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作文500字錦集八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500字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端午節的作文500字錦集八篇

端午節的作文500字 篇1

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大家都要吃糉子,這是誰都知道的。當然,還不止這一個習俗,還有:賽龍舟、掛香包、採艾篙、喝雄黃酒等。

回想去年的端午節,真讓人難忘!

端午節那天,我們一家三口在家裏準備包糉子。那是我第一次包糉子,既好奇又興奮。看到媽媽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原料:有糉葉、糯米、紅棗等。這糉葉又大又長,綠綠的;這糯米又香又甜,白白的;這紅棗又大又圓,紅紅的。光看着這些東西就已經饞得我垂涎三尺。一切準備就緒後,爸爸開始包了,只見他流利地把糉葉捲成漏斗狀,然後把糯米和紅棗塞到糉葉裏,再把上面的葉子折下來,就成了個三角形狀的物體,最後用繩子纏好,一個糉子就做好了。

我看了就說:“這麼簡單索,讓我來包。”媽媽說讓她在一旁給我指導,我連忙搖搖頭說:“不用,不用,我已經會包了,你們就看我的吧!”我先學爸爸一樣把糉葉捲成漏斗狀,可這個卻難倒了我,怎麼樣也弄不好,等我把糯米和紅棗塞到糉葉裏,哪知這個糉葉不聽使喚,一下就蹦開了,糯米和紅棗頓時就灑了一地,我非常失望,生氣地說:“我不包了。”爸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剛纔是誰在那說簡單的嘛,怎麼這麼快就打退堂鼓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逃避。做一件事情,要認真地去做,剛開始做不好,這是正常的,只要你堅持下去,就一定有好結果。”聽到爸爸的話,我非常羞愧,臉像紅蘋果一樣紅。

我重新走到餐桌邊,坐下來後全神貫注地包起來,在媽媽的幫助下,我包的第一個糉子出爐了,看着它,心裏充滿了成就感。是呀!認認真真包的糉子就是漂亮!爸爸媽媽笑了,我也笑了。

去年的端午節,真讓人難忘呀!我不但學會了包糉子,還明白了不少道理。今年的端午節仍然期待。

端午節的作文500字 篇2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源於古時候,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去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我們是要吃糉子的,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糉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糉子稱“益智糉米中摻雜、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糉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到了唐代,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糉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爲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

端午節的作文500字 篇3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每年端午節,大街小巷都飄着糉子的清香。今年我媽媽的手藝又長進了,她包的糉子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而是菱形的。糉子的形狀不同,品種也不同,我最愛吃的`要屬蜜棗糉了,甜而不膩,讓人回味無窮。

端午節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傳說是爲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著名的大臣,名叫屈原。他不僅詩詞寫得好,還有相當的謀略;既是一位詩人,也是一位政治家。屈原出身於楚國的貴族,起初頗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做到左徒的高官,他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但是,楚懷王的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由於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並且進讒言使懷王疏遠了屈原。結果楚懷王被秦國誘去,囚死在秦國。頃襄王即位後,屈原繼續受到迫害,並一再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對前途感到絕望,就在農曆五月除五投汨羅江自盡。大家得知這個消息後,紛紛捕撈屈原的屍體,可是一無所獲,人們怕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就往河裏扔糉子,從此便有了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屈原寫了很多不朽詩篇,比如有:《離騷》、《天問》等等…… 我喜歡端午節,因爲這其中寓含着很豐富的意義。

端午節最快樂的要屬我們小朋友了。來到大街上,我們胸口,有個香噴噴的掛件搖來晃去,它叫香袋,是用花布織成的,用五顏六色的線繡上了各種祝福的話。香袋形狀各異,有心形的,有星星形的……我有一個香袋呈“心”字香氣迷人……

端午節的作文500字 篇4

作爲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裏,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們。

因爲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爲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糉子,那透着濃濃竹葉清香的糉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着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嫋嫋,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爲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麼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爲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儘自己的一份力吧!

端午節的作文500字 篇5

端午節又要到了,從我到了北京以來,已經五年沒有回家過端午節了。

在哈爾濱,端午節是很熱鬧的節日。小的時候,天不亮奶奶就要給我和弟弟綁上五彩線,其中我最喜歡紫色的線,那個時候的五彩線通常是家裏用剩下的毛線,捲起來粗粗的一根,綁在雙手雙腳和脖子上,以祈求好運,當端午節過後第一個雨天,就把五彩線剪下來扔在水坑裏,奶奶說五彩線會變成小蛇,然土壤變得更肥沃。綁完了五彩線,老媽就會帶着我們去松花江邊,用嶄新的手絹沾着江水擦臉,可是現在的江水變得很臭,不能再擦臉了。早市上,會有賣香草、艾蒿、荷包、掃帚、葫蘆、小老虎、布娃娃、充氣棒的,老馬會給我買一個好看的荷包和掃帚掛在身上,而奶奶會買一些香草、艾蒿和小葫蘆掛在門上。二姑和奶奶包好的大棗糉子和白雞蛋、茶雞蛋也會在這一個時候熱氣騰騰的端上來。小時候喜歡玩撞雞蛋,看誰的雞蛋最堅硬,有的用鴨蛋,有的人用鵝蛋,有的乾脆用假的石灰蛋,結果每個端午節都會吃很多的雞蛋。

上了初中高中,同學們提前很久就會計算端午節的日期,一般是要提前一天晚上去江邊玩個通宵。這一個時候江南、江心島、江北都會燈火通明,年輕人拿着充氣塑膠棒互相追打,閃閃發光的項鍊、戒指都很受歡迎,有烤串,有人打麻將,還有人放鞭炮,這樣的民間慶祝活動一直會持續到第二天清晨。

上了大學就很少去江邊趕這一個熱鬧了,記得同學去玩通宵之後趁我熟睡給我綁上了五彩線,結果掉顏色弄得滿手的彩色,真得很懷念。上了研究生之後,北京對於端午節並沒有很大的慶祝活動,每年只是在食堂吃幾個糉子應節。

如今,在端午節來臨之前,真想回家去,想讓奶奶給我綁五彩線,想讓老媽帶我去江邊買荷包小掃帚,想吃奶奶包的糉子煮的茶葉蛋,想看到香草艾蒿和葫蘆掛在我們家的門前。

端午節的作文500字 篇6

古代有一個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撥,被皇上驅逐,但他仍然愛自己的國家,最後投江自盡。爲了紀念屈原,人們就將他投江的那一天,也就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於是,這個節日就傳了下來,只到今天。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可是隨着歲月的流逝,許多地方已漸漸淡化了這個節日,但山東這一帶的人卻還對這個節日充滿熱情,很注重這個傳統節日。

早上,我一醒來,就發現自己的手腕上有一根用幾種不同顏色的線擰成的一小段繩,我問媽媽:“這種繩叫什麼?爲什麼要這樣?”媽媽耐心的回答了我的問題:“這叫“五彩絲“,也叫“花繩”。傳說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所以,每到端午節,只要是小孩子,不分大小,手上都會系一根這樣五彩的繩。”“哦”我答應着,但還是不想戴它,因爲我是個貪玩的孩子,這東西在手上還蠻彆扭的。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當然是吃糉子。上午,我隨爸爸媽媽來到了外婆家幫忙包糉子,而外婆呢?早就準備好了箬葉、糯米和絲線。糉子一般用糯米做成。把糯米還有包糉子的竹葉泡在盆裏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糉子包成三角形,每裏面放上一個大棗,爲的是讓糉子的味道更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包糉子,一邊聊天。我看着外婆那嫺熟的動作,心裏癢癢的。於是,我學着外婆的樣子,拿起一片箬葉,將它折成圓錐體,放入米,再把多出來的箬葉折過來,蓋住米粒,結果這些米粒就像是跟我過不去,不聽話地跑了出來。我連忙又拿了一片箬葉把它們裹住,可是他們“米多勢重”,我只好向“大將軍”外婆求助,外婆一來,這個”小兵”就沒招了。不一會兒,我們就包好了一盆糉子。

要煮糉子了!外婆先將鍋裏倒上水,然後將糉子一個個的放進鍋中,用慢火煮一個下午。煮好後,一打開鍋蓋,香味就充滿了整個屋子。一口咬下去,那甜甜的糯米,不僅甜在口裏,還甜到了心裏!讓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端午節,是多麼熱鬧,多麼快樂,我們要將這傳統習俗一直保留下去。直到永遠,永遠……

  五年級:杜林潔

端午節的作文500字 篇7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傳統的端午節,是詩人屈原的紀念日,這本來是個嚴肅而又悲傷的日子,而我家卻在這種情況下冒出了三大趣事。

第一件事:按照習俗,每家每戶都要買來糉葉,加工糯米,親自制作美味的糉子,本來我也想自己親自包一個,可是大人們說:“沒有老人在家,我們又做不好,還是買些速凍的吧!”,於是我們採購了速凍糉子在家煮着吃,糉子煮熟以後,爸爸對我說:“格格,你把糉葉剝去以後再包上,感覺一下包糉子的方法,這樣不也是自己包的糉子?”,我心想:“是呀,把問題反過來之後,不就是他的形成過程嗎?”,說幹就幹,我把糉子先剝開,然後再包上,這樣,反反覆覆幾次,包的糉子還真像回事,我也在包糉子的過程中感到了樂趣,學到了知識。

第二件事:我崇拜屈原的愛國精神,有時總想看看這位偉大的詩人長什麼樣子,傳說中詩人屈原葬身於河中,如果向河中投入好吃的食物,就能看到屈原的影子,於是我就讓爸爸帶着我到河邊玩,並向河裏投放我喜愛的零食,等了好久詩人屈原也沒現身,嗨,真煩,不過也挺好玩。

第三件事:聽說這天在家門口上插上艾葉會保佑全家平安,可我不知道去那裏弄這些東西,聽說市場上有賣的,可大人又不讓買,正當我無計可施時,看到院子裏有位老奶奶拿了一大把,我急忙下樓向這位老奶奶要了一支插在牆上,咋一看很像植物標本,喲!有意思吧!

親愛的小夥伴們,你們說一說這三件事是不是很有趣兒,今天我度過了一個充實、有趣、又有收穫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500字 篇8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麼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初一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糉子了。糉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糉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糉情有獨鍾,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家裏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糉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糉子比家裏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糉裏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糉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緻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後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着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後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說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將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裏,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