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之少年張衡

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接下來就由小編帶來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名人故事之少年張衡

少年時代對日月星辰的觀察,激發了張衡探索天文奧祕的決心。後來他兩度出任中央政府專管天文的太史令,在這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據《辭海》所記:他首次正確解釋月食是由月球進入地影而產生;觀測和記錄了中原地區能看到的2500顆星星,並且繪製了我國第一幅較完備的星圖;他創制了世界上第一臺候風地動儀;創造了指南車、自動記裏鼓車和能飛行數裏的木鳥。

渴求知識的張衡總是感到知識的不足,不滿17歲時,他辭別獨身一人到外地訪師求學。在古都長安,他遊覽了當地的名勝古蹟,考察了周圍的山川形勢、物產風俗和世態人情。在當時的京都洛陽,他結識了不少有學問的',其中有一個叫崔瑗,精通天文、、曆法,還是很有名氣的書法家。張衡登門向他求教。正是由於他這種虛心好學的精神使得他在各方面獲益匪淺。除了在天文學方面有傑出成就外,在地震學的研究上也是舉世矚目的,他創制的候風地動儀比歐洲相類似的儀器問世早1700多年。他還是東漢六大畫家之一,他寫的《二京賦》“精思博會,十年乃成”,爲人們所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