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與政策論文2000字

在各領域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要怎麼寫好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形勢與政策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形勢與政策論文2000字

形勢與政策論文 篇1

開設《形勢與政策》課非常必要。因爲,高等學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開闊胸懷視野、增強責任感和大局觀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了世界,認識了中國,認識了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邁進了一大步。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對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陣地,是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豐富“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內容,改進“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方法,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效果,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切實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形勢與政策”課是一門以黨的重要思想爲指導,以高校培養目標爲依據,緊密結合國內外形勢,緊密結合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對大學生進行比較系統的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它的草本任務是通過適時地進行形勢政策、世界政治經濟、國際關係草本知識的教育,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及時瞭解和正確對待國內外重大時事,使大學生在改革開放的環境下有堅定的立場、有較強的分析和適應能力。

基本形勢和熱點問題對於學生深入理解和把握基本理淪,對於掌握形勢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基本形勢是變化的,但在一個時期內,形勢的發展有其規律性和必然性,如當代世界格局、主要大國之間的關係、國內改革開放的總趨勢等,在一段時間乃至更長時期都是相對穩定的,把國際形勢、國內形勢中相對穩定、具有一定必然性和規律性的內容進行歸納,可以構成基本形勢的框架。

熱點問題是形勢的發展變化中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統一有時形勢(尤其是國際形勢)受偶然性囚素影明而發生突然性的較大變化,由這種變化引發的、產生一定程度影響的問題,我們稱之爲熱點問題這一部分內容業然也遵循形勢發展變化的大趨勢和總的變化規律,但由於時問的不確定性、突發性及受偶然因素的影響。因而在一段時期內有其自身的特點。

首先我們認識到,形勢與政策左右我們的發展,對我們具有重要意義。史有“識時務者爲俊傑”,今應爲“適時務者爲俊傑”。社會歷史的大發展已決定了個人發展的最大環境、最大上限,制約着可選擇度,決定着大學生成功的機率,影響很具體,也很深遠。因此,我們應學會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形勢是制定政策的依據,政策影響形勢的發展。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新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鬥,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打造出“誠、勤、信、行”的品牌大學生;利用形勢與政策,爲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我大發展。樹立一個遠大理想,做一個成功人士!

關注世界。當今世界飛速發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過去了。地球村裏的變化日新月異。生在當代,作爲大學生的我們,豈能做那四角的書櫃?拋掉陳舊的觀念,擁抱外面精彩的世界,纔是我們應該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動社會和歷史前進的一支重要力量。無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中,還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歷程中,青年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大學生是青年中,知識層次較高,最具潛力,最有創造性的羣體,因此,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價值取向,將直接影響到國家的未來,事關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復興的全局。

再者,當今國內外形勢風雲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着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當代大學生也面臨着深刻的國內外環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目前很多方面已經取得很大的進步,例如神舟六號飛天成功。這都是值得我們高興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推進經濟增長方式取得積極進展。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從總體上看,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經濟發展付出了很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如旱災害,森林退化,空氣污染,黨的十六大五中全會提出,“十一五”時期必須統一規劃,實施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我國在國際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想要取得大的發展就要了解國際局勢,當前國際處在深度複雜的變化之中,總來說和平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流。國際形勢總體穩定,我國又是WTO的成員國,給我國經濟發展和我們大學生就業提供了難得機會,同時也給予了我們極大的'挑戰,因此我們大學生要抓住機會。但是我國還面臨着許多困難和問題,如在一些偏遠的地區,在的孩子還沒有上學唸書,有的人還過着原始人的生活,有的人均收入還不過百元,還沒有擺脫貧困,這就需要我們大學生努力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中去,要不斷努力創新,實現現代化建設。

近年來,我國出現了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形勢,但這並不表明我國大學生絕對過剩,數據統計說明,美國和日本接受高等教育和人數佔全國總人數的比重爲25%和23%,而我國僅爲5%,顯然我國大學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大學生就業困難其實原因有二。

其一我國高校畢業生增長速度超過了社會新提供的比較理想的崗位的增速,從而導致大學生就業競爭加劇,獲取同樣崗位難度與過去相比明顯增大,例如有個高校輔導員崗位竟然有1000多個大學生去競爭。

第二,一些大學生擇業時“高不成,低不就”,陷入選擇性的怪圈子。所以要從根本改變大學生選擇性失業問題,提升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更好地符合國際形勢趨勢,實施人才強國戰略。

形勢與政策論文 篇2

全球治理已經成爲我們這個時代精英的口頭語。精英們提出,技術創新和市場自由化帶來的跨境商品、服務、資金和信息流動激增大大提高了全球國家的關聯程度,以致於任何國家都難以依靠自身的力量解決國內經濟問題。我們需要設立全球機構,制定全球規則和全球協議。

這樣的說法今天普遍爲人們所接受,質疑它就像對地球圍繞太陽旋轉提出質疑。但適用於氣候變化或流行疾病等真正全球問題的規律並不一定適用於多數經濟問題。與我們經常聽到的不同,世界經濟並不屬於全球公域。在經濟問題上,全球治理所能帶來的好處有限―而且有時還會造成損失。

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合作是因爲地球僅有單一的氣候體系。在哪裏排放溫室氣體都沒有任何差異。因此國家限制碳排放對國內的好處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恰恰相反,明智的經濟政策―包括開放―首先是要有利於國內經濟,承擔經濟政策不善所付出的代價也同樣如此。單個國家的經濟命運主要取決於國內情況而非國際局勢。如果經濟開放受民衆歡迎,主要因爲上述政策符合國家自身利益使然―而不是因爲這樣做能夠幫助外界。能爲全球經濟穩定添磚加瓦的開放和其他明智政策並不取決於全球精神,而是取決於自身利益。

有時,犧牲其他國家利益才能成就國內經濟優勢。這就是所謂以鄰爲壑政策的案例。石油等領域占主導地位的自然資源供應商爲哄擡價格而限制國際市場資源供應就是最經典的案例。在這種情況下,出口國的收益就是世界其他國家的損失。

“最佳關稅”背後也存在類似的機制,即大國通過限制進口達到操縱貿易條件的目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實行限制或禁止運用上述政策的全球規則理由顯然非常充分。

但困擾決策者的絕大多數世界貿易和金融問題並不屬於此類。這方面的例子有歐洲農業補貼、對轉基因生物禁令、美國濫用反傾銷規則或發展中國家未能充分保護投資者權益。這些基本上都屬於“風險自擔”政策。由此產生的經濟代價主要由國內民衆承擔,即使此類政策可能同時對別國民衆產生不利的影響。

舉例來說,經濟學家普遍認爲農業補貼十分低效,高價格高稅收或二者兼備導致歐洲農民受益的同時損害了其他所有人的利益。這樣的政策部署不是爲了從其他國家那裏佔取好處,而是因爲分配、管理或與公共健康相關的其他矛盾的國內目標主宰了整個經濟動機。

加劇經濟週期和造成金融動盪的糟糕的銀行法規和宏觀經濟政策也同樣如此。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表明,超越一國邊界的經濟溢出效應可能無法忽視。但如果美國監管機構未能盡職盡責地完成監管工作,原因並不是因爲別國經濟受損而美國經濟受益―美國本身就是受害最重的經濟體之一。

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經濟失策或許是發達民主國家政府未能解決不平等日益擴大的問題。其根源同樣來源於國內政治―具體而言,是金融和商業精英控制決策過程以及他們胡編亂造的有關再分配政策的限制。

可以肯定,全球避稅天堂就是以鄰爲壑政策的例子。但只要他們願意,美國和歐盟等大國原本有能力採取更多限制避稅―和競相減免企業稅的措施。

因此我們今天的問題與全球合作的缺失並沒有什麼關係。今天的問題本質上是國內問題,因此不能通過國際機構制定規則來加以解決,更何況破壞國內政策的那些既得利益能夠輕易影響所謂的國際體系。全球治理往往只是保護既得利益全球計劃的代名詞,也正因如此,它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在推進全球化的同時協調國內經濟政策。

因此,關於全球治理的解決方案還可以有另一種選擇,就是專注於改善民主制度的國內運作問題,而不預判政策將產生何種對外影響。這是一種側重於強化民主國家而非全球化的全球治理模式。

我認爲,應當制定旨在提高國內決策質量的全球規則和程序要求。與透明度、廣泛代表性、問責制和在國內訴訟中使用科學或經濟證據等相關的那些全球紀律,只要不限制最終結果的,都是上述規定的實例。

全球機構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採納了這種類型的紀律。比方說,世貿組織的衛生及植物檢疫措施應用協議(SPS協議)明確要求在進口商品涉及健康問題時須出示科學的證據。這種類型的程序性規則可以很大程度上更好地擴大應用,以改進國內的決策程序。

此外我們還可以要求受進口關稅不利影響的消費者和生產者參與國內訴訟來改進反傾銷規則。我們可以藉助包含靜態和動態效率的經濟成本效益分析來改進補貼規則。

只有通過改進民主決策進程,才能解決那些由於國內審議失敗所帶來的問題。全球治理在此只能起到非常有限的作用―起作用的前提是它促進國內決策而不是對其加以限制。否則,全球治理目標會體現出一種對技術官僚方案的渴望,而這樣的方案只會踐踏並削弱公衆審議。

形勢與政策論文 篇3

[論文關鍵詞]形勢政策公民教育

[論文摘要]公民教育視野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爲我國公民教育的指導思想,就要求用主流意識形態引領受教育者,讓青年學生在形勢政策教育中受到公民教育的薰陶。

黨明確提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爲主線,貫穿到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和人才培養模式從精英教育進入大衆化教育階段。全面而系統地探索現代形勢與政策教育模式,促進現代公民教育,對於加深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發展道路具重要意義。

一、公民教育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德育教育的理念弱化

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應當立足現實,注重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追蹤,提倡師生、生生間的互動交流。然而,當下封閉性的高校德育教育缺少與社會熱點的追蹤,教育內容缺少針對性和層次性,因此,當處於年輕氣盛的高校學生在看待一些社會問題如房價過高、貧富差距懸殊、看病難、看病貴等形形色色的社會現象時,傳統德育教育灌輸式的方法效果不佳。

(二)大衆文化的負面影響

所謂的大衆文化是指採用時尚化方式運作、以現代傳媒爲介質大批量生產的當代文化形態。大衆文化對我國公民教育會產生媚俗的影響。大衆文化時代使得個體容易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儘管我們批判大衆文化,但卻無法拒斥大衆文化,例如網絡上宣傳暴力的遊戲內容和宣傳頹廢精神的視頻等。

(三)公民意識培養薄弱

公民意識是一種現代意識,體現爲高校學生對於公民權利、公民義務以及公民責任的認同與遵循。目前,高校存在重視公民義務教育,而忽視公民權利教育,注重的是臣屬公民角色的塑造。教師作爲權威,基本以大班講課的方式進行灌輸,學生參與性不強,積極性不高。此外,學生的公民參與大都是被動的,大學生往往處於金字塔的底層,他們作爲公民參與相關活動是被動式的,無法彰顯公民參與的重要性。

二、形勢政策教育融入公民教育的意義

學校公民教育屬於德育的範疇。形勢政策教育的關鍵,在於切實把它融入公民教育的全過程,轉化爲當代大學生的自覺追求。所謂“融入”意味着有機結合和滲透,形勢政策教育體系建設和公民教育工作不應該是“兩張皮”,只有有機結合在一起,互相滲透,才能“潤物細無聲”,使形勢政策教育體系內容有更強的可接受性。

三、把形勢政策教育融入加強我國公民教育全過程的主要途徑

把形勢政策教育融入公民教育全過程,也就是要把形勢政策教育的基本內容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同公民教育的內容有效結合起來,特別是同思想教育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在幫助人們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一)注重意識培養

應當注重增強高校學生的法制觀念,提升道德品質,使他們透過事物的現象來看本質,具備堅定的政治立場,敏銳的政治觀察力、鑑別力。同時,學校德育工作藉助形勢政策教育,通過對時事熱點的傳播,可以促進學生對多種價值文化產生思辨,以增進大學生公民意識與公民教育。

(二)多開設相關形勢政策教育講壇、論壇

公民意識的培養必須經歷認知、情感、意向和行爲的四個階段。因此結合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現狀,建議多開設相關的形勢政策教育的講壇、論壇,使學生由被動接受到主動聆聽。要通過國內熱點形勢的闡述,引導大學生觀察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越性。當下可以結合建黨90週年來回顧黨史,重走長征路,體驗國家發展等,爲大學生提供公民教育的理論基礎和成功範例。

(三)建立價值座標——積極引導青年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公民教育是大學生自身全面發展的現實需要。要努力發揮模範的榜樣作用,特別要注重身邊典型的示範作用,充分發揮他們可親可信的優勢,引導廣大學生自覺遵守愛國守法、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等基本道德規範,使廣大學生明確是非、善惡、美醜界線,推動形成良好校風學風,形成和諧的人際關係和文明的社會風尚。

(四)營造良好的校園輿論氛圍

把形勢政策教育與校園建設相結合。校園文化建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爲導向,以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爲核心,以優化、美化校園文化環境爲重點,以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爲載體,推動形成厚重的校園文化積澱和清新的校園文明風尚,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接受先進文化的薰陶和文明風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園人文、自然環境中陶冶情操,促進自我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要以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爲主要內容,深入開展唱讀講傳活動,在校園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圍。

總之,形勢政策教育是高校“兩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回顧黨史,總結經驗,引領學生更好地通過形勢與政策課程這一媒介,更好地樹立現代公民意識,正是當下我們形勢政策教育的特殊魅力。

【參考文獻】

[2]趙暉.社會轉型與公民教育——中國公民教育目標與內容體系的建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