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吃餃子作文500字

  導語:北方的民俗有正月初一不吃餃子會爛耳朵的說法。其實這種說法是從東漢事情張仲景的時候開始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正月初一吃餃子作文,請大家認真閱讀!

 

正月初一吃餃子作文500字

【正月初一吃餃子作文1】

北方的民俗有正月初一不吃餃子會爛耳朵的說法。其實這種說法是從東漢事情張仲景的時候開始的。

張仲景,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河南省南陽)人。自幼苦學醫書,博採衆長,成爲中醫學的奠基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爲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爲良相,亦當爲良醫。”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醫德高尚,無論窮人和富人,他都認真施治,挽救了無數的性命。

相傳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時,常爲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原來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裏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裏總掛記着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是總結漢代300多年臨牀實踐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裏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爲“餃耳”、“餃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張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爲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着餃子,心裏仍記掛着張仲景的恩情。今天,我們用不着用嬌耳來治凍爛的耳朵了,但餃子卻已成了人們最常見、最愛吃的食品。

【正月初一吃餃子作文2】

生活中的樂趣,學習中的樂趣。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人,如:孩子們的樂趣是玩,年輕人、成年人就追求時尚或與別人與衆不同的某一個地方。樂趣也不相同,家庭和學校的樂趣也不一樣,我有一個樂趣就是包餃子。

過年時每一個孩子所期盼,期待的,過年可以落壓歲錢,可以吃好吃的菜,這一年,我在姥姥家過的年,我很開心、高興。

大年初一那一天過年了,我起來的很早,我起牀的很早,大概是5:00就起來了,外面的炮聲劈里啪啦的響着,我姥爺、舅舅拿着一盤炮去大門口放了,我在堂屋捂着耳朵不敢出門,外面下着小雪,不一會兒家裏來了客人,我之後就和我舅舅去給我姑姥拜年去了,回來了之後客人走了,只在這呆了3分鐘就走了,走了之後炮放完了,姥姥就把下好的餃子舀了出來一人一碗。

到了初二那一天,姥姥說:“今天有客人來,要包餃子,”我一聽,就很快的跑到姥姥跟前說:“是包餃子嗎?”我想包可以嗎?姥姥搖頭沒答應,可是我卻沒聽姥姥的話,正在舅舅和妗子在包的時候我偷偷的拿了一個皮,學着妗子的樣子用了雙筷子把餡弄進皮中,哦!不好了,我怎末包不住,我想起來了,可能是餡太多了吧!我弄下了點餡,哎,可別說我包不住了,我在心裏暗喜,不敢大聲笑,否則被姥姥發現就大事不妙了。

我只包了兩個,還是被姥姥發現了,我就不再包了,客人來了在我家吃飯,姥姥整了一桌豐盛的菜,我看了之後,可以想象很好吃,好了,可以盛餃子了,我是自己盛的,我舀了我包的那兩個餃子,太好吃了。

初六那一天媽媽來把我接走了,我回到了家,媽媽說:“包餃子吃吧!”我說,嗯。

我去超市買了餡,回到了家裏,媽媽和好了面,媽媽擀麪皮,不一會兒,一個又圓又薄的麪皮就浮現在我眼前。於是,我就上洗手間洗洗手,洗好了手之後我就包餃子了。

我把包好的餃子放在案板上,與媽媽包好的相比較。呵,媽媽捏好的餃子一個個挺着將軍肚,活像個打了勝仗的大將軍;而我的呢,還沒上戰場就趴下了。

我就說:“媽媽,媽媽,你教我唄”,媽媽走了過來,撫摸着我的肩說:“孩子,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嘛。來,我教你。”於是媽媽告訴我了,我包好了,等出鍋了,我吃了我自己包的餃子時是津津有味,覺得格外香。

每次過年的時候包餃子,都是我最有趣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