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自強不息的故事

導語:貝多芬於1770年12月16日誕生於德國波恩,家裏貧困交加,展現出音樂才華的他被父親視爲“搖錢樹”,父親不惜打罵,使貝多芬有個不幸的童年。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分享的貝多芬自強不息的故事,歡迎閱讀參考。

貝多芬自強不息的故事

貝多芬自強不息的故事

貝多芬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貝多芬出生的故事),父親是一個經常酣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個女僕。

艱苦的童年生活沒有讓貝多芬像莫扎特兒時那樣享受過家庭的溫情。一開始。人生對於他來說,一切都是那麼悲慘而殘暴。父親想發掘他的音樂天斌,把他當做神童一般炫耀。未滿四歲,貝多芬就被要求整天釘在鋼琴前面。或者和提琴被關在家裏,幼小的他幾乎被繁重的練習壓垮。貝多芬也曾一度厭倦了音樂,父親不得不用暴力來迫使他學習。

少年時代,貝多芬過早地擔當起了生活的重擔,開始操心經濟問題,打算如何掙取每天的麪包。十一歲時,貝多芬加人戲院樂隊,領取每月徽薄的工資來補貼家庭生活的開支。

十七歲那年,他失去了他熱愛的母親。母親是因肺病而死的。貝多芬自以爲也感染同樣的病症。他常常感到痛楚,在他心裏也因此留下了比病魔更殘酷的優鬱。這一年。貝多芬成了一家之主。經常酗酒的父親喪失了主持門戶的能力。同時,也揮祖盡了家裏的積蓄,人們只好把父親的養老金交給貝多芬管理。這些可悲的事實給貝多芬的心靈留下了深深的創傷。

童年的貝多芬是如此的悲慘,青年的貝多芬更是痛苦萬分。二十五歲以後,疾病的惡魔就開始叩問貝多芬了,並且像鬼魂附體一樣纏在他身上不再退隱。1796年至1800年間,耳病開始顯現出來。貝多芬感到耳朵日夜作響,他的內心也受到劇烈痛楚的折磨。聽覺越來越衰退,最後他的雙耳完全失聰。

這給貝多芬的生活、愛情已經音樂創作生活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好幾年,他躲着不與人見面,獨自守着耳朵失聰這個可怕的密碼,隱忍着巨大的精神與肉體的雙重痛苦折磨。

晚年時,他仍然孤苦伶仃一人。這期間,他沒有經濟來源,被逼得四處向好友求援,已解決生計問題。按他自己的話說:"差不多到了行乞的地步。"

貝多芬自強不息的故事

著名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經用這樣一段話來形容一個人:"物質生活的窘迫毫無改觀。他貧病交加,孤立無援,——但他卻是個戰勝者:——人類平庸的戰勝者,他自己命運的戰勝者,他的痛苦的戰勝者。"是的,作家口中的"他"就是指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這段話出自於世界名着《名人傳》。

《名人傳》講述的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三位名人的一生,其中我最崇敬的偉人是貝多芬。

貝多芬於1770年 12月 16日誕生於德國波恩,家裏貧困交加,展現出音樂才華的他被父親視爲"搖錢樹",父親不惜打罵,使貝多芬有個不幸的童年。貝多芬長大後更是痛苦萬分,可一次又一次的挫敗都沒能使他屈服,雙耳失聰的他同樣在生命的57年間完成了100多件作品。

"人生是艱苦的.。在不甘於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場無日無止的鬥爭,往往是悲慘的,沒有光華的,沒有幸福的,在孤獨與靜寂中展開的鬥爭。"我想,即使沒有人看到、聽到貝多芬的努力雨艱辛,但是隻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穫。正如晚年多獲好評,至少受人尊敬的貝多芬成功了。

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鍵盤前,讓他在那裏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於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這就是貝多芬的童年。今天的我們就像是溫室裏的花朵,有是爲什麼要假裝造作地在一旁"痛苦呻吟"呢?貝多芬的毅力、頑強不惜的鬥志、寧死不屈的精神我們永遠都無法體會。。。。。。

就讓貝多芬的精神繼續在無數文章與音樂史中流傳、發揚光大,把他深深烙印在心中。

"用痛苦帶來歡樂。"沒錯!這個人就是音樂巨人——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