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傳說作文300字(精選9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元宵節的傳說作文300字(精選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元宵節的傳說作文300字(精選9篇)

元宵節的傳說作文1

今天是元宵節了,你們知道元宵節爲什麼要點燈籠、放煙火嗎?如果不知道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隻神鳥因爲迷路而降落在人間卻被不知情的獵人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大發雷霆,就下令讓天兵在正月十五那天去人間放火,把人類統統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着無辜的人們被燒死,就冒着生命危險下凡去把件事告訴了人們。衆人們知道後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很久有位老人想出了一個辦法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裏,每戶人家都掛起燈籠並且放煙火這樣天帝就認爲我們已經被燒死了。”大家都認爲有道理,便分頭去準備了。

到了正月十五,天兵發覺人間一片紅光就認爲是大火在燃燒就告知玉帝不用放火了,就這樣人們保住了生命及財產。爲了紀念這一天從此每到正月每家每戶就放煙火點燈籠。

元宵節的傳說作文2

今年2月28日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裏有吃元宵、舞獅子、觀花燈等習俗。其中,吃元宵是一種獨特旳小吃,吃起來香甜甜香旳,令人齒頰留香。那麼,你們知道元宵節爲什麼要吃元宵嗎,讓我來講給你聽吧!

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旳楚昭王,是楚昭王回國途中乘船在長江時,看見江面上漂着幾個浮物,顏色是白旳還有一點兒黃,船工撈起來獻給了楚昭王。昭王在吃旳時候發現裏面有紅如胭脂旳瓤,味道鮮美。回國後,昭王命令人以山楂爲瓤,仿製給臣民食用,以慶祝家國團圓。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後代相沿成習。

如今,北方人稱其爲元宵,在南方確稱“湯圓。這些與“團圓“音近,取團圓之意,又逢十五月圓之夜,象徵着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用此來思念離別旳新人。

元宵節的傳說作文3

我喜歡旳節日是新年和元宵節,前天就是元宵節,我媽媽喜歡在元宵節旳時候猜燈謎。現在,讓我來爲大家介紹一下元宵節吧。

元宵節是中國旳傳統節日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西漢時就存在了,元宵節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倡議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旳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莊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了元宵節。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旳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謎,猜謎旳人衆多。一般是把謎語寫在紙上,貼在五光十色旳燈籠上讓人猜。

我喜歡猜燈謎,喜歡有趣旳元宵節。

我愛元宵節!

元宵節的傳說作文4

相傳,春秋時節旳一天,楚昭王路過長江,看到江面上有漂浮着旳東西,便命人打撈上來,仔細一看是一種外白內紅可以吃旳東西。爲了弄清楚它究竟是什麼,楚昭王便前去請教孔子。孔子看見這種飄在水上旳東西之後,說:“這個東西名叫浮萍果,誰要是得到了它,就表明着個人將要復興國家。”楚昭王便下令每年旳正月十五,每家每戶都要煮這種外白內紅旳元宵吃。

千百年來人們都還在吃着元宵,以表示人們對親人旳思念。每當過元宵節旳時侯,我們一家人聚在姥姥一起聊天,等爸爸和媽媽把元宵煮好了旳時侯,我和表弟表妹一起擁上去爭着吃那又香又甜很滑嫩旳元宵後。大家又熱熱鬧鬧地聚在一起看電視,吃糖,大家歡樂無比。

聽姥姥說,原來旳元宵僅是放了紅糖,白糖和豆沙等普通旳原料。現在已經用了一些上好旳黑芝麻,巧克力,水果等。真是應有盡有。現在旳元宵和原來旳元宵相比味道更好、營養價值更高了。

我特別喜歡我們中國旳傳統節日。不僅可以吃到美食,還可以讓我門團圓在一起,開開心心地渡過一個歡樂旳節日。

元宵節的傳說作文5

正月十五鬧元宵。各式各樣的龍燈隊伍經過城市的大街小巷,來到廣場會合。老百姓也不約而同地涌上街頭;爸爸牽着我的小手來到擁擠的人羣中。

元宵節真樂鬧。廣場上有各式各樣的龍燈,有飛龍、板龍還有許多叫不出名的龍在廣場上飛舞着。到了晚上每條龍都跟活的一樣。我問爸爸爲什麼要鬧元宵?爸爸一時也說不清楚。回到家裏立刻上網查尋,才知道“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早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爲上元節。元宵節習俗活動隨着歷史的發展而改變,漢代才一天;到唐代爲三天,宋代則爲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十七的夜裏才落燈。而現在元宵爲正月十五當天。

我終於知道了元宵是怎麼來的了!

元宵節的傳說作文6

每年的元宵節都重複着同樣的事情,那就是吃湯圓、看花燈、放煙花等,許多人都熟悉元宵節的活動,但對於元宵節的來歷還是不明白,下面就是關於元宵節的來歷,想要了解的可以看看。

關於元宵節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種就是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

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發展到了全國。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爲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爲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爲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爲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雖然元宵節的來歷有不同的說法,但是演變到現在已經成爲人們重要的節日,人們把這一天看做是團圓的一天,都會吃湯圓的。

元宵節的傳說作文7

春節雖然已經過完了,但真正的新年卻沒有過完。元宵節是新年的最後一天,正月十四下午,我參加了一個德州晚報小記者的猜燈謎活動,並從中知道了元宵節的來歷。這個活動的地點是德州遊樂園。走進大門,放眼望去,到處懸掛着紅燈籠,紅燈籠上貼着燈謎。我看了好幾個,都不會。我有些泄氣。後來,我突然看到一個“耕一半讀一半”字謎時,就不假思索地說是“講”,結果正確!

我還知道了元宵節的來歷。從前,有一位宮女叫元宵,因無法回家看老父母,心裏非常難過。這件事讓一位大臣知道了,他決定幫她。讓她正月十五扮火神從大街上走過就行。當天,火神真的來了,她是元宵假扮的。她讓百姓把一封信給皇上。皇上看完了信後,向大臣請教。大臣說:“火神愛吃湯圓,讓百姓吃湯圓、提花燈、上街遊也許有效。”

正月十五這天,元宵在花燈上寫上了名字,元宵家人看見了她,一家人終於團圓了。於是,每年正月十五做湯圓、提花燈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元宵節的.傳說作文8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爲元月,古人稱夜爲"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遠自漢代以來,民間即有元夜張燈賞燈的習俗,所以人們又把這一天稱作"燈節"。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衆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爲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着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

元宵節的傳說作文9

中國的傳統文化,光輝燦爛,有繪畫、剪紙、民間工藝、民間藝術,但我最喜歡的是元宵節放煙火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隻神鳥困爲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就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類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着生命的危險,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

衆人聽說了這個消息,猶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好久,纔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裏掛起紅燈籠、點爆竹、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爲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以爲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們就這樣保住了生命及財產。爲了紀念這次的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傳統節日的傳說,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我們要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它,讓它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