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明節的作文600字(通用12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通用12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600字(通用12篇)

清明節的作文1

坐着汽車上了高速公路,一路飛奔着。路兩旁高大的香樟樹撞進眼簾,目不暇接。我們一家將要去花山,祭拜祖先。車上的空氣是凝固的,是安靜的,深沉的呼吸聲在車中迴響,我們的心一刻也停不下來,隨着各種聲響,到達了目的地。

下車後,奶奶手中提着蛋糕盒,裏面也不知是什麼玩意兒;媽媽拎着一大箱子,重量卻很輕,我想應該是些紙錢吧!我身上挎着包,裏面塞滿了各種物品:水,零食,藥品等。

我們爬到了半山腰下,向後拐,第一個是爺爺的墳。這墳是08年安的,還是嶄新嶄新的,像爺爺生前愛惜他的每一樣物品似的。奶奶把蛋糕盒打開,裏面是用一個個一次性飯盒盛滿的青菜、豆腐、雞蛋、菜團、紅燒肉、紅燒魚,那色澤,香味,讓人垂涎欲滴。我想奶奶一定很用心地做着每一道菜,希望爺爺吃飽喝足,吃好穿好,享受另一個世界的歡樂、美好、幸福。媽媽提的箱子裏是用錫箔和黃紙疊成的“金(銀)元寶”,那是給爺爺用的,爺爺上輩子缺衣少食,生活艱苦,下輩子一定要過上富人的生活,好好享受。接着我們在墳前點上了香和蠟燭,讓它永存、永不熄滅!

隨後,我們依次磕頭。我們家對磕頭祭拜的禮節是非常講究的:女性跪下,兩膝合攏,雙手合併,彎腰,手逐漸分開,放在兩膝之前,頭磕於雙手之間,要聽見“砰”的輕聲,方可行第二次禮,總共需行三次禮,最後手着地,人慢慢立起來,手漸漸離地放在胸前,合攏,鞠躬,仍行三次禮。男者則把手着地,不必將頭磕着地,其餘一樣。

最後還要用彩紙做成的“飄墓紙”貼在墓碑的右上方,讓它隨風飄揚,顯得更加豔麗。

在回去的路上,回首那座墳墓,我看到了彩紙的鮮豔,蠟燭的火熄了,而點燃的香燭,卻輕煙嫋嫋,飄向上空……

下午,我和家人還去了烈士陵園,參觀了徐霞客、劉氏三兄弟、曹穎甫等江陰名人故居。

清明時節,人動,心動。

清明節的作文2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今年的清明節在4月5日,爲四月的上旬。清明節又叫冥節,鬼節,踏青節。清明節這天主要要掃墓,祭拜祖先,踏青的活動。很多人認爲這是一些迷信的活動,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清明節的這些活動主要用於祭拜祖先而已。

這一天,人們不管是有多麼的忙,都會放下自己手頭的工作,帶着家人翻山越嶺地來到祖墳前,來祭奠自己的先祖。在翻山越嶺的過程之中,人們的身體得到了鍛鍊,身心也就更加的健康了。在這一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山野裏,這項活動就叫作踏青(說白了,就是郊遊)。

來到了祖墳前,需要手拿鏟子剷土。剷土是爲了使祖墳更加堅固,順便剷除掉周圍的雜草。剷土後,人們早已拿出自帶的冥幣,紙錢,生起火燒了起來。傳說這是燒些錢給先祖用。一陣春風拂了過來,帶走了紙錢的灰燼。灰燼被春風帶得很高很高,好像是要飄到天堂。一些頑皮的孩子,早已跑到山林裏蕩起了鞦韆,玩起了蹴鞠,放起了風箏。這些遊戲,是清明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哦!就在孩子們玩的正歡的時候,大人們就拿起了掃把,把祖墳周圍打掃乾淨,不用說,這就是掃墓。然後,貢品就擺上了。貢品的最兩邊,擺放着兩根又長又粗的蠟燭。蠟燭的煙包籠罩人們,再增添了一絲氣氛。然後,大人們跪了下來,口裏碎碎唸叨着什麼,旁人仔細一聽,無非於請保佑某某某平平安安的祈福的話。罷了,大人們在教孩子們學着他們的樣子,手拿幾根香,燃上,拜完後就插在墳前的一個小鼎上。

寒食節也就是清明節的一個高潮。寒食節這一天是不能夠吃熟食的,據說是爲了紀念介子推(介子推真是一個大大好人啊)。寒食節過了之後,人們就又回到了快節奏的生活當中去。農民們也是抓住了清明節這一耕種的好時間,辛勤地耕種起地來了。黃岡雖然是一個城市,但是也和農村一齊過清明節,而且過的也分外的快樂哦!

清明節的作文3

又是一年清明,懷念已故親人的日子。

所有節日中,唯獨清明,令人傷感。三、四月,正是萬物復甦,植物萌生新芽,動物結束漫長冬眠的時候。陽光和煦,寒風凜冽。這種天氣最糟糕,早上還暖和,下午一下就變了天。晚上更是沒得說,風大,又冷,在外面通常呆不住。

我又在想,在南山,爺爺奶奶又是如何承受四季的變化?他們不冷,不餓,不孤獨嗎?那時候媽媽總是拍拍我的頭,說:“孩子,別想太多了。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一定會過得很好的。”

掰指算算,他們離開我將近八年了。我早已從稚氣的孩童變成懂事的少女。我漸漸開始忘記,走出悲傷。

中國的清明節,在我眼裏,極爲非凡。沒有親人間的團聚與把酒言歡;沒有歡聲笑語和張燈結綵;更沒有喜慶的氣氛……甚至哭泣與沉默更多。每每去上墳,我都告誡自己不要哭。可是,又有幾次忍住了?忍不住的,是對親人的懷念。

爺爺很是喜歡菊花,甚至能說愛,大約從記事起,爺爺的生活中就有菊了。不論是練字還是畫國畫,字裏行間都透露着對菊花的無限熱衷。“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我認爲,爺爺就像菊花一樣,潔淨,不卑不亢……他永遠是那樣平易近人。奶奶則像百合,散發着沁人的幽香。如同她的性格,總是開朗的'。生活中笑聲不斷。

清明,花也同樣是寄託了生者對故人的懷念。見花如見人。年年掃墓,家人只拿這兩種花去看爺爺奶奶,我總是認認真真地擦墓碑,直至一塵不染。再小心翼翼地將花擺到墓前,彷彿懷中是不可侵犯的聖物。對啊,那本來就是代表爺爺奶奶的花,神聖而高貴,怎麼可能答應別人隨便玩弄。

清明,誰說是流淚、安寂的日子?我們在世界另一邊的親人,正在面帶微笑看着我們,看我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同時也爲我們默默祈禱:在那邊,一定要平安、幸福、快樂!

清明節的作文4

今天是清明節,上午我跟哥哥、媽媽、爸爸、姥姥一起回老家掃墓。

在路上,我發現路的兩旁有許多又高又粗的柏樹,大約有六層樓那麼高,大約有碗口那麼粗。擡頭一看,我驚訝地跳了起來,原來是像龍捲風樣的鳥巢,大的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不遠處就有一個,甚至一棵樹上還有兩個鳥巢,一邊走一邊數,一共有三十多個。我多想讓車停下來,在有鳥巢的樹上做個記號,等我放了暑假來看看鳥蛋跟小鳥。

我又發現柳樹不但發芽了,還長出了嫩綠的小葉子,多像媽媽辮的長辮子,十分好看。正在我欣賞風景的時候,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我哥哥想噦:“停車,我想噦。”可我爸爸卻說:“忍者。”不過,我跟媽媽還是把方便袋準備好了。過了一會兒,我看我哥哥有點不對勁兒,就說:“不如快拿方便袋。”我們把方便袋撐住之後,我哥哥就嘩嘩地吐了,可能是我沒撐好,流到了我、我媽、我爸的褲子上,我爸真是倒黴透了,因爲袋子漏了,他的褲子都溼了,於是我們急忙開開車門讓他站在外邊吐,他吐完之後我們又上路了。

不知不覺到麥地,綠油油的麥子,微風一吹像綠色的波浪。再往前走,看見了三個用土圍起來的土堆,原來那就是墳地。媽媽說:“這個就是你老爺的墳,前面的是你太老的,再前面的是你太太老的。媽媽小的時候,吃不飽,穿不暖,都是你老爺省吃儉用供媽媽上學,纔有今天,爲了紀念他,每到清明節都來上墳。”媽媽嘴裏一邊說保佑全家平安,一邊從籃子裏拿出了紙錢跟元寶,點燃後冒出了一股煙,好像那邊已經收到了,還有供品燒雞、香蕉、白酒等。我作了個揖,磕了四個頭。

我們吃了一頓豐盛的午飯,又玩了一會兒,就走了,在路上我睡了一覺,還做了一個夢,夢見老爺讓我吃香蕉,這一覺真長。等我醒來後問媽媽:“到濮陽了嗎?”媽媽說:“正好到了。”

儘管我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但我還是很高興,因爲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清明節的作文5

一路上,春景明朗絢麗,生機盎然。讓我們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奏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紅柳綠,鶯歌燕舞,鬱鬱蔥蔥的樹林綠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裏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輝。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節這一日,細雨綿綿下個不停。渲染了迷濛黯然的氣氛,給人帶來憂愁和悲傷。我和爸爸媽媽因爲思念家鄉,便一起到美麗的鄉村踏青。

一路上,春景明朗絢麗,生機盎然。讓我們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奏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紅柳綠,鶯歌燕舞,鬱鬱蔥蔥的樹林綠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裏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輝,呈現出一片白色。山間到處鳴響着鳥兒歡快清脆的叫聲,濛濛的細雨如煙似雲,輕輕地飄灑着,這真是“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啊!我們欣賞着美景,興致勃勃地前進着。這時,兩個天真爛漫的孩子映入了我們的眼簾,他們在路邊追逐打鬧,在和煦的東風中放起了風箏。“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我吟誦詩句,這兩個活潑的孩子給美好的春天平添了幾分生機。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我們走進農家的花園,美麗的景色讓我們驚歎。小路兩旁開滿了鮮花,壓得花枝都彎下了腰。遊戲的蝴蝶在花叢中時來時往,盤旋飛舞,依戀着不願離去。自由自在的黃鶯在樹上發出嬌柔的鳴叫,聲音是那麼和諧動聽,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

我們又來到田野,真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田野上長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榮,又一度繁榮,春風吹來,他們生機勃勃地生長着,充滿了生氣。“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田野無邊無際,一陣清風吹過,草兒低伏下去,顯現出成羣的牛羊,給靜寂的田野增添了無限樂趣!

今日,清明踏青讓我體會到了農村簡樸而富有樂趣的生活,農村是多麼的美好,四月的鄉村,到處呈現着別樣的風景。

清明節的作文6

又到了4月份,清明節又悄悄地走來了,又是一個踏青的日子……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一般是在公曆的4月5日。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爲寒食節。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爲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爲“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然而今年清明節的天氣卻非常的好。

星期天,我們家去了旗峯公園,說說笑笑地爬上了旗峯山,在古廟裏爲我的外公,外婆和爺爺燒紙錢,求平安。也許爸爸媽媽每次過清明節都會很傷心吧!因爲爸爸媽媽還沒有我現在這麼大的時候,他麼就已經走了。我很想見見他們,但是……而且現在我連外公,外婆的墳都沒有見過,我只掃過爺爺的墓。

清明,你真是一個讓人悲傷的節日啊。

清明節的作文7

4月2日,我們河陽小學五年級的同學一起去洛陽踏青。我們去了革命烈士紀念館、隋唐遺址公園、龍門海洋館和洛八辦。

我們在革命烈士的墓前鞠躬,送上了我們自己做的小白花,表達了我們對烈士們的懷念和崇敬。我們去了革命烈士博物館,看了前輩們在戰場上的壯烈場景,看了前輩們打仗用的武器,還看了他們用的鞋帽衣衫······我明白了烈士們是怎樣壯烈犧牲的,他們用鮮血換來了一個新的世界。

之後,我們又去了隋唐遺址公園。一進大門,路兩旁的花兒就笑着迎接我們。往前直走,各式各樣的花兒紛紛跳入我的眼簾。有花團錦簇的牡丹,壓彎枝頭的櫻花,撒滿小溪的迎春花······看着看着,”咕嚕嚕“肚子餓了,得趕緊找個地開始我們的午餐PARTY吧。一片開的非常繁盛的小花海引起了我的注意,桃花色的花朵,水邊的微風送來一陣清涼。哈,就是它了。可以一邊聞着花香一邊吃飯,多美!我們開始紮營,張宇涵鋪好了餐桌布。同學們把各自的揹包打開,各種美味紛紛出現在我的面前。我把媽媽做的壽司拿出來和老師同學一起分享,她們說味道還不錯呦。飯後,我們在公園又玩了一會,因爲時間的關係,沒盡興的我們帶着遺憾被老師帶走了。

懷着對海洋館期待的心情來到了龍門海洋館,好看好玩的東西實在是多,看得我們眼花繚亂。可愛的”蝙蝠魚“,長達兩米的大鯊魚,活了上百歲的巨無霸海龜,聰明的海豹,精彩的”美人魚“表演······當然還有可愛的松鼠,巴西紅耳龜等可愛的動物呢!

洛八辦(洛陽八路軍辦事處)裏的東西很多,都是過去八路軍打仗時留下來的。有槍有炮,真是大開眼界。

今年的活動很有意義,我會銘記在心的。

清明節的作文8

綿綿的雨浸潤着我的心扉,淡淡的霧搖曳着我的思念,淚眼矇矓,依稀望見黛山上燈火闌珊,心靈有些顫動。

——題記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個“斷”字,就引發人的無限遐想。

一曲黯然、悽婉的古箏,奏出了人們對親人魂牽夢繞的懷念。幽幽的琴聲,傳送着人們對逝去親人的思念!

清明時節,你舉一把傘,望着濛濛的雨絲,似乎又回到了那曾經充滿歡樂的山坡。滿山的小草是那麼的嫩綠,還有五顏六色的野花也依然繽紛……物是人非,親人已不在,可那連接想念的線又怎會斷?

你在坡前的亭子裏靜靜地坐下,雨中的風帶着寒意,可身體的冰冷怎抵得過心中的寒意?親人已離去,唯有用淚水連接起美好的記憶。清淚點點,你的淚隨雨水滑下。淚可以斷,而心中的愛卻永恆。

清明掃墓,是幾千年來中華兒女紀念先祖的習俗。一座座墳前,一束束鮮花,寄託着對親人的無限哀思。但我想,這哀思不僅僅在於用自己真誠的心去觸摸先祖們的墓碑,也不只在於去懷想前輩們的豐功偉績,而在於連接住那一根似乎逐漸斷裂的緬懷的線。

“嘩嘩譁……”,雨似乎越下越大,你疾步向前走。朦朧中眼前出現了一塊路牌,你定睛一看,路牌上赫然屹立着三個殘缺的大字:“杏花村”。仔細一想,好像在哪見過,是緬懷先祖的必經之路,還是那想念之線的斷裂處?頓時,你心中又是一陣迷茫。

雨停了,雨水順着傘沿滑落,那麼晶瑩。

突然,四周似乎聚集了形態各異的魂魄,一些在自誇,一些在嘆息,一些在沉默。

但我確切地知道他們都在想着同一件事:希望不要斷開那濃濃的相思線。

清明節的作文9

3月4日,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九陌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兩初晴。”清明節,是一個充滿悲哀氣氛的節日,它是悲傷、聖潔的,應爲它不僅哀悼了我們死去的親人,還讓我們記得那些爲我們守護這片藍天土地的烈士!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既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的習俗有很多,例如:盪鞦韆、蹴鞠、踏青、植樹、放風箏、掃墓等等。“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這是掃墓的習慣。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所以清明節又有植樹節的美稱。

清明作爲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

清明節,就是悼念自己的先祖,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在戰火紛紛的年代,在腥風血雨的艱苦歲月。他們爲了全中國的老百姓能過上幸福生活而浴血搏殺,拋頭顱、灑熱血。清明節就是讓我們記住這些偉人,想這些偉人們學習。我們以先烈爲榜樣,把自己的血汗與才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這就是清明節更深一層的意思。

清明節的作文10

清明時節特有的雨絲欲斷還續,從遙遠的天邊無聲飄落在荒諒的山野。我的心也隨着這纏綿不斷雨絲,在微風中飄來飄去,永無定所之處。

走着泥濘的山路,踏着滿地的荊棘,一路上艱難地尋找着爺爺的墓碑。找到啦,找到啦!“爺爺,爺爺!”我的心劇烈的顫抖,淚水模糊啦我的雙眼。我撫摸着爺爺的墳頭,輕聲地告訴爺爺“爺爺,我們來看您來啦,這下您不覺得孤獨啦吧!”

我懷着虔誠哀思的心情,將爺爺墳前墳後的衛生打掃啦一遍,爲爺爺獻上啦鮮花,擺上供果祭品。父親點燃一柱香,插在香爐中。看着縷縷升起的青煙,一幕幕往事又涌上我的心頭:爺爺,是一個自立自強的人,做什麼事都非常認真。

記得您在爲我們建房子時,那正是一個夏天,天氣非常炎熱。無論是設計、施工、買材料,都是您一手完成,哪怕是一顆小小的釘子,您者要親自過問。您每天都汗流浹背地穿梭在工地上,臉被太陽曬得黝黑髮亮,肩頭上的皮紅通通的,死啦一層又一層。當我每次問他疼不疼,他總是樂呵呵地笑着說:“不疼,這點皮肉之苦算不啦什麼,爲子孫造福是我最幸福的事。”您這時的笑總是那慈祥,那麼真摯。在房子建好半年之後,您因勞累過度,得啦重病,最終離開啦我們。

今天又是清明節,爺爺,我有好多話想對您說,哪怕雨水淋溼啦我的頭髮,泥漿沾滿啦我的衣裳,我也毫不在乎,我一定要陪伴您多坐一會兒,只想看看您那黝黑的臉龐,想聽聽您那慈祥的笑聲……爺爺,我是多麼想您啊,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您。看着那縷縷升起的青煙,我彷彿看到啦爺爺燦爛的笑臉,聽着枝頭鳥兒清脆的鳴叫,就好像是爺爺在喊着我的乳名。淚水再一次把周圍的一切又模糊啦。

再見啦,爺爺,我們要走啦,下一個清明節我們還會來看您的。

清明節的作文11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清明節已經來了。

又是一個清明節,我跟家人準備去掃墓。

清明節是這樣來的:重耳爲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爲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幫助他的人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最後想起來了便去找他。但是晉文公沒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可是他們沒出來,上山一找他們死了。所以他就把這天設爲寒食節,也叫清明節。

我跟家人到了山上,看見了爺爺,姥姥,姥爺的墓。我們全家肅然起敬,默哀了好長時間。沒過一會便開始燒錢,我想您們走的那麼早,我還沒孝敬你們的。要是你們還在我一定好好孝敬你們。還對着他們許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然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象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

走的時候我還默哀了好長時間並拜了一拜,才依依不捨的離去。清明節不愧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呀,是那麼的有意義。

清明節的作文12

每到清明節的時候,學校都會組織我們去烈士陵園掃墓。烈士陵園座落在望奎城的東北角,佔地十多公頃,是一處風景優美的去處。

走進烈士陵園,那蒼松翠柏,古樹參天,土山上的小涼亭隱約可見,一潭清澈見底的湖水,波光粼粼,不時有小魚游出水面嬉戲……

烈士墓掩映在樹從深處,我們在老師帶領下打掃了烈士墓,朗讀了碑文,敬獻了花籃……平常嘻嘻哈哈的同學們,此刻也都很莊重。去年清明節看到的那個白髮蒼蒼的老爺爺又靜靜地佇立在烈士墓前,出於好奇,我們圍攏上去,嘰嘰喳喳地和老爺爺攀談起來。原來老爺爺是馮耕夫等烈士的戰友,是當年河口事件的親歷者。他經常到陵園看看戰友,和他們聊聊天,告訴他們國家的大事,日新月異的家鄉變化。老爺爺回憶起那烽火連天的歲月,伴隨他的思緒,我們也彷彿來到了六十年前的衛星河口,馮耕夫、王炳衡、胡再白等正在殊死與土匪們激戰,他們爲了人民的解放,爲了讓子孫後代過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倒在了戰場上,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老爺爺的眼睛溼潤了,我們也浸滿了淚水。烈士墓更加莊嚴肅穆,烈士紀念碑在同學們心中更加高大了。

陵園中還有很多遊人,有老人、小孩、學生,他們或看書,或散步,或聊天,和諧安逸寫在每個人的臉上。我想,現在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不都是烈士用鮮血換來的嗎?這不也是烈士的憧憬和希望嗎?

走出陵園,我耳邊迴盪起老爺爺在烈士墓前朗訟的那首詩,“呼蘭水中英雄血,妙香山頭壯士魂。投身革命他鄉死,不求馬革裹屍還。”

我們作爲一名中小學生,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將來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更好地緬懷烈士,告慰先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