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成語故事四則

成語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中講述一些道理。”下面小編爲你整理了簡短成語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簡短成語故事四則

簡短成語故事(一):居心叵測

戰國時期,趙惠文王派大夫樓緩出使外國。

當時樓緩早已居心叵測,可是他還假惺惺地對趙惠文王說:“大王把這麼重要的外交重任交給我,我一定誓死效忠,請大王放心,我走後,請大王多保重。” 趙惠文王很受感動地說:“那就請你不要食言,實踐你的承諾,我等你早日歸來。” 這時樓緩流着眼淚,跪下說:“臣出使他國,並不考慮保全性命。可是臣顧慮臣走後在趙國的聲譽問題。” 趙惠文王不解地問他怎麼回事。樓緩說:“臣不求苟且偷生,卻追求美好的名譽。可是我離開趙國後,肯定會有很多嫉恨我的人散佈惡言惡語對我進行誹謗,猜疑我是否會裏通外國,如果大王您輕信他人之言,那麼受害的是我,您說到那時我能回趙國嗎?” 趙惠文王聽後,非常誠懇地對樓緩說:“你放心吧,我發誓,絕不會聽信任何謠言。” 樓緩走後便逃到魏國去了,並贈送給魏國很貴重的禮物。 消息傳來,趙惠文王執意不信,並說:“我向樓緩發過誓,決不相信任何傳言。” 大臣們看趙惠文王執迷不悟,非常生氣。“居心叵測”這一成語,常用來比喻存心險惡不可推測。

簡短成語故事(二):奉公守法

戰國時期,趙國出了一個名叫趙春的人,他善於用兵,屢建奇功,被趙惠文王賜號馬服君,位列上卿。趙奢原來只是趙國田部吏,他忠於趙王室,處理事情公正無私。有一天他到平原君趙勝家去收田稅,趙勝家的管事者仗着趙勝是趙國的相國,硬是不肯繳納田稅,表現得異常驕橫。趙奢根據趙國當時的法律,嚴肅地處理了這件事,殺了平原君手下九個參與鬧事的人。趙勝知道後,大發脾氣,揚言要殺趙奢。趙奢爲此找到平原君趙勝說:“您是趙國王族的貴公子,現在卻縱容您家管事人違反國家法令,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國家法律,國家必然衰弱,其他的國家就會來侵犯我們,甚至把趙國滅掉。而如果您能夠帶頭遵守國家的各項法令制度,那麼上上下下的事情就能得到公平合理的解決,國家也就會強盛起來,趙家王朝就能穩若泰山。您身爲王族公子,怎麼能看輕國家的法令呢?”趙勝聽了很是信服,這個故事講的是希望趙勝“奉公如法”。後來人們把“奉公如法”改成了“奉公守法”,沿用至今。

簡短成語故事(三):口蜜腹劍

出處: 《資治通鑑·唐紀·玄宗天空元年》李林甫爲相,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釋義: 比喻口頭上說話好聽,像蜜一樣甜,肚子裏卻懷着暗害人的陰謀。

故事: 李林甫,唐玄宗時官居“兵部尚書”兼“中書令”這是宰相的職位。

此人若論才藝倒也不錯,能書善畫。但若論品德,那是壞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強、聲望比他高、權勢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擇手段地排斥打擊。對唐玄宗,他有一套餡媚奉承的本領。他竭力遷就玄宗,並且採用種種手法,討好玄宗寵信的嬪妃以及心腹太監,取得他們的.歡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和人接觸時,外貌上總是露出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嘴裏盡說些動聽的“善意”話,但實際上,他的性格非常明險狡猾,常常暗中害人。例如有一次,他裝做誠懇的樣子對同僚李適之說:“華山出產大量黃金,如果能夠開採出來,就可大大增加國家的財富。可惜皇上還不知道。李適之以爲這是真話,連忙跑去建議玄宗快點開採,玄宗一聽很高興,立刻把李林甫找來商議,李林甫卻說:“這件事我早知道了,華山是帝王‘風水'集中的地方,怎麼可以隨便開採呢?別人勸您開採,恐怕是不懷好意;我幾次想把這件事告訴您,只是不敢開口。”

玄宗被他這番話所打動,認爲他真是一位忠君愛國的臣子,反而對適之大不滿意,逐漸將他疏遠了。就這樣,李林甫憑藉這套特殊“本領”,他一直做了十九年宰相。

後來,司馬光在編《資治通鑑》時評價李林甫,指出他是個口蜜腹劍的人,這是很符合實際的。

簡短成語故事(四):防微杜漸

解釋: 在不良事物剛露頭時就加以防止,杜絕其發展。

這個成語來源於《後漢書.丁鴻傳》,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兇妖銷滅,害除福湊矣。

東漢和帝即位後,竇太后專權。她的哥哥竇憲官居大,任用竇家兄弟爲文武大官,掌握着國家的軍政大權。看到這種現象,許多大臣心裏很着急,都爲漢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鴻就是其中的一個。

丁鴻很有學問,對經書極有研究。對竇太后的專權他十分氣憤,決心爲國除掉這一禍根。幾年後,天上發生日蝕,丁鴻就借這個當時認爲不祥的徵兆,上書皇帝,指出竇家權勢對於國家的危害,建議迅速改變這種現象。和帝本來早已有這種感覺和打算,於是迅速撤了竇憲的官,竇憲和他的兄弟們因此而自殺。

丁鴻在給和帝的上書中,說皇帝如果親手整頓政治,應在事故開始萌芽時候就注意防止,這樣纔可以消除隱患,使得國家能夠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