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名人故事

國外有哪些名人故事?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國外名人故事,一起來看一下吧。

國外名人故事篇一

耶穌對人類史的影響顯然是巨大的,他在本冊中名列前茅誰也不會提出疑議。與伊斯蘭教不同,基督教並不是由一個人而是由兩個人──耶穌和聖·保羅創立的,因此其發生、發展的主要功績應歸於這兩個人。

耶穌闡述了基督教基本的道德觀念及其基本的精神觀和主要的行爲準則,但是基督教神學主要是聖·保羅創作的結果。耶穌寫了精神啓示錄,聖·保羅把崇拜耶穌補充進去,而且聖·保羅是《新約》的主要作者,也是第一世紀中使人們改信基督教的主要人物

與佛佗和不同,耶穌死時還相當年輕,他留下的信徒在數目上不多。基督死時,他的信徒只是成立了一個小小的猶太教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聖·保羅的着作及他不知疲倦地努力勸說人們信仰基督教,才使這小小的教派掀起了一場生機勃勃的偉大運動,這場運動不僅觸及了猶太人而且也觸及到了非猶太人,最後發展成爲世界偉大的宗教之一。

由於這些原因,有些人甚至會認爲真正創造基督教的是聖·保羅而不是耶穌。按這種邏輯來推論,我們應在本冊中把聖·保羅的名次排在耶穌之前,雖然沒有聖保羅的影響,基督教前景如何,將無法斷定,但是很明顯沒有耶穌,基督教就根本不會存在。

但是似乎沒有理由把基督教各教派及其信徒在後來的所作所爲都歸於耶穌,其突出問題在於其中有許多行徑是耶穌顯然不贊成的。例如各種不同基督教派之間的宗教戰爭和對猶太人的野蠻的屠殺和迫害,這些顯然違背了耶穌的態度和教導,因而說這些行徑啓靈於耶穌似乎毫無道理。

同樣,雖然現代科學技術首先在信仰基督教的西歐國家興起,但是因此就認爲科學的興起應歸於耶穌就近乎可笑了。早期的基督教徒肯定沒有誰把耶穌的教導看作是要對物質世界進行科學研究的號召。事實上,羅馬世界改信基督教是伴隨着整個技術水平和對科學的關注的陡然下降而出現的。

科學最終在歐洲的興起這一事實表明在歐洲文化傳統中有某種利於科學思維方法的因素,但是這種因素並不是耶穌的格言而是如亞里士多德和歐幾里德的着作中所具有的典型特徵──“希臘”理性主義。值得注意的是現代科學的興起並不是發生在教會權力和基督教崇拜的鼎盛時期,而是緊隨着一個歐洲對先前基督傳統重新發生興趣的時期──文藝復興時期而來的。

有關耶穌生平的故事在《新約》裏有記載,爲大多數讀者所知曉,在此就不必贅述了。但是有幾點值得注意。我們所掌握的有關耶穌生平的材料是不可靠的。我們甚至不能肯定他的原名是什麼,很可能是一個常見的猶太人名Yehoshua(英文爲約書亞)他的生年可能是公元前6年,但是誰也不能肯定,甚至他的卒年──他的信徒們一定會一清二楚,今天卻不能知之確切。耶穌本人沒有給後人留下着作,事實上我們所掌握的有關他生平的一切情況均來源於《新約》中的記述。

不幸的是四部《福音》中有好多處自相矛盾,《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對耶穌的臨終遺言的記載完全不同,而這兩種情況恰巧又都直接引自《舊約》。

耶穌曾引用《舊約》決非偶然。雖然他是基督教的祖先,但是他是個虔誠的猶太人,人們經常指出耶穌在很多方面與《舊約》中的希伯來先知相似,並且深受他的影響。與那些先知們一樣,耶穌的性格給人的印象極爲深刻,他給所有見過他的人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說他有超人的雄才大略是再準確不過的了。

但是耶穌實際上在一生當中和隨後的一百年中對政治發展沒有影響,這與政治及宗教權威形成鮮明對比。當然兩者對長期的政治發展都有過重大的間接影響。耶穌完全是作爲道德和精神領袖而使人感知他的影響的。

如果說耶穌主要是作爲道德領袖給人留下印象的,那麼當然就該問一問他的道德觀念對世界的影響有多大。耶穌的主要準則可能會提出爲什麼不把耶穌排在首位的問題,因爲他是歷史上最有影響的宗教的啓示者。

按照時間的歷程來算,基督教無疑比任何其他教都具有更多的信徒。但是本書並不考慮不同宗教的相對影響而是考慮一個人之一當然是“金科玉律”。今天“金科玉律”爲大多數人所公認。不管是基督教信徒還是非基督教信徒都把它看成是道德行爲的.良好準則。我們的行爲並不總和它相符,但我們通常是盡力而爲之。如果耶穌真的創造了這條几乎爲人人所公認的準則的話,他肯定就該是本冊中的第一位人物。

但是事實上在耶穌問世以前,“金科玉律”就是猶太人公認的準則。公元前一世紀猶太人的精神領袖拉畢·希雷爾就對“金科玉律”做過明確的闡述,並正式宣佈爲猶太人的首要原則。這一觀點不僅僅爲西方世界所知曉,而且中國的哲學家孔子早在公元前500年就提出過,他的話還出現在一首古代印度詩歌《巴拉塔王朝的偉大頌歌》裏,實際上“金科玉律”的內在哲理幾乎爲每一個大宗教團體所公認。

難道這竟意味着耶穌沒有提出新的道德觀念嗎?決非如此。《馬太福音》第五章第四十三節和第四十四節中就闡述了一個十分鮮明的觀點。

你聽人說過:你要愛自己的街坊,恨自己的敵人。

但是我想告訴你:你要愛自己的敵人,祝福詛咒你的人。

對恨你的人行善,爲虐待你的人和迫害你的人祈禱。

在這一段的前幾行中有這樣的話:“不要反抗惡行,誰要打你的右臉,把左臉也伸過去。”

這些觀念現在當然算是曾出現過的最著名的、最富有創新精神的道德觀念。這些觀念不是耶穌時代的猶太教的一部分,也不是大多數其他宗教的一部分。要是他們被廣爲遵循的話,我將會毫不猶豫地把耶穌列在本書之首。

但事實上它們並非被廣爲遵循,甚至不爲一般人所公認。大多數基督教徒把“愛你的敵人”的訓令最多看作是在某種完美的世界可以實現的理想,但在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裏卻不是一部中用的德行指南。我們通常並不把它付諸實踐,也不希望別人把它付諸實踐,也不教導我們的孩子把它付諸實踐。因此,耶穌的最明確的教導仍然是一條有趣的、基本上無人聽的啓示。

國外名人故事篇二

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率軍數千人,穿過英吉利海峽,試圖搞奪英國王冠。他的果敢嘗試獲得了成功──外族侵略英國所獲得的最後一次成功。諾曼底人的征服遠不止是僅爲威廉及其繼承人摘下了英國王冠,它深刻地影響了隨後整個英國的歷史──在有些方面和某種程度上幾乎是威廉本人未曾料想到的。

威廉大約於1027年出生在法國諾曼底的一個城鎮法雷茲。他是諾曼底公爵羅伯特一世的私生子,又是獨生子。羅伯特於1035年在去耶路撒冷朝聖的歸途中喪生。他在行前就已經委任威廉爲他的繼位人。因此威廉八歲時就當上了諾曼底的公爵。

威廉繼位後遠不能穩定享用財富和權力的地位,使他處於一個朝不保夕的危險境況之中。他雖然只是個小孩子,但卻是成年封建男爵的大封主。可想而知男爵的志向要比其主子的大。隨後就出現了一個嚴重的混亂時期,在此期間威廉有三個衛兵橫遭暴死,他的私人教師遇刺身亡。他只是在他的名義上的君主──法國國王亨利一世的幫助下,才幸運地度過了早期的難關。

1042年當威廉十五歲的時候被封爲爵士。此後他在政治事件中發揮了個人的作用。在與諾曼底的封建諸侯進行了長期連綿的戰爭以後,威廉才終於牢固控制住了他的公爵領地(順便說一句,他的私生子身份在政治上是一個明顯的不利因素,他的對手常常叫他“雜種”)。1063年他成功地征服了鄰省緬因,1064年還被認爲是鄰省不列塔尼的大封主。

從1024年到1066年,英國的國王是愛德華堅信者。由於愛德華無後,便策劃出了許多爭奪王位繼承權的計謀。從血緣的觀點來看,威廉提出要繼承愛德華王位的根據是不充分的:愛德華的母親是威廉祖父的妹妹。但是1064年,愛德華可能是受威廉的傑出才能的影響,把繼承權許給了威廉。

1064年,英國最有勢力的諸侯、愛德華堅信者的親密朋友和內弟哈羅德·哥德文落入了威廉之手。威廉表面熱情款待哈羅德,實際上是把他軟禁起來了,直到哈羅德發誓支持威廉繼承英國王位的要求爲止。許多人認爲這樣強索的許諾在法律和道德上都無約束力,哈羅德·哥德文當然也認爲如此。當1066年愛德華去世時。哈羅德·哥德文自己要求得到英國王位的繼承權。諮議院(一個經常參加決定王位繼承權的英國諸侯委員會)選他爲新國王。由於威廉志在擴大他的勢力範圍,且爲哈羅德不信守誓言而感到憤怒,決定通過武裝入侵英國來強行實現他繼承王位的願望。

威廉在法國境內組建了一支海軍艦隊和一支陸軍部隊,1066年8月初他就作好了啓航的準備。但是由於呼嘯的北風使出徵日期推遲了幾個星期。與此同時,挪威國王哈拉爾德·哈德雷德橫過北海對英國發動了一次單獨的入侵。哈羅德·哥德文一直把他的軍隊佈署在英國的南部,準備對付威廉的入侵。現在他不得不揮師北上,對付挪威的進攻。9月25日在斯坦福大橋之戰中,挪威國王被殺,他的部隊被趕了出去。

就在兩天之後,英吉利海峽上的風向發生了變化,威廉迅即把他的部隊輸送到英國。也許哈羅德應該讓威廉向他進軍,或至少應該讓他的部隊出擊之前得到充分地休息,但是他卻迅即揮師南下抗擊威廉。1066年10月4日兩軍在著名的哈斯丁斯大橋之戰中展開了交鋒。當天傍晚,威廉的騎兵和射手成功地擊退了盎格魯撒克遜部隊,臨近深夜,哈羅德國王自己首身相離,他的兩個兄弟在這場交戰之期被殺。剩下來的英國領袖中沒有哪一位有能力招募新軍或者與威廉爭奪王位。當年的聖誕節,威廉在倫敦登極。

在隨後的五年多中,出現了一系列零兵散將的反抗,但都被威廉鎮壓下去了。威廉把這些反抗作爲沒收所有英國的土地並宣佈其爲自己個人財產的藉口。後來他把其中的大片土地發配給了他的諾曼底追隨者,他們作爲他的諸侯,依封建保有權來佔有所發配的土地。結果整個盎格魯撒克遜貴族階級實際上被諾曼底人剝奪了財產並被取而代之(如此般的戲劇性變化,卻只有幾千人直接參與了這場權力的移交鬥爭,對耕田的農民來說只是大封主易人而已)。

威廉一直認爲他自己是合法的英國國王。他在世期間,英國多半的體制都保留下來了。由於威廉對收集他的新領地的情報感興趣,所以他下令對英國的人口和財產作一次詳盡的調查,所得的結果被紀錄在大部頭的《末日裁判書》中,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歷史資料源泉。

威廉結過婚,有四個兒子和五個女兒。1087年他在法國北方魯昂瞑目而逝。自那時以來英國的每一個國王都是他的直系後代子孫。耐人尋味的是雖然威廉大帝可能在所有的英國國王中最爲重要,但是他自己卻不是英國人而是法國人。他生在法國,死在法國,一生幾乎都是在法國度過的。他只會講法語(還說一句,他是個目不識丁的文盲)。

在估價威廉對歷史的影響時,要記住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沒有他就不會出現諾曼底對英國的征服。威廉不是英國王位理所當然的繼承人,除了他個人的志向和才能外,找不出諾曼底入侵的歷史原因和必然性。英國自從一千年前羅馬的征服以來沒有被法國征服過,而且在自從威廉時期的九個世紀以來一直未遭到法國(或任何其他國家)的成功入侵。

那麼問題就在於諾曼底征服的影響究竟有多大?諾曼底侵略者雖然在數目上比較小,但卻對英國曆史有着巨大的影響。在諾曼底征服以前的五、六個世紀中,英國不斷地遭受盎格魯撒克遜族和斯堪的納維亞各族的侵略。它的文化基本上是條頓族文化。諾曼底族本身就是北歐海盜的後裔,其語言和文化屬於法國。因此諾曼底的征服起到了使英國文化和法國文化密切交往的作用(今天這看來可能是一件自然的事,但是在威廉大帝以前的世紀裏,英國的文化往來大多是與北歐進行的)。結果在英國產生了一種法國與盎格魯撒克遜水乳相溶的文化──一種否則就不會出現的混合文化。

威廉給英國引進了一種先進的封建體制。因此諾曼底國王同他們的盎格魯撒克遜先輩不同,掌管着一支由數千名武裝爵士組成的軍隊──按中世紀的標準來看是一支強大的軍隊。諾曼底統治者是有才能的行政官,英國政府已成爲歐洲最強大、最有能力的政府之一。

諾曼底征服所帶來的另一個有趣的結果是發展了一種新的英國語言。由於諾曼底的征服,大量的新詞進入了英語之中──事實上其數量是如此之大以致於在現代英語詞典中源自法語或拉丁語的詞比從盎格魯撒克遜派生出來的詞要多些。而且在緊接着諾底征服以後的三四個世紀裏,英語的語法很快就發生了變化,大體上是朝着更簡單的方向變化。要不是諾曼底的征服,今日英語可能同低地德語以及荷蘭語只有細微的差別。要不是由於單獨一個人的生涯,一種主要的語言完全不會以現在的形式存在,這是已知唯一的一個例子。

人們可能會談到諾曼底的征服對法國的影響。大約在此後的四個世紀裏,英國國王(由於他們是諾曼底血統,在法國擁有大量的土地)和法國國王之間進行了長期連綿的戰爭。這些戰爭可以直接追溯到諾曼底的征服。在1066年以前,英法之間沒有發生過任何戰爭。

英國在許多方面與所有的大陸歐洲國家有着實質的區別。由於英國獲取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和建立了民主政體這兩方面的因素,因此它對世界的其餘地區有過深刻的影響,這與它自己的面積完全不相稱。不列顛政治史的這些方面在多大程度上是威廉活動的結果呢?

現代民主政體究竟爲什麼起源於英國而不可能是德國,歷史學家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英國的文化和制度是盎格魯撒克遜和諾曼底的文化和制度的一種混合的文化和制度,這是諾曼底征服帶來的結果。但是我認爲沒有理由把以後英國民主政體發展的功勞過多地歸於暴君威廉。在諾曼底征服以後的那個世紀裏,英國肯定是極少有民主政體。

從不列顛帝國的形勢來看,威廉的影響似乎更加顯而易見。在1066年以前,英國總是接受被侵略的苦果,但是1066年以後,它就扮演了相反的角色。由於威廉建立的、他的後繼人所保持的強大中央政府,由於這個政府所掌管的軍事力量,英國從未再遭侵略。相反,它還不斷地在海外進行軍事行動。因此,當歐洲勢力在海外擴張時,英國最終比任何其它歐洲國家所獲得的殖民地都多。

當然人們不能把英國曆史後來所有的發展成就都歸於威廉大帝,但是諾曼底征服對後來發生的許多事件無疑是一個間接因素,因此威廉的長期影響是非常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