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寫作素材知足常樂

知足常樂貴就貴在一種自我調節,在忙碌的追求中,能改變心態,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考寫作素材知足常樂,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高考寫作素材知足常樂

高考寫作素材知足常樂1

1、唐伯虎曾寫下“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與仕途擦肩而過,唐伯虎沒有悲傷,反而對自己的田園生活感到快樂。“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2、納蘭容若的恬適生活令他沉醉,他滿足於這樣的生活,所以他是快樂的。

3、蘇軾的“一蓑煙雨任平生”豁達樂觀令世人感慨,雖仕途不順,但他不過分悲嘆自己,反而生出這樣的大境界,如何能令人不敬佩?

4、還記得那個“奉旨填詞”的柳三變嗎?“你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皇帝的一句話,即刻就斷送了柳永的仕途。他悲傷過,低徊過,但他最後選擇接受命運的安排,在勾欄瓦肆之地淺斟低唱,追尋自己的內心。朝廷只是少了一位小官,卻成就了兩宋的大詞人,璀璨了兩宋文壇,照亮了宋詞的前程。不要老想着你沒有什麼,要想到你擁有什麼,你就會快樂的。

高考寫作素材知足常樂2

人活着爲了什麼?有人告訴我,人活一輩子,實質上什麼都留不下,不要單單想着做什麼只爲了名垂青史——人不在了,什麼用都沒有了。

在某種層面上,我們可以說這個人缺少追求和激情,但仔細回味,倒是有一番道理。知足常樂是一種處事態度——看過一篇米老鼠漫畫,講的是一次誤會使得古斯離家出走找工作,結果工作搞得一團糟,根本沒人要他,他就靠在樹下睡覺,很多壓力大的白領就問:“我們怎麼才能活着不這麼累?”“累了就在樹下歇會兒。”“歇會兒,可是好多工作都沒有做!”“做完了又怎樣呢?”“做完了還有新的工作啊!”“有完的時候嗎?”

知足常樂貴就貴在一種自我調節,在忙碌的追求中,能改變心態,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面對負擔,其實收穫的不一定比怨聲載道的人少。

知足常樂是一種悠然情懷——“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的與自然和諧共處、融爲一體;“寧靜致遠,淡泊名志”諸葛亮高潔傲岸的情操;都體現出了古人知足常樂的高尚情懷。對於人間世事,都能以寬廣的情懷對待,便可以擁有平平淡淡的自由生活。小時候,我們可以爲得到一件心愛的小玩具而喜笑顏開,如今回首,可能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但其實這就是知足常樂的完美體現。知足常樂是一種高尚品質——人不免有貪慾,不是所有人在每件事上都放得開。

從小的說,無意間佔了幾次小便宜,便會有一種潛意識:只要有可能,下次還要佔便宜。結果呢,看上去做了很多事,其實什麼收穫都沒有。大的說,無數的貪官污吏,從不得不收幾百塊錢的小禮,到主動去收幾千塊錢的大禮,最後成把成把的公款往自己兜裏塞,還不是一槍崩了。所以說能夠剋制自己不爲利益所迷惑的人,才具有知足常樂的品質。知足常樂並不意味着不思進取——知足的意思是知道滿足,請注意:知道滿足是對於目前的狀況,不是對於未來的前途。知足常樂的人,他是對於現在適當地滿足,使得自己能夠得到些許放鬆,從而精力充沛地投入到未來的學習工作中去,真正實現可持續性發展,這樣的人是明智的,更易獲得成功;而不思進取的人,他是由於一次或多次成功而被衝昏了頭腦,身心上是完全的鬆懈,從而在未來沒有前進的'動力,這樣的人不理智,會慢慢退步,最終一蹶不振。

知足常樂用在學生身上怎麼理解——實質上學生的知足是對於自己的生活狀況的滿足,因爲社會的壓力是脫離不掉的,而學生也不能在學習成績上得到滿足。所以在大壓力的環境下,只有對生活知足,對未來抱有希望,對前途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才能獲得常樂。一天早上上學時,我在校車裏向外看,看到了光芒萬丈的壯麗的朝霞,我便喊朋友們都來看,看着他們若有所思的樣子,我說了一段話並記了下來,作爲文章結束語:“停下來,先停一會兒,看看遠方的天,一望無際的金色的朝霞,這才真正感覺到人生的美好!”

高考寫作素材知足常樂3

自古以來,人生最高的境界莫過於知足常樂了。

小草因偶爾的陽光沐浴而樂上好一陣子,它沒有期盼更多的機會。鮮花展示給人最美的一面,它視這爲幸福,儘管那嬌麗會被枯萎所替代。小鳥爲有一個家而歡跳,縱使這個家有點簡陋,會經歷風吹雨打,但它是溫馨的。

人生難得滿足,更難得知足常樂。

現實往往是殘酷的。萬惡的金錢,由於它,多少人一步一步走進無底的深淵。也有人說過,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它是萬萬不能的。也許它對於某些人來說,它與權利給他們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人之初,性本善。也許,他們也曾擁有善良的本心,但在悄然之間,在他們不經意之間,一層薄紗輕輕地蒙上了善心。

知足常樂,是一種簡便的幸福。它不用受拘於任何枷鎖,任何冷冰冰的權場鬥爭。

當然,人難免會有貪慾,但可否平息,就各不相同了。人通常滿足了,會更加想要自我沒有的,這是人類的共性。有時候甚至不擇手段,但那有什麼意義呢。

知足常樂,人生幾何。

高考寫作素材知足常樂4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還是單身的時候,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子裏,但他卻總是樂呵呵的。有人問他?“和那麼多人擠在一起,連轉個身都困難,有什麼可高興的?” 蘇格拉底說:“朋友們在一起,隨時都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感情,難道不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嗎?”

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們都成了家,先後搬了出去。屋子裏只剩下蘇格拉底一個人,但他仍然很快樂。那人又問:“現在的你,一個人孤孤單單的,還有什麼好高興的?” 蘇格拉底又說,我有很多書啊,一本書就是一位老師,和這麼多老師在一起,我時時刻刻都可以向他們請教,這怎麼不令人高興呢?” 幾年後,蘇格拉底也成了家,搬進了七層高的大樓裏,但他的家在最底層,底層的境況是非常差的,既不安靜,也不安全,還不衛生。()那人見蘇格拉底還是一副樂融融的樣子,便問:“你住這樣的房子還快樂嗎?” 蘇格拉底說:“你不知道一樓有多好啊!比如,進門就是家,搬東西方便,朋友來玩也方便,還可以在空地上養花種草,很多樂趣呀,只可意會,無法言傳 。”

又過了一年,蘇格拉底把底層的房子讓給了一位朋友,因爲這位朋友家裏有一位偏癱的老人,上下樓不方便,而他則搬到了樓房的最高層。蘇格拉底每天依然快快樂樂。那人又問他:先生,住七樓又有哪些好處呢? 蘇格拉底說:“好處多着呢!比如說吧,每天上下幾次,這是很好的鍛鍊,有利於身體健康:光線好,看書寫字不傷眼睛,沒有人在頭頂干擾,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靜。”

高考寫作素材知足常樂5

一兩個人一同去登山,用了很長時間纔到半山腰。一個人說:“纔到一半”,另一個說:“都到一半了”。人們往往把這個故事理解成爲樂觀、自信、豁達等等。我不這樣認爲,第一個人一定很貪心,因爲半山腰不是他所要的,所以對纔到一半很不開心;第二個人一定懂得知足,一半就夠了,即使從現在返回也沒有什麼可惜的,因爲登山了,至於到沒有到山頂不是主要的。回到現實中,第一個人的成就一定比第二個人的大,第二個人一定比第一個人活得灑脫,懂得生活,因爲他懂得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