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彙編8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彙編8篇

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 篇1

每逢佳節倍思親”楓葉正紅時,又是重陽佳節到。我登上了故鄉的山。往日,崎嶇的亂石小路,如今還十分親切,路旁的景物依舊,只是覺得更添了一份愁緒,因爲,睹物思人,而物事人非。是的,重陽節,難免讓人回想起過往的人,過往的事,過往的一切,更難免讓人觸景傷情。不經意間,我又想起了我那已故的,親愛的大伯。往日與大伯的歡聲笑語,又在我難中浮現,讓我對他的思念,在秋風中更加濃烈。

去年的重陽節,過去了不久但又似乎很漫長。那時,大伯還在我們身邊。他是一個很活潑可愛的老人,因爲他有一顆常青的新,又寬厚的胸懷。他的笑,是那麼的爽朗,清澈又慈祥,不禁讓我想起“絕類彌勒”。他的一切,都感染着身邊的日呢。在路上,我發覺今天好像特別熱鬧,有一隊隊老人排着隊,擊着大鼓,拿着凳子,在“砰!砰!”的大鼓下快樂地走着,公交車內很喧鬧。有的在親切地交談;有的看着寫在公交車前“祝老人們身體健康”這幾個字出神,還流露出笑容。我不禁有禮貌地向一位老太太問:“老奶奶,今天是什麼日子?”“今天是九九重陽節。”老奶奶慢慢吞吞地回答,還帶着一種自豪感。

這時,我不知不覺就想起了爺爺,想起爺爺那慈祥的笑容,溫曖的懷抱,給了我一個快樂的童年,那纔是最重要的東西——快樂。每次爺爺出去,我一定也要和爺爺出去玩,像是一條“小尾巴”形影不離。記得,我們倆不到廣場,爺爺趁我不注意時,躲到樹後面去,我發現爺爺不見了,就大哭一場,這時爺爺又出現了,不嘻皮笑臉的,逗得我哭笑不得。每當傍晚,我們來到人民路的香樟樹旁聽着老人們拉二胡,有的乾脆在音樂伴奏下起舞,爺爺也邊學邊哼,邊唱邊笑,我也在一旁蹦蹦跳跳,開心極了。

爺爺給了我一個快樂的童年。爺爺走了,臨終前,他給了我一句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在這句話的感染下,我奮力學習,讓九泉下的爺爺安息。

現在想起,我身邊的老人只有外婆一人,我們要對她更好,滿足她的願望,讓她有個安祥的晚年,九九重陽,謝謝你!

農曆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鍊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重陽這一天,人們賞玩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飲。九月重陽,天高雲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於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藉以示登高(糕)僻災之意。

重陽節還有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風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重要植物,氣味辛烈,可以防止惡濁重陽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種節令美食。

寧靜的傍晚,我獨自一人站在林蔭道旁的一棵樹下,陽光斜斜地織下來,細碎地穿過零落的樹葉,在我的眼睛裏投下斑斑駁駁的閃亮。而我卻絲毫不能從那光芒中獲得溫暖,反覺得有一種從骨髓中散出的淒冷。看那枯黃的樹葉光華不再,即便在這尚暖的風中也要凍的瑟瑟發抖,堅持不住就要飄落下來,像蝴蝶絕美的舞蹈,而後歸於寂寞。裹衣離開,我感覺自己就像那些被拋棄和遺忘的敗葉,遠隔親人好友,在這遙遠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氣,咀嚼思念的苦果。

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 篇2

我敬佩的一個人——外公。

在萬家燈火都熄滅時,外婆家的檯燈仍然亮着。

燈光下坐着一個佈滿白髮而又慈祥的老人,他頭戴一副老花鏡,手握一支鋼筆,在書上不停地圈圈、點點、畫畫。

他時而全神貫注;時而愁眉緊鎖;時而如癡如醉;時而面露笑容。

他就是我的外公。

外公雖然年紀大了,卻非常愛看書。

由於外公會捏橡皮泥,因此,我常常纏着他給我捏一些小玩藝。

可是,只要外公一看起書,想讓外公捏橡皮泥那就是“白日做夢”了。

我真想把外公的書都鎖進箱裏。

可之後的一件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

有一次媽媽問了我一道題:“熊貓一隻手有幾個手指啊?”我左思思,右想想,也想不出可靠的答案。

還是去問外公吧,我心裏想道。

我跑到外公跟前,把媽媽的話原封不動地說了一遍。

外公摸摸我的腦袋,說道:“你這小子,平日就知道玩,也不看看書。

熊貓只有四個指頭的啊!”“外公,您的知識可真淵博啊!這麼多知識,您都是從書上獲得的嗎?”我羨慕地問道。

“當然啦!‘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只要你肯讀書,博覽羣書,你也會跟外公一樣,知識淵博的啊!”於是,在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讀書的種子,書也成爲了我的良師益友。

外公不僅學識淵博,還常常無私地幫別人做事,解決問題。

一天中午,我家正在吃飯。

突然,馬伯伯和幾位叔叔進來了。

他們的臉上沒有了往日的笑容,卻堆滿了焦急與無奈。

他們和外公寒暄幾句後,便進了書房,我也好奇地跟了進去。

只聽馬伯伯沮喪地說:“我家的茶樹不知怎麼的,生了一種怪病。

先是根部生瘤,緊接着茶樹就大片枯萎。

我們農民一年就靠這幾畝茶園養家餬口,可如今卻顆粒無收,這……這可這麼是好哇!”說完,便一手撐着書桌,一邊低頭喪氣。

這時,一位叔叔拿出了一棵茶樹的根,遞給外公,外公忙戴上老花鏡,左手緊握樹根,右手執一個放大鏡。

只見外公時而撥開樹根,不停地端詳:他時而握起鋼筆,在紙上圈畫;時而放下筆來,愁眉緊鎖;時而回過頭去問一兩句。

馬伯伯他們的心情也隨着外公的表情而起伏不定。

過了好長時間,外公才把一張寫滿了字跡的紙遞給了馬伯伯,馬伯伯接過了紙,宛如握住了救命的仙丹,他用發顫的聲音說道: “太感謝您了,真不知道該怎麼報答您纔好。”

“嗨老朋友了,還這麼見外。

幫這點小事,應該的。”

過了一會兒,馬伯伯該走了。

外公忙拉住他的手,說:“等會兒。”

說完,他快步走進書房,拿出了一疊東西,放在馬伯伯手中,馬伯伯一看,原來是一疊錢,馬伯伯執意不要,可外公卻說:“你家今年收成又不好這點錢算是我的一點心意,以後有困難,儘管來找我。”

馬伯伯握着錢的手微微地顫抖着,嘴裏想說什麼卻發不出聲音。

望着眼前這感人的一幕,我的心不禁被觸動了,外公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他不以專長而肥私,而以助人爲樂事,想到這裏,外公的身軀不禁在我眼中越來越高大。

外公,他雖然沒有幹過什驚天動地的大事,沒有一身華麗的外表但在他平凡的身軀中,卻分明隱含着極不平凡的品質。

是啊!外公那助人爲樂和嗜書如命的精神,將會築成心中的一座豐碑,將成爲我心中的一座豐碑,將成爲我習和敬佩的楷模。

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 篇3

說起來母親已經去世十一年頭了,除了她老人家的生日,每到重陽節我都會很自然的想起母親來,這到不是因爲菊花,而是因爲每到重陽節,母親總會給我們講起的一個故事,它給我的童年留下了一個很深的印象。故事的梗概大約是這個樣子的。

有一位姓王的父女倆相依爲命過日子,父親只有一個嗜好愛喝酒,常和一幫酒友相聚賭酒。是一個著名的酒鬼。閨女很聰明,知書達理,人前人後從來對父親恭敬有加,其父排行第九,小名爲老九,人稱王九。卻被大家戲稱爲王老酒。但女兒從不稱呼“九”這個諱字,甚至連九的同音字也有意避開不說。很懂得維護自己的父親名譽。

父親對自己的寶貝女兒十分疼愛。平時聽人誇自己的閨女懂得孝順。也美滋滋的附和幾句,一次在重陽節前大家喝的半酣時,和酒友又誇起閨女的聰明和孝順,引得酒友不服,“你說侄女聰明孝順,怎麼證明給我們大家看看?”酒鬼父親就又舉了那幾個嘴邊上例子,結果大家都不服氣,“說那不能算數,要證明侄女孝順和聰明,得能答上來我們所出的題目,答上來我們不僅真服了她,而且送給你們父女倆一桌酒席。”雙方打賭擊掌,衆人並告戒王老九不可預先泄密,大家揮手而別。

重陽節的早晨,王老酒的幾位酒友擡着一罈酒來到門口叫門,姑娘開門一看這幾位的架勢就愣住了,這時倆酒友上前答道:“我們兩位一個叫張老酒,一個叫李老酒,二人擡着一罈酒,手裏拿的是韭菜,今天本是九月九,特來請我九哥到酒花園裏去喝酒。”二人說完瞪着眼睛看着姑娘的反應,姑娘略一沉吟就明白了,此刻,恰好裝睡的王老九在屋裏問道,外邊是誰來了呀?她馬上機智地答道,“是來人了,爸爸,咱家來了貴客了,兩位長輩一個叫張三三,一個叫李四五,二人擡着靈丹曲,手裏拿的是扁葉蔥,今天恰是重陽節,幾位叔父邀請父親您到菊花園裏去赴宴。”話音未落王老九已經得意的踱到門口,衝着幾位老友哈哈一笑。而門口的幾位老酒友無一例外的伸出大拇指,對姑娘的機靈讚不絕口。心服口服。大家擺上酒席,輪流爲王老九有此孝順和聰明的閨女敬酒。大家大醉一場。

重陽節又到了,母親早已不在人世,可這個故事蘊含的傳統美德和做人的智慧,依然令人讚賞和回味。不知母親講這個故事時是有意還是無意,時至今日,這個故事還一直影響着我的價值判斷和爲人處事。直到今天我還會在重陽節上講給孩子們和晚輩聽,儘管他們提出了許多質疑和不屑,但我相信我們這個社會的道德和信仰的根基,肯定會因爲這個故事的吸引力逐步降低的原因而被消弱。不知是否是故事的內在說教韻味太強了還是社會進步太快了?

社會進步發展應該和道德意識同步得到提升,但現在這兩者間聯繫的紐帶似乎被生生的扭斷了,在經濟高速繁榮發展的今天,傳統道德的退化和人們社會行爲的失序不幸成爲了我們要面對的事實。社會的經濟發展繁榮若以道德信仰水平的降低爲代價,這肯定不是好事,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做出改變!

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 篇4

九月九重陽,秋高氣爽,淡天薄雲,閒來無事,無人相約,無伴同行,攜單反相機一部,礦泉水兩瓶,收拾自己心情,獨自駕車,一個人去感受秋天。

車在公路上不緊不慢的行駛,儘管路兩旁的樹有點煞景,阻礙了一些視線,依然在縫隙間將秋天的空曠吸入眼底。三三兩兩的農人或挑或揮動鐮刀收拾着收割機觸及不到的角落。

稻田裏菸灰無風緩緩,朦朧了遠處村落,逆光裏倒是別有一番韻味。

處處都是農人忙碌的身影,鄉村並不寬廣的水泥路成了打穀曬穀場。一灘灘夾着稻穀的稻草嚴重影響過往車輛行駛,心中卻沒有絲毫埋怨,時不時鳴笛提醒前面的人注意避讓。農人們正抓緊難得秋陽高照,將春種化作顆粒歸倉的喜悅收穫,一張張堆滿汗水的臉,看不到一絲疲倦,手中的木杴起勁有節奏的揮舞,灰塵順風而去,大掃帚趕盡雜物,留下了一粒粒飽滿。

一路走走停停,快門咔咔,一路金黃未盡,還是燦爛顏色,金黃與鬱蔥交錯。行駛有十幾公里,至山腳下,幾串掛在枝頭被殘綠映襯的鮮紅的小果果吸引了我目光,它們肆無忌憚充滿野性對我而視,看慣了生態園裏溫牀孕育的奇花異草,今天發現怦然心動的卻是眼前飽經風霜自甘寂寞依舊不屈的紅果,也許從它身上找到我們的軌跡,纔會有這份留戀。並不知曉這紅果的名字,恰逢一牧牛老人,在不遠處大樹下吸菸,我緊走幾步,向他詢問,老人告訴我這裏的'人們稱之爲扎刺果。果然是極具挑戰的名字,我將它留在記憶深處。

車已無法前行,將車停在廢棄的營房前。緩步而行,現入眼簾的是沒有任何人工造作,沒有任何污染,山巒環繞的天然水泊,乾淨鋥亮,青山倒影,無風無浪,延伸綿遠。略微失望的是沒有欣賞到粼粼波光。山不在高有水則靈,滋潤了萬物生息,依岸樹上的翠鳥,還未來及張望已驚恐飛去。

水泊旁一片未黃草地,兩頭老牛悠然啃着青草,三個牛犢不安本分的奔來奔去,一會東一會西,漫無目的,攪亂了山谷裏的寧靜。幾個老者拿着牛鞭不時吆喝着什麼,幾隻白鷺站在老牛背上是否在吟唱不得而知,老牛旁的白鷺如閒庭漫步走來走去,便不在意和理睬突然出現的不速之客。

路漸窄,坡漸陡,每走一步氣喘增一分,汗水毫無顧忌爬滿臉頰。兩旁的樹依山勢成林,片片落葉多了些蕭瑟。一米多寬的碎石小道蜿蜒而上,前行的路就俺孤家寡人,偶爾飛過眼前的彩蝶成了我沿途的伴侶,心中一丁點恐懼都沒有產生,全是那些亂放的野菊斑斕和時不時映入眼球的不知名的絢爛野花渲染了心境。潺潺小溪順坡而留掩在亂草叢,流動活力。唯一的驚恐是一平日裏沒有見過的巨大活的山雞突然在樹叢裏掠起,並嘶鳴了一聲,嚇得我差點跌落塵埃。

終於站到了高處,心中有了一絲歡呼雀躍的衝動,極目遠眺,遼闊裸露,儘管風光並不奇特,美不勝收的景色依然清晰在眼前。山川融秋,一座座山峯延綿沒有了距離的遙遠,還是那大片大片金黃,還是那青蔥鬱蔥,色彩鋪陳如畫,斜陽裏盡展恢弘博大,浩然正氣奔涌而來。相機舉在手裏,忘卻了汗流浹背,忘卻了氣喘吁吁,定格了今朝永恆。

重陽登高我是第一回,絕不會是最後一回。儘管途中因體力不支差點鳴金收兵,半途而廢,我讓永不放棄的信念支撐,咬咬牙堅持,陶醉其間,心中勝利的喜悅無以言表。

行走重陽,登高望遠,享受秋天,幾多感懷,歲月更迭,記憶裏多了一頁。

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 篇5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裏面所說的“佳節”,就是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遠望,思念親人。今天就讓我陪着大家再話重陽節。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爲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爲重陽糕。

重陽節來源於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東漢時,汝南縣裏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屍首遍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裏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裏就把瘟疫帶到哪裏。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爲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着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爲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說了。

九月九那天,他領着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着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裏,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擡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衝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裏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是啊,重陽節又名“老人節”。那當然就是爺爺奶奶們的節日嘍!在這一天,我們全家人陪着奶奶和太太一起去“石林大公園”散步。我呢,我原本計劃着先給奶奶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後給她一個surprise。可是呢?爸爸搶先了一步,我很爲難嘛!就問奶奶想去哪裏,她只說想去公園散散心……

重陽節嘛!嘻嘻,奶奶很開心,我也更開心!

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 篇6

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各地流傳着許多重陽風俗,其中最普遍的是吃“重陽糕”了。重陽節吃重陽糕風俗在北宋已十分盛行。據《東京夢華錄》說:當年汴京(今開封市)城內,重陽“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饋送,一插剪綵小旗”。南宋時,重陽糕已成爲時令佳品在店肆中供應,“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插下彩旗,名曰‘重陽糕’”(《夢樑錄》)。

定九月九日爲重陽節一般認爲開始於漢代。據周處《風土記》)說“九月才日……俗於此日,折茱萸以插頭,言避惡氣而御初寒。”又說:“以重陽相會,登山飲菊花酒,謂之登高會,又云茱萸會。”關於重陽節和重陽風俗的起源有這樣一個有存的故事:漢代恆景隨《易》學大師費長房遊學多後。一天,費大師對徒弟說,九月九日你家裏有大禍臨頭,你必須立即回家,叫家裏的人用茱萸系在臂上,舉家登高。果然九月九日這一天恆景家的家畜全部瘟死,而恆景及家人聽師言而得幸免(事出《續齊諧記》)。

實際上重陽爲節起源於漢代的道學。道家奉爲經典的《易經》中把陽爻“九”是“陽”和“陽性”的代詞,所以古人稱九月爲“陽月”,九日是“陽日”,九月九日是兩陽重疊,因此叫作“重陽”。陽爲剛,重陽爲二剛相逢,道家稱之“二剛相剋”而被視作“厄日”,也產生了解脫“厄日”的方法,所謂登高插茱萸僅是解脫“厄日”方法之一種。

茱萸是一種落葉喬木,有山茱萸、吳茱萸、食茱萸之分,其味辛辣,是中藥的常用藥材之一,也可用於食品中的調味品。記錄的唐詩中提到重陽插茱萸風俗有數十處之多:“學他年少插茱萸”(朱放),“茱萸插鬢花宜壽”(王昌齡),“舞鬟擺落茱萸房”(白居易),“強插茱萸隨衆人”(楊衡),而杜甫“明年此會知誰處,醉把茱萸子(仔)細看”(《九日蘭田崔氏詩》)和王維的“遙知兄弟維登高處,遍插茱萸隨一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至今還是膾炙人口的唐詩名句。從這些詩文中可以看出唐代重陽節已演變爲文人學士登高賞秋,結社吟詩的節日,原來插茱萸驅邪的風俗也一變爲遠離他鄉的遊子遙思兄弟父母的日子。“世路山河險,君門煙霧深。年年上高處,未省不傷心”(劉禹錫《九日登同》詩)。

宋代,重陽節登插茱萸又演變爲登高吃重陽糕風俗。據說,重陽節吃重陽糕風俗是出於文人的筆墨官司。宋人宋子認爲劉禹錫作《九日登高》詩,本來想寫“年年上糕處”,但當時經典中沒有“糕”字,被迫寫作“高”字。他還作詩嘲笑說:“劉郎不敢題糕字,虛負詩中一世豪”(事見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實際上以粉面蒸糕唐代已出現,不過並不是重陽節風俗。宋代,城市經濟逐漸繁榮,都市出現了獨立經營糕餅食品的店鋪,“糕”與登高之“高”諧音,於是吃糕逐漸代替登高風俗。店主們爲招攬生意。,又仿“插茱萸”故事央每塊糕上插上一而小彩旗以代替“茱萸”,專門在重陽節前出售,美其名曰“重陽糕”。可見重陽糕是宋人依照漢唐故事設計的食品新產品,它既融合了古代重陽風的習慣,又是一種精美的節令食品。古人獨具匠心的食品設計不也值得今人學習嗎!

“蒸出棗糕滿店香,依然風雨古重陽。百工一欽登高酒,燈火鳴機夜作忙。”重陽節多吃重陽糕,祝君事事如意,步步登高。

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 篇7

獨立金秋,羣山綿延,菊花怒放,紙鳶漫天,放飛金色夢想。

在那連綿不絕的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一個個流傳至今的傳統節日化作無數晶瑩的浪花,翻滾而來,其中李東陽的一句“萬古幹坤此江水,百年風日幾重陽”見證了重陽佳節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衆所周知,農曆九月九日爲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爲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爲陰數,把“九”定爲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從古至今,重陽節在人們心中早已生根。孟浩然的“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的豪爽,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念,李清照的“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哀傷,如此名篇數不勝數。今天,我們吃重陽糕,登最高峯,賞菊花,放紙鳶,敬老人,獻愛心,體現了一代又一代人積極向上的精神接力。

在那金色的秋日裏,天高氣爽,萬里無雲,人們結伴而行,攀登生命高峯。一步步的艱難攀行,一次次的勇往直前,重陽節給了億萬炎黃子孫一次展現自我的機會。立於山頂,俯瞰腳下,祖國的大好河山盡收眼底。金色的果實是農人一年勞作的汗水結晶,金色的落葉裝點了羣山大地,詮釋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無上的人生價值。瞧,遠處的孩子們正在放飛他們“親手製作”的紙鳶。五彩繽紛的紙鳶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這是孩子們金色的笑臉,金色的理想,金色的心。

金色的秋風帶來絲絲涼意,凌霜不屈的菊花也在悄悄的綻放。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俗的組成部分。菊花是寒秋之魂,自古以來被看作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它與梅、蘭、竹並稱爲“四君子”。唐代詩人元稹的《菊花》一詩“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就精闢地道出菊花神韻清奇的特點。菊花有的形神一體,風流瀟灑;有的羣芳簇擁,體態婆娑;有的玲瓏俊秀,生動傳奇。重陽節給我們的不僅是視覺上的欣賞,還是精神上的昇華。“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吟出了南宋詩人鄭思肖對菊花那種堅持正義、矢志不渝精神的讚美之情。菊花還是長壽的象徵,讓我們在這重陽佳節裏向長者們獻上金色的菊花,道出自己金色的祝願。

金色的秋天也給老人們帶來了長壽與活力。每逢重陽佳節,敬老院裏人流如潮,熱鬧非凡,我也有幸能身臨其境。那天清晨,往常靜謐的小巷一改常態,腳步聲、歡笑聲在院子裏盪漾起伏。原來是重陽佳節熱心的人們都來看望這些孤寡老人,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我也趕去四宜糕團店買重陽糕以贈老人。門口大紅的燈籠,裏面硃紅的雕樑畫棟,張顯這節日的喜氣,這是老人們的金色假日。提着糕團,我快步走到敬老院,裏面早已是人山人海。人們提着大包小包的禮物,帶着自己最真摯的祝福,與老人們共度佳節。我急忙獻上熱乎乎的重陽糕,軟軟的甜糕是愛的傳遞。老人們那些飽經風霜的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正如窗臺上那株迎風怒放的黃菊。

金色的重陽,帶給我們金色的希望,奮鬥的汗水,澆灌祖國壯麗的河山。讓我們將愛傳遞下去,讓愛之芳香沁滿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重陽節的作文1000字 篇8

河北香河縣九月九日,有姻親關係的家庭會互相送禮,稱爲“追節”。永平府以重陽的天氣佔未來晴雨。重陽節若下雨,這幾個日子也都會下雨。典周縣境內無山,縣民多於重陽節上城樓登高。

山東昌邑北部人家於重陽節吃辣蘿蔔湯,有諺語道:“喝了蘿蔔湯,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間稱重陽節爲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鄒平則在重陽祭祀范仲淹,舊時,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兒,忌回孃家過節,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說法。

陝西西鄉縣重陽節,親友以菊花、菊糕相饋贈。士子以詩酒相賞。據說婦女此日以口採茱萸,可以治心疼。陝北過重陽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場。晚上月上樹梢,人們喜愛享用蕎麪熬羊肉,待吃過晚飯後,人們三三兩兩地走出家門,爬上附近山頭,點上火光,談天說地,待雞叫纔回家。夜裏登山,許多人都摘幾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兒的頭上,以之避邪。

重陽節,江蘇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於庭中。長洲縣重陽節吃一種叫做“駱駝蹄”的麪食。無錫縣重陽節吃重陽糕、九品羹。

上海豫園於重陽節辦菊花會,以新巧、高貴、珍異三項評分定高下。

浙江紹興重陽節互相拜訪,除非親友家有喪事,才往靈前哭拜。桐廬縣九月九日備豬羊以祖,稱爲秋祭。同時也在重陽節綁糉子,互相饋贈,稱爲重陽糉。古代江浙一帶,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江西德興縣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銅陵縣以九日重陽爲龍燭會,以迎山神。削竹馬爲戲,據說可以驅逐瘟疫。

湖北武昌縣於重陽日釀酒,據說此所釀之酒最爲清洌,且久藏不壞。應城縣重陽節是還願的日期,甚家皆於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長汀縣農家採田中毛豆相饋贈,稱爲毛豆節。海澄縣重陽節放風箏爲戲,稱爲“風槎”。莆仙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爲多,故俗有以三月爲小清明,重九爲大清明之說。由於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媽祖羽化昇天的忌日,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裏的天后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

廣東連川,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圍觀。南雄九月九日請茅山道士建王母會,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婦女都會前來參加。陽江市重陽節放紙鳶,並系藤弓於其上,在半空中聲音十分嘹亮。臨高縣民重陽節早起,大家齊聲高喊“趕山貓”,以此爲安和富利之吉兆。

廣西懷集縣以重陽爲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傾城而出,賽神酬願,皆用大炮。隆安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說:“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南溪縣讀書人舊時於此日在龍騰山岑山樓聚會,紀念詩人岑參,稱爲“岑公會”。民間舊俗,重陽前後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話說:“重陽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晉南地區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傳統習慣。飽覽大好河山,觀仰名勝古蹟,成爲節日的盛舉。至今還在民間傳誦着“乾坤開勝概,我輩合登高”,“東風留不住,冉冉起峯頭”,“九月欣新霽,三農慶有秋”等名言。

河南開封自1983年起,每年舉行一次中國開封菊花花會。清豐縣兒童於重陽節放紙鳶爲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