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與安生電影觀後感1000字

少年的友情就像一隻蝴蝶一樣絢麗而盲目。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有關《七月與安生》電影觀後感的內容,歡迎大家查看。

七月與安生電影觀後感1000字

篇一:

這些年來,國產友情片一直在孜孜不倦地營造着防火防盜防閨蜜的友情氛圍。閨蜜都變成了一種美麗又危險的存在,明明表面上是無話不談的朋友,背地裏卻都舉着美麗又有毒的刀子,虎視眈眈地尋找下手的時機。有時,閨蜜甚至成了一種凜冽的貶義詞。

難道我們就不能期待一場毫無心機的友情嗎?我們無限瞭解彼此,無限親近,因此會產生許多無傷大雅的小摩擦,但我們的友情,自始至終都是純粹的,美麗的,沒有小心翼翼的設防也沒有勾心鬥角的心機,這樣難道不才是閨蜜的定義嗎?

可惜,電影《七月與安生》裏,閨蜜的設定依舊讓人不舒服,好像一定要經歷背叛與撕逼這道坎,才能煉成友情的真金一樣。

撕逼過後的兩人,似乎過上了反轉的人生。

旁白說,後來的七月活成了安生,開始漂泊,去向遠方,後來的安生活成了七月,過着安穩的日子,馬上就要組建家庭。雖然她們不曾承認,可她們是彼此的soulmate,到最後,她們還是活成了彼此的樣子。

可是我卻覺得,她們自始至終,都是最初的自我。

安生真的想漂泊嗎?她曾經在離開的火車上對着安生大喊,如果你想讓我留下,我就留下。最開始的安生,並不真的想去向遠方,骨子裏的她依舊是安逸的,她看過茫茫的雪山,見識過豪華遊輪之外浩淼的大海,她去過數不清的酒吧,她在各種各樣的出租屋之間週轉,可是到頭來,她最想去的地方,依舊是故鄉。她逼迫自己遠行,卻發現,自己始終是個戀家的人。

而七月呢,表面上她是個乖乖女,受到各種刺激,纔會黑化和閨蜜撕逼,拿着花灑狂噴安生,被未婚夫逃婚之後不得已離開家鄉。可在最開始的時候,七月的性格之中就已經埋藏了叛逆的種子,13歲的安生猶豫再三都沒有動手之時,是七月抓着安生的手砸碎了消防報警裝置,並拉着安生快樂地逃離。那之後,她的一切行動看上去是出離性格、被逼無奈的瘋狂,實際上卻是性格使然罷了。

兩個人並不是活成了彼此,而是保持着忠貞的自己,也正是因爲太過忠於自己,纔會在友誼中笨拙地碰撞交鋒,爭吵過,決裂過,到頭來,卻還是義無返顧地愛着對方。

七月在發現自己懷孕的時候,第一時間跑來找到了安生。雖然兩人已決裂,可在這樣的關頭,七月卻發現,原來自己這樣的心情,最想傳達給的,還是安生。

友情終於還是恢復了最初的模樣,兩人不計前嫌,繼續當着彼此的閨蜜。安生大刺刺地展開手臂,說,快躺在我的臂彎裏!

電影的最後一波三折,不斷反轉,最後呈現給我們一個唏噓不已的結局。在安生用筆勾畫出來的那個世界裏,七月自由自在地活着,看過這世界的千萬風景,而安生則帶着七月的心意,平凡又努力地活着。

比起電影的設定,我個人更喜歡小說原作,沒有譁衆取寵的撕逼,只有軟弱卻會勇敢站出來捍衛安生的七月,也有在青春的道路上不斷流浪和絕望,最後還是選擇了七月的安生,那纔是讓我鼻酸淚流的友情。

讀原作的過程中鼻酸了好幾次,那些有關友誼的小細節總讓我想起我和我的朋友,可看電影的時候,只有七月和安生年少時昏黃時光下的交往,才讓我因感動而產生淚點。

只不過原書中的那句話,還是極好地貼合了這部電影的主題。那是書中和電影中兩個世界裏,交疊在一起的、同屬於七月與安生的故事

少年的友情就像一隻蝴蝶一樣絢麗而盲目。可是安生,是她愛過的第一個人。

篇二:

這乍一看是個交換人生的故事,實際上講的是一個雙重人格的故事。

影片結尾處閃回的時候,大家發現,網絡小說中的故事是扭曲過的,小時候砸安全警報的不是小太妹安生,而是內心躁動奔放的乖乖女七月。

《七月和安生》這部小說我並沒有讀過,但是老婆看完電影后告訴我,這個導演不錯,原著沒有這麼好看,導演和編劇昇華了這個故事。

這種故事並不新鮮,不過是兩個女人之間的事情,但不同的觀衆會讀出不同的體驗,正如魯迅先生說《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對於《七月和安生》來說,宮鬥黨看見閨蜜爲了一個男人相愛相殺,百合黨看到了男人算什麼,妹子之間纔是真愛,對於在下這樣的精神分裂者看來,這部電影就是個精神分裂者的雙重人格表演。

七月的代入感很強,因爲我自己從小就是這樣的孩子,在人前很乖,學習不錯,聽老師家長的話,對左青龍右白虎殺馬特洗剪吹敬而遠之,從來都是鄰居家教孩子的榜樣,其實內心卻一直躁動不安,根本不想乖乖聽大人的話,也想像那些所謂的“壞孩子”一樣滿天飛,也想胡作非爲到處搗亂,那纔是屬於青春屬於自由的世界啊。

然而,卻還得一直假裝成乖乖仔,委屈着自己不斷服從周圍的眼光,服從父母的安排。就像片尾懷孕的七月和安生躺在一張牀上說的話:“你根本不會裝,裝的'最高境界就是像我這樣,人都看不出我在裝。”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和那個夾縫中的男孩子家明毫無關係,他只是七月和安生維繫真愛的一根道具,如果從精神分裂雙重人格的角度來看,爲啥七月愛安生,安生愛七月,因爲七月就是安生,安生就是七月,一個人最愛的當然就是自己啦。

七月和安生,不過就是人生選擇的問題,有句話俗話叫做:“寧可做了後悔,也不能後悔沒做。”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會後悔的,在離開人世的時候,他們都會回想:“我當時要是下決心走那條路該多好!”七月和安生27歲之前的故事,大抵如此。

七月一直裝作乖乖女,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談一個優秀靠譜的男朋友,按部就班不急不躁,找一個穩定的工作,在小城鎮和爹媽住在一起,無風無浪無波瀾渡過一生,其實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白領女性都是這麼走過來的。

而安生卻一直不安生,世界那麼大,她要去看看,青春期的我們都有那樣的心思,能從菸圈裏看出哲學,能從燙髮中看出詩意,能從紋身裏看出才情,能從躁動的音樂中聽出宇宙大爆炸的聲音,我們以爲那是天賦,其實只是無處發泄的衝動與荷爾蒙,只是無處安放的青春。

其實這兩種人完全可以是一個人,表面上文靜安生,內心如七月蟬鳴,誰也不願意一輩子就這樣吧,誰也不願意一輩子就過一種人生吧,居家小女人也會憧憬世界有多大,太妹浪蕩女也會倦鳥思歸還。

安生是羨慕七月的,她也想着能夠腹有詩書,她也想着能夠安安靜靜地活着,有人疼有人愛,她也想着可以坐下來把別人的故事和自己的故事都寫成小說,最後七月消失了,她成了七月。

這不是一個愛情故事,甚至不是一個百合故事,而是一個人自戀自憐自卑自愛的故事。

最終不是七月過成了安生,也不是安生過成了七月,而是忽然間躁動不安的七月死了,只剩下浪子回頭的安生。

或者說——27歲的時候,一個人的前半生死了,開始了她的後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