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課》讀後感_讀《最後一課》的感想作文

《最後一課》讀後感

  一、書籍簡介

  《最後一課》是法國小說家阿爾豐斯·都德所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1873年,首版於《月曜故事》。 

《最後一課》讀後感_讀《最後一課》的感想作文

  《最後一課》講述的是在普法戰爭中被普魯士強行割讓的一所鄉村小學在上着告別自己母語的最後一堂課,通過一個孩子的眼光來展現整個淪陷區的屈辱和對自己故土的深切的思念。

  《最後一課》取材精煉,文字簡潔,主題明確,結構緊湊,每段每句都和題目緊相呼應,沒有廢話,沒有閒文,這兩千字可說是字字有作用,並且在字裏行間蘊蓄了無限深遠的意境。

-------------------------------------------------------------------------------------------------

  二、作者簡介

  阿爾豐斯·都德(1840—1897年),法國現實主義作家。生於一個破落的商人家庭。曾在小學裏任監學。17歲到巴黎。開始文藝創作。1866年以短篇小說集《磨坊書簡》成名。作者以故鄉普羅旺斯的生活爲題材,流露了深深的鄉土之戀。之後,又發衷了自傳性小說《小東西》。1870年普法戰爭時。他應徵入伍。後來曾以戰爭生活爲題材創作了不少愛國主義的短篇。他一生共寫了13部長篇小說、1個劇本和4個短篇小說集。長篇中較著名的除《小東西》外,還有諷刺資產階級庸人的《達拉斯貢的戴達倫》和揭露資產階級生活的《小弟弗羅蒙與長兄黎斯雷》。

-------------------------------------------------------------------------------------------------

  三、《最後一課》讀書筆記

  今天我讀了德國小說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讀完這篇文章後,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這篇文章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頑皮、不愛學習,也不知道什麼是國家命運、民族尊嚴的男孩形象——小弗郎士。通過上最後一節法語課,他認識到普魯士軍隊不僅佔領了他的家鄉,還要剝奪他們學習本民族語言的權利,使得小弗郎士在心靈上、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小弗郎士有對自己的悔恨、有對侵略者的痛恨,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當韓麥爾先生翻開教材,開始講法語課時,小弗郎士對自己平時最討厭的語法,居然“全都懂”,覺得韓麥爾老師“講的似乎很容易、很容易”。但是一切都已經晚了。

  讀完這個故事,難道我們就不能從這個故事裏受到啓發嗎?不,我們能!

  這個故事通過一個無知的小學生的自敘,生動地表現了法國人遭受異國統治的痛苦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一的堅定意志。

  讀到這裏,我忽然想自己,今天的我們和小弗郎士相比是多麼幸運啊!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國家,有着良好的學習條件,身邊有給我們以諄諄教誨的老師,我們還有什麼了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最後一課”結束了,但我明白了,熱愛祖國就應該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認真學好祖國語言,正是熱愛祖國的一種具體表現。今天我們有不少既熱愛祖國又認真學好語文的好同學,但不是也有個彆嘴裏喊着愛國,心裏也想愛國,卻並沒有認真學好語文的同學嗎?學了這篇小說,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就一定要以愛國主義思想爲動力,積極自覺地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同時,還要分秒必爭地認真學好一切科學知識。

-------------------------------------------------------------------------------------------------

  四、《最後一課》讀後感30篇

  下面是小編爲你帶來的《最後一課》的讀後感30篇,因爲內容比較多,大家可以採用“Ctrl+F”查找自己想要的內容。

  第1篇:《最後一課》讀後感200字

  今天,我讀了《最後一課》這本書,我讀了這本書以後感到受益匪淺。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叫小弗朗士的法國小孩,小弗朗士他到學校上學,這卻是小弗朗士的老師韓麥爾先生給他們最後一節法語課。因爲,可惡的普魯士人佔領了小弗朗士的家鄉,小弗朗士連說自己祖國語言權利也被剝奪了。他們以後再也不能說他們祖國的語言,而是說普魯士人的語言。真實一羣可恨的普魯士人。

  我們中國科技不算太發達,至今也沒有實現我們中國人的登月夢想。而美國呢?科技日益發達,處處想佔我們中國人的便宜。我們要勇於實驗,勤動手,動腦。讓我們成爲祖國的棟樑。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爲祖國出力,讓科技日益發達。

  第2篇:《最後一課》讀後感300字

  小時候,當失去一件可貴的東西,母親總是哄着我,把我從絕望中帶出來。當今天,我讀了《最後一課》後才明白什麼叫真正的心痛,真正的離別……

  《最後一課》這篇課文講了阿爾薩斯被敵人侵佔後,師生們又氣憤又沉痛地上了最後一課……讀第一遍時,我讀不出什麼門路,可當我讀第二遍時,師生們的沉痛我可以理解,人民們的憤怒我可以明白。敵軍們簡直如虎如狼!多麼可愛的家園被他們的一聲號令搞得心灰意冷……我很敵人,恨愛搞破壞的人,更恨那些厚臉皮的“狼狽”!

  當我讀到韓麥爾先生自我批評時,我就感受到了:老師是愛學生的,小弗郎士也是愛學習的,同時也是愛老師的!

  “法蘭西萬歲!”沒錯,侵軍就是法西斯。幸福的人被敵人趕走,美好的村莊被侵佔,這都不是人做出來的!韓麥爾先生的話是對的,只要心中不滅,就算失去家園,失去親人,仇依然可以報的!

  韓麥爾先生,加油!我支持你!永遠支持你!

  第3篇:《最後一課》讀後感500字

  讀了《最後一課》這篇課文,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戰爭給無辜的人民帶來了什麼!或許,有一點還“不錯“,就是戰爭能讓一個人瞬間成長。但我想,誰都不喜歡這種”成長“方式吧!

  普法戰爭暴發後,從白髮老人到年幼小童,都是那樣地愛國!這,使我感動。

  我不盡想起了,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人民,也是如此,爲了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戰爭對人民的損害卻是一樣一樣一樣地!

  可惡的侵略者,該死的戰爭狂,無恥的叛國賊,他們是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對不親父母,更對不起自己的罪人!

  我覺得母語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傳載體。如果母語沒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爲一國人民語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盤散沙。

  那麼,外語與母語到底哪個重要呢?

  如今這個社會,不學英語你就別想上高中大學,更別想找個好工作了。既然外語如此重要,學外語的人多就不奇怪了。現在連幼稚園都開設英語課了。English成了全球通用的“國際普通話”,其他語種已經受到嚴重威脅,面臨消失的危險……這是不能忽視的。

  當法國阿爾薩斯被普魯士侵佔,最後一堂法語課便顯得格外重要。“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正道出了亡了國的法國國民心聲。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第4篇:《最後一課》讀後感600字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最後一課。

  最後一課是用一個孩子的感觀去寫的,跟我們學半截蠟燭時期差不多。第二次大戰的時候。故事內容,一個孩子帶着匆忙的上學步伐來到了學校,他們的法語老師一臉嚴肅,他得知原來從這節課以後就得要學德語了,不能再上老師的課了,不能再學自己本國的語言了。他開始後悔自己爲什麼貪戀其它事而不專心學習,老師對大家說這不怪你們,或許是因爲我或者你們忙碌到忘了關心你們的父母。他用心的聽完了這節課,讀完這個故事,會讓你感覺,這到底是一個老師在教孩子們法語,還是一個父親在把法蘭西刻在孩子們的心裏呢?那是多麼偉大的一節課啊?一節難以言喻表達的愛國課。讓人有種想要加快腳步,如果事情發生在中國,讓我有怎麼會捨得不去學習任何一箇中國文字的心情,因爲這樣我更想要努力學習,因爲自己經常在寫作文時不少字不會寫。

  我最有感觸地是,老師拿出字帖,上面寫着法蘭西,讓大家寫的時候。大家十分專心的去寫、去拼。坐在他們身後的大人也在念,坐在大家身後的老村長都念的聲音都顫抖了。

  最後一課給人講的不僅僅是一節跟老師分別的課,而卻像與祖國分別似的。我感覺有很多讓人深醒的地方,人生很多可能因爲太多花樣繁多的東西而分散自己的精神,到發現了已經錯過了。應該珍惜現在的每時每刻,它們十分寶貴,也要珍惜自己讀書的時間,還有跟熟悉的人在一起的時刻。

  更加要珍惜別人對你的付出以及珍惜自己。

  雖然這篇文章並不長,但是給我感觸還是很深的,可能我懂得後,並不一定能完全做到百分百珍惜,但是我會努力去守護現在的東西。

  第5篇:《最後一課》讀後感800字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是在閱讀法國小說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時給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話。是啊,母語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母語沒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爲一個國家的人們如果語言彼此不通,那不就是一盤散沙嗎?

  因爲是最後一堂法語課,韓麥爾先生包括阿爾薩斯小鎮上的村民,都懷着極大的民族義憤來到課堂上,參與到這莊嚴而神聖的活動中來、使得課堂氣氛凝聚在一個前所未有的焦點上。韓麥爾先生面對這些平常不關心孩子學習的只顧自己幹活村民們和這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們————今後再沒有權力學習自己語言的孩子們,激動的情緒就像火山一樣噴發出來了。雖然小說中沒有詳細的描述,但可以想象得出,他最後一課的講解是充滿了對法國、對法語的真摯的熱愛之情,飽含着對民族語言深深的眷戀之情,一定是感人至深的。

  因爲是最後一堂法語課,小弗郎士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動,他面對的嚴酷現實是他始料不及的,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來,他已經敏銳地感覺到,他不但要失去生養他的這塊再熟悉不過的土地,而且還要失去一個民族賴以共同生存下去的紐帶————本民族的語言。一種懊悔、憤恨、失落、茫然的複雜情緒,一股腦兒涌上了他的心頭。

  面對如此不可抗拒的如此冷酷的現實,小弗郎士突然開始感到祖國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他悔恨自己沒有好好學習,當韓麥爾先生翻開講義又講法語課時、小弗郎士對自己平時最厭煩的語法,居然“全都懂”,覺得韓麥爾老師“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愛國之心在此時此刻也表現的那麼強烈,他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過去討厭的東西一下子變得那麼可愛了,他眼裏的一切都跟“祖國”兩個字緊緊地不可分開了。

  這時的小弗郎士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學的祖國語言知識都學好。戰爭中的人們,無論從白髮老人還是到年幼小童,他們都是那樣地愛國!這,使我感動。我不僅想起了,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人民,也是如此,爲了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戰爭對人民的損害卻是一樣的!

  作爲教師,我想,我們的任務絕不僅僅是講好每一節課,更重要的是啓迪學生心靈深處的激情,使他們樹立遠大的志向,把學習與國家、人民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

  第6篇:《最後一課》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法國作家都德的着名小說《最後一課》,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最後一課》寫的是普法戰爭後被割讓給普魯士的一所法國鄉村小學向祖國語言告別的最後一節法語課。小說通過一個童稚無知的小學生的自敘和他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生動地表現了法國人民遭受異國統治的痛苦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

  其中,我最喜歡的主人公是韓麥爾先生。他管教學生很嚴,總是拿着一把大鐵戒尺,但他是一心爲學生好,讓他們能夠把知識記牢。他熱愛自己的國土和語言,在給同學們上這最後一節法語課時,他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知識都塞進學生的腦子裏。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祖國的語言是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是呀,祖國的語言是多麼地重要,它是我們精神生命的源泉,我們一定要學好我們自己的語言。

  我爲這些既失去國土又失去語言的法國人感到悲傷。我又被他們爭取解放和祖國統一的堅定意志、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而感動!

  向頑強的法國人民致敬!

  第7篇:《最後一課》讀後感

  大家應該都知道,如果一個國家喪失了主權,那麼對這個國家的人民又意味着什麼呢?被他國所奴役,在他國的強權統治之下用他們的生活方式開始噩夢般的生活,漸漸地把母語遺忘,漸漸地淪爲強盜中的一分子……不會的,絕對不會淪喪到如此地步!有血有肉的國人哪會這麼輕易被打倒,他們的靈魂定會在某個時刻高聳屹立起來……我讀這《最後一課》,曾深深地爲法國人民的悲慘際遇而傷懷,但是我也爲他們感到驕傲,法國人民在都德的筆下如英雄一般,那麼勇敢,那麼自豪地用他們的法語向世人傾訴着深深的愛國之情。

  文章通過描寫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學生小弗郎士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法國淪陷區的人民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還有爭取祖國解放統一的堅定意志,集中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文中韓麥爾先生說的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每個人都喜愛自己國家的語言。試想:如果一個人連自己國家的語言都說不好,學不了,那麼這個人將會多麼可悲啊!他下意識裏覺得時間很充足,學習機會多的是,反正我天天都在自己的國土上踩踏,反正我天天都在我的同胞交流……他們肯定想不到自己的國家會戰敗。等到失去的時候才珍惜,難道不是嗎?小弗郎士,包括韓麥爾先生,他們都在懊悔曾經沒有好好對待自己的校園學習生活,就如同現在的我們總是懊悔童年時代沒有好好享

  用還覺得那段時光太過短暫……

  最終他們是醒悟了,骨子裏的愛國情愫蹦出體外感染了大多數整天飄渺度日的人們。他們的靈魂在被剝離身體的那一刻奮起反抗,沒有眼淚的哭訴,沒有半點哀怨的呻吟,默默地向我預示着,法語將要帶領它的人民掀起新的鬥爭,而且是勝利的。

  語言是喚醒大腦意識的最有效的工具,它能傳遞出人類最爲大衆化的情感,在民族危難之際,我們的語言奔走相告:不想當亡國奴的,要緊隨其後!

  第8篇:《最後一課》讀後感

  我很同情小弗郎士那小鎮上的人們,或者說,是很同情“阿爾薩斯”和“洛林”的人們。失去了學習祖國語言的機會是痛苦的,成爲亡國奴的日子更是痛苦。

  這痛苦,來自於失去。

  小弗郎士不久前還對法語頭痛不已,然而,短短的時間內,他便覺得“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他的轉變使我驚訝,他的愛國熱情讓我感動,同時,他的情感也給了我一些啓示。

  爲什麼人往往在失去某種東西時,纔會感受到它的重要,才知道後悔,才知道責怪自己?或許有些東西,失去了還可以再尋回;然而,有些東西是永遠也無法尋回的。

  就像小弗郎士,他一定會責怪自己當初爲什麼要貪玩,爲什麼不認真學習,爲什麼那麼討厭韓麥爾老師,爲什麼……其實這種感受不一定在當了亡國奴之後纔會深有體會。比如,和形影不離的朋友爭吵以致友誼破裂;因爲虛僞而失去身邊人的信任;爲了追逐名利而失去生活的快樂……這時後悔已來不及了。

  有了小弗郎士的前車之鑑,我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而不要經歷痛苦的“最後一課”。

  第9篇:《最後一課》讀後感

  《最後一課》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文章主要講了小弗朗士上學差點遲到,卻聽到了個壞消息:以後不許上法語課,只許上德語課。小弗朗士忽然覺得自己對法語課堂依依不捨。

  讀完這篇文章,我被韓麥爾先生所深深感動。韓麥爾老師因爲自己的國家被敵人攻佔了,他將不得不離開教了四十多年法語課的學校,他在萬分悲傷的狀態下,十分注重自己的儀表,還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努力堅持給學生上好最後一節課。從“韓麥爾先生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中,我感覺韓麥爾先生在心裏非常重視這堂法語課,即使小弗郎士遲到的時間再長,他也願意等待下去。他爲了讓自己的學生不被普魯士人瞧不起,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知識,一股腦地全塞進學生們的腦子裏。他真是一個敬職敬業、熱愛學生的好老師。在文章的末尾,韓麥爾老師因爲心情過於激動和難過,連話都說不出來了;放學時因爲想到以後再也見不到自己的學生了,內心悲痛欲絕,他只能打個手勢來和學生告別。我從“他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中,我感受到了韓麥爾老師身上所具有的強烈的愛國精神。讀到這裏,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小弗朗士,雖然他很淘氣,很調皮,但越是這樣,我就越覺得他可愛。小弗朗士在最後這節法語課上終於懂得了韓麥爾先生是多麼的不容易,自己的祖國又是多不容易!如果小弗朗士這一天真的逃課了,他或許永遠都不會知道這將是他與韓麥爾先生的最後一次見面,也是最後一堂法語課,好在他及時回來上課了。他很有悔過自新的感覺,在這之前他還是一個玩劣淘氣的孩子,幾乎每一堂課都沒上好,總是在想:“算了吧,時間有的是,明天再學也不遲”可是在這最後一堂課上,他卻表現得十分認真,好象一下子長大了,“真怪,我今天全能聽懂,老師講的似乎都挺容易。”讀到這兒,我情不自禁地聯想到了自己,我擁有寬敞明亮的教室;擁有和藹可親的老師;還有友好相處的夥伴……我比小弗郎士幸運,可以安心地在教室裏上課,課間可以自由自在地遊戲……

  我在心裏暗暗下了決心:我比小弗朗士幸福多了,我一定要好好珍惜每一分鐘,認真學習,長大成爲一個有用的人,將來可以爲祖國的強盛、社會的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10篇:《最後一課》讀後感

  《最後一課》這篇文章是由法國著名的小說家都德寫的。文章主要講述的是普魯士戰勝法國後,強行兼併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通過一個小學生在上最後一堂法文課的所見所聞與內心的感受,表現了法國人們強烈熱愛祖國的感情。

  文中最感動我的是在這最後一堂法文課中,一輩子不曾上學讀書的老爺爺捧着一本破舊的識字課本坐在了座位上,平常上課總是跑神遲到的弗朗士,在最後一堂課中也格外的用心。老師在那一天裏穿上了平時過節才穿的禮服,講的東西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在文章的最後,老師因爲傷心過度而說不出話來,就在黑板上用盡可能大的字寫下了“法蘭西萬歲”這幾個大字。

  這篇文章中老師說的一句話對我的影響非常大,那就是:我們阿爾薩斯最大的不幸,就是總把教育推到明天。這句話讓我想起了自己,總是把事情往後拖。看了這本書心裏真是說不出的難受。

  這篇文章不僅交給了我要熱愛自己的祖國,還讓我懂得了今天的事今天做的重要性。

  第11篇:《最後一課》讀後感

  《最後一課》這篇文章是法國小說家都德寫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從小弗朗士的角度寫出了在最後一節法語課裏韓麥爾先生和小弗朗士與以前相比的不同。

  小弗郎士在上最後一課之前還是一個貪玩、不愛學習的孩子。早晨上學,他去的很晚,且連老師前邊佈置的作業是一個字也說不上來。可當老師宣佈“今天是最後一節法語課”時,小弗郎士心裏萬分難過和懊悔,而且非常希望自己可以背下那條分詞用法,哪怕付出任何代價。

  讀到這裏,我忽然想自己,剛進初中時候我的成績還說得過去,可不知什麼時候我成績開始下滑,從第二滑到第6,而且上課的時候還老犯困。人坐在教室,可魂兒都不知道飛哪裏去了。就這樣一天天過去,課堂上我無精打采。唉~和小弗朗士相比,我還沒有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難道真的要“不見棺材不掉淚”麼?

  擁有時不去珍惜,失去時才覺得寶貴。最後的一堂課上小弗郎士學得很認真,以至於他覺得老師講地“似乎挺容易,挺容易”老師講的,他也全都聽懂了。其實每節課都如此,但不同的是小弗朗士的心態。

  這最後一課的法語課,在韓麥爾先生愛國思想的教育,愛國精神的感染和愛行爲的影響下,小弗郎士變了,他變得懂事,變得愛課本,愛學習了,可最後一課卻在不知不覺中上完了,以後的小弗郎士只有靠自己來學習法語了,到了那時,他纔開始學會珍惜,但,一切都已經晚了……

  小弗朗士的“最後一課”結束了,我們的“最後一課”還未開始。要學會珍惜你所擁有的,別等失去時纔開始傷心、後悔,沒有人會等你太久,學會珍惜好麼?也許當你開始想

  珍惜的時候,你可能無法去珍惜,因爲你早已忘記你的初衷,時光是記憶的橡皮擦,一切都會被時光所沖淡,但有個東西卻可以在你心中紮根,成長,那就是一顆名叫“愛國”的樹。

  第12篇:《最後一課》讀後感

  《最後一課》這篇課文,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戰爭給無辜的人民帶來了什麼!

  普法戰爭暴發後,從白髮老人到年幼小童,都是那樣地愛國!這,使我感動。我的心中不禁想起了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中,爲了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我的種族不是一樣的,但是我們的損害都是一樣的啊!

  可惡的侵略者,該死的戰爭狂,無恥的叛國賊,他們是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對不親父母,更對不起自己的罪人!

  回想起中華民族所受的損失,在南京大屠殺中,我們的南京同胞有30多萬遇難,30多萬啊,可以想象一下是什麼情景,30個人站在一起一看不過是這麼多,可是30萬呢?人山人海啊,可以想象有多少人遇難了,可惡的侵略者,難道他們在大屠殺的時候就沒有想過如果是他們的同胞遇到這樣的悲劇是什麼感受嗎?他們還是一個光榮的人嗎?我想,這些答案,我們的同胞心中都有數!

  在其他國家也一樣,他們的同胞受到了這樣恥辱,他們不會有同感嗎?難道去逼迫他們學習其他國家的語言他們會很願意嗎?我想,他們的心中都有答案

  如果一個人還記住自己國家的語言,就好像有了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第13篇:《最後一課》讀後感

  這周我們學了都德的一片課文,《最後一課》。學完這篇課文,讓我深深的得到了體會

  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這篇文章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頑皮、不愛學習,也不知道什麼是國家命運、民族尊嚴的男孩形象——小弗郎士。通過上最後一節法語課,他認識到普魯士軍隊不僅佔領了他的`家鄉,還要剝奪他們學習本民族語言的權利,實行奴化教育,這使得小弗郎士在心靈上、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當韓麥爾先生翻開教材,開始講時,小弗郎士對自己平時最討厭的語法,居然“全都懂”,覺得韓麥爾老師“講的似乎很容易、很容易”。

  就想喊麥爾先生所說的那樣,我們的預言就像監獄大門的一把鑰匙,我們要永永遠遠的記住他們!

  法蘭西萬歲!想到韓麥爾先生用盡全身的力量寫下的這幾個大字,作爲躲着的我,都被他這種愛國的精神所打動,現在想想我們是祖國養育了我們,祖國把我們當作掌上明珠一樣對待,給了學生力所能及的保護,我們更應該熱愛我們的祖國,更應該從現在開始努力爲我們的報效祖國做努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來不好好學習,來用着寶貴的學習時間去玩耍,我們要去利用這些瑣碎的時間,利用騎着一分一毛,來報答組國給予我們的。

  第14篇:《最後一課》讀後感

  我們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繁榮富強,國力強盛。可這不代表每個人都在奮鬥、在努力!如今,有多少人真正在勤勤懇懇地努力着?大多數人都在不學無術,爲自身利益着想!再想想20世紀初的中國,遭受危機。當時是有一些賣國賊、漢奸,不以國家爲重、民族爲重,喪盡天良。但當時有那麼多中國人積極努力、熱愛祖國!雖然沒有現在的優越條件,但他們有着梅花般的骨氣,有着“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思想,有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氣概!以國家爲重,以人民幸福爲重。爲什麼!難道只有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再比如說我,每次週末作業都一拖再拖,直到星期天才加緊地補,後悔自己爲什麼不早一些寫?可事已發生,只好熬夜加班。爲什麼!難道只有等到最後一刻才知道懊悔?

  難道你想和《最後一課》中的人們一樣?難道你是等着中國滅亡時發奮學習?難道你是想等着危難時刻再悔過?

  第15篇:《最後一課》讀後感

  “人們啊,愛自己國家的語言吧!”讀完都德的《最後一課》,我禁不住從心靈深處發出疾呼。

  小弗朗士,原本是一個貪玩厭學的孩子。甚至覺得普魯士士兵在阿爾薩斯的土地操練的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看着他的結果吧——那些普魯士人會有理由地說:“怎麼?你還說自己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雖然小弗朗士內心無比懊悔,然而,時光匆匆,不會倒流,阿爾薩斯人淪爲了亡國奴,不懂祖國的語言成爲他們最大的不幸。

  聯繫現實生活,在我們當中,不也有很多似小弗朗士的學生嗎?他們討厭學語文課,不願學習語法、造句,作文漏洞百出,寫字馬馬虎虎;有的人竟然還將這樣的作文作爲“得意”大作展覽呢;我也有這種習慣。一些學生學社會上那種流裏流氣的模樣,經常口出髒話,造出荒謬的詞彙、句子罵人。

  這是什麼行爲?這是對祖國語言的褻瀆!一個人,不愛自己的國家、不愛自己國家的語言,該是多麼可恥、可恨而又可悲啊!如果我們每人都能夠學習,懂得自己國家的語言,正確地運用自己國家的語言,那麼站在外國人面前,我們就可以當之無愧地說:“我們是中國人,是炎黃子孫!”我們的祖先創造的文字,比任何國家的都要科學。

  人們啊,愛自己國家的語言吧!只有這樣,你才能無愧地說:“我屬於自己的祖國!”

  第16篇:《最後一課》讀後感

  讀了都德的《最後一課》,我心中五味雜陳,有辛酸,也有感動,有難過,也有苦澀。《最後一課》用生動的語言,用富有吸引力的文字,打動了我的心,使我產生了共鳴。

  那是一個晴朗的早晨,貪玩的小弗朗士來到學校,卻被告知這是他的最後一節法語課。他後悔自己曾經的貪玩,但已經來不及了,新老師明天就會來教德語。此時,對祖國文字的熱愛充滿了小弗朗士的心……

  這個悲壯的故事寄託了作者多少的愛國情感呀!它把我的心也牽動起來。曾經,我對語文並不很感興趣,有時會覺得錯別字無關緊要,閱讀練習理解起來十分麻煩。當讀完這篇文章,我慚愧得無地自容。每國人民都以自己國家的語言爲傲,以自己國家獨特的文化爲傲,以自己的國籍爲傲。一箇中國人,怎能不學好漢語、漢字呢?

  當讀完小弗朗士認真學習法語時,我既爲他的改變感到欣慰,但仍忍不住要落淚,小弗朗士再也見不到他的老師,要和他的母語徹底告別。如果我們離開漢語,我們還會是中國人嗎?我們已經習慣用母語交流,用母語思考,漢語已成爲我們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它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

  “亡了國當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使我想起了以前的臺灣。日本也不准許臺灣人民說漢語,但是臺灣同胞時刻牢記着漢語,牢記着臺灣屬於中國,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臺灣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我心中的愛國情感油然而生,我們要學好漢語,不忘曾經屈辱的歷史。我們要爲祖國的發展出力,使祖國成爲發達國家,使祖國跟上時代的腳步,使祖國遠遠領先於其它國家。讓我們以祖國爲傲,讓我們爲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

  第17篇:《最後一課》讀後感

  今天,爸爸給我買了一本書,名叫《最後一課》,我對它愛不釋手,如飢似渴地讀了起來。

  《最後一課》是法國著名作家都德的作品,分爲《星期一故事集》和《磨坊信札》兩個短篇小說集。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最後一課》這篇文章,它以普法戰爭中普魯士強行兼併法國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爲背景,講述了一個小學生小弗朗士在最後一堂法文課時的所見所聞和感想。尤其是馬上就要背井離鄉還認真地給學生上最後一課的老師,以及老師在黑板上寫下的“法蘭西萬歲”,我心中就非常激動。這是怎樣一種愛國精神呀!雖然沒有爲國捐軀的悲壯情景,但比激昂壯烈的場面更加有震撼力。

  我們中國在晚清時期也淪爲殖民地,於是許多愛國的人都站起來,奮勇反抗,不畏強敵爲祖國拋頭顱撒熱血,才換來了我們今天幸福快樂的生活和良好的學習環境,我們的今天和小弗朗士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呀!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我們要熱愛自己的國家和民族,並且要珍惜現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不能虛度光陰。爲祖國的繁榮昌盛而更加努力學習。

  第18篇:《最後一課》讀後感

  曾經,我以爲,在我們的小小世界中,每個人都有自私的一面,都會以自我爲中心,但是當我學了《最後一課》後,就覺得這種想法是多麼愚蠢啊。

  做父母的要關心孩子的學習,不要爲了賺錢,而耽誤了孩子的學習;做老師的也要關心、教育好學生,因爲這些孩子們中說不定就有“救世主”呢!

  可惡的德國軍隊,爲什麼你們的野心要這麼大?爲什麼你們不會安分地守護好自己的國家呢?爲什麼你們要這麼殘忍的對待別人?爲什麼?

  你們可否爲法國人民想過?國家被人侵略,被人佔領會令法國人生不如死!可是爲了自己的國家,他們不能死,他們要好好地活着!如果他們死了,法國將不復存在!

  家長、老師、,最重要的是孩子們,你們醒醒吧,不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我相信,只要你們努力,儘管國家被佔領了,但是骨子裏還是法國!

  可是回頭想一想,我還真是沒有資格說這些話,我自己都沒有以身作則,貪玩得很啊!因爲我實在沒有什麼愁的,衣食住行全靠父母,但是仔細想一想又有一點後悔,因爲: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第19篇:《最後一課》讀後感

  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有許許多多堂課,可我們卻不曾珍惜。今天,我讀了法國作家都德所寫的《最後一課》後,使我深有感觸。

  在普法戰爭中,法國慘敗。一堂法文課再普通有不過,但這是最後一課,文育老農歐塞爾,一輩子都不肯學習,卻來聽這最後一堂法文課。拿着識字課本像小學生一樣認真拼讀。小學教師阿梅爾,多少年循規蹈矩的教書,可是在接到佔領軍不準在學校再教法文的命令之後就穿上節日禮服,精心準備的上完這最後一堂課,聽見下課的鈴聲,他語不成句,拿起粉筆用全力寫下:“法蘭西萬歲。”這平凡的舉動產生的震撼了,不亞於同敵人拼死搏鬥的英雄行爲。小弗蘭茲上這一堂課,彷彿一下子懂事了。他這一堂課中所受到的教育,恐怕他這一生受益匪淺。

  都德用這些看似普通的事情,卻更深的教育着你們這《最後一課》深深地震撼了我,使我被法國人民所表現出的深切的愛國情懷所感動。

  讀了《最後一課》,我了在那一瞬間變得懂事起來了,我明白了以後的學習中應認真的上好每一節課,學好每一節課,不給自己以後有後悔的機會。

  第20篇:《最後一課》讀後感

  陳毅曾經說過:“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

  祖國是我們人民共同維護且神聖不可侵犯的聖地。而在最後一課中小弗朗士因爲學不到祖國的語言而感到傷心。

  《最後一課》主要講了因爲普魯士戰勝了法國,所以法國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省割給了普魯士。而普魯士希望這兩個省的人忘記法國,所以他們不許這兩個省教法語。而宣告下來的前一天,韓麥爾先生給小弗朗士等人上了最後一節法語課。

  國家讓我們感到自豪,我在想如果我是小弗朗士的話,我該如何抉擇,我到底該選擇一生都不學習法語,還是學習德語。我想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前者,因爲和學業比起來國家纔是最重要的;但同時我也相信有一些人會爲了學業甘願放棄國家的榮譽。畢竟每一個人都是自私的。而《最後一課》表現了韓麥爾先生和小弗朗士等人對普魯士的痛恨,表現了他們強烈的愛國精神與愛國情懷。我相信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省,總有一天會回到法國的環抱中。

  梁啓超曾經說過:“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屹立於全世界,則國屹立於全世界。”少年是國家繁榮昌盛的基礎,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使祖國母親免受其外國的侵略。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繁榮昌盛,讓我們的國家站在世界的頂峯!

  第21篇:《最後一課》讀後感

  今天學了《最後一課》學完後,認爲這是一首悲憤的愛國主義交響曲。

  這篇文章以小弗郎士的口吻,在最後一課的見間和感受爲線索,刻畫了小弗郎士和教室韓麥爾的經典形象,反應呢法國淪陷區的人民對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

  第一次初讀時,只覺得民族語言是一個民族代表。而羅老說,亡了國的人民,如果還說着自己的語言,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實際上就說明這個民族沒有徹底滅亡,還在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如果一個民族完完全全喪失了語言,那麼,她就幾乎失去了她生存的土壤。人們把一個民族在千百年共同生活經歷的語言稱爲母語,意味着語言對民族文化,這個民族就永遠存在向心力,不論異族統治多麼嚴酷,這個民族的人再怎樣被分離,民族的精神文化隨時可以把他們團結到一起來。侵略者只能奴役其身,不能奴役其心。所以民族語言能使民族內部產生凝聚力。

  在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我國臺灣和東北三省之後,也是不不遺餘力地大肆推行日語和日本文化教育。他們都是出於同樣的目的——在軍事佔領之後開始文化的侵略奴役!因此可以說對一個民族真正的佔領和征服。但這,往往是最困難的。

  我們的母語是最偉大的。

  第22篇:《最後一課》讀後感

  星期五下午,我們到餐廳看電影,電影名字叫《最後一課》。故事說的是在汶川大地震中,有一位叫譚千秋的老師,在地震爆發的那一刻,爲了疏散同學,失去了逃生的最佳時機。又爲了保護未來得及逃走的四名學生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觀看演出現場,同學們嘰嘰喳喳、嘻嘻哈哈,一點兒也不嚴肅。拍這部電影是爲了教育學生的: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不要等到犧牲了,才懂得尊敬。可學生們爲什麼不感動呢?這與編劇有關,臺詞很多是從其他電影中套過來的;演員的演技不高,很做作;模擬地震爆發時的場景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其實最糟糕的,就是它的說教成分。譚千秋老師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現在又拍成電影,讓人覺得太過了。

  作爲學生,我們知道人活在世上,無論有多大官職,無論有多少家產,無論存活多久,最後都將歸於塵土。不如趁自己年輕做一些有益於家鄉,有益於國家的事,這樣將來死後也落個好名聲。

  從古至今,有許多英雄豪傑因爲做出了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情而流芳百世,他們的精神與品質就成了後人學習的榜樣。社會爲了繼承和發揚這種精神,就張貼標語、喊出口號、——————我覺得吧,光說不練有什麼用呢?“學習雷鋒好榜樣”,現實生活中雷鋒並不多見;學習任長霞好局長,當下冤假錯案並不少見;學習好書記焦裕祿,官場中貪官昏官越來越多;——————我覺得,樹立一個過於完美的形象,反而讓大家覺得可望而不可即,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不如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制度,讓大家按規矩行事,用身邊的平凡人的不平凡的事來教育我們,這樣效果也許會好些。

  譚千秋生的平凡,死的偉大。這是地震中的譚千秋,平常生活中的老師們只要敬業、愛生,我也覺得他們很偉大。我們生在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不必要求所有人都單一的去追求同一種東西。

  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學生,我們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我們有我們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我們不喜歡被說教,過多的說教會讓我們在課堂上倒下;我們喜歡去做,喜歡用行動來詮釋自己的價值,哪怕像譚老師一樣也不怕。

  第23篇:《最後一課》讀後感

  教室裏一片寂靜,沒有人動身,空氣彷彿就凝固於此了。所有的人都凝視着黑板上那充滿力道的大字,我看見郝叟老頭兒的眼角溼潤了。

  不知過了多久,我不知把“法蘭西萬歲”在心裏默唸了多少遍,韓麥爾先生依舊保持着那個動作。我慢慢站了起來,鄭重地朝那個偉大的靈魂鞠了一躬。緊咬着嘴脣,強忍着即將奪眶而出的淚水,一步一步僵硬但堅定地走出教室。

  轉頭,我望了望那個院子。胡桃樹依舊,紫藤也依舊,但明天,明天這裏將變得陌生,這裏將沒有法語,沒有韓麥爾先生,沒有如今這般燦爛的陽光。

  吸一口氣,我強制自己離開。

  真是見鬼,天氣似乎沒有早餐那般明朗可愛,連畫眉的歌聲和麪包店飄出的香味也似乎沒有早晨那般美好。總之,平日;裏我最喜歡的那條散學之路到了今天是那麼的惹人厭倦。

  走着走着,我忍不住將法語書捧在手裏,一遍又一遍地摩挲,它彷彿是世間上最寶貴的東西。

  霎時間,我聽到了風吹過耳畔的聲音……

  第24篇:《最後一課》讀後感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看了《最後一課》這部電影,他講了:

  一位叫譚千秋的老師正在給一羣高中的學生上課。突然,地震來臨了。譚老師在疏散班裏的學生後,發現還有四名學生被困在教室時,他馬上衝進去讓學生們躲在桌子下面,自己卻趴在桌子上,用身體擋住落下來的磚塊。磚塊把他們埋了起來,他們怎麼叫救命外面的人都聽不到。這時,餘震來了。它把譚老師左手的中指、無名指割斷了,可他也毫不在乎,卻急急忙忙地問躲在桌子下面的學生有沒有事。不知過了幾天,在一個下午,救護人員終於在一個廢墟里找到了譚老師和阿四名同學。當時,四名同學正在昏迷之中,情況緊急。而譚老師,因爲失血過多,已經歸天了。

  看完了這部電影,所有看電影的人都哭着走出電影院。我一邊走一邊想:“老師真的太偉大了!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要辜負老師對我們的期望!”

  第25篇:《最後一課》讀後感

  今天,我和同學一起來到赫山電影院觀看了一部電影——《最後的一課》。

  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一個鏡頭是:在地動山搖時,譚千秋老師爲了學生而忘記了個人的安危:他弓着身子,張開雙臂緊緊地趴在講桌上,伴着雷鳴般的響聲,磚頭、瓦礫、灰塵、石塊紛紛墜落到他的頭上、手上、背上,頓時血流如注,一滴滴滴在學生的手上、身上。但他咬着牙,告訴學生,不要害怕,自己卻拼命地用手撐住講桌,如同一隻護衛小雞的母雞。他在廢墟中奄奄一息時,沒有忘記鼓勵自己的學生:他鼓勵劉燁同學確定好自己的人生的目標,把音樂當成愛好,參加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他批評黃婷婷同學沒有理解自己的母親,自暴自棄,鼓勵她一定要努力學習。他作爲兒子沒有忘記讓學生捎去給母親的撫養費。他作爲父親,在臨終前交代黃婷婷同學將那幅沒有畫完的畫,畫完,交給自己的女兒,並轉告她的女兒:爸爸愛她!就這樣譚老師在多次餘震的摧毀下爲了4個學生的生命,他義無反顧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用自己的英雄壯舉,詮釋了什麼是爲人之師;他用自己的行動爲學生上了生動的《最後一課》,讓我們也體會到了生命的真正的價值。

  這讓我想起了我自己的老師,老師們爲了我們每天起早貪黑,兢兢業業、默默無聞地工作着。他們備課、改作業經常到深夜。他們無微不至地關懷着我們:有一次我們班24個同學練廣播操耽誤了學習,吳老師雖然嗓子很啞了,但還是利用中午的休息時間給我們補課。我們班同學生病了,高老師就給學生泡藥,並噓寒問暖。每天放學,老師都叮囑我們一定要注意安全……想到這些,我的眼淚不禁奪眶而出,以前我沒有理解老師對我們愛,現在我要大聲告訴老師:老師,我愛你們,從今以後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了一定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第26篇:《最後一課》讀後感

  韓麥爾先生還靠着牆壁,目光無神而空洞。小弗朗士戀戀不捨地看着教室,依舊坐在位置上。韓麥爾先生走了過去,嘆了口氣,輕輕的對他說,“小弗郎士,我可愛的孩子,以後再也見不着你了,但願你不要忘了我,以及在這裏學到的一切。”他的目光有些許期待,拍了拍了小弗郎士的肩,回頭走掉,眼中是即將決堤的淚水。小弗郎士慢慢地收拾着書包,一步一步的離開,再見,法語;再見,韓麥爾先生;再見,教室。那些曾經令小弗郎士感到枯燥的法語課本,如今卻希望他們永遠陪在身邊,一想到以後沒有機會上法語課了,他的心就蔓延着痛·····

  小弗郎士啜泣着走出了教室。草地上的普魯士兵正在練習,現在看來卻十分可笑與滑稽,杜鵑的叫聲也出奇地變得令人煩躁。不知何時,天陰沉了下來,市民們一個個嘆氣着從小弗郎士身邊走過。小弗郎士有一種不安,他似乎看到了他們眼中的惋惜與同情。“唉··又是一個不能上法語課的孩子。”“是呀,我的孩子以前那麼討厭學習,現在卻爭着要看法語書。”“唉···”原來大人也爲這件事感到痛心,小弗郎士有點觸景生情,突然很想哭。他一邊踢着石子,一邊痛罵普魯士人。他走的極慢,在不遠出看見韓麥爾先生和他的妹妹正在普魯士兵的催促下坐上離開的車子。“韓麥爾先生!”小弗郎士奔過去,“韓麥爾先生,你要走了嗎?真的再也回不來了嗎?”

  “不!我相信我一定能回來的!”他的眼中透着堅定,那是對國家的信心!“快點,羅嗦什麼?”普魯士兵有開始催了,韓麥爾先生無奈的跟着汽車離去,探出車窗向小弗郎士揮手告別。小弗郎士心中有悲慼,他越來越厭惡普魯士,他要報仇,他要保衛祖國!他跑到徵兵出,毅然寫上了自己的名字。“孩子,你這麼小爲什麼要當兵?”長官有點不可思議。“因爲我是法蘭西人!”

  第27篇:《最後一課》讀後感

  在前幾天,老師發給我一本《兒童文學》,我看了一篇文章《最後一課》。裏面的人物——譚千秋,他的所作所爲讓人感動的淚如雨下。這篇文章是近期發表的。文章的內容大概是講:在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發生了舉世聞名的大地震。在四川省汶川縣僅一山之隔的漢旺鎮東汽中學成了一片廢墟。地震前,在東汽中學高二(1)班的教室還洋溢着同學們的歡聲笑語。直到上政治課時,可怕的地震就發生了,教政治的譚千秋老師反應最快。他快速的帶領同學們往樓下跑。後來,他聽見後面的同學喊了一聲:“教室裏還有幾個同學……”他又義無反顧地返回教室。在教室裏,有四個學生因害怕而躲在課桌底下。譚老師用自己的身體死死護住課桌下的他們。不過,他的手被落下來的石頭砸成了肉泥。他還鼓勵着學生堅強活下去。最後,譚老師還是被水泥板砸死了。當那四個學生知道他們敬愛的譚老師死去消息,悲痛萬分。他們立誓要活着出去,把譚老師的故事告訴天下人!還要把老師教他們的最後一課是如何堅強,堅持與捨己爲人的精神發揚光大!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深深震撼。譚千秋爲了救學生而犧牲了自己的寶貴生命。但是,在生活中,想譚老師這樣的人不多。甚至與譚老師相反——他們遇到困難就退縮,還會放棄生命去尋短,去自殺。我看過這樣一則報道:有一個婦女,因爲她的孩子不見了,她着急過火,就從三樓跳下來而死。後來,她的孩子回來見到自己的媽媽竟然死了,他傷痛欲絕。如果那位母親不會過火地擔憂孩子,就不會發生悲劇了。但是,像譚千秋的人也有:我還記得小時候,爸爸曾經講過:在以前的人們挖煤礦,隨時可能發生大爆炸,生命時時刻刻都受的威脅。有一個煤礦小組在工作。突然之間發生了大火。人們都爭先恐後的涌向一個窄小的出口,大家都出不去。這時候,組長來了。他讓大家排好隊,一個跟一個出去。組長走在最後,被火燒死了……可見,這位組長的精神並不遜色於譚千秋啊!

  所以,我們做人要捨己爲人,並堅強的活下去!

  第28篇:《最後一課》讀後感

  昨天我們學習了《最後一課》,一篇短短的三千字左右的故事,在文學史上一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它曾給予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讀者以強烈的感染,深深得到他們的喜愛。學完之後,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平靜。

  阿爾薩斯和洛林的人本來生活地很平靜,但是,戰爭卻無情地摧毀了他們的家園,被迫改學德語,遠離祖國的懷抱。

  小弗郎士一開始還爲學習法語而苦惱不已,短短几分鐘內,他的心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剛纔我還覺得那麼討厭,帶着又那麼重,現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捨不得跟它們分手了“覺得“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

  其中,韓麥爾先生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深深觸動了我。一個國家的語言是多麼重要,一個連自己國家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的人,還怎麼說自己愛國呢?我覺得韓麥爾先生說的很對,語言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基礎,沒有語言就沒有文明。

  我也不得不佩服韓麥爾先生的勇氣,他有勇氣上完最後一課,爲學生灌輸最後的愛國意識。如果是我,我很可能連上完最後一課的勇氣都沒有。

  文章中沒有對韓麥爾先生的心理變化有很細緻的描寫,但我們可以推測出,整堂課上,他是有多麼的傷心、不捨以及對侵略者的憤恨。

  由此,我又有了更深一層的想法;世界上爲什麼會有戰爭?每個國家都好好相處不行嗎?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想必每個人都清楚,可明知如此,爲什麼還要打仗呢?這是一個值得每個人深思的問題。

  第29篇:《最後一課》讀後感

  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的是德國著名文學家都德寫的一本短篇小說《最後一課》。這篇小說中表現出對祖國濃濃的愛深深地打動了我,每每想到或讀到它,都令我心情非常激動。

  如果說微笑是跨越任何國界的溝通橋樑,那麼在任何一個國家,母語則就成爲了一個人與人溝通最方便的途徑。試問,如果將你說本國語言的權利剝奪,而去學習另一門從未接觸過的語言,你會作何感想?又會有何種舉動?我想都德的《最後一課》就告訴了我。

  故事講述了普法戰爭戰敗國法國的一個小鎮裏,那裏的人民是如何用一種無聲的方式來捍衛自己的祖國的。

  主人公小弗朗士原是一個貪玩調皮的學生,學習不用功,可當他在上這“最後一課”時,他深深地感悟到了國土淪喪的殘酷。

  這最後一堂法語課,讓小弗郎士的心靈受到了的震撼。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來,他已經敏銳地感覺到,他不但失去了這塊再熟悉不過的土地,而且失去本民族的語言。一種渴望學習法語衝動,一股腦兒涌上了他的心頭。他悔恨自己沒有珍惜之前的時間來好好學習,愛國之心在此時此刻也表現的那麼強烈。最後一課上,他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這時的小弗郎士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的祖國語言都學好。

  而韓麥爾先生,穿禮服,系領結,帶禮帽,嚴肅莊重上了這最後一課,他一反常態,對學生異常溫和,他非但沒有責備小弗朗士,反而責備起自己。他用祖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來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這樣一段話,我幾乎可以一字不差地背下來:

  下課的鈴聲打響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他奮力寫下的“法蘭西萬歲”,這就像一個特寫鏡頭充分表現出人物的強烈情感,給人極深的印象。這最後一個動作,充分體現了他的愛國熱忱,使他真正成爲一個愛國志士。他讓孩子們牢記祖國的語言,他喚醒了大家抵抗侵略者的鬥志。

  想到中國,就在近代,也曾有過日本佔領了我國寶島臺灣,強迫臺灣人民學習日語的慘痛教訓。語言可以暫時改變,但愛國的心永遠不會改,日本也只佔領了臺灣50年,臺灣依然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梁啓超曾說過:“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如今中國已在世界上贏得了一席之地,但是,中國的明天更期待今天的少年。如何讓我國五千年的文化延綿流傳,不讓我們像小弗朗士一樣被剝奪母語的自由,我們就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國力,讓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之林。

  小說從另一個側面也告訴我們,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要像小弗郎士總把學習拖到明天,如果每天這樣,日復一日,到時候當自己想學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知識的學習需要時間,而我們要珍惜現在學習的黃金時代。

  這篇小說更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落後就要捱打,發展才能自強,我們要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刻準備着。

  第30篇:《最後一課》讀後感

  《最後一課》是一篇小說罷了,第一印象便是一篇高大上的課文,因爲它告訴我們要熱愛母語熱愛祖國。可細細讀來,它又何嘗不是在告誡我們要珍惜眼前美好時光呢?

  小弗朗士的厭學以及貪玩,若說我從沒有過是絕不可能的。從前的我厭惡學習,稍遇些挫折便想着逃避,想着放棄。5歲練習游泳,嗆了一口水就稱病一週,用趕不上課程的拙劣藉口逃避游泳。下半年去學鍵盤音樂,認真練習時,偶爾聽到有一個練鋼琴的小夥伴說鍵盤聲音不好聽,從此我開始哭鬧着不學鋼琴,鍵盤樂器就此荒廢。類似的事情在我身上發生了許多,若真一一列舉出來怕是沒數千字說不完。

  錯過了太多的我還不自知,總想着我還年輕,未來的時間很多。我們可以放縱享樂,課堂上的心不在焉似乎已成家常便飯;心中常常埋怨着父母不近人情,一味地花錢迫使我們學這學那。讀完文章,細細回想,才發現我已錯過了太多太多。我開始害怕失去,畏懼時光不再。

  曾經,我並沒有去珍惜過去的歲月,當時的我總想着快些長大。以爲長大了就不會被父母嘮叨,長大了就可以去做一些平時一直嚮往的事,長大了就不用面對那些黑乎乎的文字,也不用面對那些凶神惡煞的老師。時光聽從了我的意願,她轉瞬即逝,在我沒有意識到的時候離我而去。成長途中的我隨着知識面逐漸增大,明白了從前我的想法是多麼幼稚可笑。如今在成長的路上,值得我爲之奮鬥拼搏的青春還未曾遠去,後悔還來得及。不是嗎?我現在擁有健康的家人,良好的教育,安寧的時代。我無法想象有一天失去了這些的我會變得什麼樣子;無法想象當我碌碌無爲的步入成年壯年,再回首現在,是否又會悔不當初?

  小弗朗士在最後的一天明白了從前的所作所爲多麼可笑。可後悔卻來不及了,大家都在懺悔着曾經荒唐的行爲。

  很慶幸,這篇文章被排在了課本中。讓我在年少的時候,在迷惘的時候,在讓時光白白流逝的時候,讀到了它,讀懂了它。

  少年朋友們,珍惜眼前吧。未來給予你的誰也料不到,虛構於腦海中的美好的未來,現在不去爲之奮鬥又如何實現?珍惜年少青春吧!不要等人散了,燈滅了,花謝了,驀然回首,只餘下空枝在寒風中輕輕顫動。是的,那棵花樹不正是在遺憾着自己開花時的隨意?懊惱着自己沒有留住當時的風華嗎?

  於是,想起了一句話:回到那一剎那,歲月無聲也讓人害怕;枯藤長出枝椏,原來時光已翩然輕插……

  於是,永遠記住了一首詩: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