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2篇作文素材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歷史典故2篇作文素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歷史典故2篇作文素材

歷史典故2篇作文素材1

一、不妨“不求完美”——李偉明

到某個地方做客,當地朋友少不了領着你參觀這風景那名勝。末了,你要告辭,朋友卻熱情挽留,直說還有許多好地方沒看完呢。你只好說:“留點遺憾,下次再來。”

確實,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要留點遺憾的。我們經常聽到一種說法:是“遺憾的藝術”。這個主語,可以替換很多詞,比如攝影,比如影視,比如建築等等,甚至可以說人生。“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事情總是難以十全十美,遺憾總是在所難免。

既然如此,我倒覺得,很多事情,在過程中儘管應當高標準去追求、去努力,但對於最終結果,不妨給一點“不求完美”的寬容。

寫過文章的人都知道,一篇文章可以反覆修改無數次。但無論怎麼改,都沒有真正完美的文章。文從句順,邏輯說得通,觀點站得住腳,讓人讀得下去,就不錯了,至於“篇篇錦繡,字字珠璣”是很難的。做文反覆推敲,做事反覆思量,只要超過了“度”,都未必是好事,結果反而貽誤時機,影響效果。世事瞬息萬變,哪裏能把什麼都想遍了?

還有的人,看到什麼都想學,希望自己什麼都懂、什麼都會,做個“通才”,成爲完美的全能者。於是,每天滿懷激情,看到什麼就學什麼,整日忙得不亦樂乎。最後,多半是成了“萬金油”。古往今來,從來就沒有哪個人什麼都懂,能夠一個人包打天下。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僅不可能什麼都懂,也沒必要什麼都懂。“一招鮮,吃遍天”,與其致力於做個全能者,不如把時間和精力集中起來,在某幾個方面甚至一個方面鑽研得更深。

完美主義者,其實更容易導致更大的不完美。任何事情都不能絕對化,現實當中,沒有百分之百的完美。《淮南子》裏有一句話:“夫待騕嫋、飛兔而駕之,則世莫乘車;待西施、毛嬙而爲配,則終身不家矣。”意思說的是,如果非要等到騕嫋、飛兔這樣的良馬纔來駕車,那世上的人就沒車可坐了;如果非要等到西施、毛嬙這樣的美女纔來結婚,那就一輩子別想成家了。事實就是如此,脫離實際,把要求定得太高,最後多半是一事無成,失去了很多。

多一點對“不求完美”的寬容,反而能在同等的時間內多思考幾個問題,多幹幾件實事。所以,追求“百分百”是好的,但也不妨把目標設定得更具體可行。這樣的人生,或許會有更高的效率、更大的收穫、更理想的結果。

做我。”面對比自己優秀的人,只有讓自己更優秀,才能做最好的自己。

二、曠達者——黃永武

中國人一向對“曠達者”推舉得很高,什麼是曠達呢?它的真涵義,一直不會了了。就字面上看:曠是器宇寬大,這是通曉事理,好像只要有學識、有器量的人就是曠達者啦,那就太浮泛。

最近我忽然想到:所謂曠達者,就是通曉事物人情在時間中的因果,把現在和將來合在一起看,或把現在和過去合在一起看。一般人見花開了就開心,見花謝了就皺眉,分成二景看。而曠達者是見到花開就想到花謝,合在一起看,就不生悲喜之心了。一般人見起高樓就來祝賀,見樓塌了就來慰吊,分成得失看。而曠達者是在廢墟瓦礫上就想到當年樓臺的華麗熱鬧,合成一幕看,就不生羨惡。所謂“才下手便想到究竟處”,把因果禍福疊映在一起,統爲一觀,這纔是曠達。

從前有一位宰相,剛接下相印,一時賀客盈門。貴振天下,但他卻在館壁間題了兩句詩:“霜鬆雪竹鐘山寺,投老歸歟寄此生!”在上臺的時分就想着下臺,在炙熱的關頭就想到雪淡。近年來也有一位“部長”,上任時不肯搬進豪華的“部長”公館,仍住在他原來的小屋,別人都勸他喬遷。他卻說:“搬進去的時候,前來主動幫忙的人簇擁着,固然神氣,等下任要搬出來的時候,那冷清孤零的滋味不好受!”他真想得通。就像桃李芳濃的季節,多少遊蜂,不必你召集都聚攏來了,等到花落的時候,也不必你遣散早就飛光哆!人的榮悴和花的開謝一樣,能把現在和將來合在一起看透,那就很曠達了。

從前魏國有一位東門吳,他的獨子死了,卻不憂傷,旁人看不過去,責詢他道:“你的.愛子,天下不會有第二個,現在死了,卻不憂苦,太沒道理吧!”東門吳回答說:“我從前也沒有兒子,那時候並不憂苦呀,現在兒子死了,不過回覆到從前沒兒子的時代一樣。爲什麼要憂苦呢?”他是把現在和過去合在一道看透。所以也很曠達。

把時間延長,將因果禍福合疊在一起來透視,就可以看見一般人見不到的景象。塞翁失馬是家喻戶曉的典故,塞翁知道馬失掉不一定是禍,馬歸來不一定是福,孩子騎馬摔斷腿又不一定是禍,等到戰爭戕害了許多從軍的青少年,那摔斷腿的孩子反而活着,竟成了福氣。因此曠達的人,總有先見之明,不同於凡俗。許魯齋有首詩說:“花謝花開,時去時來,福方慰眼,禍已成胎!”花謝的零落,是下一季芳濃的前奏;福氣快眼的年代。大禍已經珠胎暗結啦!盈虛消長,禍福相倚,所以“得”不足慕,“失”不必哀,而陳摶所說“落便宜是得便宜”的哲學,就是從這道理中證明出來的。

莊子病危將死的時候,弟子劉之哭得很厲害,莊子告訴他說:“我現在死,雖然是比你先走,但百年後再生的時分,你卻在我後頭啦!得失難說,何必只貪跟前這片刻的便宜呢?”看破了生死關,莊子真是千古中最曠達的人了。

歷史典故2篇作文素材2

春節降臨,萬象更新,象徵着一年的開始;標誌着人生的另一個起點。其實,關於中國的春節,以及春節的各種習俗,都有很多奇妙動人的神話故事,快要過年了,爸爸媽媽也可以給寶寶講講這些關於壓歲錢的歷史典故

壓歲錢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兩種說法。

1、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着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着燈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爲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着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閤眼。

半夜裏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

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學着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

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孩子的。因爲“祟”與“歲”諧音,之後逐漸演變爲“壓歲錢”。

到了明清,“以彩繩穿錢編爲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所以一些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串錢”。到了近代則演變爲紅紙包一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裏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貨幣改爲紙幣後,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兌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孩子,祝願孩子“連連高升”。

2、源於古代“壓驚”。說是太古時有一種兇獸叫“年”,隔365日後之夜,就要出來傷害人畜、莊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則以燃竹響聲驅“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爲“壓驚”。年久日深,便演變爲以貨幣代食物,至宋便有“壓驚錢”。據史載,王韶子南陔,因被壞人揹走,於途中驚呼,才被皇車所救,宋神宗即賜了他“壓驚金犀錢”。以後才發展爲“壓歲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