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冬至的作文300字4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冬至的作文300字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冬至的作文300字4篇

冬至的作文300字 篇1

生活中的第一次像一串珍珠項鍊時刻圍在我身邊,我覺得最潔白的一顆中的事就是第一次包餃子了!

那天,阿姨家來客人,我和弟弟想了很多好玩的遊戲來歡迎他,其中一個很好玩,叫真假餃子,就是一盤裏放的是肉,另一盤放的是牛奶糖,讓客人猜哪盤是肉。我和弟弟一個包肉餃,一個包牛奶糖餃,忙得不亦樂乎!我先把餃子皮放在手上,輕輕地往裏面放肉,然後用食指沾上水,塗抹在邊緣,可我一捏,便“肉末四濺”了!我不甘心,再拿一張皮,放上肉,一捏,還是如此!怎麼辦?客人快來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這時,大救星媽媽來了,她說:“捏的時候不可以那麼用力,還不能捏中間,要在邊緣上輕捏!”我點點頭,重新把一張皮放在手上,加點肉末,輕輕地在邊緣沾點水,再慢慢地捏上,可剛捏上,便散了架:餃子“頭破肉流”,還弄得黏糊糊的。是哪裏出了差錯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心想:會不會餃子太薄了?或者是肉太多了?第二次我試着少放點兒肉,當我把它捏好時,卻成了“四不像”:餃子不像餃子,包子不像包子,更不像麪包、湯圓。不過,我總算做到了不散架,不漏肉,這真是值得鼓勵呀!後來我越包越順手,餃子包得真是龍飛鳳舞呀!

後來,這位客人還是沒猜出來,結果吃了個牛奶糖餃,把牙咯掉了,不過他還是表揚我們有創意,我們聽了喜滋滋的!

這次包餃子讓我嚐到了喜悅和稱讚,我真希望再包一個牛奶糖餃子呀!

冬至的作文300字 篇2

冬至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大家都知道,冬至我們都要吃餃子。

放學,回到了家,我打開電腦看作文要求是什麼?看完老師提出的要求後,媽媽對我說:“笑笑,你有沒有聽說這樣一句話呀?”我急忙說:“是什麼呀?”媽媽笑着說:“這句話就叫,冬至餃子,夏至面。”看來冬至天吃餃子是一個老傳統了,我要去和麪了。

我在面盆裏放上面,倒上水把面和成團,讓它醒一會,我先去拌餃子餡,把韭菜切碎,和上絞好的肉餡,放上些鹽和油,一聞啊:真香。接下來就該擀皮了,我用小勺挖上餡放皮裏,在姥姥的'指導下,把餃子沿邊一點點的捏在一起,這樣一個餃子就包好了,雖然不好看,但我想,只要多包幾個就會好的,餃子包完了,就該下餃子了,我在鍋裏添上了水,待水燒開了,我把餃子慢慢的放到鍋裏,下餃子的時候,一定要慢,要不然會被開水燙傷的,下到鍋裏的餃子,要用勺子輕輕的攪着,等開鍋後倒上三次涼水,再開鍋後,餃子就可以出鍋了。盛在盤子裏的餃子,個個水靈靈的,看看就誘人,吃上去一定很香,當然可以根據個人口味,添加上些蒜泥和醋。

在包餃子的過程中,我深深體驗到了冬至的快樂,同時也感受到了大人們的辛苦。

冬至的作文300字 篇3

冬至是由節氣演變而來的傳統節日,亦稱冬節。自古以來,冬節一如過年般隆重。及至今日,潮汕民間仍保留祭祖、吃湯丸等習俗。眼看冬至又到,內子便忙碌起來,張羅做冬節丸了。就在冬至日的前一夜,這個與春節前夜人稱“歲除”相應的“冬除”,內子先把前兩天水磨後曬乾的糯米粞拿出來,攤在低矮的桌面上,用水慢慢地摻和,揉成了一個大粉團,再拿來早已洗淨晾乾的大竹匾,叫來了在家的大小人丁,沿匾圍成一圈,搓起小丸子來。

爲什麼冬節丸不做成方形的、不掐成三角的,爲什麼不用印模去印壓,就是要搓成一個圓?這要從崇尚陰陽哲學的中國人文習俗說起。人們認爲,晝爲陽,夜爲陰,陽盈陰弱,陽盛陰衰則正氣上升,陰盛陽衰則穢氣纏身。冬至以前一段時間,總是夜比晝長,至冬至夜是一年中夜最長的一夜。這陰盛陽衰的時令讓人的心理戰兢兢,特別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總有難渡“鬼門關”的緊張心理。唯心者也用祭神祈求閻王爺手下留情,逃過厲鬼作祟,只要能渡過冬至就萬事大吉,就能老少平安閤家圓滿。所以,人們就用冬節丸來象徵團團圓圓。冬至過後白晝漸長,陽氣升發,人們想讓這“一陽嘉節”成爲團圓的新起點。況且,從冬至起是開始食療養生的最好時令,而用糯米粞做成的冬節丸,則是補中氣的最好食品。誰不希望健康長壽,圓融人生呢?

冬至的作文300字 篇4

“冬至吃餃子”,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個風俗。

昨天,楊老師 在快放學的時候,給我們講了一個事,就是關於一個風俗,她說:“大家最近有沒有吃餃子?”大家便開始議論紛紛:“有”“沒”“沒”“有”“有”……教室簡直亂成了‘一鍋粥’。還好,有楊老師這個大英雄,教室裏又安靜了下來。緊接着,她說:“不吃的耳朵會被凍掉。”我們鬨堂大笑!

爲什麼要吃餃子啊?因爲啊: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爲官,他告老還鄉那時正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裏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在鍋裏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麪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在鍋裏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把它們稱爲“餃子”。

都怪我媽媽加班,冬至那天我沒有吃到餃子。不過,那只是一個傳說,其實我吃不吃餃子,耳朵都不會掉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