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清明節的作文700字合集七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清明節的作文700字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700字合集七篇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1

清明節到了,我跟媽媽都會到外婆的墳前給外婆掃墓。

當我踏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頭,看着藍天中飄過的幾朵悠悠白雲,感受着那拂過山頭上青蔥的小草的微風,我知道我的外婆在這裏一定會開心。

外婆在我六歲的時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外婆的死讓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禮是怎麼樣的。老老的房子裏,掛着一簾簾白白的帳子,到處都是哭聲,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外婆卻安詳地躺在棺材裏。於是,我莫名地就放聲大哭起來。不是因外婆的逝去而哭,因爲我並不知道外婆再也不會起來了。我躲在母親的身後,瞅着躺在棺材裏的外婆,哭鬧了很久,很久。

死亡,總能讓人緬懷與逝者相處的點點滴滴。

記得小時候,外婆總愛揹着我到處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來。沿路上,她不斷跟人們打着招呼,還不忘捎上一句:“這是我孫子·”隨即,便咧嘴笑了,滿臉的皺紋也就更多更深了。

晚上,在那間只點着一根發出微弱黃光的的蠟燭的小屋裏,我蜷在外婆的胳膊底下,感受着那溫暖的體溫。一牀被子下,我聽着外婆講那遙遠的故事。我很喜歡聽外婆講故事,雖然那時的我並不清楚外婆講了什麼,但那親切的帶着濃重方音的話語與那緩緩的語速,總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時候,我總不喜歡吃飯。於是外婆就對我說:“吃完飯,佛祖會保佑你的,會給你一塊糖吃。”我信以爲真,麻利地吃完飯後,真的在飯桌上發現了一塊糖。那時的我,單純地以爲佛祖是一個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還說佛祖會關心每個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捨給走過這個小村、這間屋子前的乞丐,儘管會屢屢招來父母的數落與不滿。

外婆死前,摔了一跤,隨後又馬上爬起來。家裏的人都以爲沒事,我也以爲沒事。於是,我像是往常一樣乖乖吃完外婆煮的飯,像是往常一樣得到了一塊糖,也像是往常一樣興高采烈地出去玩。當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見外婆安詳地躺在那張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還拿着那個伴隨她多年的扇子,我衝上前去,搖着她的手,以爲她能像是往常一樣醒來,再陪我玩。但是,無論我怎麼去搖外婆那隻發冷的手,也搖不醒她。於是我放聲大哭,哭聲引來了父母親,也引來了外婆的死訊。

每到清明節,當我登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看着藍天,享受着微風,我總覺得外婆就坐在我身邊,靜靜地看着我,直到永遠……

清明節啊,清明節,總是讓我們這麼的思念親人!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2

今天是清明節,爲了拜祭祖先,我跟父親媽媽回到老家,一路上陽光燦爛,春風暖暖,可是父親似乎不怎麼開心,我也就不敢太那麼樂呵。小心翼翼地跟着爸媽後面走,突然父親問我:“聰聰,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我搖搖頭,父親給我講開了:

古代的時候,人們就認爲,清明節即起始於節氣。漢代劉安所着《淮南子》稱:“春分後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之稱。後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顯而易見,清明節是因它所處的時令,在光照、氣溫、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後來,皇帝爲了紀念忠臣介子,把這天叫做寒食節(也就是今天的清明節)。久而久之,清明節就成爲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說話間,不知不覺就到了爺爺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開滿油菜花的田地裏。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楊柳隨着春風輕舞,偶爾有幾隻小鳥忽的一下飛走又忽的一下飛來,給寂靜的墓地帶來一絲活力……

來到墓旁,只見整個墓地雜草叢生,一塊石頭碑上刻着爺爺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時間,我算了一下,爺爺和奶奶年紀輕輕地就去世了,聽父親講爺爺奶奶都是十分勤勞善良的農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節約來的錢都供給父親唸書,自己有病了也捨不得看,當父親剛剛參加工作,日子剛剛好起來,本該享福了,卻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也變得沉悶起來,難怪杜牧在詩中說“路上行人慾斷魂”,父親跟媽媽不聲不響地拔着墓上的野草,我也默默地拔着……雖然我沒有見過爺爺奶奶,但是兩行思念傷心的淚水還是不爭氣的流了下來……

雜草清理乾淨了,父親點上了紙錢,紅紅的火焰映紅了父親的臉,父親凝視着一張張寄託哀思的紙錢在火中發黃,捲起,變灰……臉頰上流下了不知是淚水還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給爺爺奶奶磕了三個頭,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給爺爺奶奶爭氣,不讓他們的辛勞白費……

今年清明時節雖然沒有雨紛紛,但是路上行人一樣欲斷魂……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繁”,清明節這一天,細雨綿綿下個不斷。烘托了迷濛黯然的氣氛,給人帶來憂慮和哀痛。我和爸爸媽媽由於思念家鄉,便一起到美麗的村莊郊遊。

一路上,春景明亮豔麗,活力盎然。讓咱們倍受感染,我不由低吟:“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奏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紅柳綠,鶯歌燕舞,生氣勃勃的樹林綠遍了山陵和郊野稻田裏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輝,出現出一片白色。山間處處鳴響着鳥兒愉快洪亮的叫聲,毛毛的細雨如煙似雲,輕輕地飄灑着,這真是“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啊!咱們賞識着美景,興味盎然地行進着。這時,兩個天真爛漫的孩子映入了咱們的眼皮,他們在路邊追逐打鬧,在溫暖的春風中放起了風箏。“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春風放紙鳶。”我吟誦詩句,這兩個生動的孩子給夸姣的春天平添了幾分活力。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不時舞,安閒嬌鶯恰恰啼。”咱們走進農家的花園,美麗的風光讓咱們驚歎。小路兩旁開滿了鮮花,壓得花枝都彎下了腰。遊戲的蝴蝶在花叢中時來時往,迴旋扭轉飛舞,眷戀着不肯離去。自由安閒的黃鶯在樹上宣佈嬌柔的鳴叫,聲響是那麼調和悅耳,這種境地,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暢。

咱們又來到郊野,真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隆替”。郊野上長得旺盛的野草,每年一度隆替,又一度昌盛,春風吹來,它們活力勃勃地生長着,充滿了生氣。“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郊野一望無垠,一陣清風吹過,草兒低伏下去,顯現出成羣的牛羊,給靜謐的郊野增添了無限趣味!

今日,清明郊遊讓我領會到了村莊儉樸而賦有趣味的生活,村莊是多麼的夸姣,四月的村莊,處處出現着異樣的風景。

落日的最終一抹餘輝沉了下去。空氣反常的凝重,像積滿了塵埃的古屋,凝重、悽清、幽暗。微風在樹枝上纏繞着,像是淘氣的孩子,弄得早春的嫩葉瑟瑟發抖。一切都是溼漉漉的,擁堵的大街,門前的自行車,懸掛的條幅,還有那些表情凝重的人們。就像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裏說的那樣:“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原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一切的一切都在想咱們傳遞着一種清涼的氣味。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4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爲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之說。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與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與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依然盛行。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 球、插柳、放風箏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爲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我家鄉的清明節主要以掃墓爲主。今年的三月四日,我們一家四口人像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坐車回老家——長樂祭祖掃墓。這一天,天氣陰沉沉的,偶爾還伴着細細的小雨。我們有的扛着鋤頭,有的提着祭品,有的拿着鐮刀,一路走上山來。山上的空氣尤其的新鮮,放眼望去滿目蒼翠,真個心曠神怡啊!我們順着彎又陡的山路,連走帶爬地來到山頂,終於來到了爺爺的墳前,我們要給敬愛的爺爺掃墓了。

奶奶與媽媽忙着給爺爺上香,擺祭品,我與爸爸負責清除墳上的雜草。“正正,你割得真認真呀!”媽媽誇讚我道。可我一根草也沒割斷過,真是不好意思。

一眨眼的功夫,山上便多了許多上墳的人們。時近中午,我們上好了墳,收拾好東西就高高興興地下山了。這時又下起了牛毛般的春雨,媽媽便教我念起了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一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5

又是一年清明到,在這個寒冷的清晨,父親,兒子又來看您。

薄霧伴着愁緒,汽車載着紙錢,遠遠蒼翠之中,您的墳塋終於可見,悲痛倏然涌上,淚水瞬間潸然,十九年來,爲何每次依然?

車緩緩停下,左手託祭品,右手拎紙錢,穿過麥壟,兒來到您的面前,當年遷墳時您親手栽種的桕樹,比去年又長粗了不少,當初用於“辟邪”的它,不想日後卻成了您終日的陪伴,昔日兒子親手栽種的柏樹,如今已是樹大根深,枝繁葉茂,替兒守候在您身旁。樹木隨着歲月的流逝茁壯,兒子也由一個未婚的無知少年成爲不惑,十九年,世事滄桑,物是人非,而我對您的情誼更深,思念更濃,那份爲人子因沒有盡孝道而生的遺憾和痛也與日俱增。

墳頭舊土,看來兄侄們還沒有來。地上新灰,想必姐姐已經來過。紙錢化爲青煙,淚珠已似斷線,嫋嫋當中,您的音容笑貌再次浮現眼前,二十一年父養子、子隨父,一情一景,一言一行,猶如昨天,五六歲時騎在您身上學唐詩,七八歲時教我學下棋,每年春節手把手教我練毛筆字寫春聯,還有那言談身教耳濡目染的做人處世之道,這是我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最大財富,父親,謝謝您,兒在此一拜;十九年來,已數不清多少次在夢裏相見,重逢無非兩件事,一是又見到您窮困潦倒的樣子,兒傾囊所有供養您,而您每次都是轉身離去,丟下兒夢醒懊悔,惆悵百轉,傷感無限,面對窗外,再夢不成。再有就是又見到您酒醉的樣子,“落魄江湖載酒行”的您,多少次酒入愁腸之後揮毫潑墨,放浪形骸,在觥籌中找尋慰藉,於豪飲中求得暫歇,其實您不知,麻醉只能讓您一時的逃避,酒精只會使您病魔纏身,憂心如醉。借酒澆愁之後,您撒手人寰。夢中兩件事,是兒一生最大的心病,無法抹去的傷痛,所以,每次來看您,兒都添置好多紙錢、佳餚果蔬,而我不會給您帶酒,請您原諒,兒再拜;家道的中落,子女的不肖,世態的炎涼,讓您殫精竭慮,深受打擊,最終意志消沉、心灰意冷,早年的意氣風發、躊躇壯志,最終淹沒於三間土坯房之中。“父愛如山”,“望子成龍”,兒子已找不出別的詞,來替代父愛的偉大以及父親對兒子所寄予的厚望,而我,已至中年,猶在爾虞我詐中生存,在憤世嫉俗中發泄,在醉生夢死中解脫,上不得益邦國,下不能睦兄姐,我讓您失望了,兒三拜!

車徐徐遠去,空曠的`原野上鞭炮陣陣,青煙藹藹。“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父親,不管怎樣,兒子一定保護好自己,年年清明都會來看您,願您在天國珍重!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關於清明節的清明有感作文。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咱們耳熟能詳的清明詩詞。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紀念節日,是我國的一筆無形的非物質遺產,是每個中國人紀念先祖、緬懷英烈的體現。 著名作家冰心的《寄小讀者》二三有提及:“清明掃墓,雖不焚化紙錢,也可訓練小孩子一種恭肅靜默的對先人的敬禮。”是的,現代世俗的喧囂讓咱們在這社會中爲名爲利的奮鬥,殊不知咱們的心浮躁起來了,忘卻了把握與身邊人相處的機會與時間,也抽不出一丁點時間去懷念過去,清明很好的給了咱們這個時間。

追溯清明的歷史由來。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不少人疑惑清明是我國農曆24個節氣第5個節氣。爲什麼又是節日呢?這要追溯到古代的“寒食節”。寒食節是每年冬至後第105天,恰在清明的前一天,舊時民間每逢寒食節,家家戶戶不舉火煮飯,只吃冷食。第二天是清明,人們上墳燒紙,修墓添土,以表示對亡者的懷念。這些風俗是春秋時流傳下來的。晉公子重耳爲表達對介子推的無線愧疚和傷感創立了這一節目,也同時註定無法回報介子推成爲了重耳一生的遺憾。我想創立這一個節日重耳不僅想要後人緬懷已故之人,也是爲了告誡後人及時報恩,莫要等待以致追悔莫及。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裏面涵蓋了許多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爲安之時,他們人生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曾有那麼一件事我還印象深刻,在咱們那有一青年,小時候母親早亡,父親爲了讓處於單親家庭的他不缺乏母愛,父親幾乎擔當了父親與母親的兩個角色,對他十分溺愛,但他不如父意,早早退了學,求職去了,父親也理解他,雖然他後來工作越做越大,但每次打去電話都已工作太忙而被推脫,寄來大筆的錢時父親也只是一聲淡淡的嘆氣。直到最後他父親去世,他來時滿臉的淚花和歉意,儘管每年掃墓的清明他每次都來,但遺憾伴隨着他,至今他還抱有遺憾。生者追求的是健康,死者就讓其安息吧。

清明深刻讓咱們感受到國人對生命的珍視,對親情、友情和愛情的眷戀,體現人文的關懷。清明也告誡咱們有恩早報,珍惜在世之人,緬懷已故之人。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7

清明節到了,我跟母親都會到姥姥的墳前給姥姥掃墓。

當我踏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頭,看着藍天中飄過的幾朵悠悠白雲,感受着那拂過山頭上青蔥的小草的微風,我知道我的姥姥在這裏一定會開心。

姥姥在我六歲的時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姥姥的死讓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禮是怎麼樣的。老老的房子裏,掛着一簾簾白白的帳子,到處都是哭聲,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姥姥卻安詳地躺在棺材裏。,我莫名地就放聲大哭起來。不是因姥姥的逝去而哭,正因我並不知道姥姥再也不會起來了。我躲在母親的身後,瞅着躺在棺材裏的姥姥,哭鬧了很久,很久。

死亡,總能讓人緬懷與逝者相處的點點滴滴。

記得小時候,姥姥總愛揹着我到處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來。沿路上,她不斷跟人們打着招呼,還不忘捎上一句:“這是我孫子·”隨即,便咧嘴笑了,滿臉的皺紋也就更多更深了。

晚上,在那間只點着一根發出微弱黃光的的蠟燭的小屋裏,我蜷在姥姥的胳膊底下,感受着那溫暖的體溫。一牀被子下,我聽着姥姥講那遙遠的故事。我很喜歡聽姥姥講故事,雖然那時的我並不清楚姥姥講了什麼,但那親切的帶着濃重方音的話語和那緩緩的語速,總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時候,我總不喜歡吃飯。姥姥就對我說:“吃完飯,佛祖會保佑你的,會給你一塊糖吃。”我信以爲真,麻利地吃完飯後,真的在飯桌上發現了一塊糖。那時的我,單純地以爲佛祖是一個大好人,而且姥姥跟他很要好。她還說佛祖會關心每個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捨給走過這個小村、這間屋子前的乞丐,儘管會屢屢招來父母的數落與不滿。

姥姥死前,摔了一跤,隨後又馬上爬起來。家裏的人都以爲沒事,我也以爲沒事。,我像往常一樣乖乖吃完姥姥煮的飯,像往常一樣得到了一塊糖,也像往常一樣興高采烈地出去玩。當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見姥姥安詳地躺在那張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還拿着那個伴隨她多年的扇子,我衝上前去,搖着她的手,以爲她能像往常一樣醒來,再陪我玩。但是,無論我怎麼去搖姥姥那隻發冷的手,也搖不醒她。我放聲大哭,哭聲引來了父母親,也引來了姥姥的死訊。

每到清明節,當我登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看着藍天,享受着微風,我總覺得姥姥就坐在我身邊,靜靜地看着我,直到永遠……

清明節啊,清明節,總是讓我們這麼的想念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