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益友》作文500字3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益友》作文500字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益友》作文500字3篇

《益友》作文500字 篇1

我剛上初一才認識的好朋友,明傑同學,一腳乾淨的鞋子,一身整潔的衣服,一副黑框眼鏡,一頭短髮,從下到上透着一股精氣神。他面帶微笑,話語不多,一副讓人易於親近的模樣。

“下課!”“老師,這道題怎麼做?”我在座位上擡起頭,驚異地發現明傑同學已經閃電般出現在數學劉老師面前,劉老師一愣,轉而微笑地給明傑講解起來。黑框眼鏡後面,明傑瞪大眼睛,似乎發出兩道光束,不時在作業本和老師的眼睛間來回切換。他身體向前傾斜,踮着腳尖,一直保持着這個姿態向老師靠近。教室裏,走廊上,辦公室,常常出現明傑同學請教老師的身影。“明傑同學經常下課找我問題目,你們要向他學習!”班主任劉老師這樣說。剛剛結束的期末考試,明傑同學取得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績。我暗下決心,嚮明傑同學學習,發現學習中的每一個疑問,經常向老師請教,把問題徹底解決,把知識學到手。

難道明傑同學就只是學習優秀嗎?

一次課間,我在座位邊看到了一支掉在地上的筆。好久沒踢足球了,我來了個標準的足球踢門動作,地上的筆起飛了,掉在了五、六米開外的牆角邊。不巧這被明傑同學看到了,作爲我的.好朋友,他生氣地說:“你怎麼可以這樣?!”他扶正了黑框眼鏡,嘴巴微微張開,驚訝地看着我,他轉而走向牆角,俯下身去,把那隻筆輕輕撿起,放到了講臺上。這一幕,我至今難忘。一個人品德出現問題,就是大問題,明傑同學作爲我的好朋友,指出我不愛惜物品,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不僅不放過學習中的每一個問題,還留意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幫助好朋友的我成長。我想,今後我要在生活中處處把握細節,因爲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往往在每一個細節上體現。

明傑同學就是這樣一個人,幫助了我,影響了我。

《益友》作文500字 篇2

教育家說:“書是智慧的鑰匙”。史學家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在我眼裏,書是通往巔峯的道路。

我最早的讀物是附在兒童牙膏上的漫畫書。拍賣會時,我總是將儲錢罐掏空,爲的是買喜愛的書,好讓自己大飽眼福。時間久了,我漸漸地覺得不過癮了。於是,我又去尋找其他的“綠洲”。正巧這時班上要建立讀書站,老師還沒宣佈讀書站成立時,我就迫不及待地開始頻繁借書了。這種滋味,有懼怕,也有快樂。懼怕是因爲害怕被其他同學發現,快樂是因爲每天都可以學到新的知識。

就這樣,一年過去了,我憑藉着每天積累的知識,寫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一次,我的考試成績出乎意料的差,從那以後,我便變得消沉起來,這使我的自信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在一個天氣晴朗的下午,我隨意地翻開一本書,無意中看到了這樣一句話:“我主要關心的,不是你是不是失敗了,而是你對失敗是不是甘心。”這短短的一句話,把我帶出了心裏的陰影。於是我又發憤圖強,很快成績從差提高到優。

以後,遇到媽媽再去買書我都鬧着跟她一起去。看到書店裏各式各樣的書,我很快就被吸引住了。爲了買到我夢寐以求的書,我利用空閒時間收集廢舊品拿去賣,用積累下來的錢去買自己喜歡的書。慢慢的,我又開始把自己玩過的布娃娃拿去舊書攤上換小說和漫畫書,每得到一本新書都讓我愛不釋手。

書真是我的良師益友!

《益友》作文500字 篇3

我從小就愛看書,我的兩個姐姐也是。記得在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就開始愛上了看書。

那時,學校還沒有合併,我還在家鄉的小學讀書。在那裏,每週都有一節看書的課,是校長上的。我們非常喜歡上這節課,就好象現在我們那麼喜歡上電腦課一樣。我們到那裏以後,就會找一本叫《七色花》的書,但總是被別人搶去了。我沒有一次搶到,於是,我勸那個搶到書的同學借給我看。最後,我用我的三寸不爛之舌,終於勸服了他,我像惡狼一樣地看着《七色花》,覺得很好看。可最後還是依依不捨地把書歸還給搶到的同學。

自從那次以後,我就變得很愛看書了。有一次,我發現了一本佈滿灰塵的書,上面寫着爸爸的名字。我打開一看,原來叫《優秀故事選》。我想:是我爸爸小時候的書吧!我發現裏面有盜皇陵的故事,我就覺得很好看。每天睡覺前都會看一部分,現在已經不知看了多少遍了。

漸漸地,我對神話和童話感興趣了,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一千零一夜》,看得我有時連吃飯也忘記了。

四年級了,我讀高中的姐姐向同學借了幾本《金田一探案故事》,裏面都是關於殺人的故事,雖然很恐怖,但越恐怖我越想看。就這樣,我把全部都看完了。

現在五年級了,四年級的時候辦過了借書證,不過現在沒有什麼時間借了,就在家裏看姐姐買的《讀者》、《青年文摘》、《奧祕》、《飛碟探索》等雜誌,我覺得《飛碟探索》最好看,因爲我最喜歡看關於UFO方面的書。

書是我的良師益友,我與書將繼續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