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閉門羹

導語:吃閉門羹,常用成語,形容串門時主人不在家,被拒絕進門或受其他冷遇。劉斯奮《白門柳·夕陽芳草》第11章:“哈哈,學生還愁着吃閉門羹哩!歷史典故:閉門羹由本站小編最新整理收集,今天繼續和小編一起蒐集作文素材吧!

歷史典故:閉門羹

【注音】bì mén gēng

【出處】下列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  唐·馮贄《雲仙雜記》卷一

【解釋】拒絕客人進門叫做讓客人吃閉門羹。

【用法】作賓語;用於口語

【結構】偏正式

【同韻詞】抵掌談兵、新學小生、一介儒生、滅自己志氣,長別人威風、此時無聲勝有聲、苟且偷生、夢撒寮丁、勵志如冰、夜寢夙興、狗吠不驚、......

【年代】古代

【謎語】鐵將軍把門

【其它使用】

◎ 朱紹良派去少將高參湯位東,也吃了劉的閉門羹,悻悻而回。

◎ 想不到謠言比他回來得還快,回到縣裏就有人告訴他,外面已經傳說他在地委想見黃書記,結果吃了閉門羹。

◎ 抵滬當天即去指定地點找指定聯繫人接頭,但被餉以閉門羹;以後又去過幾次,也同樣碰壁而歸。

【歷史典故】

“閉門羹”一語最早見於唐代馮贄《雲仙雜記》所引《常新錄》的一段話:“史鳳,宣城妓也。待客以等差……下列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原來,唐代宣州城出了一位叫史鳳的名妓,她不僅人長的標誌風流,擁有沉魚落雁之貌,而且能歌善舞,有一副迷人的'金嗓子,舞姿更是令人傾倒,賦詩、撫琴、潑墨、作畫,無不精通。因此她是名聲騷動,轟動一時,方圓百里的貴胄子弟、風流才子,都以一睹史鳳芳容爲快。引得那些浪蕩公子和好色之徒不惜千里迢迢,紛紛登門拜訪,重金求見,把妓院經常圍得水泄不通。

然而,史鳳卻恃才自高,對他們手中的金銀不屑一顧。她重纔不重金,把前來求見的人,以品貌才學分成三六九等。對上等的客人來,她下樓接待;若是紈絝子弟,不學無術之輩上門,則統統拒之門外。久而久之,一些屢被慢待的公子哥兒對她懷恨在心,四處造遙中傷史鳳。聰明的史風就想出了個辦法,對被拒絕的人皆賞一碗羹湯,這樣一來倒也堵住了他們亂說的嘴皮。後來,上門求見的人只要一看見擺上羹湯,就知道史鳳不願接待,心領神會而知趣地離開告退。心中雖感不滿,但也無話可說。

那麼,史鳳擺的“閉門羹”到底都用什麼料做的呢?所謂羹,最初時係指肉類,後來以蔬菜爲羹,再後來對凡熬煮成有濃汁的食品皆以羹稱之,如雪耳羹、水蛇羹、燕窩羹等。據說,史鳳的“閉門羹”是用豆腐和鴨腸子做原料的,之所以用這些不值得一提的原料來做這道菜,就是爲了表達主人對客人的輕視。不過,讓史鳳自己沒想到的是,還真有些不知趣的人吃了史鳳的“閉門羹”後,覺得味道不錯而引得一些人專門來嘗“閉門羹”。如今,“閉門羹”還成爲了安徽沿江一帶的傳統名菜!

“閉門羹”也就由此事而得名並流傳至今,後來“閉門羹”也就成了拒絕客人的代名詞。以羹待客,比直言相拒,要婉轉,客氣一些。可惜的是:現代拒客,則只有“閉門”而沒有“羹”了。也有用來指拜訪他人時,主人不在,自喻吃了“閉門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