司。1996年,一羣Nike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第一次看到這個身高2.18米的少年,在驚奇之餘他們不但決定爲姚明提供運動裝備,還邀請他前往巴黎參加1997年Nike青年籃球訓練營,大方承認那次巴黎之行“讓姚明增加了不少信心”。

第二年夏天,姚明又前往美國參加了Nike籃球訓練營,當他回到上海時,已經相信自己有在NBA打球的實力。那年9月,大方在自己家中設宴慶祝姚明的18歲生日,來賓中包括NBA教練和球探各一名,以及Nike公司中國市場部的所有高管。

到了2002年,21歲的姚明已經身高2.26米,他幫助上海男籃奪得聯賽冠軍,前往NBA打球的時機已經成熟。大方身邊也有了自己的顧問團,那就是以章明基爲首的“姚之隊”。在“姚之隊”的幫助下,姚明完成了選秀前的一系列手續,成爲當仁不讓的頭號新秀。

姚明一家三口飛往北京觀看選秀大會直播,當NBA總裁大衛·斯特恩宣佈火箭選中姚明時,大方的臉上微笑綻放。

開車吃罰單半夜熬雞湯 全職父母駐守美國

母親在大多數NBA球員的心目中總是佔據最特殊的位置,即使是脾氣最暴躁的球員,在談起自己的母親時也會變得溫柔。不過在姚明之前,很少有NBA球員跟自己的母親住在一起。

大方決定陪兒子去美國,照料他的生活起居。中國球迷和美國的華裔球迷不難理解大方的愛子之情,但許多美國球迷一開始確實無法理解這種截然不同的家庭文化。姚明自己最初也不大習慣,畢竟他已經獨自生活了八年,他說:“過去我是山高皇帝遠,父母想管我也是有心無力,我已經習慣了那樣的生活。”

在這個意義上說,去美國打球反而讓姚明身邊多了些家的溫暖。大方是個精明幹練的母親,她不會對合同細則、勞資協議或休斯敦的房產市場不懂裝懂,但她卻可以依靠“姚之隊”的幫助,將姚明的生活和財富管理得井井有條。

姚明還沒動身赴美,大方就提前抵達休斯敦打前站,第一次赴美的她在市區以西的溫莎湖買下了一幢四居室的房子,價值50萬美元。姚明到達休斯敦的前夜,大方還在忙着打掃房子。現在照料兒子成了大方的全職工作,她爲姚明整理臥室、洗衣做飯,有時還會輕言細語地提供一些籃球方面的建議。

姚明的家中本來有寬敞的開放式廚房,但大方並不習慣那樣的佈局,她把一間小洗衣房改造成了廚房,那樣能防止做菜時油煙四起。遇上火箭打客場比賽,姚明到家時通常是凌晨兩三點,大方會熬好一鍋濃濃的雞湯等着他,她說:“我兒子打球很辛苦,如果吃得不好,他哪有精力打好球?”

適應全新的生活對大方來說並不容易,她和丈夫都不會說英語,也沒有駕照,只能請姚明的翻譯潘克倫開着輛租來的車帶他們出門購物。不過當潘克倫隨姚明外出時,老兩口就只好守在家裏。幾個月後,姚明一家都學會了開車,但大方和大姚依然不習慣有車的生活,大姚還曾因在高速公路上開得太慢而吃罰單。

姚明在NBA打的第一場主場比賽,他的父母沒能看到,當火箭在季前賽中對陣76人時,姚家夫婦正坐在家中等人上門裝有線電視。有人建議大方通知工人改天再來時,大方斷然拒絕:“不行,我們和裝有線電視的人早就約好了。”

姚明剛進NBA打球時,大方多少有些不放心,她甚至會在姚明訓練時爲他送去午餐。不過在過去幾年中,大方漸漸明白自己的兒子已經長大成人,她開始允許姚明在市中心租來的公寓裏過夜,也允許他隨心所欲地花自己掙來的錢——在姚明25年的成長曆程中,大方也完成了一個母親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