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過端午節的作文700字彙總6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過端午節的作文700字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過端午節的作文700字彙總6篇

過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1

今年的端午節,我們一家算是過得比較傳統了。

早上六點多起牀,四口手拉手直奔城南路早市,那裏有我們想要買的艾葉和香囊。在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羣中,我們搜尋着賣艾葉的小販,孩子們則到處尋找着他們盼望的香囊。

隔着來往不停的人羣,一股端午節香囊特有的香味飄入我的鼻孔。順着香味尋來,只見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站在掛滿各種各樣香囊的三輪車旁邊認真地編制着一個繡球香囊。站在車的另一旁招呼生意的大概是她的女兒,正在給買香囊的顧客介紹着款式不同、做工精細的香囊,誇着老太太的手藝,誇着香囊裏所裝香料的純正天然。尤其是那精美的十二生肖香囊、誇張可笑的扳腳娃娃香囊,讓人拿在手裏就不忍放下。聞一聞,是那種純正的草藥香。

阿福一眼相中了一個紅黃相間、做工非常精緻的繡球香囊,抓在手裏不撒手;雪兒則在選擇十二生肖香囊時,到底選擇大龍還是乖巧的兔而犯愁(她總是說自己屬兔尾巴龍頭),兩個都那麼可愛,都不捨得放棄。最後,我給孩子們買了繡球和兔兔香囊掛上脖子,再給每人一根漂亮的五色線綁在手上,總算讓孩子們心滿意足。那邊,老公也拿着一把新鮮的艾葉向我們這邊走來。艾葉、香囊都買齊了,就差去吃XX的糉子和香脆的麻葉了。呵呵,我小時候過端午的時候可都是父母親手做的這些好吃的好玩的呢!

我們來到一家小有名氣的小吃店,門口的大桶裏放滿了煮好的、飄着新鮮糉香的糉子,案子上堆着高高的炸好麻葉和糖糕,顧客們排着長長的隊,有的買着帶回家吃,有的就在小店裏吃。我們就在小店裏找了一張桌子坐下,迫不及待地剝開新鮮的糉葉開始品嚐又糯又甜的糉子。

吃完糉子,我們出發去鄭東如意湖遊玩。巧的是,這裏正在舉行龍舟賽。老公帶着孩子觀看了熱鬧的比賽,又和孩子們討論了端午節的來歷、習俗,聊起了屈原的《離騷》,以及我們小時候怎樣過端午節,孩子們興奮極了,對我們小時候的事情特別好奇。

孩子們戴着香囊和五色線,和父母在一起說笑玩鬧,看他們開心的樣子,真的好幸福好滿足。其實,我們陪伴孩子時,我們也同樣好幸福好滿足。

今年的端午節,我們在傳統的幸福中度過。

過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2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糉葉飄香,華夏大地處處瀰漫着溫馨,炎黃子孫陶醉在糉葉淡雅的香味中,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謂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的鼓聲;有岸的地方就有楚歌四起。

兩千三百年前,一個清瘦老人,仰望蒼天,他在憂慮他那民生多堅的的國家,當傳來國都郢城被攻陷的消息後,他徘徊在汨羅江邊,他憤怒,他哀傷,最後,他吟誦着"世人皆醉我獨醒",帶着滿腔的悲憤抱石沉入了江中。百姓們怕江中的魚兒吃他們敬愛的屈原的屍體,所以用糉葉包了稻米,撒到江中,讓魚兒吃,這樣就不會傷害他們敬愛的屈原了。可以這樣說,沒有一種食物能像糉子一樣寓意豐富,糉子的形狀棱角分明,象徵着屈原的人格棱角分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糉子的'裏面包一顆紅棗,象徵着屈原的赤膽忠心……總之,糉子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無比敬重。

屈原絕沒有想到,生前他忍受無人理解的寂寞;而他死後,他的繼承者們貫穿古今,前仆後繼,層出不窮。李白,杜甫,岳飛,文天祥,蘇軾,辛棄疾,譚嗣同……,數不勝數的熱血男兒傳承着屈原的精神。可以這樣說,是他讓端午節熠熠閃光;是他讓湘水接受祭拜,是他讓國人由矇昧走向進步,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唱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去找尋真理;又有多少人拋頭顱,灑熱血來表達對祖國的愛戀。

但是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屈原的精神從未像今天離我們這麼近,這麼親切。這些都源自5.12四川大地震,這場震驚海內外的災難,讓中國13億人民聯繫的更加緊密,讓中國人更加想念屈原。屈原那處在人生的逆境中,卻時刻懷着對祖國燦若日月的情懷,隨國家同呼吸,共命運,身雖死,情不改的愛國情結,不正是中國目前最需要的嗎那江上競飛的龍舟,不正是13億人民同心協力划動的嗎衆人划槳開大船,在大自然的強悍面前,人類團結一致,血脈相連。

在這個糉葉飄香的季節裏,我們走的更穩,更堅定,無往而不勝。只因爲我們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愛中國!

過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3

家鄉有許多節日,好多我早已淡忘了。由始至終不會忘記的還是家鄉的端午,一想起它,內心一種油然而生的興奮,至今都仍然回味無窮,歷歷在目。至於它的源起,相信大家早就有所耳聞了。

端午,是一年之中必不可少的節日,據我們當地人說這天到大山上去遊玩,就能治百病,如果再吃些野果之類的東西那就“更勝一籌”了,家鄉的老人們把這一遊稱之爲“遊百病”。這一說雖說沒有科學道理,但當時在長輩們的“吹捧”下,天真無邪的我們始終深信不疑。依稀記得,小時候,在端午節這天,村裏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就會一大早不約而同地來到村口集合,浩浩蕩蕩的向渴慕已久的大山“進軍”。

這天,經過跋山涉水之後,迎來了陣陣的鳥語花香,蝴蝶在草叢間偏偏起舞,阿娜多姿,蜜蜂也毫不遜色,爲它伴奏,悅耳動聽,雖不能與金曲互相媲美,但這是原滋原味的天籟之音呀!好不令人醉生夢死。兒時的我們最喜愛不過的當然要算是在草叢間找野草莓了。野草莓它與市場上賣的草莓截然不同,它個兒不大,顏色也不一樣。雖說難找,可一番忙碌之後,各自都“碩果累累”,忙着帶回家好與父母一起分享,也暗自在心裏默默祝願他們健康長壽。

不必說繁花似錦的百里杜鵑,更不必說景色迷人的黃果樹瀑布,單是家鄉的“人間仙境”就是許多人的心之所向。人間仙境是指神仙坡,它是家鄉人們在端午節時遊玩的地方。神仙坡地勢險要,海拔極高,山路斗折蛇行,盤曲而上,撥雲弄霧。必須用汗水澆灌你才能“一覽衆山小”。這兒最精彩不過的是異彩紛呈的文藝節目,這些節目大多是由苗族同胞們自編自演,他們多才多藝,以此來顯示家鄉的地靈人傑。

如果這其中非要評個高低的話,當然是要算苗族滾山珠了,我應當怎樣來形容他呢?

假如我是一位詩人,我就要寫出行雲流水般的詩來描繪他們的變幻多姿的舞步;假如我是一位畫家,我會用各種色彩點染他們清揚的眉宇和絢麗的服飾;假如我是一位作曲家我會用動聽的音符來構成此起彼伏的音階傳達他們清脆的鈴聲;假如我

是一位雕刻家,我會在玉石上摸擬出他們充滿了活力的苗條靈動的身材,然而,我什麼也不是,我只能用貧乏的文字來描繪這驚人的奇葩,就像白居易所說:“珠??炫轉星宿搖,花蔓鬥龍蛇動”。

朋友,如果你願意到我的家鄉來,我會爲你作引導,如果你喜歡我家鄉的舞蹈,我會爲你作介紹,來吧!我遠方的朋友。

過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4

“玉糉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又到了每年一度的五月五端午節了,正如這詩所寫,在端午節必定少不了吃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這些民俗活動。

快到端午的前幾天,已有許多親朋好友送來糉子,一袋一袋的,都快把冰箱塞滿了。若還有別人來送,我一定會笑着說:“天天送糉子,都快把我吃成個糉子嘍!”奶奶也親手包了幾個糉子送給我,還一邊祝願我:“學習進步,好事接糉(踵)而來!”我樂呵呵也收下了奶奶的祝願,希望真能像奶奶所說的那樣!

提到端午節,大家自然而然會想到賽龍舟這個傳統項目。離我家最近的南塘橋的河岸裏,也將舉行划龍舟比賽。到了正式比賽的那天,在家中的我,隔着大老遠就聽見了划龍舟時敲鑼打鼓的響聲了。

接着,我和媽媽就被這響聲吸引去觀看比賽了,我倆是步行過去的,只聽見那聲音越來越響,朝着我們慢慢逼近。到了那兒,才發現橋兩邊的人已經成羣結隊地擁擠在一起,匯成了人的海洋。只見一個小孩子正爬在他爸爸的肩膀上,興奮地指着河面說:“爸爸,快看快看,賽龍舟呀!”我在密密麻麻的人羣中穿梭,好不容易擠到一個空隙中去觀看。

龍舟上的一個個隊員穿着各自隊的隊服,有紅的、白的、紫的、藍色的各種顏色,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亮眼鮮豔,更爲南塘河的美景添色不少。劃手們個個都身強力壯,龍其是那手臂顯得特別有力。瞧!有兩支隊伍划船的速度一直不相上下,浙浙地由慢變快,站在船中間的鼓手,在不停地用力地敲着鼓,鼓舞着整支隊伍的士氣。劃手們聽着鼓聲,雙手緊緊地握着槳,身子向前一傾,手再使勁地朝後一撥,於是身後撥開了一道道水花。水花又飛濺到他們的身上,看上去氣勢磅礴、壯觀極了。每一支隊的每個人動作都那麼有規律,那麼地整齊如一。他們異口同聲地喊着“嘿喲……嘿喲……嘿喲……”聲音氣壯山河,響徹整個南塘河的兩岸。旗手們也不時地揮舞着彩旗,增強氣勢,隨着兩支隊伍的你追我趕着中,也離我們愈來愈遠……原來我們都全神貫注在這氣勢上,早已不在意哪方輸贏了。

美味的糉子、激烈的賽龍舟,讓我們感受到端午節熱鬧非凡的景象。

過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5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裏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糉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糉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與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糉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糉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糉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糉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糉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爲糉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糉子有什麼“祕決”,每次包的糉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糉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着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着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麼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徵;吃糉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過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6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節日,糉子、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週,因爲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糉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糉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糉子的過程中,體現着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泡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糉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糉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糉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早晨,起牀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着,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裏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裏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的母親。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糉子。母親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糉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母親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糉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糉子包完後,母親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母親包的糉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糉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糉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