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傳承爲話題作文800字(通用11篇)

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尤其是作爲主要學習作文類別之一的話題作文,話題作文往往不限文體,允許考生自由發揮。這類型的作文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以傳承爲話題作文800字(通用11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以傳承爲話題作文800字(通用11篇)

以傳承爲話題作文1

五月的熱浪把油菜稈子染黃了的時節,父親帶着我回了老家。

找到奶奶是在油菜田裏。奶奶站在一片金黃中,拿着鐮刀喜盈盈地割下了一茬又一茬的油菜。只見她頭頂着炎炎的烈日,腳下是黑黑的土地,豆大的汗珠從她臉上滴落,她彎腰,低頭,割,一茬一茬的油菜就躺着了。

我扯着嗓子喊:“奶奶。”父親也朗聲叫:“媽。”奶奶擡起身,擦擦頭上的汗,喜滋滋地喊:“你們回來怎麼不說一聲,早知道你們回來,我就不割油菜了。等我把這塊田割好了啊。”

父親說:“就是回來幫你割油菜的。”

奶奶笑得合不攏嘴:“不用不用,我一會就好。”

奶奶正說着,父親已趕上前,拿過奶奶手中的鐮刀:“難得回來,怎麼也要讓你歇着。”我也拉着奶奶,給奶奶遞上回來時買的汽水:“奶奶,歇會,喝口水。”

奶奶笑得更開懷了:“好好好,我歇會。”也不再勉強,拉着我坐在割下來的油菜杆上。我隨手摘下一個小豆莢,鼓鼓的,剝開,一個個像黑珍珠似的菜籽,彷彿一個個新孕育的生命。我想起奶奶去看我們時,帶去的一壺壺香香的油,就是這些菜籽榨出來的。

我抓過奶奶的手,糙糙的,手心裏有些老繭,我有些心疼。“奶奶,種油菜太辛苦了,你看你忙得滿頭汗。”

“不辛苦不辛苦。”奶奶笑着拍我的手,又指着父親。“你爸上班不苦?你上學不苦?吃苦沒什麼的,有東西收就值得了。”

我看着汗從父親頭上滴到眼鏡上,父親擡手擦擦,又繼續割。我點點頭,我知道這是奶奶在用樸素的語言提醒我呢,學習上也要肯吃苦纔有東西可以收穫。

奶奶欣慰地說:“你們都孝順,奶奶再苦都值得。”

奶奶坐了會就坐不住了,父親割菜杆,她便去把菜杆捧到板車上。我和奶奶一起堆着菜杆。我捧,她堆,菜杆很快就在板車上堆成一座小山。和奶奶一起推着板車,聽着路過的鄰居調侃:“巢奶奶,好福氣,孫子都會幫着做事了。”我心裏是滿滿的幸福。

我想,這也許是一種傳承吧。奶奶傳承了我勤勞踏實,父親傳承了我孝順懂事,而我,也在這傳承中收穫了最寶貴的財富。

夕陽西下,我們一家子都洋溢着笑容,滿載而歸了。

以傳承爲話題作文2

在每個微風料峭的清晨,慢慢地嘬一碗濃香滾燙的魚粉,是衡陽人的最愛。而在這條街上,最負盛名的魚粉店就是“謝家魚粉”。

謝家魚粉店不大,市口卻很好。人們說起吃魚粉,都習慣性地說:“去老謝家吃!”每天清晨,第一個門前排起長隊的店,一定是謝家魚粉店。

令人疑惑的是,謝家生意這麼好,怎麼不開分店呢?。聽說,有人曾勸過謝家人去外地開分店,無論是老謝還是老謝的父親,都只搖着頭說:“不行,沒有當地的水、稻米和魚,魚粉是做不出這麼好的味道的。我就沒聽說過外地的魚粉店能做出正宗的魚粉來!”那勸說者得了拒絕,到也沒有再勸。倒更認準了謝家魚粉的品質。這樣,謝家這固執的名聲倒是在小鎮上傳揚了開來。

老謝除了在魚粉質量上固執了些,其他方面可是也隨和。他每天都笑眯眯的,迎來送往,與街坊鄰居親親熱熱如一家人。他還是個熱心腸,無論誰家有困難,他都不介意幫一幫。

人們都說,這是他繼承老父的傳統。有一年小鎮鬧饑荒,我家就是得了老謝父親的接濟,謝家經常免費提供魚粉給我的親人吃,爲照顧家人的自尊,還說:“將來你們有錢了再還我吧!”等我家人去還錢的時候,老謝說:“你們啥時候欠錢了?”至今,聽說老謝還主動資助着幾個家庭經濟條件困難的大學生。提到謝家的家風傳承,小鎮上哪個人不豎起大拇指,讚一聲:“好!”?

寒假時,我又回了一趟老家。現在已是老謝的女兒女婿執掌這家店,老謝也不時在店裏的廚房大展身手。店依舊是那麼小,生意也依舊那麼好。較五年前,一切彷彿都沒有改變,除了換了個掌櫃和掌店人。我在店裏點了一碗魚粉,坐下來等。老謝的臉隱藏在水霧後,朦朦朧朧的看不真切,但也足夠讓人感覺到他的專注——他手中正在操弄的,彷彿不是魚粉,而是一件舉世無雙的藝術品。

魚粉好了,潔白如玉的粉,雪白濃稠的湯,嘬一口,細細品咂,頓覺脣齒生香。我忽然想到,這碗魚粉裏,傳承的不僅是一門技藝,也不僅僅是專注品質的工匠精神,更是中華民族和諧友善、扶危濟困的美德。

以傳承爲話題作文3

“灑下牀前明月光,上下千年一夢長,中華上下五千年,唯有傳承可保藏。”——題記

悠久古鎮,傳承文明。走在那熟悉的小巷中,不由地想到在這古鎮的三尺講臺上,有個身影,從青絲到白髮,不斷地傳承着中華的美德、中國的文化,而那身影就是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是一個“潮老頭”,學會了用微信、玩抖音,還經常問我一些網絡用語,比如“飯圈女孩”“老司機”之類。但你可別被她的表像所欺騙了,在她緊跟潮流的背後,是中華文化的積澱,是那三尺講臺上的一次次傳承。

我的奶奶以前曾經是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她,認真勤懇,總是“挑燈”夜讀備課到深夜;她,慷慨激昂,總是孜孜不倦地把所學傳授給學生。我的奶奶特別喜歡古詩詞,經常在課堂上引經據典,把枯燥無味的課堂上得生動有趣。她通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引導孩子們要心懷感恩孝敬長輩;她通過“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告訴孩子們認識事物要客觀全面;她通過“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鼓勵孩子們即使身處逆境也要奮發向上鬥志昂揚。奶奶默默地以自己的行動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傳承。

在我眼中,奶奶“生而爲傳承”。她不僅僅傳承中華文化,她還將家風傳承,將中華美德傳承。雖然我是奶奶的“掌上明珠”,奶奶對我的需求總是有求必應,但我一旦犯了“家規”,奶奶總是不留情面地批評我。有一次,我和奶奶一起出門,迎面碰上隔壁鄰居阿姨,我正低頭貪婪地舔着手上的冰淇淋,對阿姨故意視而不見。奶奶等和阿姨打完招呼後,嚴肅地批評我沒有禮貌,並讓我背誦《三字經》“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奶奶的言行讓我看到了中華美德的傳承,也讓我深深地明白要先學會做人,才能學好書、做好事。

傳承,一個厚重的字眼,但不一定驚天動地,望而生畏。其實傳承就像我奶奶一樣,用自己那一份微薄的力量,去守護中華文化,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去傳播中華美德。奶奶說:“歷史在生活路上漸行漸遠,能挽留他們離去腳步的,只有一代一代綿延不絕的傳承。”所以她奉獻一生去傳承,她也教會我如何傳承。

傳承中華文化,我們雖如一根小小的火柴,卻能點亮一片星空;傳承民族美德,我們雖如一片綠葉,但點綴整個春天;傳承,讓我們駕駛一葉扁舟,驚動一片大海。我們所傳承的,是生命的支撐,成功的基石。

以傳承爲話題作文4

歲月的軸輪吱呀呀地轉過春雨秋風,夏日冬雪,站在歷史的祠堂前,改變的是人的年齡和麪貌,不變的是內裏的氣韻氤氳,風骨流傳。

一大團黑黝黝的流動線條,交織纏繞,在中華民族的純白長卷上,將一個個蕩氣迴腸的俠義恩仇,一段段血染江山中的無奈往事一一書寫,文字永遠是文明的先驅者,甲骨文的出現爲文字的進化,文明的出現奠定了不可磨滅的基礎,商朝之後的時代是中華文化加速漫延的時代,文字的傳承悄無聲息卻又讓人感覺這就是傳承,不動聲色的外表下,隱藏着大氣象。

每個小孩子學習中文,單單是讀音,就漢字平平仄仄的讀音,從每個人口中發出,稚嫩的聲音中隱含着無形的自豪與驕傲,他們柔和嬌嫩如清晨玫瑰的臉上,浮現着隱約的莊重與睥睨。更別提寫法,毛筆鉛筆鋼筆,筆下誕生過一個又一個字節,在田字格的方格中,橫平豎直,有棱有角的一個個方塊字,如今越來越盛行,越出名,在古老文明的進化歷程中,始終沒有落下腳步的中華文明,現在加快腳步奔向新時代的黎明。

比文字傳承更重要的傳承是氣節,從整日在汨羅江邊遊蕩,最終與汨羅江同化,流向遠方的靈魂開始,中國人的氣節延伸出去,根深蒂固地盤亙在每個心靈的最深處,不論是:“世人獨醉我獨醒,世人皆濁而我獨清”的杜甫,還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的文天祥,亦或是近代以筆爲矛直刺人間不平的先生——魯迅,氣節這種無形無狀的東西在每個人的腦海中設下一口警鐘,用道德底線束縛人的行爲,用名人典故催化人的心靈。氣節的傳承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命脈,亦是每個中國人引以爲傲的精神源泉。

傳承,一個厚重的字眼,但不一定驚天動地,望而生畏,就像孔廟每一年的祭祀活動,早已驚醒了沉睡的孔子文化,以那樣的雜亂喧囂中,真正靜心思索與孔子對話的人又有多少。他們們的心意可能是好的,卻在越走越寬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歷史,文明在生活路上漸行漸遠,能挽留他們離去腳步的,大概只有一代一代綿延不絕的傳承。

以傳承爲話題作文5

在城市狹窄逼仄的縫隙中生存、遊走,我的心一點點迷失。走進古巷,幽長的青石板路,夾在兩側古色古香的房屋中,煙雨縈繞下宛如夢境,順着小路的盡頭,是一道靜靜的門。

輕叩有掉漆的'硃紅色大門,一對銅獅子紋樣的門環的古樸和觸及的微涼平靜了我內心的煩躁與不安,帶來一份久違的寧靜與安詳。邁步來到一處掛滿布匹的小院,藍印花布隨風輕揚,似一朵朵蘭花在空中綻放。你坐在其中,像極了澄澈的天空,寧靜從容。

你或許年近花甲,雙鬢零碎的斑白折射着熠熠光輝。有些彎曲卻依然挺直的身板在一身墨藍色長褂中竟隱隱有了些仙風道骨之氣。厚厚的老花鏡下,一雙有些渾濁的眸子竟閃着光,不知是否只是落日餘暉的映照?一雙佈滿繭子的大手握緊刻刀,一個婉轉,一個花式,一個使力,我看見,那素白的拓板上,古樸娟秀的花紋被勾勒得活色生香。動作行雲流水,雕刻筆走龍蛇。我的心底不由生出些傳承的溫暖,不免對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些許的自豪。淡白的細屑隨着刀尖的舞動而輕揚,刀走龍蛇刻秋意,便見絹布生花香。細屑如星辰似的,染白了你的衣袖,淡然了靜好時光。幽幽的蘭花混着淡淡的時光氣息在小院中蘊散,給這千年的傳承與堅守蒙上了一層淡淡的生機,也讓我的心漸漸開朗。

老人輕拈絹布,附於膜上,小心翼翼的置於藍水一汪中。或許是因爲秋水涼意,你那蒼勁的大手竟如雙頰般微微泛起紅暈,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慈愛又耐心,以時光的水墨勾勒出滿日淳樸與安然。

布上的圖案一點點清晰,似一朵朵蘭花在水底綻放,又似那水中舞動的精靈,充滿生機而又優雅。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歷經千年,也許只有這藍印花布如故,隔去了外界的喧囂,堅守內心的寧靜,無數次的興起與沒落改變了你的容貌,卻無法使這藍印花布隱退。是啊,這纔是生活的本質吧,這纔是朱自清筆下“生於斯,長於斯,歌於斯”的故鄉吧。

藍印花布守初心,紅楓舞動夕陽斜。時間的光影爲你鍍上光影兩面,是陰與陽自然的調和。感謝這位老人,是你在茫茫人海中告訴我,何謂最樸質的堅守,何謂最溫暖的傳承!

以傳承爲話題作文6

歷史沉澱千年,在歲月打磨下愈發厚重。文化傳承千年,在世代的進步中更具新生。懷着一顆朝聖般的心,前往山東,拜訪一代聖賢,流傳至今孔子。

漫步在齊魯大地,豪邁之感油然而生。當你沉下心步入孔廟,敬畏之心悄然生出。千年的古柏,曾是仲尼親手種下,巍巍的大成殿曾是乾隆親自督造。當你周圍的一切都滿載着歷史,你的心也會莊重起來。”牆角的青苔,鬥角的檐牙,古老卻煥發着生機,正如儒教的發展,從孔夫子周遊列國不被待見,再到漢武帝“獨尊儒術”時的造極,或者是佛、道文化的衝擊,甚至連動亂也無法斷絕這一古老文化。千年的傳承,無數思想的匯入。“傳承儒”如黃河之水,從天上來到人間,無數支流的添增,終成就壯觀的壺口,咆哮的水流。

但,歷經千年的傳承,也差點毀於一旦,走在熱鬧而又冷清的孔廟中,悲痛地望着破壞的痕跡。大成殿的反覆搬遷,樹木的一次次砍伐,石碑的攔腰截斷,在那些文化的吱呀聲中,在歲月的毀滅聲裏,誰不曾爲這些文化嘆首惋惜。如阿城在《樹王》中寫到的,“巨樹被狂熱的革命熱情拒倒了,“樹王”在樹的死亡中也死去了。”動亂,十年的浩劫,作爲封建禮教正流思想,“批孔”之風大肆盛行,孔廟也無以倖免,千萬藏書被炬,無數石碑倒下,魯莽的行爲愣生生將這千年文化來了個腰斬。當時的“正確”行爲,其實,大家都清楚,這同時在毀滅人類自己,“忘記過去意味着背叛”不,忘記過去意味着滅亡。好在浩劫過後,大難不死的文化又開始蓬勃發展,儒教思想又開始深入人心,被批評的重回神壇,被拉下深淵的再回頂峯,孔子憑藉着他的能力翻案了。從表面來看是的,但,在孔廟中的我眉頭緊鎖。

未清理的垃圾仍舊很多,人與人之間仍然充斥着火藥味,橫眉一皺,高聲話語一觸即發。仍然有人搶先一步,擠進隊伍中。在至聖先師的注視下幹這些的確有些不妥,當今社會,人們普遍有些煩躁,話語也不覺急了起來,這可不是提倡“仁”的思想所教育的。這也不該是禮儀之邦中普遍存在的。推行的孔子之風應當更加深入人心。人的內心很難完全接受一個思想,素質的問題仍需解決。

當今的我們站在文化傳承與否的邊緣,而決定,就在現在。

以傳承爲話題作文7

看到這個題目,不由得想起了這樣一羣人,他們傳承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堅毅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勇毅,用一腔熱血向黑暗的舊社會發出了紅色戰帖,用滿腔激情撞開了民主的大門!

然而,這些歷史的記憶似乎已經被人們在不經意間淡忘了。如今,領土爭端問題不斷升級,“釣魚島”事件愈演愈烈,國際形勢進一步陷入到緊張複雜的氛圍中,可是我們的一些當代少年又在幹些什麼呢?他們整日沉醉於“八阿哥”“四阿哥”的溫柔裏,讓那一聲聲“山無陵,江水爲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迷得神魂顛倒,真是聞者有氣,觀者含淚!

不錯,我們需要娛樂,需要適當放鬆。但如果這就是淡忘那些歷史記憶,抹殺那些仁人志士爲我們作出的犧牲的理由,你認爲說得過去嗎?

思緒追溯到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在那片廣袤肥沃的土地上,一雙魔爪正向她悄悄襲來。於是,奴性的氣息便在那片土地上彌散開來,侵略者在這片被他們喚爲“滿洲”的土地上肆意屠戮,並以此爲樂……難道我們能將這段屈辱的歷史置之腦後嗎?難道我們還會無動於衷,仍沉迷於那些“格格”與“阿哥”們的溫柔鄉里嗎?

假若在那個年代裏,人們不能傳承辛亥英烈“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鐵血”,而信奉侵略者口中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的謬論,放下手中的武器,抗戰的結局又將如何?恐怕我等早已在奴化統治下,改學日語,見面招呼時“哈伊,哈伊”起來了吧!

作爲華夏子孫,“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是歷史賦予我們每個人的應盡責任,我們身上的血性更是推動歷史車輪不斷前進的動力。我們怎能以淡忘歷史來維繫所謂的和平?果真如此,我們的子孫再讓我們詮釋“忘記歷史就意味着背叛”時,我們情何以堪?

刻意的隱忍與讓步不是真正的寬容,對歷史的漠視和淡忘纔是最大的隱患。試問,有誰能夠保證那些永遠無法結痂的傷口不會在後世隱隱作痛?

幸好在這個時候,還有一羣人,他們爲了維護國家權益,毅然駛向了那座爭端不斷的島嶼。

他們,傳承了歷史的精髓;我堅信,我們終將成爲他們……

以傳承爲話題作文8

悠久的傳統文化經歷了數千年的洗禮,能夠流傳至今真的不容易。而傳統文化的傳承,離不開這樣一羣人的守護。

山塘河畔,雨水滴落在青石板上,彷彿滴穿了千百年的時光,訴說着歷史變革的滄桑。在這樣一個細雨迷濛的時節,我遇到了一位繡娘,聽她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山塘河上,有一位小女孩在烏篷船上嬉戲,她是河畔上蘇繡店老闆的女兒。她從小就對蘇繡異常着迷,便纏着母親教她蘇繡。母親拗不寸她,便開始教她。誰知,她對於蘇繡的異於常人的天分使母親大吃一驚。從那以後,她每天都練習蘇繡,無論有多麼不容易。河上的烏篷船上再也不見她的身影。她的手指不知被針扎過多少次,起了多少的繭子。

長大後的她接手了這家蘇繡店。她精巧的繡功和奇思妙想的創意,使得店裏的顧客絡繹不絕。山塘河上,一隻只烏篷船穿行着,泛起的陣陣漣漪彷彿從未停止過。

可是,好景不長,隨着工業的發展,現代化的工藝品層出不窮,她店裏的生意日益冷清。店裏的繡娘紛紛辭職,去找其他的工作。烏篷船變得幾乎沒有了,河面上幾乎再無漣漪泛起。有的人經過蘇繡店,看到大門開着,門上硃紅色的漆早已褪去了原本的光澤。跨過被大雨沖刷的早已斑駁的青石門檻,只見店裏的繡品琳琅滿目,而店裏的顧客卻寥寥無幾。那人便勸她早點放棄吧。她卻搖了搖頭,繼續手上的針線活。

當我遇見她時,她已經繡了近半個世紀的蘇繡了。這幾十年走得竟是這樣快,周圍的一切都變了,但不變的,是她的初心。儘管守護蘇繡的過程是真的不容易,但她依舊保持着對蘇繡的堅守,將這份情懷延續至今。

她的臉上浮現出淡淡的微笑,說道:“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有一個願望,就是將這手藝傳承給下一代。"

當我走出蘇繡店,靜靜地看着遠方,雨水滴落在青石板階上,泛起淡淡的雨霧,我的耳畔不停地縈繞着她的那句話……

悠久的傳統文化經歷風雨變遷,在那薄如蟬翼的破舊宣紙上,即使是一陣微風吹過,也是那麼容易灰飛煙滅。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華夏兒女的驕傲。就算守護的過程是真的不容易,但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去傳承和發揚,使其不斷煥發出璀璨的光芒。

以傳承爲話題作文9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淵源流傳,而如今,又有誰堪摘?

一個人寧可物質匱乏也不可精神的空虛。若精神一旦空虛便會導致靈魂的遊離。沒有精神的人是可怕的,一味追求金錢名利而無任何思想,猶如木偶伶俜地遊離於人世間。

隨着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名人故居屢遭被拆厄運。對歷史建築的野蠻拆遷是一種“文化自殺”。國家文化局局長單霽翔多次指出,在“舊城改造”和“危舊房改造”的口號下,很多城市已面目全非。於是,改造後“千城一面”的請款日益嚴重。許多城市連紀念品上也有體現有時滿街都是麻將牌,鼻菸壺。缺乏對當地文化資源的開發和歷史要素的選取。使地域性,差異性難以表達。城市如人失去記憶,將無法辨清未來。舊城是城市的記憶,是城市的文化,建築物裏的故事,承載着很多歷史記憶,是城市的標誌和象徵。我們追求發張,卻不應毀滅記憶,忘掉過去,失去了四合院,衚衕,北京不再是完整的北京。”拆掉”的園林,蘇州就猶如斷了吃的鳥兒,難以快作樂自由飛翔。一味地追求“時尚化”,扼殺原有的精華,無疑是捨本逐末。真正震撼人們心靈的不是雄偉建築,往往是文化和精神。所以,留住舊城,留住記憶,留住人們的心!

爲此,人們應傳承中國文化!

爲弘揚和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國家博物館於1月11日上午在北門廣場舉行孔子塑像落成儀式。此舉動體現了國家對儒家思想的重視,對孔老先生的尊重。從某種程度上,在傳統文化受到衝擊下,立孔子像有助於弘揚傳承中國文化。但同時,傳承中國文化不僅靠立孔子像可以輕易解決,需我們通過更多的途徑去弘揚和傳承。其次,中國文化元素之多,不能以儒家文化以偏概全而忽略其他。因此,傳承中國文化應全方面,多渠道進行。

傳承,理應是中國人民美好傳統。將好的精神文化一代傳一代,一代影響着一代,即傳承之意義。

爲了避免漢字漢語沒的寂寞,冷眼看國學熱的情況愈加嚴重,中韓端午申遺之爭韓國勝出的悲劇發生。

請全國人民共同攜手傳承中國文化!

以傳承爲話題作文10

人生如書,識亦如讀書,英雄和傀儡,永恆與隕滅,孰是孰非,評說在讀者,時間做檢驗。20xx年,是周恩來總理誕辰120週年。“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是他在少年時代立下的宏偉志向,也是他一生爲之奮鬥的目標,激勵和影響了一代代青少年。

很小的時候,總是聽爺爺講關於以前中華人民爲了幸福生活而努力奮鬥的歷史,自那時起,一顆想要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種子便播種在我幼小的心中。

不知何時愛上的書法,那一頓一轉的動作,讓當時的我魂牽夢繞。自從走進那間書法教室,我便覺得,我的未來,一定與那筆墨紙硯息息相關。教室裏,清澈透亮的窗戶,潔白乾淨的牆壁,空氣中若有若無筆墨的清香,輕輕播放的音樂,一下牽住了我的心。可學習了一些時日後,我的字卻還是不見長進。潔白的宣紙上赫然顯現着幾個毫無筆鋒的字,厚重的墨汁,沾染了純淨的宣紙,亦沾滿了我充滿惆悵的心。側過頭,身旁與我同年級的同學握着筆,在宣紙上行雲流水地書寫着,淡淡的墨痕與純白的宣紙亦相得益彰。

我垂下頭,略帶沮喪地嘆了口氣。“想什麼呢?”老師走了過來。我悶悶地說:“爲什麼別人可以寫那麼好,而我卻事倍功半。”老師笑了:“不會想放棄了吧,寫字,講究的就是堅持與耐力。你若是沉不下一顆心,怎麼可能寫得好呢?你看,筆要這麼握,你那樣抓,是使不上勁的,每個筆畫都要有筆鋒,看,這樣寫起來會不會好一些?”一邊說着,一邊用筆在紙上略加點寫,幾個瀟灑清逸的字便躍然紙上。

我重又拾起筆,按照老師的方法,慢慢書寫着。老師在一旁看着,不時還指導一番:“你這樣是不對的,筆畫都是浮在紙上的,中國人寫字,講究的是骨氣,你若是這樣軟綿綿的,卻是失了剛強。”我仔細揣摩着老師的意味,細細體味着。

直到如今,從顏真卿的楷書到王羲之的行書,這些年來,我學習的不僅是書法,還有堅持不懈、勤奮刻苦的學習態度,更是中國文化的傳承。

那一個個瀟灑清逸的字與宣紙的交融,每一筆都是藝術,在書法家靈巧的筆尖悄然綻放,像是舊時光的古典美人,一腔一調皆別有風韻。時光中時移世易,湮沒了沙石與塵埃,而書法則是大浪淘沙後的稀世珍寶,閃耀中華。

以傳承爲話題作文11

中國之所以能成爲世界上的文明古國。我想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華文化具有頑強的生命與內存的活力。

傳統文化是民族內在的靈魂和血脈,是古人對民族的身份證明,是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統一的紐帶,是中華兒女和睦相處共同繁榮的家園,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發源地,是中華民族的動力。

可是長期以來,我們對傳統文化不怎麼尊重。在20世紀中後期,文化革命使得中國文化元氣大傷。固然傳統文化有缺陷,它的封建專制思想,綱常名教和等級尊卑觀念被保留了。然而世界上又有哪個民族文化是完美無缺,無懈可擊的呢?又有哪個民族對自己傳統文化鞭撻、摧殘得如此絕情呢?恰恰相反,我們到處可見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愛惜和保護。一片街區,一棟樓宇,一所宮殿,都被保存其原物風貌,儘可能給後人留下曾經的情感記憶和歷史文化。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重拾文化自信顯得就猶爲重要了。不久前,網友陸續把一些中華民族的傳統老規矩搬上了網絡,希望它能重新走上文化舞臺,有人說這是封建思想在作祟,在這個人人平等的世界,那些老掉牙的思想早應該被淘汰掉了。而有的人又說,中國的文化古老而又死板,不像外國文化先進。如果說前者的思想有激進之處,那麼後者卻是一種極度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現。

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只覺得異族的文化更優秀,於是放棄自己的文化而依附在別人的文化下度日,那是典型的失去了文化自信。如此,遲早有一天,這個國家會像它的文化一樣,從此在世間消失。因此,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發揚傳統文化的精髓,是我們新時代的年輕人應該做的。

對於那些過時了的,可以陳列在博物館,對於那些還適應時代需要的就好好發揚。如果說“笑不露齒,話不高聲”過於拘束,但我們在特定場合不應目中無人地放肆,要讓文明的言行舉止成爲生活的常態。如果在公開場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實在太累,你可以在家裏隨意放鬆。因此,不要說這些“老規矩”是死板的文化,我們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它變得更加靈活,更加的富有時代內涵的。

記住,民族要有自信心,必須要有文化自信;要有文化自信,必須重拾傳統文化,再造中華文明的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