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勞動節徵文2000字:中國夢勞動美

  五月,灣子裏的藕帶冒了頭。雖然立夏了,但此時仍飄起了絲絲細雨,雨絲溼了樟樹上的花香,花香潤了湖上的空氣。風是涼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夢勞動美徵文,歡迎大家參考!
 

關於勞動節徵文2000字:中國夢勞動美

【中國夢勞動美範文1】

五月,灣子裏的藕帶冒了頭。雖然立夏了,但此時仍飄起了絲絲細雨,雨絲溼了樟樹上的花香,花香潤了湖上的空氣。風是涼的。一家子人到了大姑家,這些人從麪包車上下來,手裏拎着自家用不到的東西。大姑見了,忙放下手裏的一顆蒿菜,招呼他們喝水。“姑,你家的孫子病好些了不沒有?”

“好,好些!”問話的人沒有看答話的人,只顧着掌上的手機。雖是寒暄,可答話的人心裏一暖,見對方沒有了應聲,拘束地問:“要些蒿菜不?現在的還蠻嫩的。”“嗯。”午飯,一方大木圓桌上擺滿了城裏少見的菜,香氣溢出盤子。大姑父見這些年一家人很難聚齊,這一次全齊了,十分高興,從大缸中舀了一壺酒,和兄弟幾個喝起來,不多時,紅了臉。席間,聽到“姑,有鍋巴稀飯吧。”這一類的話,大姑又去竈間忙活了,他們吃得很盡興。雨飄遠了,幾個媳婦約着去菜園裏弄些菜。風輕柔地悠着,大姑穿着埋了大半個身子的膠雨衣,打算爲幾個弟媳割些蒿菜。大姑父也去湖裏抽藕帶。大姑拉着小孫子的手一起去了。菜園裏的生物可不少。

除了城裏見着的螞蟻之類的昆蟲,還有躲在野苜蓿下的蟹蛛——雋修的長腳,通體透明,微帶玉色,好不精緻;還有幾叢散佈在菜園裏的雛菊,菊叢裏可是有不少的小土蛙,真是到了小拇指蓋大的地步。渾然是泥色的,不細看,會誤認爲一粒泥籽。在園子的一側,是用粉紅的刺花作籬笆,來劃出湖岸斜坡與菜園的清心之地——這刺花只有五片花瓣,每瓣大小和玫瑰的差不多,只不過更清麗,花托上薄薄的五瓣漾着水潤的粉嫩,花蕊上的淡褐色花葯在小心地顫着,細細地散着花粉。若刺花是女孩子的面頰,那花葯則是眼睛下的動心小雀斑,加上剛剛補了水的沃土,全然開天闢地的摸樣。這些都不是重點,因爲它們只存在於阡陌之上。從城裏來的幾個媳婦可不會欣賞,她們只見一塊塊整齊的地。鬱郁的韭菜叢,窈窕的青萵苣和闊大的萵苣葉,還有已經打起花苞的魚腥菜,在剔透的小水粒下都顯得特別驚豔。一番折騰後,菜園泥巴牆的這一邊,媳婦們面帶笑意地離開,抱着、扛着、摟着、頂着。另一邊,是狼籍,大塊的土被翻起來,分不清哪裏是路哪裏是地,剛種下去的紅薯塊也被挑了上來,鄰邊是灣子裏其他人家的地,也被她們挖開了。幾株沒開花的番茄被踩爛了,結了油菜籽的杆也倒向一邊。

大姑帶着孫子往湖邊走去,這一片湖水並不深,不過淤泥很麻煩,腳踩下去,不知深淺就要借巧力把另一隻腳送出去。還得仔細點,泥裏可是有蝦子打的洞。大姑囑咐小孫子待在岸上,自己便撐着竹竿下水了,綠得溢油的蒿草隨風擺動,蒿菜其實是蒿草的芯,而蒿草只是東北大蔥般粗細。大姑抓一把蒿草反手夾在腋下,順勢向上提,勾刀往外推,依手中的一撮扭幾下紮在一起,把它往岸邊推,讓它浮在水面上,便往蒿草叢深處走去了。她的小孫子在岸上玩,看見幾株地頭蛇花便採在手裏撥弄,厭了,往湖裏扔,不過怎麼也仍不到水裏,岸堤不太陡,他可不管了,玩別的。

剛剛下過雨,天色沒有淡下來,蜻蜓依然在低飛,他當然捉不到,可以捉豆娘——似蜻蜓,比蜻蜓小得多,腰肢纖細,色彩十分絢麗,令人覺得它的翅翼比蜻蜓的更有光澤,更瑩潤,更易碎。大姑從蒿草深處出來,將好幾大把蒿草捆在竹竿兩端,自己挑在肩上。小孫子也主動拖了兩小把蒿草在身後,一老一少,走在湖堤上。湖面清漣漣漪漪,充滿令鼻子神往的草香和水香。大姑父抽藕帶時,幾個弟媳剛剛回來,大姑也到家了。看見她們手裏的東西分明不全是自家的,慌了,撂下竿子往菜園跑去,幾個媳婦感覺到了什麼,叫來其他人,準備離開。走前還不忘將蒿菜也一同塞進車裏,在大姑家的堂廳裏留下三張紅鈔和字條:急事,先走。

深夜,大姑和大姑父處理完菜園裏的地才進家門,就着藕帶下了三碗麪作晚飯。小孫子乏了,眨巴眨巴眼躺到大姑的懷裏,大姑父睡在牀的另一邊。大姑和大姑父夢到孫子接他們到國外,在國外抽藕帶時,被別人搶走了所有的東西。

【中國夢勞動美範文2】

人生會經歷許許多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逛公園,第一次去郊遊,第一次揹着書包上學,第一次參加考試拿到了高分……第一次總是與好奇和新鮮相伴,如同儲存在心靈深處的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照片,常常不經意間躍現於眼前,喚起一串串美好的回憶。

當老師佈置寫作“第一次勞動”的`這篇作文的時候,我又漫步在記憶的長河邊,一塊心形紅色的石頭突兀聳立在眼前,石頭上寫着“勞動光榮”四個大字。我靜靜地蹲在石頭邊,耳朵貼近它,哦,我聽到了石頭的聲音,它把我帶回到童年的一次勞動場景中:

那時我才七歲,還是一個只會躺在媽媽懷裏撒嬌的孩子,什麼活兒也沒幹過,什麼活兒也不會幹。有一天,媽媽帶我回奶奶家,正巧趕上村裏的魚塘剛剛撈過魚,魚塘內沒有水,憑經驗,淤泥中一定會“躲藏”着不少漏網的魚兒。奶奶對媽媽說:“走,我們去捉魚,讓林超在家看門。”媽媽說:“讓林超一塊去吧,這麼大的孩子也該參加勞動了。”奶奶點點頭,催促我快去拿竹筐。

我高興極了,小兔子似的蹦蹦跳跳走在前面。三個人剛剛來到魚塘邊,我紮起褲角就大步走進了魚塘,淤泥很深,右腳踩下去立刻沒掉半個小腿,我想擡起右腳,左腳又很快陷了進去,兩隻腳好像給繩索拴住了,動彈不得,慌亂中我哇哇大哭起來。媽媽趕緊跑過來,把我抱上岸,一邊替我擦拭眼角的淚水,一邊憐愛地說:“傻孩子,我還沒教你怎麼下魚塘,怎樣捉魚,性子那麼急,吃虧了吧!”這時奶奶已走進魚塘開始捉魚了。媽媽說:“照奶奶的樣子做。”我看見奶奶右腳輕輕擡起,左腳輕輕落下,一步一步動作很慢但很協調,她彎腰低頭,將手伸到黑乎乎的泥漿裏,不停摸索。我笑了,“奶奶是在摸魚呀!”媽媽接着鼓勵我:“下去摸,能摸到魚的孩子就算有本事。”

我跟在媽媽身邊,一邊在淤泥中緩緩移動,一邊用手去摸索,一邊用腳去感覺。走了一陣子。忽覺腳底下有異樣。我的雙手便輕輕地摸過去,腦中則全神貫注地勾勒出該物體的形狀:滑滑的,表面有層次感,扁扁的,某些部位很刺手……嗯,應該是條魚!我再雙手齊下,猛地一抓,魚嚇了一跳,魚身一抖,從我手中甩了出去,在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再掉回魚塘中,還把泥水濺得到處亂飛。好在塘中無水,魚逃不掉。我便使盡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緊緊捉住了。我笑嘻嘻地看着魚,只見淤泥包裹下的魚身露出了一部分鱗片,如同一片片透明的水晶;那圓溜溜的眼睛上下轉動,像是不甘心束手就擒,“媽,我捉到魚了,我捉到了魚了。”我把魚舉過頭頂,大聲喊叫。媽媽接過魚,放進竹筐,連聲誇讚:“超兒真有本事,捉到一條鯉魚,足有一斤半呢。”

時間小鳥似的從我身邊飛走,轉眼間太陽就要落山了。我看了看媽媽的竹筐,又看了看奶奶的竹筐,嗬,好傢伙,鯉魚、鯽魚、鰱魚、鬍子魚,差不多裝了小半筐,加起來估計有十二三斤,其中至少有三斤是我的勞動成果,我一共捉到六條魚,三條鯽魚,一條鯉魚,兩條鬍子魚。

在奶奶吃晚飯,滿桌都是魚:紅燒魚、清蒸魚、糖醋魚、豆腐魚頭湯……好一頓豐順的魚大餐啊!我把一塊塊魚肉塞進嘴裏,那味道真是無以倫比。自己用勞動換來的口福,勝過任何山珍海味。

回想起第一次勞動的情景,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付出辛勤的勞動,才能品嚐到幸福的“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