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陽節的作文900字合集八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重陽節的作文900字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重陽節的作文900字合集八篇

重陽節的作文900字 篇1

時光轉瞬即逝,不知不覺中又一年的重陽節到了,農曆九月九日,爲傳統的重陽節,重陽節又稱爲雙九節、老人節,因爲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爲陰數,把“九”定爲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節。相傳,關於重陽節的由來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

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有人喪命,這些百姓受盡了折難。它也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恆景自己病倒了愈後,他辭別了妻兒,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爲民除害。他四處訪師尋道,最終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終於找到了那個神奇法力的仙長,從此恆景刻苦練出了非凡的武藝。一天仙長把恆景叫來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爲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恆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着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突然聞到香和酒氣,便戛然止步,這時恆景手持寶劍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重陽節便被做爲老人節。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九九重陽,代表着天長地久,也代表着尊老、敬老、愛老。每到這個佳節,社會上就洋溢着一種尊老、敬老和愛老的氣氛。在這個老人節,我們應該爲老人做些什麼呢?真正關心老人,不要只在乎形式,無需用金錢和物質去衡量關心的程度。一條短信,一通電話,只要是流露真心的問候,老人也會很高興。平時多幫老人做些家務,和老人聊聊天,也是最好的孝道。

老人們的愛輕柔如水,輕輕如煙,深沉如海,恩重如山。在我們跌倒的時候,是他們扶起來,教我們站立,指引我們一步步走向成熟。他們的斥責呵護就是我們成長的搖籃!現在,我們家裏就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們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聽長輩的話。俗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在這樣一個和諧的文明社會,我們更應該孝敬,聽從長輩,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到這一點。讓我們從身邊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點一滴的愛去感動他們!

下面,我有幾個重陽節活動的建議:1、帶着老人一起出遊,到郊外活動。2、我們可以和身體好的老年人秋遊賞景,臨水玩樂,登山健體。3、幫助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4、和父母一起,給爺爺奶奶準備一些可口的飲食,和他們一起聊聊天,幫他們剪剪指甲、洗洗腳、捶捶背等!

最後,衷心地祝願全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度過一個愉快而有意義的重陽節!

重陽節的作文900字 篇2

重陽到又到了,每年的這天我都會想起:

在萬家燈火都熄滅時,外婆家的檯燈仍然亮着。燈光下坐着一個佈滿白髮而又慈祥的老人,他頭戴一副老花鏡,手握一支鋼筆,在書上不停地圈圈、點點、畫畫。他時而全神貫注;時而愁眉緊鎖;時而如癡如醉;時而面露笑容。他就是我的外公。

外公雖然年紀大了,卻非常愛看書。由於外公會捏橡皮泥,因此,我常常纏着他給我捏一些小玩藝。可是,只要外公一看起書,想讓外公捏橡皮泥那就是“白日做夢”了。我真想把外公的書都鎖進箱裏。可之後的一件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

有一次媽媽問了我一道題:“熊貓一隻手有幾個手指啊?”我左思思,右想想,也想不出可靠的答案。還是去問外公吧,我心裏想道。我跑到外公跟前,把媽媽的話原封不動地說了一遍。外公摸摸我的腦袋,說道:“你這小子,平日就知道玩,也不看看書。熊貓只有四個指頭的啊!”“外公,您的知識可真淵博啊!這麼多知識,您都是從書上獲得的嗎?”我羨慕地問道。“當然啦!‘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只要你肯讀書,博覽羣書,你也會跟外公一樣,知識淵博的啊!”於是,在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讀書的種子,書也成爲了我的良師益友。

外公不僅學識淵博,還常常無私地幫別人做事,解決問題。一天中午,我家正在吃飯。突然,馬伯伯和幾位叔叔進來了。他們的臉上沒有了往日的笑容,卻堆滿了焦急與無奈。他們和外公寒暄幾句後,便進了書房,我也好奇地跟了進去。只聽馬伯伯沮喪地說:“我家的茶樹不知怎麼的,生了一種怪病。先是根部生瘤,緊接着茶樹就大片枯萎。我們農民一年就靠這幾畝茶園養家餬口,可如今卻顆粒無收,這……這可這麼是好哇!”說完,便一手撐着書桌,一邊低頭喪氣。這時,一位叔叔拿出了一棵茶樹的根,遞給外公,外公忙戴上老花鏡,左手緊握樹根,右手執一個放大鏡。只見外公時而撥開樹根,不停地端詳:他時而握起鋼筆,在紙上圈畫;時而放下筆來,愁眉緊鎖;時而回過頭去問一兩句。馬伯伯他們的心情也隨着外公的表情而起伏不定。過了好長時間,外公才把一張寫滿了字跡的紙遞給了馬伯伯,馬伯伯接過了紙,宛如握住了救命的仙丹,他用發顫的聲音說道:“太感謝您了,真不知道該怎麼報答您纔好。”“嗨老朋友了,還這麼見外。幫這點小事,應該的。”過了一會兒,馬伯伯該走了。外公忙拉住他的手,說:“等會兒。”說完,他快步走進書房,拿出了一疊東西,放在馬伯伯手中,馬伯伯一看,原來是一疊錢,馬伯伯執意不要,可外公卻說:“你家今年收成又不好這點錢算是我的一點心意,以後有困難,儘管來找我。”馬伯伯握着錢的手微微地顫抖着,嘴裏想說什麼卻發不出聲音。望着眼前這感人的一幕,我的心不禁被觸動了,外公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他不以專長而肥私,而以助人爲樂事,想到這裏,外公的身軀不禁在我眼中越來越高大。

外公,他雖然沒有幹過什驚天動地的大事,沒有一身華麗的外表但在他平凡的身軀中,卻分明隱含着極不平凡的品質。是啊!外公那助人爲樂和嗜書如命的精神,將會築成心中的一座豐碑,將成爲我心中的一座豐碑,將成爲我習和敬佩的楷模。

我懷念我的外公 。

重陽節的作文900字 篇3

秋天是野遊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採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爲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爲爺爺奶奶做了什麼,怎樣讓他們過得......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中國人又一次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舉辦,那時的老奶奶們在縣村裏跳舞、唱歌爲自己過重陽。九九重陽正趕上豐富多彩的秋季,它也染上了秋天的五彩和美麗。“九”包蘊着長久,吉利,祝福老人們延年益壽,健康。“九”代表着中華人民的喜悅、興奮。

重陽節的種種風俗習慣,不辜負這大好光景,增添了這個秋天的快樂,有多少人畫上了這個秋天的快樂,爲多少人畫上了一絲微笑,它看不見,摸不着,要發自內心去感受。重陽節它又可以稱爲茱萸節、菊花節,甚至“野餐節”。秋天是野遊的好季節,可到郊外去“採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對身體有益的活動,這是對身體非常好的哦。我國已經把九九重陽節定爲老年人的節日。同學們,九月初九時,你爲爺爺奶奶做了什麼,怎樣讓他們過得難忘,快樂呢?聽聽我的親身經歷吧。

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頂上......到處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層厚而蓬鬆的金沙,金燦燦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曆,原來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陽節呀,是奶奶的節日,我怎麼會忘了呢,應該向她送什麼禮物呀。我想了好一會兒,想不好呀。正當心情煩躁時,我隨手拿了一張報紙,看見了“重陽節”這三個字,喜出望外,認真地閱讀起報紙來,報上清楚地寫着每當重陽節時,做孫子孫女的應該陪自己的爺爺奶奶出去到郊外

散散心,吃吃糕點,看看菊花,這就是最好的禮物,體驗這個秋天帶來的幸福。看了這張報紙,我的心裏有了小算盤。

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奶奶的記性就笑着說:“奶奶,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奶奶疑惑地說:“哦......哦......哦,是你的生日吧?”“不是,不是,我生日早過了好幾個月了。”奶奶又思索起來,“難道今天是國慶節?”“更不是了,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的節日。”奶奶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繼續說:“我陪奶奶到郊外去吧!”我攙着奶奶走了。我和奶奶一邊談,一邊走,走得更遠了。我們看着清澈池水,飽覽壯麗山色,頓時感覺神清氣爽。我陪着奶奶不知不覺度過了一天可愛的重陽節。

天暗下來了,媽媽爸爸回來了,還帶了一袋糕點,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正準備給奶奶過老年節。上面綴着各種花紋,有的是嵌着幾棵小草......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嘗起了糕點,可好吃了。奶奶笑了,像年輕了五年。一家人嘴裏甜甜蜜蜜,心裏更加甜蜜。爽朗的笑聲傳遍了......

重陽節的作文900字 篇4

今天的重陽節,也是第19個老人節。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敬老祭祖,傳統的重陽節是一個詩意又溫馨的節日。但在浮躁,匆忙的經濟市場生活工作中,重陽節的黃金甲正隨着金秋的過去而慢慢的退去。

“重陽節?今天是重陽節?哈哈!早忘記了哦!”

走在中關村市場,不時的詢問一些朋友今天重陽節怎麼過。大多的人卻陷入了這種驚訝、茫然的狀態。說到重陽節我便想起王維的那首“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來。

今天的重陽節,也是第19個老人節。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敬老祭祖,傳統的重陽節是一個詩意又溫馨的節日。但在浮躁,匆忙的經濟市場生活工作中,重陽節的黃金甲正隨着金秋的過去而慢慢的退去。

在中關村廣場我遇到了一位正拿着報紙找工作的小夥子,他對報紙看的很執着,還不時的用筆點點畫畫。年輕人,有的是活力,有的是精神。登高是不在話下的,可這位小夥子卻深深的被失業的圈子套住了。他對我說這麼一句話,“工作都沒有,吃飯都是問題了,那還有心思登高望遠,月飲菊花酒呢?既是對親人的思念這時也只是深深的埋藏在心裏罷了。”

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在家鄉,重陽節雖沒有什麼山珍海味,但插茱萸,吃餈粑是很普遍的。只記得每年重陽節的時候,奶奶就會宰殺自己養的雞鴨通知所有的姑姑、伯父們前來享用。其實反哺之情,人人都有。但有多少人能體會此時的父母親自宰殺牲口聚集子女享用的真實用意呢?一對坐在家樂福門口正在歇息的老大爺、老太太,他們攜着手,顯得無比的親近。他們對重陽節有這深厚的感情,子女們成天忙於工作,他們只有兩個字“理解”。今天購點好東西,晚上等他們回來吃個團員飯。很多人不知道父親節,也遺忘了母親節。的人也淡忘了今天的重陽節也是老人記節。一句問候,一個不長的電話他們都會會心的甜蜜一笑的。

中關村,市場裏面忙忙碌碌,氣溫比外面的要高的多,但感覺並不是很舒服。他們有的坐在櫃檯,有的站着拉客,有的高聲吆喝。。。。。。等等的。總之顯得格外的匆忙。

“今天是重陽節,沒有帶孩子,老人出去溜達啊?”

“哪有時間啊!工作這麼忙,生意又這麼慘淡經營的,也沒心思。”這是一位在中關村幹了八年的朋友和我說的感到無奈的一句話。

禮拜一,中關村按道理也是一個比較安靜的時段。只是“九九”相對來說有點過於冷淡和平靜。我從E世界到海龍,從海龍到科貿鼎好再到太平洋,一樣的平靜,也一樣的“忙碌”。只不見有關“九九重陽”的促銷活動。

重陽節的作文900字 篇5

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各地流傳着許多重陽風俗,其中最普遍的是吃“重陽糕”了。重陽節吃重陽糕風俗在北宋已十分盛行。據《東京夢華錄》說:當年汴京(今開封市)城內,重陽“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饋送,一插剪綵小旗”。南宋時,重陽糕已成爲時令佳品在店肆中供應,“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插下彩旗,名曰‘重陽糕’”(《夢樑錄》)。

定九月九日爲重陽節一般認爲開始於漢代。據周處《風土記》)說“九月才日……俗於此日,折茱萸以插頭,言避惡氣而御初寒。”又說:“以重陽相會,登山飲菊花酒,謂之登高會,又云茱萸會。”關於重陽節和重陽風俗的起源有這樣一個有存的故事:漢代恆景隨《易》學大師費長房遊學多後。一天,費大師對徒弟說,九月九日你家裏有大禍臨頭,你必須立即回家,叫家裏的人用茱萸系在臂上,舉家登高。果然九月九日這一天恆景家的家畜全部瘟死,而恆景及家人聽師言而得幸免(事出《續齊諧記》)。

實際上重陽爲節起源於漢代的道學。道家奉爲經典的《易經》中把陽爻“九”是“陽”和“陽性”的代詞,所以古人稱九月爲“陽月”,九日是“陽日”,九月九日是兩陽重疊,因此叫作“重陽”。陽爲剛,重陽爲二剛相逢,道家稱之“二剛相剋”而被視作“厄日”,也產生了解脫“厄日”的方法,所謂登高插茱萸僅是解脫“厄日”方法之一種。

茱萸是一種落葉喬木,有山茱萸、吳茱萸、食茱萸之分,其味辛辣,是中藥的常用藥材之一,也可用於食品中的調味品。記錄的唐詩中提到重陽插茱萸風俗有數十處之多:“學他年少插茱萸”(朱放),“茱萸插鬢花宜壽”(王昌齡),“舞鬟擺落茱萸房”(白居易),“強插茱萸隨衆人”(楊衡),而杜甫“明年此會知誰處,醉把茱萸子(仔)細看”(《九日蘭田崔氏詩》)和王維的“遙知兄弟維登高處,遍插茱萸隨一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至今還是膾炙人口的唐詩名句。從這些詩文中可以看出唐代重陽節已演變爲文人學士登高賞秋,結社吟詩的節日,原來插茱萸驅邪的風俗也一變爲遠離他鄉的遊子遙思兄弟父母的日子。“世路山河險,君門煙霧深。年年上高處,未省不傷心”(劉禹錫《九日登同》詩)。

宋代,重陽節登插茱萸又演變爲登高吃重陽糕風俗。據說,重陽節吃重陽糕風俗是出於文人的筆墨官司。宋人宋子認爲劉禹錫作《九日登高》詩,本來想寫“年年上糕處”,但當時經典中沒有“糕”字,被迫寫作“高”字。他還作詩嘲笑說:“劉郎不敢題糕字,虛負詩中一世豪”(事見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實際上以粉面蒸糕唐代已出現,不過並不是重陽節風俗。宋代,城市經濟逐漸繁榮,都市出現了獨立經營糕餅食品的店鋪,“糕”與登高之“高”諧音,於是吃糕逐漸代替登高風俗。店主們爲招攬生意。,又仿“插茱萸”故事央每塊糕上插上一而小彩旗以代替“茱萸”,專門在重陽節前出售,美其名曰“重陽糕”。可見重陽糕是宋人依照漢唐故事設計的食品新產品,它既融合了古代重陽風的習慣,又是一種精美的節令食品。古人獨具匠心的食品設計不也值得今人學習嗎!

“蒸出棗糕滿店香,依然風雨古重陽。百工一欽登高酒,燈火鳴機夜作忙。”重陽節多吃重陽糕,祝君事事如意,步步登高。

重陽節的作文900字 篇6

獨立金秋,羣山綿延,菊花怒放,紙鳶漫天,放飛金色夢想。

在那連綿不絕的中國歷史文化長河中,一個個流傳至今的傳統節日化作無數晶瑩的浪花,翻滾而來,其中李東陽的一句“萬古幹坤此江水,百年風日幾重陽”見證了重陽佳節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衆所周知,農曆九月九日爲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爲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爲陰數,把“九”定爲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從古至今,重陽節在人們心中早已生根。孟浩然的“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的豪爽,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念,李清照的“莫道不*,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哀傷,如此名篇數不勝數。今天,我們吃重陽糕,登峯,賞菊花,放紙鳶,敬老人,獻愛心,體現了一代又一代人積極向上的精神接力。

在那金色的秋日裏,天高氣爽,萬里無雲,人們結伴而行,攀登生命高峯。一步步的艱難攀行,一次次的勇往直前,重陽節給了億萬炎黃子孫一次展現自我的機會。立於山頂,俯瞰腳下,祖國的大好河山盡收眼底。金色的果實是農人一年勞作的汗水結晶,金色的落葉裝點了羣山大地,詮釋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無上的人生價值。瞧,遠處的孩子們正在放飛他們“親手製作”的紙鳶。五彩繽紛的紙鳶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這是孩子們金色的笑臉,金色的理想,金色的心。

金色的秋風帶來絲絲涼意,凌霜不屈的菊花也在悄悄的綻放。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俗的組成部分。菊花是寒秋之魂,自古以來被看作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它與梅、蘭、竹並稱爲“四君子”。唐代詩人元稹的《菊花》一詩“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就精闢地道出菊花神韻清奇的特點。菊花有的形神一體,風流瀟灑;有的羣芳簇擁,體態婆娑;有的玲瓏俊秀,生動傳奇。重陽節給我們的不僅是視覺上的欣賞,還是精神上的昇華。“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吟出了南宋詩人鄭思肖對菊花那種堅持正義、矢志不渝精神的讚美之情。菊花還是長壽的象徵,讓我們在這重陽佳節裏向長者們獻上金色的菊花,道出自己金色的祝願。

金色的秋天也給老人們帶來了長壽與活力。每逢重陽佳節,敬老院裏人流如潮,熱鬧非凡,我也有幸能身臨其境。那天清晨,往常靜謐的小巷一改常態,腳步聲、歡笑聲在院子裏盪漾起伏。原來是重陽佳節熱心的人們都來看望這些孤寡老人,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我也趕去四宜糕團店買重陽糕以贈老人。門口大紅的燈籠,裏面硃紅的雕樑畫棟,張顯這節日的喜氣,這是老人們的金色假日。提着糕團,我快步走到敬老院,裏面早已是人山人海。人們提着大包小包的禮物,帶着自己最真摯的祝福,與老人們共度佳節。我急忙獻上熱乎乎的重陽糕,軟軟的甜糕是愛的傳遞。老人們那些飽經風霜的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正如窗臺上那株迎風怒放的*。

金色的重陽,帶給我們金色的希望,奮鬥的汗水,澆灌祖國壯麗的河山。讓我們將愛傳遞下去,讓愛之芳香沁滿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重陽節的作文900字 篇7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時候……”素秋的天很藍,獨自倚在紅葉鋪成的小路旁,腳下踩着柔軟的樹葉,感受着秋陽灑下,溜進樹葉間的斑斑駁駁,倦讀一卷詩篇。偶爾挑起眼簾望一眼那享受日光的安詳面容和那一縷在微風裏搖曳的青絲。

抿一口菊酒,任一股清澀的酒香在口腔中肆意瀰漫,像一朵清菊深深地綻開,一直暖暖地開到心底。沉澱着醇香的菊酒是他送的.。泡菊花酒是重陽節的舊俗,想必很少有人再記起了吧。“這酒味道清淡,卻並不難喝,是以前常作飲品來喝的,而今釀這酒的機會是不多了。”他說,“這酒香是兒時最深的記憶了。”

他是一個老兵,這是他對我講述的最多的故事,他說,那是他一輩子的閃光點。我與他在素秋的林蔭道上相遇,我一臉關切的望着他滿臉的苦悶,他卻拉我聽他講《詩經》《楚辭》,讀慣了北島的朦朧與汪國真的悠揚,我自然是不懂古文的,卻又不忍打斷他熱切的話語和興奮的目光,也便耐着性子聽他訴說。他本該老有所依,卻從未聽他提及自己的子女,我也曾試着打探,他卻冷笑一聲“無子亦可活!”對於他的氣話,我只是笑笑。每當提起他日益變白的鬢髮,他眼眸中的無奈與愁悶我全看在眼中。

我只拿他當一個慈祥的長者,而在旁人眼中,他卻是一個怪人,脾氣暴躁,終日孤獨,嘴裏又常常嘟念着什麼,被看成怪人也不足爲奇了。他說,“實在閒着無聊了,便自己和自己聊天,暢談生活,宛如一雙好友。”我捧着肚子咯咯直笑,心裏卻好似被什麼刺痛了一下,僅輕輕一觸,卻隱約的作痛。看着他一副得意的樣子,我苦澀一笑,主動撿起了那捲《紅樓》,輕輕地吟誦,看到他如一個孩子般天真的細細聆聽,我十分欣慰。

有時候,看他的某一縷青絲在風中抖動,我便想象着我的夕陽歲月是否也如他這樣,老無所依。在人生最後一段道路上,即使眼花了,走不動了,也要孤獨的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那麼,這條路上,我望着前方的路,那裏將是無盡的黑暗和漫長的孤獨。從幻想中回過神來,我竟驚恐的冒了冷汗。

原來孤獨可以在心中積攢到如此沉重,我定一定神,卻意外地發現爸媽的頭上也多了幾縷銀髮,參雜在枯黃的髮絲中卻顯得格外刺眼。他們靜靜的躺在那裏,沒有言語,卻默默訴說着歲月,作爲他們已經走過的痕跡。

待到他們雙鬢髮白,只求有人陪他們金秋裏登高望遠,有人爲他們吟誦《詩經》《楚辭》,有人聽他們講那過去的故事,有人陪他們飲酒,醉裏笑看鬢髮一點點泛白,有人爲他們的夕陽之路再點燃一盞燈火……在風風雨雨中捱過了人生,終於在風燭殘月之年放慢腳步,用僅剩的時間再把美好的世界深深的印在記憶裏,帶到輪迴中。能爲他們引路的只有我們。

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忽然看透了很多:人的一生都在不斷地索求,真正得到的卻很少,就像我們的父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一輩子,我們是他們唯一的收穫。我們自然是不該忘恩的,更重要的是,誰都不願意在古稀之年,面對着蒼涼大地,還在苦苦尋求“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重陽節的作文900字 篇8

說起來母親已經去世十一年頭了,除了她老人家的生日,每到重陽節我都會很自然的想起母親來,這到不是因爲菊花,而是因爲每到重陽節,母親總會給我們講起的一個故事,它給我的童年留下了一個很深的印象。故事的梗概大約是這個樣子的。

有一位姓王的父女倆相依爲命過日子,父親只有一個嗜好愛喝酒,常和一幫酒友相聚賭酒。是一個著名的酒鬼。閨女很聰明,知書達理,人前人後從來對父親恭敬有加,其父排行第九,小名爲老九,人稱王九。卻被大家戲稱爲王老酒。但女兒從不稱呼“九”這個諱字,甚至連九的同音字也有意避開不說。很懂得維護自己的父親名譽。

父親對自己的寶貝女兒十分疼愛。平時聽人誇自己的閨女懂得孝順。也美滋滋的附和幾句,一次在重陽節前大家喝的半酣時,和酒友又誇起閨女的聰明和孝順,引得酒友不服,“你說侄女聰明孝順,怎麼證明給我們大家看看?”酒鬼父親就又舉了那幾個嘴邊上例子,結果大家都不服氣,“說那不能算數,要證明侄女孝順和聰明,得能答上來我們所出的題目,答上來我們不僅真服了她,而且送給你們父女倆一桌酒席。”雙方打賭擊掌,衆人並告戒王老九不可預先泄密,大家揮手而別。

重陽節的早晨,王老酒的幾位酒友擡着一罈酒來到門口叫門,姑娘開門一看這幾位的架勢就愣住了,這時倆酒友上前答道:“我們兩位一個叫張老酒,一個叫李老酒,二人擡着一罈酒,手裏拿的是韭菜,今天本是九月九,特來請我九哥到酒花園裏去喝酒。”二人說完瞪着眼睛看着姑娘的反應,姑娘略一沉吟就明白了,此刻,恰好裝睡的王老九在屋裏問道,外邊是誰來了呀?她馬上機智地答道,“是來人了,爸爸,咱家來了貴客了,兩位長輩一個叫張三三,一個叫李四五,二人擡着靈丹曲,手裏拿的是扁葉蔥,今天恰是重陽節,幾位叔父邀請父親您到菊花園裏去赴宴。”話音未落王老九已經得意的踱到門口,衝着幾位老友哈哈一笑。而門口的幾位老酒友無一例外的伸出大拇指,對姑娘的機靈讚不絕口。心服口服。大家擺上酒席,輪流爲王老九有此孝順和聰明的閨女敬酒。大家大醉一場。

重陽節又到了,母親早已不在人世,可這個故事蘊含的傳統美德和做人的智慧,依然令人讚賞和回味。不知母親講這個故事時是有意還是無意,時至今日,這個故事還一直影響着我的價值判斷和爲人處事。直到今天我還會在重陽節上講給孩子們和晚輩聽,儘管他們提出了許多質疑和不屑,但我相信我們這個社會的道德和信仰的根基,肯定會因爲這個故事的吸引力逐步降低的原因而被消弱。不知是否是故事的內在說教韻味太強了還是社會進步太快了?

社會進步發展應該和道德意識同步得到提升,但現在這兩者間聯繫的紐帶似乎被生生的扭斷了,在經濟高速繁榮發展的今天,傳統道德的退化和人們社會行爲的失序不幸成爲了我們要面對的事實。社會的經濟發展繁榮若以道德信仰水平的降低爲代價,這肯定不是好事,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做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