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歷史名人故事(通用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有寫故事的經歷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有趣的歷史名人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趣的歷史名人故事(通用5篇)

有趣的歷史名人故事 篇1

沒有伯樂,只能懷才不遇。

北宋嘉祐年間,士人劉幾多次在國子監考試中得第一名。因他文章中詭譎險怪的文句迭出,學子們紛紛仿效,一時形成了怪異浮華的風氣。歐陽修很討厭這種文風,總想整肅一下。

這年,歐陽修主持進士考試,規定凡是寫艱澀險怪文章的考生一概不取。有個考生在文章中這樣寫:“天地軋,萬物茁,聖人發。”意思是:天地初分時,萬物始生長,偉人方問世。歐陽修想:“這個人一定就是劉幾!”於是戲謔地在其後續寫道:“秀才剌,試官刷。”意思是:你秀才的文章違背事理,考官就把你刷掉!還用大紅筆把文章從頭到尾橫塗一道,稱作“紅勒帛”,批上“大紕繆”三個字張榜公佈。後來發現這個人果然就是劉幾。考場文風因此發生了改變,大家都學着寫內容充實、樸素的文章了。

過了幾年,歐陽修擔任廷試考官,發現劉幾又來參加考試。歐陽修說:“清除邪惡一定要徹底,今天一定要狠狠斥責這些個輕浮學子,以便剷除文壇禍患。”他發現一個考生寫的《堯舜性仁賦》,其中一句:“故得靜而延年,獨高五帝之壽;動而有勇,形爲四罪之誅。”意思是:所以能得寧靜就可以養生,可以比五帝還高壽;如果易衝動而莽撞,就會受到意想不到的懲罰。歐陽修便將這個考生定爲第一名。等到張榜公佈時,發現考生叫劉輝。有人告訴歐陽修,劉輝就是劉幾,爲了徹底改變文風,他連名字也改了。歐陽修很感動。

歐陽修通過大力改革文風,發現了許多人才,經過他的提拔,一個個都成了名家,其中就有王安石、蘇軾和蘇轍。

有趣的歷史名人故事 篇2

楊絳先生百歲誕辰之際,中央電視臺《讀書時間》專門做了一期專題節目。現場嘉賓一共兩位,三聯書店的總編輯李昕是其中一位。節目中,李昕談到了楊絳夫婦的精神境界和高風亮節,他們三十多年不換房,不裝修,不買傢俱,但是他們捐出兩人全部的'版稅超過1000萬元,在清華大學設立了一個“好讀書基金會”,扶助貧困學生

節目播出後,幫楊絳先生料理版權的友人吳學昭,特意給李昕打來電話:“你們這期節目做得不錯,楊先生看了很高興。但她發現你有個地方講錯了。”李昕聽了心裏一驚,忙問:“什麼地方?”吳學昭回答說:“楊絳夫婦在清華大學設立的是‘好讀書獎學金’,但是被你說成‘好讀書基金會’了。她說,設立獎學金比較簡單,但建立基金會就不同了。那是得按國家有關規定成立的非營利性法人,需有規範的章程,有組織機構和開展活動的專職工作人員,還要申報民政部門批准,纔可向公衆募捐。這兩個概念不能混淆。所以楊先生讓我告訴你,今後若是再提到此事,一定要把說法改過來,不要一錯再錯,造成別人以訛傳訛。”李昕聽了,深感慚愧,請吳學昭代自己向楊先生道歉。

雖然只是個小錯誤,但楊絳先生的嚴謹和認真,令人受教。楊絳先生之所以令人敬仰和欽佩,正是得益於她這種一絲不苟的治學態度,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

有趣的歷史名人故事 篇3

明代,有一個窮秀才。一天,家徒四壁,飢腸轆轆的他正想做飯,當他揭開米缸時,只有數粒米躺在缸底。秀才只好小心翼翼地將那幾粒米放到瓦甌裏煮。

當他捧起那清如西湖水的一甌粥想喝時,鼻子呼出的氣將瓦甌裏漂浮着的幾粒米粥吹得上下翻騰,此時,秀才詩性大發,便順口吟了兩句:

數粒熬成粥一甌,鼻風吹起浪悠悠。

可是吟來吟去,怎麼也接不下去了。正當他捧着那甌粥在破屋裏踱來踱去想下句的時候,在他家已潛伏多時的小偷實在忍不住,於是脫口而出,給秀才續上了後兩句:

分明一派西湖景,只欠漁翁一釣鉤。

秀才一聽連說:“好句,好句。”

有趣的歷史名人故事 篇4

相傳,泰伯、仲雍二人是親兄弟,生父即周朝太王古公父。本來,泰伯兄弟在古公父去世後應該依次繼承王位。但是他們看到父親特別喜歡第三子季歷的兒子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況且姬昌的確有超人的才能,因此決定主動把繼承權讓給季歷。然後由季歷傳給姬昌。後來,古公父等人接二連三地要他們繼承王位,他們都堅辭不受。爲了斷絕別人擁立他們的念頭,泰伯、仲雍便出逃至遠荒之裔的東吳荊蠻地區,斷髮紋身,遵行當地落後民族的習慣。周部族的人們見他倆意志堅決,就只好擁立季歷和姬昌。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泰伯讓王"的故事,泰伯到了荊蠻後,荊蠻人爲他把家業傳給幼弟的義舉而感動,紛紛前來投靠、跟隨。在他和仲雍的帶動下,由開始的一千多家,逐漸發展壯大,進而建立了吳國,建都於吳(今江蘇蘇州)。

有趣的歷史名人故事 篇5

愛因斯坦小時候,是被所有人公認的一個小笨蛋,笨到同學們見到他就議論紛紛,笨到老師也覺得他無可救藥了。可是呢,愛因斯坦去具有了常人所沒有的意志力,那,就是“勤奮”!

在手工課上,別的小朋友都交了一個個精美的手工作品,可他卻交了一個工藝粗糙的的小木凳子,大家都笑話他。老師也諷刺他:“我看沒有比這個更糟糕的東西了!”可是愛因斯坦卻拿出了兩個比這個更加糟糕的小凳子,這時,老師和同學們驚呆了,也由此改變了對他的看法。

這是愛因斯坦的成長過程中一次小小的勤奮,他的收穫是得到了同學和老師對他新的看法;長大了以後,愛因斯坦更加勤奮了,他的成就也就更大了——他得到了諾貝爾獎、以及許多數都數不清的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