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教的心理學》讀後感(精選7篇)

《學與教的心理學》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與教的心理學》讀後感(精選7篇),歡迎大家分享。

《學與教的心理學》讀後感1

假日裏我閱讀了皮連生主編的《學與教的心理學》這本書,讀完後深有感觸,這本書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學機制、教學理念,與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息息相關,《學與教的心理學》讀後感。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反省,既不害怕正視自己短處,又要努力探究提高教育教學工作的能力,更要經常總結自己的或他人的成功經驗,爲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讀過這本書後使我對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對學生的心理以及學與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只有老師和學生們的積極配合,才能達到教學的完美結合。從《學與教的心理學》這本書中,我認識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中學教育的對象是青少年學生。教師要想取得預期的教育效果,必須瞭解學生髮展的基本規律及其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應把握學生的認知特徵,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2、我國教育面臨着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階段。要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教師的素質。要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提高自身教書育人的技能。

3、教師必須學好教學心理學,這樣才能爲我們的教學決策提供心理學依據和應用技術。

4、教學設計是一項複雜的技術,需要許多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作指導。教師必須知道並理解課堂教學的一般過程。課堂上的任何教學方法或技術的選用必須適合教學目標的需要。激發和維持學習動機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順利完成教學各個環節的任務,必須自始自終對課堂進行有效的管理。《學與教的心理學》揭示出教育過程中應當瞭解學生的特點,並且闡述了這些特點對教學過程會產生的影響。作爲一名教師,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學習,學會如何有效指導學生學習是最重要的事情。教與學應是不分離的,它就是一個共同體,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清教學的實質。學會全面地去分析問題,學會在整體中去把握;不再教學分離,既要認識到自我的侷限,又要善於去發掘自身的潛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表達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則永遠是教學最本質的核心。閱讀這本書深有感觸,書中提到的很多的教學機制、教學理念,與我們的教育教學息息相關。使我們對學生的心理以及學與教的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教學是教與學的統一,只有老師和學生們的積極配合,才能達到教學的完美結合.

《學與教的心理學》讀後感2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獲益匪淺,今後還需要多多閱讀這類的好書。相信有豐實的理論來指導自己如今的教育教學實踐,我的教育教學實踐的路也會走得越來越紮實,越來越寬廣。

《學與教的心理學》這本書包括了三部分:教師與學生心理,學習心理,教學心理。它將新的學習論和教學論及其教學設計技術貫穿全書。採取了以學校學習和教學中的心理學問題爲基本線索,介紹和剖析學與教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環節的心理學理論與應用。論述了學習類型與教學條件的相互關係,學生人格特徵與教學處理的相互影響,師生間和同學間的交互作用,等等。我先談談對教與學的心理學的認識,當然這些是來自對書上內容的吸收和思考。學與教的心理學是一門把學習心理和教學心理兩個分支學科結合起來,闡明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品德的習得過程,以及教師如何爲學生有效學習創設適當條件,促進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品德學習的心理學新學科。它是研究學校教育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及與之相關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

它涉及學校教育過程中的一切心理現象和規律。一方面深刻的體會到教與學這是兩個相互影響和促進的過程,對於我們重點研究學校教學或更細些的課堂教學和我們這麼多年的學習生活體會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我也認識到教學它是一個完整的過程,而在每一個過程都應當有正確的理論去指導,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教與學的心理學與教育學不同: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過程的一些基本規律,而相對應的,教與學的心理學則研究在教育

教學條件下教師與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及應用。從書中,我認識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我國教育面臨着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要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使教師隊伍具備良好的素質。要更新我們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提高自身教書育人的技能。

2、中、小學教育的對象是青少年學生。學生的發展既是教育目標,又是教育的基本依據。教師要想取得預期的教育效果,必須瞭解學生髮展的基本規律及其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我應把握學生的認知特徵,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3、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是教師的天職。若要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就必須懂得和熟練地運用學習規律。所以我們教師要知道學生認知能力、動作技能和態度與品德學習的過程和有效學習的內部與外部條件。

4、教師必須學好教學心理學才能使習得的學習論原理轉化爲教學技能。爲我們的`教學決策提供心理學依據。

《學與教的心理學》讀後感3

拿着這本書,慢慢回味,咀嚼,其實教育的智慧就是教師的智慧。他需要教師的因材施教,需要教師廣博的知識,更需要教師的師德去感染、去薰陶每一個學生。相信有豐實的理論來指導來指導自己如今的教育教學實踐,我的教育教學實踐的路也會走得越來越紮實,越來越寬廣。

下面談談對教與學的心理學的認識:

學與教的心理學是一門把學習心理和教學心理兩個分支學科結合起來,闡明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品德以及教師如何爲學生有效學習創設適當條件,促進學生的知識、技能和品德學習的心理學新學科。它是研究學校教育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及與之相關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

它涉及學校放棄過程中的一切心理現象和規律。一方面深刻的體會到教與學這是兩個相互影響和促進和過程,對於我們重點研究學校教學或更細些的課堂教學和我們這麼多年的學習生活體會是一致的;另一方面,還認識到教學它是一個完整的過程,而在每一個過程都應當有正確有理論去指導,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

目前來說個人收穫和體會是:

《學與教的心理學》揭示示出教育過程中應當瞭解學生的特點,並且闡述了這些特點對教學過程會產生何種影響。作爲一名教師,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學習,學會如何有效指導學生學習將是他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教與學應是不分離的,它就是一個共同體,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清教學的實質。學會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學會將教學置於“共同體”中,學會在整體中去把握;不再教學分離,既要認識到自我的侷限,又要立於善於去發掘自身的潛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表達能力、思辯能力、交際能力和創新精神則永遠是教學最本質的核心。

明白了學習的本質是人類個體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超越,我很認同“終身學習”和“學習社會化”的觀念和模式。在學校,學習的不是死的知識,而是學習的能力,學習要伴隨着人的一生,要學會學習。

沒有智慧,知識本身是沒有用的。學習不僅是課堂中的事,要創造學習化的社會,我們個人也應該學會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讓學生更新了本身原有的學習觀念,以前只是注重知識,技能的學習,而忽視了情感,態度,方法,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的學習,而這些方面是很重要的;注重學習活動的創新性,以前習慣於接受老師或書本的現成知識,懶得思考。因爲只要掌握了老師講的東西就能取得比較好的成績,也在一定程度上滋長了自己的懶惰情緒,而現在要轉變成發現式,創造性學習,探索未知的領域。

學習不僅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而且需要建立靈敏,完善的反饋調節機制,通過對學習評價理論的學習,更新了評價觀,評價決不僅僅是考試,老師的評語。同時也要重視自我評價,而它纔是學習過程的出發點與歸宿,只有更多地進行自我評價,才能形成自我意識,獲得自我超越。

《學與教的心理學》讀後感4

眨眼,從事高中英語教學已經六年多了,從一個剛走出大學校門的懵懂女孩,到一個經過兩個教學循環,經歷班主任和備課組長的磨練,我對教材更熟悉,對學生的心理更瞭解了。但是,我還經常反思:爲什麼學生的成績還沒很大的提高?爲什麼沒有完成預期的計劃?一些知識點爲什麼說了那麼多次學生還沒記住?諸如此類的問題經常困擾着我。最近,又拿起了皮連生的《學與教的心理學》一書,在如何成爲專家型教師和如何提高教學效率方面又有新的體會。

一、在專家和新手的對比研究中,柏林納總結出:根據當時的教學情景與學生的反應和要求來安排教學專長獲得的一個標誌,也是專家教師與新教師的差別。每次備課,我往往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如何達成自己設定的教學目標,讓課堂的發展完全按照自己預設的軌道進行。但是,往往我是沒有備好學生,很多時候設定的題目太難太多,導致學生沒有按預期完成任務,課堂氣氛沉悶;往往也沒有預測教學中會出現的狀況,而對學生出乎意料的情況招架不住,沒有作出恰當的引導。然而,一個富有教學機智的老師,善於觀察課堂,觀察學生的反應,並能根據教學情境和學生的反應隨時改變教學內容,最終能達到以直覺的方式對教學活動立即作出反應,並輕鬆、流暢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和梅爾尼克的過度練習對提高學生記憶效率很有幫助。

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規律,保持材料最初減少很快,後來逐漸減慢;兩端的材料容易記,中間的材料受到前攝抑制和後攝抑制的影響而容易忘。我們的學生往往對每一模塊第一單元的單詞最熟悉,中間學的單元沒有任何印象,後來學的單元有點印象。其實,可以讓學生早讀時從不同的單元讀起,不要每天都從第一單元讀起。另外,早上和晚上是一天中記憶力最好的時間,因爲它們各自只受到後攝抑制和前攝抑制的影響,也可以讓學生利用好早晚的時間進行記憶活動。

梅爾尼克研究了過度練習的量對動作技能學習的影響作用,發現最佳過度練習是50%。在背單詞或範文時,學生常常是讀到剛剛會背,或者寫到正好能記住就不願意再多讀多寫。雖然他們暫時掌握了,但一定時間後容易遺忘。而這個研究告訴我們,背書的時候,如果讀10遍就能達到背誦的要求,那麼最好讓學生在讀5遍。其實,學過的知識遺忘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我們稍微鼓勵學生並運用理論知識引導他們如何記憶,遺忘就會減少了。

《學與教的心理學》除了在教學上給了我很大幫助外,在班主任工作方面也讓我體會很深,如本書提到的:提高學生自尊的建議中,要避免不利的比較和競爭,鼓勵學生與自己以往的成就水平相比較;說服是教師培養學生良好態度與品德的一種重要方法等等。

《學與教的心理學》讀後感5

閱讀了《學與教的心理學》這本書,從中學到了不少知識,受到了一定的啓發和教育,對我的教育教學工作及子女的教育問題,有了更多的想法和感受,在今後的工作中,將促使我轉變思想,優化教學過程,從心理學的科學角度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促課堂教學更高效,促教學過程更愉樂。

這本書裏面有的內容,對於當前工作在一線的我還是很有啓發和指導意義的,比如說”如何儘快縮小的新手教師與專家教師間的差距“,裏面就談到:專家教師與新手教師在教學上的差異是由於他們所具有的專業知識的結構不同造成的,而知識又可以通過教學獲得,因此縮小新手教師與專家教師間差距的一個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將專家所具有的知識教給新手。操作方法如下:

(一)教學常規與教學策略的訓練

1、每天做一回顧

2、有意義地呈現新材料

3、有效地指導課堂作業

4、佈置家庭作業

5、每週、每月都進行回顧。

實驗證明,通過教學常規與教學策略的訓練,新教師掌握以後,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了,但與專家還有一定的距離。

(二)對教學經驗的反思

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他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膚淺的。布魯巴等人提出四種反思的方法:

1、寫反思日記

2、觀摩與分析。

3、職業發展

4、行動研究。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們要與時俱進,不斷成長,活到老,學到老,從閱讀中吸取所需養分,如:專家教師制定的課堂規則明確,並能堅持執行;專家教師有一套完善的維持學生注意的方法;專家在教學時注意回顧先前知識,並能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專家教師將練習看作檢查學生學習的手段,往往是這樣做的:提醒學生在時間內做完練習並幫助他們把握做作業的速度;在教室裏來回走動。在今後的學習與生活中,我將嘗試促理論與工作實踐相結合,指導和改進當前的工作問題,在反思與總結中不斷進步,不斷提升,相信我們的工作會更加紮實有效,我們的課堂教學會更加高效而愉樂。

《學與教的心理學》讀後感6

去年第一次閱讀《學與教的心理學》,它讓我瞭解到“教與學應是不分離的,它就是一個共同體,只有老師和學生們的積極配合,才能達到教學的完美結合。”我寫下了自己的收穫:我認爲作爲一名教師,瞭解學生、瞭解學生的學習,學會如何有效指導學生學習將是他最重要的事情。爲此,作爲數學老師,我們應抓好學生數學學習中“讀、聽、講、寫、用”的五種學習……

在上學期,在學校品質課堂管理的課堂檢查和科組的課堂檢查中,發現我們的課堂上存在了很多的問題,學生隨便插嘴、故意搗亂、搞小動作、不認真聽老師的講解、不聽從老師的命令、做練習不動腦、做事拖拉;課堂亂成一團,老師對此卻無從下手……..針對這些問題,我想從書中找找原因和解決的方法,所以今年再次閱讀,我選擇性地閱讀《第十四章課堂管理》。

我主要從課堂管理的維持功能和課堂裏的控制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課堂管理的維持功能

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持久地維持良好的內部環境,使學生的心理活動始終保持在課業上,以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1.當課堂教學面臨新的情境時,通過課堂管理,使學生迅速適應課堂情境的變化。

2.當課堂裏出現師生關係和學生關係緊張時,通過課堂管理,緩和與解決各種衝突,形成和諧的人際關係。

3.當課堂裏出現紀律問題時,通過課堂管理,維持課堂紀律。

4.當課堂裏發生心理問題行爲時,通過課堂管理,調節學生的過度緊張和焦慮,減輕心理壓力,維護心理健康。

二、課堂裏的控制

1.實施有效控制。課堂教學進行過程中,學生有可能因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干擾而發生問題行爲。因此,課堂管理必須實施有效的控制,一方面通過控制課堂紀律和設置必要的課堂結構以預防問題行爲的發生,另一方面則需要通過心理輔導,矯正各種問題行爲。

2.教師的自我控制。課堂裏的不少失控往往起因於教師本身的失控。要想有效管理課堂,每一位教師都必須重視自我控制,當面對一個新的課堂,或者再次面對一個曾經讓自己非常棘手的課堂時,不少教師很容易焦慮過度,內心裏充滿着緊張不安和擔心害怕,唯恐出現課堂混亂和失控。要知道,世界上並沒有常勝將軍,任何一位教師都有可能出現管理失誤。關鍵在於善於從失誤中吸取教訓,努力將教訓轉化爲經驗,就有可能不斷減少失誤而成爲課堂管理的能手。

有些教師容易因課堂出現紀律問題而憤怒,有的還會大發雷霆,這時很有可能失去理智,出現過激的管理行爲,甚至導致體罰或變相體罰。因此要心平氣和地對待學生在課堂發生的問題行爲,避免以自己的粗魯去壓制學生的粗魯。學會自我提醒,可以在備課本的醒目處寫上“制怒”方面的警句,當自己激動起來的時候,起到自我暗示的作用,使自己迅速平靜下來。

《學與教的心理學》讀後感7

這段時間,我們閱讀了皮連生主編的《學與教的心理學》這本書,感覺這本書的所有內容都與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息息相關,值得細讀。

學與教的心理學這本書的教育對象是教師或未來的教師,爲我們學習教育學和各科教材教法提供必要的心理學知識,又爲我們在以後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實踐中運用心理學理論提供必要的基本訓練,併爲進一步學習心理學打好基礎。剛開始讀這本書的第一章就覺得對我們非常適用。它主要講的是良好教師的心理特徵及其培養,尤其講到新教師的成長過程及如何儘快縮小新教師與專家教師的差距,這對於我們剛加入教師這個行列的學習者來說真的是受益匪淺。

中國有句古話“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我們經常教育學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品質,作爲教師我們必須保證首先自己要有良好的品質。良好教師的心理特徵及其培養講到要做一名優秀的教師所需要的有效的教師特徵:機敏,熱心,關心學生及班級活動,愉快樂觀,能自我控制,有幽默感等。上述所講的教師所應具備的良好品質對於我們剛爲人師的人來說的確應該好好學習。剛一開始就面對正處於青春期的個性強叛逆心理強的孩子,有很多情況確實都需要有人給我們一些好的指導。對於同一情況處理的方法不同結果可能大相徑庭。要想對於教學中出現的情況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我們作爲教師就必須具備上述一系列的心理特徵。靈活處理教學中的突發事故。要關心學生,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有時老師一句很簡單的體貼問候的話可能會讓學生心裏感到真的溫暖,你關心他,他自然就會喜歡你,親其師信其道,應該就是這個道理。去年是我教學的第一年,我就碰到過這樣的情況。班裏的一個小姑娘剛開始英語基礎很差,所以對這一科也沒什麼興趣。後來我發現他很喜歡聞問題,成績也一點一點在提高。後來在有一次的作文裏我發現她是這麼說的。我挺喜歡英語老師因爲有一次我的筆掉在地上老師給我拾起來了。這麼一個微不足道的動作都會對孩子影響這麼大,所以我覺得作爲老師首先應該有的就是對學生的愛心。愛心是我們工作的動力。

我們剛從大學畢業時間不長,跟學校的一些專家教師存在很大的差距,無論在課時計劃,課堂過程還是在課後評價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其中的一點我覺得說的跟我們很多新教師很像。專家教師在制定課時計劃時,能根據學生的先前知識來安排教學進度,特們認爲實施計劃是要靠自己去發揮的。因此他們的計劃就有很大的靈活性。而我們很多新教師很多情況下僅僅按照課時計劃去做,並想辦法完成它,去不會隨着課堂情景的變化來修正計劃。這就是我們與專家教師間存在很大差距的一個非常明顯的證明。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要時刻學習從一點一滴學起,儘量縮小我們新教師與專家教師間的差距。

在接下來的章節裏這本書又向我們講了對我們教師來說非常非常重要的另一個方面:課堂教學過程,方法與技術設計。教師要有愛有愛學生的心,但如何把學生教好,在同樣的時間裏學到更多的東西這纔是最重要的。這就要我們注重教學過程的方法與技巧。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很多的缺陷與弊端,在新的時期,面對一些思維非常靈活的新時期的學生,我們必須要探究新的能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的鍛鍊學生思維能力的新的教學方法。這對我們教師來說也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

整本書對學生,對教師進行了深入地分析,從學習心理,教學心理,課堂管理等各個方面對教師進行了指導。使我們教師在以後的教學中有依據可遵循,有方法可參考。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學習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