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的故事

南宋愛國將領岳飛,善書法,也精琴棋。每當他心中煩悶的時候,總要彈古琴,以抒發心中的憂憤。公元1141年,岳飛抗擊金兵,連連取勝,兵進朱仙鎮,岳家軍將士們個個摩拳擦掌,決心打到金兀朮的老窩黃龍府。

岳飛的故事

1.彈琴感刺客

這天,岳飛正和部將們商議出兵的事,南宋的投降派丞相秦檜促使宋高宗一連下了十二道金牌,召岳飛火速回京。他要把岳飛騙回京城加以殺害。

這天,岳飛離京城臨安不遠了,突然對面來了幾個校尉攔住岳飛說:“聖上有旨,命你城外安歇,沒有聖旨,不得進城。”

晚上,岳飛就住在一座寺院裏。心中實在鬱悶,夜不能寐,在院內踱步,望着滿天星斗,連連搖頭嘆息。回到屋裏,見牆上掛古琴一張,伸手摘下來,定了定音,伏案彈奏了起來。

秦檜實行的第一招刺殺岳飛的計劃,是讓人從監獄裏提出一個身強力壯的死囚,告訴他去城外刺殺一個奸細,事成以後,不僅可赦免死罪,還要嘉獎。

這個犯人聽說是刺殺奸細,又可免死得賞,高高興興的出了城,秦檜的得意打算是:叫死囚行事,免他死罪,他必然賣命去幹;刺死岳飛,再把他抓起來殺人滅口,神不知,鬼不覺,萬無一失。秦檜心裏美滋滋的,靜等刺客的迴音。

刺客來到寺廟院內,躲在一棵老槐樹的後面,他聽見岳飛在屋裏嘆氣,就躡手躡腳來到了窗下,在岳飛轉身摘古琴時,閃身進了屋內,躲在屏風後面,提着氣,踮着腳,向前移了幾步,正要行刺,這時琴聲響了,刺客馬上把刀縮了回去。原來這個刺客是郾城人,老爹是個有名的彈琴藝人,能作曲彈琴,在民間賣藝餬口。前年秦檜爲討好金兀朮,硬把中原能歌善舞、撫琴作畫的藝人抓了起來,準備送給金兀朮尋歡作樂。他爹不願去爲金兀朮效勞,被逼無奈,抱琴跳水而死。爹死了,他懷着滿腔仇恨,到了京城,闖到秦檜相府拼命,被抓進監牢,判了死刑。

岳飛手中的牛角琴撥,在琴絃上彈撥的琴聲飛揚,或柔或剛,或緊或慢,時而高亢,時而低沉,高亢時,像千軍萬馬在疆場馳騁,拼殺金兵;低沉時,像唉聲嘆氣,憂國憂民。

刺客忽然想起老爹爹的琴聲,所以把剛要刺殺岳飛的刀縮了回去,他猶豫了,心想:“這是誰呢?如果是金人,咋能彈這樣好的琴呢?”他用一隻眼睛從屏風的細縫中仔細看:彈琴的人一身朝服,臉色白潤,分明是中原人吶!

“管他是誰,趁他一心一意彈琴,我一刀刺死他就是了。”刺客心一橫,剛要下手,只聽琴聲突然停住了。刺客渾身的肉緊縮了一下,差一點把手裏的刀落在地上。這時,只聽岳飛一聲長嘆:“唉!何時收復舊山河呀!”琴聲又陡然驟起。刺客聽了聽,咦!這曲調爲什麼這樣熟呢?這不是我爹譜作的《送軍行》嗎?

琴聲綿綿不斷,刺客的腦子裏閃過幾個月前的事情……

金兵佔領了郾城,金兀朮設慶功宴,把老爹抓去彈琴助興。爹爹不彈不奏,怒目而立,在金兀朮面前把琴絃完全撥斷,被關進了營中。後來嶽元帥到了郾城,打跑了金兀朮,救出了老爹。老人家一高興,就譜作了這首《送軍行》的琴曲,到處彈奏,讚揚岳家軍的抗金事蹟。一天,嶽元帥親自來到家裏,爹爹一見如故。嶽元帥請老爹教他彈奏《從軍行》……

那刺客想着想着落淚了。

他的心被琴聲捲走了,隨着琴聲一會兒高興,一會兒慷慨,竟忘了自己是來行刺的。

“嘭”的一聲,把他嚇了一跳,琴絃斷了。岳飛默默地站了起來,自言自語說:“我岳飛抗金大業未成,何以報答父老鄉親!”刺客聽到“岳飛”二字,頭“轟”的一下漲得斗大,鋼刀“噹啷”一聲掉到地上,一下子從屏風後面轉了出來,叫了一聲:“嶽元帥!”撲通跪倒在地,淚水嘩嘩地流了下來,泣不成聲的'說:“嶽元帥!我對不起您呀!”

岳飛被他嚇了一跳,看着面前跪着的人,問道:“你是誰?”刺客把行刺的事仔細的說了一遍。岳飛怒火沖天,雙眉倒豎,鋼牙緊咬,大罵秦檜老賊。他把刺客拉了起來,安慰了一番,給他一些銀兩,讓他逃走,自謀生路。這個死囚萬分感激,給岳飛磕了個頭,說:“嶽元帥,多多保重。”拾起鋼刀轉身走了。

2.舉朋報國之志

提起岳飛這位南宋民族英雄,很少有人不知道的。傳說,岳飛剛生下來的時候,恰巧有一隻大鵬鳥從屋上飛過。父親嶽和、母親姚氏,就給他起了個單名叫飛,字鵬舉。“鵬舉”,就是大鵬舉翅高飛,表示希望兒子將來能“鵬程萬里,遠舉高飛”的意思。

然而,岳飛生下來不到一個月,黃河決口,使家鄉湯陰成爲一片汪洋。幸虧岳母急中生智,懷抱岳飛坐進一口大缸裏,隨波逐流,纔算保住了性命。從此,岳家的日子就很艱難了。

岳飛長到七八歲,就天天上山拾柴。勞動之餘,便在地上鋪上一層細沙,用樹枝在沙上練寫字。

有一天,岳母挖野菜回來,發現沙地上寫滿了“舉朋”二字,心想,我讓他寫“鵬舉”,他偏偏寫成“舉朋”,這不是心不在焉嗎?於是,她怒衝衝地把岳飛喊到身旁,厲聲質問起來。

岳飛不慌不忙地回答:“母親要孩兒長大報國,可孩兒一人又能有多大能耐!所以,孩兒立志要廣交朋友,舉朋報國。”

岳母恍然大悟,連聲說:“我錯怪孩兒了,你做得對!”

後來,岳飛果然依靠牛皋、張顯、王貴、湯懷等朋友的幫助,在抗金斗爭中屢建奇功。

3.少年岳飛

岳飛出身於一個農民家庭。祖上世世代代都在黃土地上勤懇耕作。父親嶽和是個忠厚的莊稼人。他家省吃儉用,常常用節省的糧食幫助饑民度過荒年。鄰居有侵佔岳家耕地的,嶽和乾脆割給他;有借錢不還的,也就不要了。這種忠厚治家的傳統直接影響了岳飛。傳說岳飛降生時,有一隻像大雁一樣的大鳥飛鳴而過,所以父親爲他起名叫鵬舉。岳飛沒滿月,黃河決口,母親姚氏抱着岳飛坐到一個大沙甕裏,才倖免於難。

岳飛小時候,家裏很貧窮。母親含辛茹苦,親自教他讀書。沒有錢買紙筆,就用樹枝作筆,沙地作紙,在地上練習寫字。他寡言少語,但學習十分用功。尤其喜歡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崇拜諸葛孔明等濟世名臣。他小時還曾寫聯寄志:“諸葛大名垂宇宙,元戎小隊出郊圻。”表明他將來要像諸葛武侯那樣報效國家,拯救人民,建功立業。他曾遊歷泰山,寫下“流水崇山懷作者,春蘭幽竹契風人”,寄託了他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和對名人志士的仰慕。

岳飛不僅用功讀書,精心學習兵法,而且刻苦練習武藝。傳說中他生就一身神力,未成年就能拉開300 斤的弓,8 石的弩;向周同學習箭法,能左右開弓,箭無虛發。其實,岳飛這身武藝完全是練出來的。

岳飛生活的時代,正是內憂外患,民不聊生的時代。國難當頭,匹夫有責,岳飛決心練好武藝,保家衛國。他12 歲那年,投到一位外號“搬不動”的老師門下。“搬不動”並不教他武藝,卻每天讓他手拿鎬钁、肩挑扁擔,在山下挖坑擔水栽樹。一連兩個多月,滿山遍坡全栽滿了樹。可“搬不動”還不說教習武藝的事。岳飛心想,我爲報效國家,前來求師學武,不能光栽樹呀。“搬不動”看出岳飛的心事,笑笑說:“功夫志中來,志在耐中磨。”

過了三個多月,樹栽完了,他幫師傅幹雜活,師傅還是不提學武。岳飛掛念老母,提出回去看望老母,“搬不動”說:“要學武藝,功在苦中練;要想衛國,須先舍小家,哪有學不到武藝,就中途退卻的道理?”從此岳飛再也不提回家了。

春節將臨,“搬不動”把岳飛叫來說:“你來到我這裏共栽了三千六百棵樹,從明天早上開始,你去把這些小樹一棵棵挨個兒搖一搖,不準折斷一枝,不準漏掉一棵,太陽不出來,就得搖完。”從此,岳飛半夜就起牀,打水掃地伺候好師傅就去搖樹。開始,累得腰痠腿疼,太陽出來,剛剛搖完。到第十天,離日出還有一個時辰,岳飛就搖完了,腰不酸,氣不喘。正好“搬不動”也來到了,他撫着岳飛的頭說:“鵬舉呀,俗話說,功夫,功夫,全在工夫。沒有工夫,哪有功夫!看來,你跟我一年,功夫學得差不多了,明 天可以回你母親那裏去了。”岳飛很奇怪,說:“師傅,你還沒教我武藝呢!”“搬不動”搖搖頭說:“武藝我不教,我只是教你一點武藝之外的功夫,有了這點根基,你學什麼都不難了。”

岳飛辭別了“搬不動”,回到家後又跟周同師傅學習箭法,後來果然練就一身絕技。

宣和四年(1022),岳飛應募出征,母親在他背上用衣針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大字。10 年後,岳飛已經是一位戰功赫赫的元帥了。他在《滿江紅》一詞裏寫道:“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抒發了他不慕功名,不圖利祿,以身報國,只爭朝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