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端午節的作文800字合集九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800字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端午節的作文800字合集九篇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1

“初一糕,初二糉,初三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當姥姥念起這些歌謠,我就知道端午節快到了。

每年端午節前後我們小孩子便會挎上籃子和姥姥、姥爺一起上山去採艾草。到了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據說艾草會鎮邪辟災。當然在我們看來,只要聞一聞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的清香和採集艾草的過程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每年我和夥伴們都爭着到山上去採集大片的艾草,也採下大片的快樂,並且把快樂分享給大家。

包糉子是端午節的傳統之一,今年端午這一天姥姥、姥爺早就準備了糉葉、糯米、大棗、豆沙和草繩……一些材料來包糉子,糯米要用涼水泡一泡,包出來的糉子纔會粘。等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我和姥姥便會坐下來包糉子,先拿出一片糉葉把它捲成三角錐體形狀,往裏面裝入糯米和大棗,再將多出的糉葉折回包好,再用草繩一捆一個立體三角形的糉子就包好了。不長時間我們就包出了滿滿一盆形態各異的糉子。可以下鍋煮了,只見姥姥把包好的糉子像趕鴨子似地倒入鍋裏,和糉子一起入鍋的還有圓溜溜的雞蛋,一小時過去了,終於可以出鍋了,姥姥和媽媽一起把糉子和雞蛋從鍋裏撈出來,全家人圍在一起吃糉子、吃雞蛋。

吃完了糉子我又和姥姥學起了縫香包,姥姥一邊縫一邊對我說:“以前香包一是避邪,二是爲討吉利。傳說屈原投江的時候正是夏天,蚊蟲四飛,老百姓唯恐屈原遺體遭叮咬,就紛紛用艾草點燃,用艾草煙燻蚊蟲,後來有人建議,可以用布來包裹檀香……延續到後來人們用針線縫好香包後,再串上一根布繩,掛到脖子上,每人一串,預示着蚊蟲污物不敢靠近,慢慢地流傳下來,端午做香包就成了中國的傳統習俗”。邊說邊縫,一個漂亮的香包做好了,帶在脖子上一絲淡淡的香氣散發出來。

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看着電視,這時電視正在播映的節目是“賽龍舟”,只見每支龍舟上都有好多的人奮力的揮舞着小槳整齊地划着,我們被節目中緊張的氣氛和壯觀的場面吸引着,姥爺告訴我:“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候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卻不見屈原的蹤跡。從那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用划龍舟,借划龍舟驅散江中的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延續到現在端午賽龍舟就成了一種習俗”。

今年是我小學階段的最後一個端午節,我過得很有意義,我參與了採集艾草、包糉子、縫香包還了解了賽龍舟的典故。

和家人在一起過節很幸福!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2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

小時候對端午節的理解,僅僅停留於香噴噴的糉子。而本地的人們,似乎也不大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尤其是我母親,既不懂得端午節的內涵,也不記起在門口插上菖蒲、艾枝避邪,倒從未忘記用一雙巧手爲一家人包上幾個肉糉和涼糉。在母親的潛意識裏,她是要用一份心意,撐起一片家人團圓其樂融融的天空。我們稚嫩的心,年年都爲糉子的清香和家人團聚的溫馨而陶醉。

漸漸長大,我才知道,端午節其實是爲了紀念二千多年前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的。屈原出生於湖北秭歸,他自小就樹立了濟世救民的遠大理想。當他目睹民不聊生的社會景象後,決心救人民於危難之中。於是,他乘一葉扁舟,踏着西陵峽的滾滾波濤,走進了自己立志爲國的那座聖潔殿堂。然而君主昏聵,佞臣當道,他實在迴天乏力。雖然他知道要實現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遠兮”,雖然他也決心“吾將上下而求索”。然而在那樣的環境下,他難以力挽狂瀾。面對現實,他只能發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嘆息。他只能將他的滿腔憂憤訴諸筆端,爲後人留下《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後,抱恨投江,以身殉志,也許這就是千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命運的縮影吧。但他愛國憂民的胸懷情操,卻隨着端午的習俗千古傳承。他堅毅不屈的精神品格,照耀着湘楚大地的巍峨羣山,照耀着楚江的驚濤駭浪,也照耀着中華大地,成爲後世典範。

如今,糉子的清香分明已沁入心脾,我對自己說,好好享受那一份祥和愜意吧!我在想,假若屈原大夫能夠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來到處處繁榮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會懷才不遇,定然不會屢遭排擠屢遭陷害,他也斷不會以如此壯烈的方式飲恨楚江吧!假若他能來到天等,眼見天等政通人和,處處和諧,他一定會倍感欣慰,他也一定忍不住爲天等的發展出謀劃策的。不,如果屈大夫目睹天等人才濟濟,能人雅士共同努力讓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健康穩定,他也下決心不再從政,那麼我們不妨尊重他的意願。假如願意,他可以在風景秀麗的龍角小天池邊築屋而棲,於端午朗日,面對一池碧波,盡抒詩興。也或者,他來到巍巍四城嶺中結棚而居,於端午佳節,手提一壺美酒,穿過幽靜的八角林,來到山腳下我的家中做客,用天等辣椒醬蘸着品嚐母親親手精做的肉糉,不時與我舉杯暢飲,那是多麼溫馨的場景呀!

然而,很快的,我發現了自己的可笑:斯人已逝,忠魂渺渺,屈大夫是永遠也回不了繁華的今世了!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儘量避免屈原悲劇再次上演,同時好好過端午佳節,靜靜懷念屈大夫,細細品味生活的每一份美好!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3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以身殉國,跳入汨羅江的日子。爲了不讓魚蝦們把屈原身體上的肉吃掉。人們就用糉葉包裹着糯米,投放到汨羅江裏。並且人們也要吃糉子、鹹鴨蛋,在家門前掛菖蒲和艾草,還要喝放了一些雄黃的酒,人們還要舉行賽龍舟。這不,我們一家人帶着外婆、舅舅、舅媽、小表妹去江津中山古鎮觀看賽龍舟。

經過1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來到了舉辦賽龍舟的地方——江津中山古鎮。因上午下雨,原本在上午的賽龍舟改在了下午(下午是晴天)。爸爸見我對賽龍舟很感興趣,便滔滔不絕地爲我介紹起來:“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賽龍舟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船長一般爲20—30米,每艘船上約30名劃手。有26個劃手,1個舵手,2個鼓手,還有1個喊號子的。”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下午,我們走出客棧,來到了河邊。河邊的吊腳樓懸在岩石上。爲了遮擋強烈的太陽光,家家戶戶的陽臺頂上都掛着藍布。我們走過了石橋,繼續向前走去……“哇!看到龍舟啦!”表妹叫道。“真的是!”你看,龍舟的顏色各不相同:鮮豔的紅、明亮的黃、黯淡黑和清爽的藍。原來,龍舟的顏色是跟據四海龍王的顏色刷的漆來定的。我們剛一來到河邊,劃手們就出場了。喝,一個個都非常強壯。並且不同的龍舟上的人都穿着不同顏色的背心。“請參賽選手入座!”裁判員用擴音器叫道。劃手們按照序號坐好位置。“1——2——3!出發!”頓時,鼓聲大作,觀衆的喊聲和運動員的呼聲匯成一遍,響徹雲霄。參賽隊員們用力把木槳向後劃。

緊接着,船慢慢地移動起來漸漸地,漸漸地,每條船都越來越快,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看不出來一絲波紋。漸漸地,漸漸地紅色的龍舟慢慢地超過了其它龍舟。黑色的龍舟顯然是體力不足了,落後於其它龍舟。啊,只剩下30米了,25米,20米,紅色龍舟遙遙領先,藍色龍舟又追趕上來,兩條龍舟不相上下。10米,只剩5米了!呀,藍色龍舟領先了。最後我不說大家也知道:藍色龍舟贏了。藍色龍舟的劃手們下船後,都擁抱在一起,表示他們心中的喜悅。看完比賽,我念念不舍地離開了風景如畫的中山古鎮。

我覺得今年的端午節最好玩、最有趣。因爲這一次的端午節讓我領閱到了民俗風情。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4

“節分難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是爲紀念屈原而寫下的。端午傳統佳節也是因爲屈原而流傳於世的。包糉子、賽龍舟等端午傳統佳節特有的習俗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是因爲當時撈救投泊羅江而死的屈原所傳承下來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賽龍舟不再只是單純爲紀念屈原而舉行的了。它演變成了一項最富激情、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努力奮爭,拼搏向上的精神的運動。賽龍舟這項具有紀念意義的運動,不僅突破了時間、地域的界限,還成爲了國際性的賽事,得到了新的發展。

包糉子也是爲了紀念屈原,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紀念意義。糉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蘆葦葉在外圍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當然,糉子也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地區,就會包出不同的糉子。雖然形狀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雖然風味大不相同,但都寄託着老百姓對屈原這位偉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到了。可是,心中卻有一種淡淡的失落感。隨着社會的發展,端午傳統佳節的節日氣氛也在逐漸減弱。端午傳統佳節和衆多的中國傳統佳節一樣,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關於端午傳統佳節的由來之說不只是爲了紀念屈原這一個,但卻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個。關於端午傳統佳節由來的傳說,雖是衆說紛紜,卻也爲它增添了不少神祕與魅力。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華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端午傳統佳節在我國已延續了二千多年的歷史,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的積澱,從而賦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內涵。

其次,端午傳統佳節還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傳統佳節的每一種延續下來的紀念活動,無不是寄託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與心願。如果說端午傳統佳節是因爲傳說而顯得更加動人,那浸透在端午傳統佳節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則讓它散發出永恆的魅力。傳說可以動人,而情更加感人!

節日豐富的人文內涵,在於挖掘和弘揚,有時我們的傳統節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不夠。我們的社會,應該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傳統文化絕不是“封建”、“落後”的代名詞,而應該成爲新時代我們引以爲豪、爲傲的民族瑰寶。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5

端午節的粉蒸肉 在我國每年有許多的傳統節日,其中算端午節最爲特別了,據說人們爲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要在端午節這天包糉子表示對他的懷念。

在我們的家鄉過端午節時,大人們多比較忙,也不可能像春節那樣隆重,提前準備各種過節的食物,可即便是再忙,大人們也要擠出半天時間來準備一些端午節的特別食物,其中家鄉人特製的粉蒸肉是必不可少的。

到了下午,大人們紛紛放下手中的活,開始準備晚上要吃的食物。每次奶奶先將一小碗大米放在鍋裏反覆的翻炒,直到大米發黃並散發出陣陣香味時,將其盛出,放在石磨中碾壓成粉,然後將新鮮的豬肉洗乾淨拌好各種調料,最後,均勻的裹上準備好的米粉,將裹好米粉的肉塊放在盤中,全都裹完後,就可以放在鍋裏蒸了。我們便垂涎欲滴地等待美味的誕生,我有些迫不及待,老是跑到竈前問奶奶有沒有做好,奶奶說:“粉蒸肉一般要蒸4到5個小時,當有一股特有的香味撲鼻時,才能讓你品位到粉蒸肉的絕佳味道。”我也一直在想,要想吃到很好的美味,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緻的技藝。終於要到吃晚飯的時間了了,我爭先恐後的擺放完餐具,等到大人們落座開來,我就開始狼吞虎嚥的品嚐着我期盼已久“粉蒸肉”了。奶奶說:“乖孫,慢點吃,別噎着,奶奶做了好多呢!”真好吃,我一邊自言自語,一邊還不停的夾起一塊粉蒸肉往嘴裏放,一直吃到肚子感覺很脹時我才戀戀不捨的放下筷子。

晚飯後我依然興致很高的向奶奶盤問着關於粉蒸肉的故事,據說清末明初時崇禎皇帝微服南巡,到了一個叫鄭韓的地方停留了一段時日,在一天郊遊時,來到了封后嶺,天色已晚,崇禎皇帝感到又飢又渴,這是離他們住的店又很遠,一時無法回去,於是便投宿在附近的一戶農夫小店,善良的農村夫婦非常好客,把家中準備過節才吃的扣碗肉拿了出來,經過加工送給崇禎皇帝食用。崇禎吃後大悅,當村夫告訴他這是他們祖傳的粉蒸肉是,崇禎更是留戀剛纔的味道,甜中帶鹹,肥而不膩。於是第二天崇禎離開時將農村夫婦帶進王宮中,於是粉蒸肉這樣的美食就一直流傳至今。

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再不用手碾米粉了,到超市就可以買到現成的,雖說現在也可以經常吃到粉蒸肉,可我還是感覺家鄉的粉蒸肉是我吃過最好的人間美味,讓我久久回味。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6

端午,家裏又稱五月節,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我的生日的前一天。也是一個蟬聲如織的季節,炎熱的天氣炙烤着大地,令人難耐。話說端午是爲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投汩羅江自盡殉國。而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鄉里鄉親製作各式各樣不同風味的糉子,有三角形、長方形、正四角形,鹹、甜、辣等,讓人垂涎欲滴。

思及此,倍增了一份思鄉之情,爸爸那令人拍板叫好的廚藝、想念媽媽準備的嘮叨、思念家鄉風土人情的味道,在種種情感的推動下,我跟公司申請了下月五天的連休假日(15、16、17、18、19)。準備回家探望雙親,這是一種莫大的幸福與享受。在這快節湊的現代社會,不是人人都可以有一場說走就走的雙程。想想,我是今年二月初才離家,距今也不過才4個月之久,但不知爲何,越長大越發的懂得珍惜親情、把握當下。

人一天有二十四小時,除工作、吃喝拉撒睡外,所剩下的時間寥寥無幾,陪伴父母的時間就更稀少了。哪怕一個電話、一條關心的短信、一句輕聲的問候,都足以讓父母感動歡顏。父母就是這麼簡單得容易滿足,他們沒有別的奢求只願子女安好,便是晴天。

曾不知在哪看到過這麼一句話:成功的人都是與家人笑到最後的人。道出了一個怎樣的哲理啊,事業成功的背後是來自於家庭穩定和諧、其樂融融。想說,只有懂得品味生活的人,才能領略鮮花的芬芳。父母的愛,就如晚風中的精靈舞動,搖曳生姿。感恩有你們,這是上天的旨意、上天的恩賜、上帝的眷顧,感恩爸媽,有您們,我很幸福!

公司因端午將至,給不同工齡的員工分發禮品,我收到的是整箱二十四件的蒙牛優酸乳和五香鹹肉糉。以酸奶爲基調,半年的加發金龍魚牌的食用調和油,一年的就是淨含量大10kg的孟乍隆泰國茉莉香米。俗話說:獨樂樂不如衆樂樂,而且人本就是以羣居爲主的高級靈長類動物。站在員工的角度思考,首先感謝公司的這一舉措,讓人有與民同樂的感覺、人性化管理得意味,這不失爲公司企業文化中的一個亮點。那員工心靈的歸屬何在?企業文化的形成是公司爲解決生存和發展問題樹立的,我個人覺得應以人爲本做核心,就像老話說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水可載舟亦能覆舟……

再看看今年的新聞報道、小道消息,以及社會流行趨勢,用人單位流動性高,導致用人緊缺現象滋生不止,而人員流動性強又會限制公司的發展,長遠以往損害公司的經濟效益。當然,現在也有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在暢談企業文化的若何如何,我一介俗子就不多說,以免大衆的遭受唾沫橫飛。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7

十餘年前的五月,姥姥忙完生命裏最後一個端午,便匆匆離去。

以前每自清明前夜始,臨近糉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語叮嚀,她總是踱着疲憊的'小腳,輕輕推門,輕輕走近,拾起牀邊垂落的被角,爲我一掩再掩。

物質極度貧瘠的歲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下,總是姍姍來遲。等待中長大的日子,不知何時,青葦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虛而至的瓦楞草,無聲無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個清晨,姥姥推醒了還在熟睡中的我們,笑眯眯的說,糉子熟了。燒了一夜的竈火已漸燃漸熄,大鍋裏還咕嘟咕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糉香漫過那口大鍋的四周,瀰漫在農家小院的上空,縈繞在孩子渴望的小嘴邊,飄蕩在歡快的童歌裏。

端午糉香,縈繞歲歲年年的童謠,我們在姥姥精心準備的一個又一個端午之後長高。姥姥一雙操勞的枯手,漸漸託不住昔日蹣跚的娃兒們,當小弟也站在她身後,聲漸雄渾之時,姥姥轉身回望,卻已一笑白頭。

姥姥的端午,從老家搬到城裏,仍舊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閒的市民生活,狹窄的蝸居,使姥姥更多的呆坐在門前,想念鄉間,想念寬敞的農家小院,雞鳴犬吠,想念清晨趟着兩腿露珠,一雙巧手侍弄過的黃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樹樹蔭下,幾位老鄰敘敘陳年舊話,農諺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蒼老。

最後的端午,姥姥依舊忙碌,她似乎始終是這個節日大會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記這個日子,唯獨她不會。我們從各自的家裏奔來吃糉子的時候,還絲毫沒有感覺到姥姥的端午,將在這裏停留。只記得姥姥嘮叨了許多,關於誰該談朋友了,誰該快點結婚了,別讓姥姥這麼等着。大家聽着,都沒有在意。

端午後幾日,姥姥在一個深夜忽然丟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牀邊僅僅一步之遙,卻空着手沒留下老人家隻言片語。

次年端午,凝重在無限哀思裏,大家小心翼翼躲閃着,似乎稍不留意會不慎碰落太多的哀傷。談話間,說到童年,那葦塘、蛙鳴、老家的土炕、鄰家小孩憨態可掬的貓頭小布鞋。。。。。。小弟忽然說了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來。”大家頓住了,都不說話,大弟站在陽臺,低頭點起一支菸,媽媽肩頭抽動,不知誰的眼淚叮咚掉在米盆裏,落在一隻只秀氣的青糉上。。。。。。

端午,翠綠與寂靜,蒹霞蒼蒼的古韻,帶着一春濡溼的水汽,簡淡,玄遠。蘆叢搖曳、薄霧輕裳,青衣姍姍,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妝行走在阡陌上的秀麗村姑,初見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淺笑低吟,甜而不膩,那種感覺在長久的凝睇裏掩埋,永遠都蟄伏在心靈深處不會消失。

嫺靜的汨羅江,從遠古走來,走過幾千年光陰。姥姥的端午永遠是其中一尺鮮潔的水,滌盪着我生命中的五月,走過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8

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我國的傳統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裏,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目前,國家法定休假的節日有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四個。除了這四個大家熟知的節日以外還有很多節日,比如有:七夕、元宵、重陽……而今天我來爲大家介紹即將到來的節日:端午節!端 本文來自中國有很多端午的故事,比如水漫金山,白娘子喝雄黃酒。文章我喜歡的節日端午節作文8篇出自梅子熟透以後,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她從花明柳暗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這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的讚美。

我的家鄉在東北的山區。村莊的四周是連綿起伏的羣山,山上“佳木秀而繁陰”。一條清澈的小溪在巍峨的山澗溢出,淌過炊煙繚繞,雞鳴狗叫的村莊。千百年來,古樸安寧的村莊就這樣靜靜的躺在大山的懷抱中,吸收着大地的靈氣,沐浴着陽光的光輝。

野鵑花開過不久,就到端午節了。於是,我處在異國他鄉而又回憶起在故鄉過端午節的情景來

家鄉的端午節,很多風俗跟外地一樣系百索子,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凌晨3,4點鐘,母親起牀,把事先準備好的

五色小繩系在孩子的手脖子上。小繩是掉色的,沾了水,把手腕染的紅一色,青一色,好玩極了。

端午節過了,等到第一場雨,孩子睡着後母親在悄悄的把小聲解下來,扔在水裏讓雨水將其沖走。

用五彩的紙疊了連環小寶燈掛在門楣上,象徵着一年的五穀豐登,衣食無憂。

記憶最深的是我8歲那年的端午節。那年,不知怎的,我身上起了又大又紫,腫的流膿的膿包,疼得我不得安寧,這時八一公公說“毛毛,你等着,我去弄些薆蒿來。”直到下午,他纔回來。我聽人家說這玩意放在水裏煮沸後,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後果真不疼了。第三天,就好了。

事後我問八一公公緣由。他說“你這娃子走運,逢上端午節,不然,可夠你受得!”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於恰逢上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節日吧!

家鄉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天的第一場雨後,家家戶戶就已經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酵。裏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端午酒還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呢!!!如今,媽媽也如法炮製,材料一樣,但入嘴後口感卻不一樣。我提醒媽媽:“你用的是這裏的酒,而不是家鄉自己釀的酒啊!”

我同媽媽已離開家鄉多年,但故鄉的山山水水,人情風俗在我心屏上總不能抹去。今年的端午節已經過完,我多想問問:親愛的鄉親們,你們又釀端午酒了嗎?

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9

畔,滔滔清浪重重碰撞着岸邊,意欲緊擁着碣石,無奈卻濺落,墜去,隨滾滾江水東逝大海。浪聲鏗鏘,執著也毅然,不僅使人浮想翩躚想到你,。你與激浪一般想攥住荊楚的疆土,楚地的鼎盛,故都的繁榮,但你找尋了一輩子,卻伴着你的綺夢葬身汨羅。

淌過亙古的江水溯游而上,在黯淡的燭光中望見了你。你無奈地脫去的衣胞,恨得咬牙切齒,揚起筆鋒疾書,狂嘯出你滿腹的怨恨與牢騷。昔日任左徒圖議國事,接遇諸侯的年華不再,你粲然笑顏亦鬢微霜,大楚聯齊抗秦的修明盛世漸漸地也被一心貪享貴族特權的投降派的排擠讒言所腐蝕,吞噬。回首有恨無省的往事,你便怒火中燒,恨徹心扉。但寫完橫世的後,你卻長嘆,熱淚縱橫悽然望楚。“,吾將上下而求索。”你清楚,爲了找尋理想的美政,“亦餘心之所善”,它必將履行,“雖九死,其猶未悔!”

歷史重重地行進着,不曾停輟,無論多少橫屍碾死在它的車轍上。那一年,懷王聽信奸言,念私利而不顧大局,縱虎歸山而爆發了又一場殺戮。怎奈黃鐘廢棄,瓦釜雷鳴,混亂不堪的楚國大廈將傾。數十萬的將士血灑刑場,載着猩紅的幽嘆匯成了賁張的波濤。號角嘶鳴,黃沙漫天,你在風雨飄搖中舉步維艱,潸然涕下。“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目睹了遍野衰頹後,羸弱的你掩面低泣,一腔熱忱苦心化作篇篇,“魂魄毅兮爲鬼雄”以奠國殤。秋冬之緒風,蔽日之旌旗,在你痛碎了的心上刻盡傷痕,但你對荊楚富強的赤誠,對庶民安泰的追尋卻在累累傷痛中潛滋蔓延,汩汩噴涌。痛哭數日,你炯然的瞳仁依舊如炬,“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帝王朝代的更迭並沒使你還官,在頃襄王的殘杯冷炙旁,你找尋的夢想更像那浮浪激起的金輝薄霧,縹緲得虛無,美好得令人心碎。“被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你深知仕途無望,仍死死堅守着平生找尋的綺夢,行吟江畔如墜痛淵。有人勸誡你要與世推移,你卻笑笑,笑顏如蘇世獨立的清溪,在濁水中亦不濯足而苟活。是啊,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最終,你還是懷石孑立於畔。如血般的殘陽拉長了你的身影,陪伴你的只是猿猴啼血般的哀鳴。汨羅清清清幾許,你,,找尋了一輩子清白與安泰卻終究不得志,載着汨羅清水的蕩地下,夙願得以在理想中彰顯,人格得以在長眠中永生。

,你找尋了一輩子,雖只展現墜江時的絢爛,只泛起清漪,只留下輕息,但也足夠了,畢竟江岸的青草知曉,畢竟後代的世人爲你嘆息,畢竟舉世的志士向你景慕。勿需頌“魂歸來兮”的悲吟,只求你在江底靜靜安睡,夢中一享找尋一世的歌舞昇平的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