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開學第一課:耿飈長征路上的故事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舞臺以紅色爲主色調,開場前的舞臺背景是一座座紅色的高山,一面五星紅旗“覆蓋”了整座山峯。在國旗的一側,是一座約5米高的雕塑,雕塑細緻刻畫了一羣扛着旗幟在長征中行軍的紅軍戰士。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下年開學第一課:耿飈長征路上的故事,相信各位讀者會有興趣。

開學第一課:耿飈長征路上的故事

耿飈是長征時期紅軍一位著名的指揮官,被譽爲“鐵軍團長”。在節目現場,耿飈的女兒耿瑩講述了父親的故事。耿瑩說,父親帶領的紅四團是長征的先頭部隊,長征第一步就是他們邁出的。長征中,父親和廣大紅軍戰士克服了一系列困難,創下了一天行軍240裏的奇蹟。“他們並沒有超人的體力,而是用超人的意志力,跋涉過了萬水千山。”

耿飈雖生於湖南貧窮之家,但也從小讀私塾,背詩文。特別是他的傳奇家世,對他的一生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他的曾祖是靠苦讀起家的舉人,祖父是個遊方郎中。到了父親,則闖蕩江湖,混到撫臺的親兵營裏學了9年武功,接着差點被選入皇宮。他領了一副皇上賜來的虎頭雙鉤後,慈禧卻下令解散了這些武士。他父親以“雙鉤大俠”的美稱,回鄉打工,先後學了木匠、鐵匠、瓦匠和醫術,後來又跟株萍鐵路的德國工程師學會了看圖紙。耿飈的父親耿楚南慢慢認識到革命的真理,支持孩子和親戚們投身革命。1909年出生的耿飈作爲長子,從小一方面學會了多種勞動技能,另一方面又熱愛學問,喜歡文史。十三歲,到水口山礦上當童工,開始投身革命。父親主要教給他南拳、氣功、單刀、點穴功。

第一次反圍剿,毛主席指揮活捉張輝瓚,用的是太平軍的“五瓣蓮花抄尾陣”。戰鬥中,耿飈作爲參謀,有勇有謀,他手揮馬刀,衝鋒陷陣,如天神一般,所向披靡。由於懂得戰術陣法,耿飈被任命爲九師作戰科長,管理第一期教導隊。

耿飈文武雙全,非常重視地圖。他把繳獲的地圖跟現場勘察結合,糾正謬誤,重新標記,這樣的本事,跟“做學問”的功夫是一致的。他自學的能力非常強,爲了給部隊架橋,硬是啃下了一本《工程學》,成爲紅軍的架橋專家。

耿飈水口戰役中負傷,子彈打盡,靠一把馬刀殺回師部。

率領紅四團勇猛戰鬥,在戰鬥中帶頭衝鋒,殲滅敵人一個旅,只消耗了四百發子彈就俘敵千餘,紅軍只有三個人負傷。陳光師長先表揚他打勝仗,而後又批評他帶領黨員幹部打衝鋒,罰他寫文章,題目叫《反對個人勇敢》。耿飈當天就寫好了,發表在《紅色中華》上。這就是電視劇《亮劍》裏李雲龍的原型。

一次黃永勝鄧華的紅三團與敵人硬打,耿飈三次建議,黃永勝才留下一個連守住隘口。結果面臨被圍殲的危險後,幸好留守連拼命阻擊,才避免了全團覆沒。陳光表揚了耿飈。

長征時,耿飈克服瘧疾,爲全軍當開路先鋒。幸遇一位神醫給他配了一副祕方,根除了他的'惡性脾寒,但副作用是掉頭髮和手足發麻。耿飈嚴守諾言,終生也沒有公佈那個藥方。老神醫還建議紅軍用“七葉靈芝草”抵禦深山老林的瘴氣,非常靈驗。而所謂“七葉靈芝草”,其實就是大蒜。

湘江之戰,要是沒有耿飈這樣天神般的勇將拼死衝殺,紅軍肯定徹底覆滅。耿飈的一個團居然阻擊了整整十五個團,這在現代中外戰爭史上,都是不可想象的。作爲團長的耿飈,手揮馬刀親身搏鬥,全身都是血漿,血腥味嗆得他不停地乾嘔。連林彪聶榮臻都差點被敵人包了餃子。血戰五天五夜,紅軍由八萬四千人打到不足四萬人。海龜派幾乎斷送了中國革命的前程。要是沒有毛主席、林彪、彭德懷、耿飈這樣一箇中國革命的“天神系列”,那就不會有“長征”這個詞。

突破五道封鎖線後,毛主席的主張開始得到重視,耿飈所部連打勝仗。強渡烏江時,炮兵的五發炮彈發揮了作用。炮兵連長趙章成信佛,每次開炮前要念經,撫摸着炮彈說些“執行公務,不打不行,死鬼別怨”之類的話,煞是好笑。由於神速突破了烏江天險,老百姓和敵軍都傳言說紅軍是“水馬渡烏江”,先頭部隊乾脆寫上了“第一水馬司令部”。百姓和學生都圍着紅軍要看“水馬”,還說:“莫要保密啦,我們都是窮人啦,與紅軍是一家呀。”耿飈的紅四團能者多勞,連續不能休息,強渡烏江就打婁山關,一路見敵就打,真是天兵怒氣。俘虜驚訝地問:“你們的水馬在旱地上也能跑啊?”耿飈隨即升爲紅一師參謀長。

渡金沙江時,耿飈組織部隊採購大蒜,解決了瘴氣和江水裏的毒氣問題。劉元帥跟小葉丹歃血爲盟時,耿飈在場協助。遇到一些難以溝通的少數民族的攻擊時,紅軍打幾顆信號彈,他們以爲遇到了妖魔,就遠遠逃走了。

非常可貴的是,耿飈這員毛主席重視的猛將,長征途中居然每天寫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