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10篇)

觀看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一、心得體會的簡介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後所寫的感受性文字。語言類讀書心得同數學札記相近;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並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於經驗總結。

二、觀看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10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要用到事蹟的情況還是蠻多的,事蹟屬於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擬事蹟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觀看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看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1

近日,通過觀看張富清先進事蹟,到了老一輩共產黨人的奉獻精神,看到了老一輩共產黨人堅守的那一份初心,讓我感動不已,數次落淚。他身上的這些可貴精神,讓我意識到作爲一名新時代幹部要做到以下幾點:

學習和觀看張富清事蹟,就要傳承中國精神。從先進事蹟讓我看到了中國精神的傳承,並深深的感動着我。國無精神不強,人無精神不立。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精神是一個人實現人生價值的力量源泉,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人才能在面對困難險阻中披荊斬棘、奮勇向前。宣傳中國精神。不斷學習先進事蹟,向社會、向身邊人宣傳中國精神,感染每一個人,讓這種精神鼓舞和激勵每一個人不斷攻堅克難、奮勇向前,讓這種精神成爲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強大精神動力。

學習和觀看張富清事蹟,就要堅定理想信念。從先進事蹟讓我看到了爲崇高的理想信念而矢志奮鬥,並深深的感動着我。理論武裝頭腦。我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要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堅持全面學、貫通學、深入學,帶着信念學、帶着感情學、帶着使命學,真正做到學懂弄通做實。做好本職工作。腳踏實地做好當前工作,在實踐中學習,在羣衆中鍛鍊,只有把本職工作做好,才能真正服務羣衆,才能真正爲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學習和觀看張富清事蹟,就要礪煉高尚情操。從先進事蹟讓我看到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並深深的感動着我。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對於一名機關幹部來說,就是要增強黨性,弘揚共產黨人的正氣。自覺經受各種考驗,在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方面做出表率,嚴格約束自己。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計較個人地位、名利,多爲羣衆做實事。

學習張富清事蹟,就要勇於擔當負責。從先進事蹟讓我看到了堅持勇於擔當,敢於負責的奉獻精神,並深深的感動着我。要牢記使命,不忘初心,在遇到事業上的瓶頸、坎坷與挫折時,要向張富清榜英雄學習,站在講政治的高度上來評判自己的榮辱得失,衡量自己的工作成績,檢驗自己人生的奮鬥價值,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觀看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2

“他的心裏裝着的都是人民,從來沒有他自己和家人”,張富清的兒子就是這樣描述他的父親的,聽得出他對父親有些絲絲的“抱怨”,但當他了解到其父隱藏了60多年的英雄事蹟後,他說:“我現在明白了,父親是在向黨報恩”。

張富清,雖已是95歲的高齡,但始終牢記當年在部隊裏時許下的錚錚誓言,一輩子都在用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踐行着共產黨員的初心和黨性。從戎,他多次勇當突擊隊員,衝鋒陷陣,立下赫赫戰功;轉業,他放棄了回原籍工作的機會,主動選擇去湖北省最偏遠最艱苦的地區任職,夙夜在公,在公明明;齊家,他身居陋室但不覺清貧,鎖住組織給的降壓藥,堅決不與大兒子分享,確保粒粒“專藥專用”,克勤克儉,公私分明;修身,他活到老,學到老,始終保持在思想政治上與黨中央一致,身患眼疾,不願多花公家一分錢,使用最便宜的人工晶體,截肢後堅決不用輪椅,靠着假肢再次站立,意志頑強,行有力量。

我認爲,張富清同志不僅僅是過去戰爭歲月的突擊英雄,更是符合新時代忠誠乾淨擔當好乾部標準的先進模範,是我們每一位共產黨員共同學習的榜樣。我們應該像他一樣:

學習和觀看張富清事蹟,就要始終心懷人民,堅定理想信念。我們黨來自於人民,爲人民而生,爲人民而興。實現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黨執政的奮鬥目標,我們必須俯下身子,走到羣衆中去,保持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始終關注人民羣衆的切實需求,解決人民羣衆的實際困難,以羣衆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爲工作成效的“試金石”。

學習和觀看張富清事蹟,就要始終恪盡職守,帶頭真抓實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路。我們這代人雖身處和平年代,但國際形勢嚴峻,競爭日益激烈,想實現身上的使命並不輕鬆,我們需要在這“無聲硝煙”的“戰爭”中,繼續學習和發揚張富清同志的突擊隊精神,勇向急難險重任務衝鋒,啃前人啃不下的“硬骨頭”,立足崗位,奮發實幹,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創造新業績,做出新貢獻。

學習和觀看張富清事蹟,就要始終清正廉潔,保持純潔本色。我們要明白一釐一毫,皆民脂民膏;一絲一粒,皆我之名節。共產黨人只有公正克己,不貪不腐,一心爲公,才能使民心穩固,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我們要同一切弱化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行爲作鬥爭,不給人民心添堵,不給組織找麻煩,努力建設堅強有力的黨組織,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觀看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3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近日,黨中央決定授予張富清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老英雄張富清在部隊保家衛國、戰功赫赫,到地方深藏功名、爲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作爲新時代黨員幹部,我們要向英雄張富清學習,從先進榜樣中尋找奮鬥方向、從英雄事蹟中汲取前行力量。

學習張富清事蹟,就要淡泊名利、心中有黨,始終保持“忠誠之心”。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因爲他大公無私,是因爲他有一顆爲祖國爲人民的赤膽忠心。今年95歲的老黨員張富清戰功赫赫,退役轉業後卻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做最艱苦的工作,過最平凡的生活,爲貧困山區奉獻一生。60多年來,他刻意塵封功績,連兒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軍人信息採集中,張富清的事蹟被發現,這段英雄往事重現在人們面前。

進入新時代,老英雄衝鋒在前、敢於犧牲、不講條件、不計得失,對黨絕對忠誠的品格更加值得我們廣大黨員幹部學習,只有樹立這種視死如歸、不懼犧牲的信仰,永葆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之心,才能永遠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永遠做黨和人民信賴的人。

學習張富清事蹟,就要無私忘我、深藏功名,始終保持“奉獻之心”。太陽之所以偉大,在於它永遠消耗自己。張富清老人建設時期本有機會選擇安逸舒適的生活,而他卻主動申請到最艱苦的地方建功立業,把餘生獻給了來鳳縣這片曾經毫無關聯的偏遠山區。他先後在糧食局、三胡區、卯洞公社、建設銀行等崗位工作過,數十年如一日甘於奉獻、勇挑重擔,不講條件、不計得失,一心一意幹好每件工作,以滿腔熱情在艱苦環境中盡職盡責、苦幹實幹,張富清生動詮釋了“我是革命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的奉獻情懷。作爲新時代黨員幹部,面對新形勢、新矛盾,我們需要像張富清老英雄一樣永葆對黨和人民的“奉獻之心”,要常思肩上沉甸甸的擔子,把職業當事業,把責任當己任,把愛崗敬業落實到工作中、體現在行動上,在實幹中得到黨和人民的認可。

學習張富清事蹟,就要堅守初心、不改本色,始終保持“擔當之心”。“要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加強黨性修養、加強品格陶冶,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幹事,清清白白爲官,始終做到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這是張富清在2016年版的《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第110頁一段文字旁的標記,這是他的讀書標記,更是他的精彩人生寫照。作爲新時代的黨員幹部,我們需要像張富清老人不忘初心、不改本色,切實把爲人民服務當作一生的理想而付諸實踐,主動作爲、勇於奉獻、勤懇務實、開拓創新,完成好組織交辦的各項任務,多想實招、多辦實事,把應負的責任扛起來,把本職工作做出色。面對困難敢於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於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於承擔責任,立志做忠誠、乾淨、擔當之人。

歲月流逝、初心不改,英雄浩氣、催人奮進。廣大黨員幹部要以對黨絕對忠誠的堅定信仰和對事業無限負責的奮進擔當,學習英雄事蹟、弘揚英雄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建功新時代、展示新作爲,用實幹續寫新時代“英雄故事”。

觀看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4

今年王嶽菊已經53歲了,她原是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的物資局的一名會計,2012年1月王嶽菊的婆婆不慎跌倒,突發腦溢血成了植物人。一直守在醫院照料婆婆的王嶽菊,擦乾眼淚堅定地說了一句話:“不管怎樣也要爲婆婆治病。”就這樣,她默默挑起了照顧婆婆的重擔,一挑就是五年。

爲了讓婆婆牀鋪保持乾爽,王嶽菊每天要爲婆婆換無數次尿片,爲了不讓婆婆感染,胃管三個月換一次,紗布一星期換一次,尿管四天換一次,就連醫生都認爲“只有一個多月”生存期的婆婆創造了生命奇蹟,臥牀5年來,婆婆身上不但沒有生過褥瘡,體重還增加了很多。

她5年如一日地精心照顧植物人婆婆,沒有一句怨言,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5年來她共寫了十大本的護理日記,長達上萬字。當記者問她對之前說的那句話是否後悔時,王嶽菊堅定的說從來都沒後悔過。

王嶽菊夫婦倆用十幾本的護理日記爲我們講述了感人至深的故事,其實不平凡就是在一點一滴的平凡的生活當中。

觀看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5

談到女排,我們就會自然加上兩個字“精神”,“女排精神”這個詞在過去的三十多年間已經成爲了一個符號,一種象徵,對於那個時代的人更是一種寄託,比如郎平,比如隊中這些女排姑娘們的父母——皆如是。

當張常寧的發球過網後發生急墜破壞了對手的一傳,惠若琪的探頭給塞爾維亞人送上致命一擊之後,如你,如我都會發出歇斯底里的咆哮,這是一種宣泄,更是一種屬於全體中國人的榮耀,要知道在三十年前,這就是支撐一代年輕人的“女排精神”。

翻開中國女排的歷史,精神一直是一種傳承,1984年在洛杉磯,女排小組賽輸給了美國——但在決賽中竟然沒給東道主任何機會;2004年在雅典,陳忠和治下的黃金一代在愛琴海彼岸成成就了“大寫”的女排精神,從半決賽0—2落後古巴的絕地反擊,到決賽0—2落後俄羅斯的登臨絕頂,幾乎每一箇中國人都在楚金玲重錘落地之後流下的激動的淚……

我們以爲還要等待下一個20年,幸好我們有郎平,然後她給中國女排帶來了全新一代的“朱袁張”組合,你能想象一支在倫敦僅僅進入八強的球隊,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站上世界之巔嗎?2015年世界盃奪冠——這竟然和郎平此前給出的時間表完全重合,在她連續發掘了朱婷、袁心玥和張常寧之後,給出了這支女排出成績的時間表就是2015年!

現在,肯定不會再有人去提出徵前關於奧運大名單的質疑了,現在肯定不會再有關於魏秋月和沈靜思的爭論,也不會再有“惠若琪還行嗎”的質疑,也不會再有“怎麼沒有曾春蕾”的疑問——是的,這一切都不會再有了,因爲勝利和奪冠可以堵住所有人的嘴!

這是一支年輕的朝氣蓬勃的女排,可誰又知道,郎平在和巴西的'四分之一決賽前曾經有過“最後一班崗”的告別詞呢?這或許就是我們常說的向死而生,在雅典這支叫中國女排的球隊經歷過,在里約,這支叫中國女排的球隊又經歷了一次。

真的,除了這個團隊,沒有別的任何一支球隊能夠配得上“精神”二字——請記住,她們的名字叫中國女排,她們30多年來激勵國人的叫“女排精神”。

觀看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6

衆所周知,組工幹部肯幹、狠幹、苦幹,是一羣“風裏雨裏,我們都在辦公室裏”,全年無休,二十四小時在線的公務猿,他們責任大、工作重,在組織建設、人才管理的工作中,默默奉獻自己的青春,很多人白加黑、5+2的高強度工作,有病不能適時治療,有飯不能按時吃,身體在慢慢的透支,從來只把“因爲連續加班突發疾病身亡”的新聞而嗤之以鼻的我在聽到武漢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楊漢軍的事蹟後,卻默然無語,作爲一名基層黨建工作者,我理解並尊敬他。

你是否看過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是否爲國家的強盛變化由衷的自豪,在繁盛強大的背後,在於千千萬萬人的不懈努力,楊漢軍部長,爲引進人才,10天行程1.8萬公里,行程包括波蘭、以色列、俄羅斯三國,不停的在倒時差的過程中,換位思考,如果是你不累麼?累!但是這是責任,這是一種信念,爲國家引進人才,壯大我華夏的一道坎,這是一種奉獻,古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到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奉獻,現有楊漢軍同志“不做太平官,挺身當闖將”是奉獻。

共產黨員身上,似乎有一種力量,努力造福羣衆,實踐人生價值,什麼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天:連軸轉後暈倒在辦公室,通過工作造福人類就是他的人生意義,楊漢軍同志把一生都奉獻給了所忠誠的事業,他深知爲國家、爲黨、爲羣衆所做的一切是身爲黨員的責任;他敢爲民做事,敢擔負起爲民謀福的重任。他用生命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才叫責任,什麼才叫擔當。

覺得累的時候,覺得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想想自己的理想,想想肩上的責任,我要學習楊漢軍同志,愛崗敬業,艱苦奮鬥、清正廉潔的高尚品德,把楊漢軍同志作爲一面鏡子,嚴格要求自己,切實做到紮根基層,盡職盡責,任勞任怨,要樹立當幹部幹事是硬道理的思想,恪盡職守、勇於負責,傾心盡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要專注投入,不懈進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樂觀向上,頑強拼搏,不浮躁,不懈怠,不消沉,努力在平凡的崗位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觀看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7

劉慧格,是一位70後的普通農村婦女,她勤勞致富,相夫教子,和睦兄嫂親待姑姐,還管是婆家還是孃家她都從不計較得失,用18年的操勞見證了對婆婆趙枝蘭的孝親。

今年39歲的慧格在1997年嫁到並不富裕的郭民正家,那會兒她爲了過好小日子,就想方設法讓丈夫學廚師學做飯,家裏的裏裏外外都由她一個人操持,老人需要她、孩子需要她,地裏需要她—————爲了過好日子她恨不得把自己掰成兩瓣。等到丈夫學廚歸來她又張羅着辦流動飯莊,她們的小日子在兩個人的努力下幾年光景發生了大變化。

慧格說嫁過來後,公公已去世,她們兩口又要經營流動飯莊,丈夫經常外出主辦紅白喜事,家裏17畝地、80歲婆婆、一對兒女都只能由她來照應,慢慢地就與婆婆相處下感情了。家裏的大大小小事都由她一個人默默做完做好,每天天不亮她起來做好婆婆的飯,喚醒正在酣睡的兒女上學,便去地裏耕種莊稼。一到飯點就要急着回家照顧婆婆,她怕年勢已高的婆婆自己動手做飯有個啥閃失。好幾次婆婆看着兒子和媳婦忙得拉不開拴,着急着自己動手做飯幫忙,被兒媳婦知道後兩口子都對老人發了脾氣。還有一次婆婆就動手提了一小筒水,被不善言辭的惠格看見了,她當場對婆婆生了很大的氣,事後婆婆卻偷偷告訴兒子她心裏很是樂開了花,想偷着笑。

觀看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8

最美兒媳孫延花今年也60歲了,2008年在下班的路上,她遭遇車禍,左腿高位截肢。車禍後婆婆細心的護理讓孫延花特別感動,當時她就想,傷好後一定好好孝敬婆婆。

車禍讓孫延花喪失了勞動能力,全家只靠丈夫在外打工掙錢。爲了減輕家庭的生活壓力,孫延花主動承擔起照顧婆婆和打理家庭的責任。每次做飯、收拾庭院,孫延花都要穿上15公斤重的假肢。從房間到廚房短短的十幾步,她的腿都會被假肢磨出血來。爲了讓年近九旬的婆婆每頓都吃上新鮮的飯菜,孫延花每次都要比平常人花一倍的時間做飯。

孫延花堅強面對生活的困難、身體的不便,仍然盡心盡力地照顧好婆婆,她的這份孝心也獲得了大家的稱讚!

觀看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9

今年,國內各大行爲媒體爭相報道一位來自湖北來鳳縣95歲戰鬥英雄的故事,他的身份是一名銀行退休幹部。幾十年來默默無聞投身於社會主義事業建設,連家人都不知道他曾是一名戰功赫赫的英雄,這名老人就是近日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的張富清。他用六十年的堅持詮釋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品行和奉獻精神,他的不驕不躁和低調品行爲全國的黨員幹部上了一堂生動而又深刻的黨課,值得廣大黨員和政府公職人員學習。

要學習張富清同志艱苦樸素的精神。在觀看張富清先進的紀錄片中,張富清家中簡單的陳設,處處彰顯了他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美德。我想這一輩的人都經歷過了三年的自然災害,他們比我們更懂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但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樸素,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後,經濟突飛猛進的現在,還能繼續秉承這樣的美德值得我們學習。

要學習張富清同志對黨的忠誠。張富清對黨有着絕對的赤誠和信念,對自己的小家從不考慮家庭得失、個人得失,率先垂範,讓原本有正式工作的妻兒下崗、下鄉。他的“舍小爲大”是千萬中國共產黨人披荊斬棘、創造奇蹟的一個縮影。

要學習張富清同志的甘於平淡。張富清轉業之後,把自己在部隊裏的軍功獎章全部鎖了起來,不向集體提出過困難要求。默默地履行着吃苦耐勞的義務。他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在黨需要的時候,越是艱險,越要向前!爲了黨和人民,就是犧牲了,也是無比光榮。”

這是一個經歷過戰火錘鍊的共產黨員,這是一個經歷過生死考驗的共產黨員,在他的心裏,他早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更過分點說,或許在他的心裏,他早已經死過一回了,現在的他是完完全全爲了黨在活,爲需要他的國家而活,哪裏需要就到哪裏去。

我們很幸運地出生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更幸運的是我們還出生在一個經濟比較發達的年代,我們體會不到吃不飽、穿不暖、沒瓦遮頭的痛苦,是革命前輩給了我們這麼美好的現在,在這麼多誘惑的現在,我們更應該時時警醒自己,嚴以律己、提高黨性品德修養,樂於奉獻,積極投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

觀看個人先進事蹟心得體會10

一聲到,是一句承諾;一聲到,是一次重塑;一聲到,是一場衝鋒。身披戎裝,保家衛國;告別軍旅,本色不改。95歲的老黨員、老英雄張富清用平凡中的堅守踐行着一名共產黨員、中國軍人的初心誓言。

一聲到,祖國需要我必到。24歲時,在生與死之間,他選擇衝鋒在前,在戰火洗禮中成長爲董存瑞式的戰鬥英雄;31歲時,在小家與國家之間,他選擇服從大局,到偏遠異鄉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祖國的需要”就是最有力的號召。黨員幹部要時刻準備着,到基層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艱苦奮鬥、建功立業,將“我的夢”對接“中國夢”,勇往直前。

一聲到,黨的召喚我必到。從“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到“黨的幹部,哪裏需要哪裏去”再到“勇於從自己開刀,才能開展好工作”,黨有需要,衝鋒陷陣,九死一生;和平時期,淡泊名利,默默奉獻。作爲黨員,永葆理想信念,對黨絕對忠誠。自覺與黨同心同德、同行同向,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真正做到熱愛一輩子,奮鬥一輩子,奉獻一輩子。

一聲到,急難險重我必到。無論順境逆境,他淡然處之,將英雄滄桑過往的記憶深藏,昭示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和擔當。面對新困難、新情況、新挑戰,黨員幹部要向老英雄、老黨員張富清同志看齊。學習他恪盡職守、擔當使命的務實作風。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困難面前迎難而上,關鍵時刻站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在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當先鋒、打頭陣,做標兵,在壯闊的中國道路上,接續奮鬥,續寫“一聲到,終生到;祖國需要,我必到”的愛國奉獻、矢志不渝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