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的山作文1000字

玉女峯亭亭玉立於二曲溪南,突兀挺拔數十丈。峯頂花卉參簇,恰似山花扦鬃;巖壁秀潤光潔,宛如玉石雕就,乘坐竹筏從水上望去,儼然是一位秀美絕倫的少婦。“插花臨水一奇峯,玉骨冰肌處女容。”這是詩人對玉女峯風采神韻的真實寫照。

武夷的山作文1000字

玉女峯和大王峯隔岸相望,像一對脈脈含情的情人,鐵板嶂橫亙其間,好像故意從中作梗。也許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引發了騷人墨客的豐富聯想,於是就繪影繪聲地編出了大王與玉女這一流傳千古的愛情故事

傳說在很早以前,武夷山是一個洪水氾濫野獸出沒的地方。百姓輾轉溝壑,無以爲生。一天,從遠方來了位叫大王的小夥子,目睹這一悲慘情景,便帶領大夥劈山鑿石,疏通河道。經過不懈努力,終於治服了水患,被疏通的河道就是今天的九曲溪,挖出來的沙石,便堆成了三十六峯,九十九巖。從此,人們在這裏開荒種田,劈山種茶,過上了好日子。有一次,天上的玉女駕雲出遊路過武夷山時,便被這裏的美麗情景迷住了。於是她偷偷地下凡留在武夷山,並愛上了這個勤勞勇敢的小夥子。不幸,此事被鐵板鬼得知,他就密告了玉皇。玉皇大怒,下令天兵天將捉拿玉女歸天,玉女不從,一定要與大王結爲夫妻。鐵板鬼就施展妖法將他倆點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兩岸。鐵板鬼爲討好玉皇,寧願變成一塊大石,也就是現在的鐵板嶂。插足在他倆中間。從此,大王和玉女倆只好憑藉鏡臺,淚眼相望了。

玉女峯下是碧綠清澈的浴潭,相傳是玉女沐浴的地方。潭中有一方正巨石,上有“印石”二字,相傳這是大王送給玉女的定情信物。玉女峯右側,是一塊巨大的圓石,光潔照人,這就是玉女梳妝打扮的鏡臺,壁間刻有“鏡臺”二字,大可盈丈。

明代建州刺史華容謝上箴書,勒於鏡臺石上的“鏡臺”兩大字,原出自佛家揭語“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朱熹也有“塵垢既去,則鏡自明,瓦鑠既掃,則室自清”之句,比喻出家人時時事事都要端正身影,清心寡慾,即古時的.“正冠鏡”、“天鑑”。這是道家文化的體現。

玉女的神話傳說,激發了古今多少詩人的詩情與靈感,著名作家劉白羽在《武夷頌》一文中妙筆生花地寫道:“我曾仰望長江上的神女峯而惆悵,我曾凝眸石林中的阿詩瑪而慨嘆,但我以爲武夷山的玉女峯的確是美的驚人,它不但婀娜多姿,而且神情飄逸,當我們的竹筏已浮游而進,我還屢屢回顧,它使我想到我在巴黎羅浮宮中默默觀賞維納斯那一時刻我心中所升起的親切、喜悅,完善的人和生命自由的莊嚴的嚮往。”這個悲劇故事,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追求婚姻自由,生活幸福的美好願望。二曲草坪上已樹立一座玉女情石像形象地表達了這個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