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範文(精選40篇)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範文

一、《活着》內容簡介

《活着》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小說的敘述者“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遊手好閒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 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真正的悲劇從此纔開始漸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爲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裏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檯上;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二喜是搬運工,因吊車出了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生命裏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二、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範文(精選40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寫一篇讀書心得記錄下呢?那麼讀書心得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範文(精選4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1

很早以前就知道有《活着》這本書,但一直沒有去找來閱讀,《活着》讀後感。寒假回家的兒子,把這本書下載到了iPad上。熱鬧的春節過後,我終於有時間和機會了,躺在牀上一口氣讀完了它。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心情一直很沉重,那一刻有些迷茫:爲誰沉重?福貴?生活?還是此書引發了自己對生活抑或是對“活着”這個命題的感慨?

福貴,這個曾經風光一時的富家少爺,因自己年少時的無知和爲所欲爲,毀掉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我一開始很憎惡他,看到他那麼無情地對待家珍,那麼愚昧地賭完了家產,那麼殘酷地在一夜之間讓這個曾經殷實的家庭,走向了生活的底層,尤其當他的父親死在糞缸邊上時,我覺得自己在那一時恨不得對他揮刀而向。

經歷了戰爭,經歷了磨難,福貴開始對家人珍惜和愛憐了。這個時候的他,已經悄然地讓我改變了對他的憎惡,開始同情甚而喜歡他了。我不知道一個人的命運是否會真的像福貴那樣跌宕,那樣悽慘?一個含着金鑰匙出生的富家少爺,無知、無慮、無憂、無情;一夜間的淪落,刺醒了他麻木的心靈,慢慢的,他跳出了沉淪,開始了擔當,我也開始了欣喜和欣慰,尤其他對家珍的關懷和兒女的憐愛,讓我不由得祈願他們一家人從此過着幸福、甜美的生活。

然而,生活就是那麼的無情和冷漠。他那可愛的兒子有慶,在那個盲目崇拜的年代,爲了給縣長因生孩子而大出血的妻子獻血,被醫生抽血過量,死在了醫院;雖然啞,但卻冰雪聰明的女兒鳳霞,找到了真心疼愛她的二喜,卻在生下苦根的那天,大出血而死;曾經的富家千金、嫁給福貴後就沒過幾天好日子的家珍,苦累了一身的病,在風霞死後三個月,也撇下了福貴;偏頭的二喜,雖小有殘疾,卻有一顆善良的心,他以真誠的愛心,愛着妻子和她的家人,鳳霞走後,他堅強地拉扯着苦根,卻因一場事故,被水泥板活活夾死了,臨死前最後叫了一聲“苦根”,那一聲,彷彿穿越了時空,生生地刺痛了我的心,淚水奔涌而出的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父親對兒子的萬千不捨與牽掛;聰明而懂事的苦根,七歲那年,一場發燒,困臥在牀,艱難的生活,沒有吃的,卻因福貴的大意,食了過量的黃豆,活活撐死了……

親人們就這麼相繼地離開了福貴。孤獨的福貴,年近古稀時買了一頭和他一樣老的牛爲伴,他管它叫“福貴”。耕田時,他會對它說:“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說了……”那一刻,我突然就明白了,對福貴而言,他不孤獨,也不寂寞。因爲在他每一天的生活裏,都有他的家人在陪伴他。所以,哪怕是他舒展的皺紋裏鑲進了泥土,哪怕汗水在他褶皺的胸膛前蜿蜒而行,他依然笑呵呵地、繪聲繪色地講述着自己的故事。在他的臉上,你看不見生活有多麼的不好,看不到對世道的厭倦,有的只是歲月留下的滄桑,有的只是他帶給你的人生取向。因爲,活着的人本身就是偉大的,他戰勝了太多存在和不存在、發生和沒有發生的意外。更因爲: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着。”……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2

餘華的《活着》是我在最近纔剛剛看完的,儘管在閱讀它之前就已經聽身邊看過的朋友劇透了該書情節之悲愁,但就是在有所心理準備的情況下閱讀了這本書,內心還是錯綜複雜,字字段段都能戳中我的淚點,閱讀完之後的幾天中,每每會憶起小說中的故事情節,一股莫名的哀愁便自然而然地涌上心頭......“往後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我總想着自己的日子也不長了,誰知一過又過了這些年。我還是老樣子,腰還是常常疼,眼睛還是花,我耳朵倒還是很靈,村裏人說話,我不看也能知道是誰在說。……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從這段話裏,似乎看到了一個經歷過人生大起大落的苦命人在訴說着自己的普世哲學,是呀,如果人的一生,用壽命的長短來衡量一生的價值,那麼做到無慾無求,不爭不搶,也不失爲一種處世智慧。

看似一個普普通通的耕田老人,其內心的堅毅、信念的不催是任何人都不能比得上的。他不僅是經歷繁多悲苦,他所生活的時代也是動盪不安、混亂不堪的,個人命運的悲苦加上時代的不幸,兩者交織起來,能夠存活於世已屬強者一列。當看到文末,他同他的老牛“福貴”說着他親人生前的名字時,可以想見,他的內心深處還是活在他所想象的一大家子人都在一起時的場景。或許有人會好奇,是什麼支撐着他活到了現在,我想,也許就是隱藏在心裏的那一個“溫暖港灣”吧,在那裏,一家人其樂融融,沒有貧窮、沒有苦痛、沒有憂愁……活着對於錦衣富食、無憂無慮的人來說是極其容易的,而對於如同福貴這一類飽受苦難、無依無靠的人來說卻是看比登天的難事。我似乎看到,福貴正同他那頭老牛慢慢隨着夕陽的隱去而緩緩前行,留下一串串深深淺淺的腳印和蹄印,那蹄印上面則閃閃的隱現着“我還活着”幾個大字。

那麼活着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是爲了體會嚐盡人生百態後的大徹大悟?還是爲了享受世間繽紛多彩的事物?亦或是爲了實現既定的人生奮鬥目標?這一問題可能過於寬泛而抽象,許多人也許並未好好想過這一問題,即使被人問起,可能也會有人一笑帶過,並留下一句:“哪那麼多的文人感傷與問題呀?”不管如何,你我存活於世,都應好好活着。

如果不知道活着的意義,那麼請繼續活下去,去找尋活着的意義,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不論是歷史、現在還是將來,只要活着就值得好好珍惜,畢竟每一個明天都是未知數,既然是未知,那麼今天的我們就可以有所期待。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3

福貴說到這裏看着我嘿嘿笑了,這位四十年前的浪子,如今赤裸着胸膛坐在青草上,陽光從樹葉的縫隙裏照射下來,照在他眯縫的眼睛上。他腿上沾滿了泥巴,刮光了的腦袋上稀稀疏疏地鑽出來些許白髮,胸前的皮膚皺成一條一條,汗水在那裏起伏着流下來。此刻那頭老牛蹲在池塘泛黃的水中,只露出腦袋和一條長長的脊樑,我看到池水猶如拍岸一樣拍擊着那條黝黑的脊樑。這位老人是我最初遇到的,那時候我剛剛開始那段漫遊的生活,我年輕無憂無慮,每一張新的臉都會使我興致勃勃,一切我所不知的事物都會深深吸引我。就是在這樣的時刻,我遇到了福貴,他繪聲繪色地講述自己,從來沒有過一個人像他那樣對我全盤托出,只要我想知道的,他都願意展示。?

點評:活着,是一種狀態,一種勇氣,一種不平凡的平常。此時的他,都還未經過人生中寒風冷雨的洗禮。一塊頑石,這樣被生活裹着隨波逐流,等待命運的激流將他打磨成璞玉。爲此,我們應學會在刀叢中赤足舞蹈,在烈火中冷靜沉着。

福貴相遇,使我對以後收集民謠的日子充滿快樂的期待,我以爲那塊肥沃茂盛的土地上福貴這樣的人比比皆是。在後來的日子裏,我確實遇到了許多像福貴那樣的老人,他們穿得和福貴一樣的衣褲,褲襠都快耷拉到膝蓋了。他們臉上的皺紋裏積滿了陽光和泥土,他們向我微笑時,我看到空洞的嘴裏牙齒所剩無幾。他們時常流出混濁的眼淚,這倒不是因爲他們時常悲傷,他們在高興時甚至是在什麼事都沒有的平靜時刻,也會淚流而出,然後舉起和鄉間泥路一樣粗糙的手指,擦去眼淚,如同彈去身上的稻草。

點評:那些人,那些事清晰的浮現在腦海,也許是一場大雨清晰了記憶,也許是泥土的馨香喚醒了沉睡中的你。那些鄉間的泥土路,曾幾何時又流着淚走過?那些過去了的快樂,散落在沙灘,期待着變成貝殼。拾起,請將它貼近耳畔,那場早已不復存在的夢,還回響着嗎?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4

一個人的一生裝進了一本僅僅幾百頁的書,沒有對人物心理濃墨重彩的渲染,只是簡單的敘述。講的人娓娓道來,平靜的敘述,聽的人心裏卻波瀾起伏,久久不能平靜,這大概就是餘華的高明之處吧!

福貴,又富又貴,多好的名字啊,這也是他的父母對他的期望,光宗耀祖、又富又貴,可他的一生卻是潦倒窮困、厄運相隨。年少輕狂,仗着家裏吃喝嫖賭,等到輸光家產,父母離世才幡然醒悟,但覺悟、改變並沒有阻止厄運的腳步,在那個年代生活本就難以爲繼,兒子、妻子、女兒、女婿、外孫又相繼離世,只剩下他孤零零的活着,他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與一頭老牛爲伴,書中有一句話說的很好,活着不是爲外在的事物而活着,而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對福貴而言只是一種生活狀態,他的心經歷太多苦難,已變得波瀾不驚,看透人生的磨難,才豁然開朗,才能夠平靜的敘述那些常人難以承受的苦難,才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安靜的度過人生的黃昏。

福貴的故事能夠打動人不是因爲命運給了他接二連三的打擊,而是那種經歷苦難、看破人生後的豁然開朗,親人離世、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樣的故事並不離奇,但卻是異常痛苦的,當親人相繼離開後,福貴大可以一死了之結束這悲劇痛苦的人生,可他沒有,他選擇接受,好好的活着,種。種地、唱唱歌、和老牛說說話,他困苦的一生讓人感慨,但他平靜的講述才真的讓人心疼,真的打動人!

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而活着,縱容要承受衆多難以接受的痛苦,卻依然要堅韌、頑強,這大概就是生命的力量,活着的意義罷!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5

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還年輕,看書就是看熱鬧,也如同看戲。今次再讀,有了不一樣的感觸。

看到徐福貴的一生,以爲很多事遙遠,其實就在你我身邊。開篇是描述了一個五味雜陳的現實世界,看到的和聽到的都是土腥味兒十足的情景,慢慢講述徐福貴做少爺的時候,他作威作福、吃喝嫖賭,直到把家產敗光。

然後,我們看到的徐福貴,就是一個白手起家的角色了。居家過日子,沒有生活來源,苦苦地在土地上刨食,滿是老繭的手,一遍遍在土地上試驗着,下午能餬口。

徐福貴娶的媳婦,叫陳家珍。原本的富貴小姐,家教好,人品好,沒有任何怨言地跟着他辛苦勞作,把他視爲一家之主,她把自己的所有都貢獻給了這個家。

徐福貴養孩子,一兒一女,可謂兒女雙全。女兒在艱苦的條件下,從活潑伶俐的女孩,到因得病聾啞後的勤勞懂事,時時刻刻都圍在父母身邊。兒子是一家的希望,乖巧懂事,學習刻苦,積極上上。

徐福貴的女婿,爲了娶媳婦,借錢欠債,結婚後日子過得也是清苦。媳婦生孩子死後,他一個人帶着孩子工作,雖然累,還是滿滿的希望。知道他臨死,還是惦記着自己的孩子!

徐福貴的外孫,聽話,靈巧,懂事,最後因爲家裏條件差,吃豆子撐死了。

最後的徐福貴,和一頭老黃牛作伴,跟老黃牛談話,談話的內容,就是他這一生裏最重要的人和事。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6

《活着》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講的是一個民國時期的地主家的少爺徐富貴,由於年輕時嗜賭放蕩,輸光了家產,導致家道中落後淪落爲佃農。之後,隨着一系列的社會變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也不斷經受着苦難,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爲命。

在讀到福貴的故事開頭的時候,我深深地對這個紈絝子弟的嗜賭放蕩、不思進取感到厭惡。他天天只知道吃喝嫖賭,有一個賢惠的妻子卻不知道珍惜。在他的身上,完全沒有一個合格的兒子、丈夫該有的樣子。可是,在他家道中落之後,他終於有了覺悟,慢慢地開始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這一點到是讓我非常欣賞。家珍剛開始的時候是米行老闆的千金小姐,後來福貴對她一見鍾情,把她娶回了家。後來她一直忠誠地陪伴在福貴的身邊,直到死去的那一天。他們剛結婚的時候,福貴還是原來的那個紈絝子弟,我剛開始有點不明白爲何她還是會對福貴不離不棄,後來我覺得這可能跟那個年代女性受的傳統教育有關。在她們的心中,丈夫就是自己的天,不管自己的丈夫是怎樣的人,自己都應該對他忠誠,不離不棄。

在我讀完了這本書後,我開始覺得福貴也是一個值得同情的人。他後期作爲一個下層勞動人民,命運深受時代的影響。他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親人一個一個地死去,自己卻無能爲力,這種深深的無助與絕望感接二連三地摧殘着這個可憐人的身心。可是同時,我也覺得他是一個幸運的人。在有些人看來,他的人生可能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的什麼都沒有。可是,從他自己的敘述中來看,他並不覺得自己有多麼的悲慘,在自己所經歷的苦難中,還是充滿了幸福與歡樂,儘管這些幸福與歡樂都比較短暫。在他的心裏,自己的妻子賢惠忠誠,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自己的子秀孝順,是世界上最好的子女;自己的女婿踏實能幹,是世界上最好的女婿……所有的這一切,都帶給了他幸福與歡樂。因此,他對書中的“我”講述他的故事,並沒有表現得多麼悲傷,他在敘述自己的苦難時,彷彿在講的是別人的故事,語氣中甚至透露出的更多的是一種輕鬆和滄桑感。

在書裏有這樣一句話:“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揭示了作者想要通過這本書告訴我們的道理。福貴看着家人接二連三地死去,儘管心裏感到非常的痛苦,但是卻沒有選擇跟着他們死去,他仍然活在這個世界上。可見,家人其實並不是他活着的主要意義,他並不是爲了家人而活着。正所謂:“存在即合理。”,福貴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他就要好好地活着,爲了活着而活着,不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這就是他存在於這個世界的合理性。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活着是爲了金錢,有的人活着是爲了權勢,有的人活着是爲了愛情……當他們失去這些東西的時候,他們彷彿失去了活着的支柱。最後,自己選擇走向死亡。這些人都沒有體會到“活着”的真諦,他們都不知道,活着,纔是我們存在於這個世界最好的意義。活着,比什麼都珍貴。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7

當生存成爲奢侈品,活着便是一種幸福。

昨天剛看完了《活着》,實在是有些壓抑。都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是對於富貴來說似手並不是這樣的。的確,最開始的富貴算得上是名副其實的敗家子兒,吃喝嫖賭無一不做。就連家珍挺着肚子跪在地上求他回家,他也無動於衷,還對她,直至富貴自己都覺得無趣了才叫人把家珍拖了出去。那時的他着實是可恨的,一直到他輸光家產才慢慢成長起來,有了人樣。

破產後的他一直在努力承擔一個兒子,一個丈夫以及一個父親的責任。他不再像以前那般胡作非爲了,他開始下地幹活,關心家人,但命運似乎就是想和他開玩笑,他們搬出去不久,他就成了沒有父親的孩子;在去給母親請郎中的途中被抓去當兵,好不容易回來後又發現自己已經成了沒有母親的孩子了,原本聰明伶俐的女兒也被剝奪了聲的機會。

命運在安排他成爲“孤兒”後還沒有罷手,而且似乎還和他玩起了遊戲,每次當富貴陷入困境時,他就會開恩給富貴一點希望,可還沒等富貴完全定格下那些美好時,一盆冷水就緊接着潑了過來,如此周而復始,直至富貴成了一頭牛的名字。

富貴先後失去了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妻子,女婿以及外孫,他送着一個又一個親人離開這個世界,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痛苦。他每失去一個親人,我都覺得應該是最後一個了,可命運卻不想放過他,最後獨留他一個人孤苦伶仃時才肯罷手。其實我不太明白上天留着富貴繼續活着是對他的恩賜還是詛咒,我只知道沒破產前的他確實是面目可憎,幡然悔悟過來的他也的確一直在努力地活着,經歷過太多太多的絕望。

有時候我又會覺得富貴也許也不是一個只有黴運的人。他父親雖然對於他敗光家產的行爲十分氣憤,可卻還是立即變賣了家產替他還債,還用心良苦地全兌換成了銅錢想要告訴他每一個銅錢都來之不易;無論他之前做了多少荒唐事,他的母親始終都是相信他的,在臨死前都一遍遍地說着“富貴是不會去賭的。”;即使他之前那樣對家珍,可家珍還是一直不離不棄,放棄了好日子都要和這個之前不務正業的“敗家子兒”在一起;鳳霞一下子從大小姐變成了貧困戶家的孩子,後來還成了啞巴,可她卻出奇的懂事,爲整個家庭的生存出了不少力;二喜是個老實的好人,不僅愛惜鳳霞而且真心實意地對富貴一家子好……

當我還在痛恨龍二的無恥時,搶奪富貴家產的龍二被槍斃了;被拉去當兵,見了無數的死亡後平安回家;在吃人的饑荒中成功活了下來;還有前面提到的暖心的家人,都讓我認爲富貴一生中也還算是有些幸運成分的,但是我又會想如果他沒有擁有那些幸運他會不會反而不會面臨接連失去至親之人的絕望呢?也許他會在繼續吃喝嫖賭中度過四年,然後直接被拉去槍斃;也許家珍早就對他失望透頂,離開後就再也沒有回去過;也許鳳霞過不慣苦日子,一開始就跟家珍回孃家了,只剩下他們一家三口……那他會不會因爲少面對了幾次至親的離去而少感到一絲痛苦呢?答案也許是肯定的,也許是否定的,我們誰都無法知道,因爲我們都不是富貴,永遠也不可能知道他的想法。

生活有時候可能會逼得很緊,但是我們絕不能主動放棄活着的希望,因爲上天是個頑皮的孩子,他總有對你失去興趣的一天,當你熬到了那一天,你的痛苦也就隨之結束了。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8

這本書講述的是老農民福貴遇到一個遊客後,敘述自己的一生富貴,名字富貴,實則命運給予他的是富貴還是災難,這似乎是一個無從解答的問題,是諷刺還是現實?

在他身上真正的展現了命運給予一個人一生的“圓滿”,似乎在他一個人的身上承受了所有的災難。在他還是地主階段的時候,堵博敗光了家產,氣死了父親,對婚姻的不忠,到最後的流落街頭,被抓去打仗期間,母親臨死也沒能見上最後一面,對於雙親以這樣的離恨離開人世,相信這不是常人所能承受的範圍,但是福貴接受了命運的安排。繼續爲了活着的人而繼續活着,他這一生最慶幸的是有一個患難與共,不離不棄的妻子。爲他生了一兒一女,由此,命運對他是公平的,在讓他失去的同時也得到了人世間最圓滿幸福的家庭。以爲惡運就此到頭。但這似乎只是不幸的開始。女兒因爲生病成了聾啞人,福貴再一次的接受了命運的安排,繼續爲了生活而活着。雖然這期間忍受了各種因爲大自然以及這個社會的變遷而帶來的種種磨難,但是他們都頑強的一一戰勝命運給予的苦難與折磨。

爲了活着,可以更堅強,爲了活着,他們依然繼續保持着最原有的初心,爲了活着,忍受着內心的麻木,爲了活着。。。而繼續的前行着。命運似乎就是這麼任性的無情的在考驗着一個人在困難面前所能承受多少的重量才能折腰屈服,妥協,再一次的向富貴伸出了惡運之手-奪走了他最疼愛的兒子。

富貴是絕望的,但並沒有爲此妥協,努力的前行着,爲了活着的人,他有使命,有責任。繼續接受了命運的安排。當他們以爲命運就此放棄“光顧”他們的時候,命運再一次帶着友善前來關照。這此應該是幸福使者來臨吧,當他們以爲自己聾啞的女兒要一輩子獨守時,命運安排了一個近乎完美的守護者來守護他們的女兒,這一切似乎真的很完美。完美到不真實。但卻又真實的存在,前面有多美好,後面就會有多殘酷,本是帶着美願來卻又留下滿地的心碎而返。女兒難產致死,妻子病情加重也離世,女婿一次意外出工被傷亡,留下的可愛外孫本以爲可以相依爲命,卻也不幸離去,看着至親至愛的人一個個的先他而去,這份悲傷,這份絕望,普通的人又如何能承受,對福貴而言。他這一生,圓滿了。

在他一個人身上經歷了所有人所經歷的過往,接受了命運給予的一次次安排。就如他所說,想起來的時候,有時候傷心,有時候塌實,至親的人都是他送走的,當他有一天要走了,心無牽掛,沒有牽盼,這種內心的坦然,這種人性的境界,不是藝術又是什麼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9

再次翻開餘華的《活着》,我還是爲書中的老人福貴的一生唏噓不已,也感動於他還堅持活着的那種溫熱的堅強。

從敗光家產的富家子弟到“笨鳥先飛”的莊稼漢,福貴親身經歷了無情戰事和各種親人的死亡。接連而至的不幸,並沒有打倒這位令人敬佩的老人,他只是默默唸叨着:“往後的日子我只能一個人過了……”是啊,日子總是要活下去的。無論日子如何,能活着已是最好。人有很多種活法,但是前提是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活着,世界與生命就會熠熠生光。正如作者所說,“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10

又是一本沉重的書。花了六個小時讀完了福貴曲折的一生,但我想人的一生可不是僅僅五個小時就能讀懂的。開始福貴種種惡劣的行爲真是讓我恨的咬牙切齒,看到後面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相繼離世,獨留福貴一個人在世,彷彿身上的力氣也一點點抽盡。最心疼的還是有慶和苦根,他們年紀還那麼小,放在這個時代,他倆誰還不是一個家的寶兒。看到有慶死後,福貴那句話:“我看着那條彎曲着通向城裏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想是撒滿了鹽。”想必這鹽是撒在了福貴的心上。心疼有慶,他活着還沒穿過一雙好鞋,那麼善良、有愛的孩子,有糖懂得分享給媽媽和姐姐,爲了不把鞋子穿壞,在大冬天都能赤腳上學,我們現在穿這麼好的鞋有時都覺不暖和,可想而知有慶的小腳丫該有多冷,沒想到他最後死去都是因爲給別人獻血……

“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以我現在的年齡還不足以讀懂這句話,理解的還不夠透徹。第一遍讀這本書,我的理解只浮於表面,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對這本書一讀再讀,也許那時我會改變我此時的一些想法,亦或者讀懂更多。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11

餘華的《活着》無疑是衆多文學作品中閃亮的一顆星。一讀:樸實、白話易懂;再讀:發人深省、感觸至深…

本書講述了主人公富貴,一個地主家的兒子,娶了漂亮的城裏女子家珍爲妻,本來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但卻整日沉醉於賭博之中,無法自拔。最後敗光了家產,過上了一貧如洗的生活。也正是因爲他的賭,也將自己父親的生命作爲了賭博的犧牲品。賠光了所有財產的富貴開始逐漸醒悟,從此不再涉賭。後與母親、妻子家珍、兒子有慶,女兒鳳霞靠種地爲生。雖然生活貧苦沒有之前的顯貴,但一家人卻團團圓圓,這段日子應該是餘華筆下富貴一生中最幸福快樂的時光。

天有不測風雲,萬事總不隨人意。好日子在富貴的身上總是不長久。母親重病,在去給母親抓藥的路上被抓去當壯丁,這段時期的富貴經歷了太多的煙火炮彈,太多的生生死死。他畏懼死亡,更加堅定了要好好活着的信念。等他回到家時母親已仙逝,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老天對富貴最痛苦的懲罰。但這只是對富貴懲罰的開始:女兒發燒至啞、兒子在校優秀卻被抽血致死,喪子之痛於父母而言最大的哀莫過於此。對於富貴而言遠不止於此:女兒嫁於良婿卻難產而死,繼而女婿工傷致死,妻子因病而死,給富貴最大的眷顧便是留下外孫相依爲命;但是對於富貴上天卻是如此不公,連唯一的親人都不給他留下—外孫因吃毛豆過多而死。親人的一一遠去,只留下富貴一人在這世間同老牛相依相靠。

富貴經歷了人生最大的痛,但卻沒有因此而結束自己的生命,沒有消沉,而是奇蹟般的選擇好好的活着。對於富貴而言,他並不知道什麼是活着,活着有什麼意義,他只知道活着就是爲了經歷這人世間的酸甜苦辣,百態百味。很多人認爲活着是爲了金錢、名譽、富貴、愛情…一旦這些沒了,活着便無意義,一旦爲之奮鬥的目標失去了,很多人會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們認爲,活着只是爲了這樣或者那樣的理由、追求而活。究竟人活着是爲了什麼?餘華曾在作品中回答了這個問題: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去忍受,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

是啊,活着真好,只要活着就有無限的可能,無限的希望。人生再悲也悲不過失財失親的富貴,人生再富也不過爲地主時的富貴。大起大落也不過如此。此時的富貴仍能以一個講述者的身份向問者娓娓道來他的一生,就像在訴說着別人的經歷一樣淡然處之,我們會發現人是要經歷了怎樣不爲人知的痛處之後才能如此。活着或許只是一種狀態,或好、或壞;或喜、或悲。活着,承載了多少人的希望,多少的情感,多少的喜喜悲悲,多少的悲歡離合。不論經歷了什麼,只要活着,你的人生便是現在進行時,便會充滿無限的可能,活着真好。

讀《活着》會讓你重新思考自己活着的意義,給自己的生活一個嶄新的規劃。"人終究要踏上死亡的道路,因此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將臨的節日".因此在這個所謂的"節日"來臨之前,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活着的每一天,不要去懷疑、不要迷茫、更不要放棄自己,我們現在活着的每一天是多少人夢寐以求但卻無法實現而奢求的明天。活着就要經歷人間的酸甜苦辣,各種的`辛酸苦痛,面對這些,我們仍要堅強的活着,雲山蒼蒼,江水泱泱,一草一木都在爲活着而堅強的茁壯生長,我們更應該如此。因爲堅強才應該是活着最好的證據,才應該是活着大寫的最好模樣。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12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是我國當代作家餘華的作品《活着》,有人說看活着這本書第一遍覺得是故事,看第二遍是歷史,第三遍是勵志,第四遍是關於一生的前塵往事陪你走到最後的不是人不是景而是淹沒在一路上的痕跡,這本書看完大概只需要一天的時間,但是看完以後要理解其中的深意需要倆天,倆個月,倆年,甚至一生。

這本書講述了主人公悲慘的一生,福貴出生在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但卻因爲嗜賭如命敗光了所有家產他的父親被活活氣死,母親也因爲在窮困中患上了重病去世,在他被抓去當壯丁的時候,妻子辛苦養大了兒女,本以爲回來後一家人終於可以團聚過上好日子,兒子卻在獻血的時候因爲失血過多去世了,女兒也在生下外甥的時候不幸去世,只剩下外甥和自己相依爲命,可沒想到小外甥卻因爲吃豆子被活活撐死,老人埋葬了所有的親人後,與一頭老牛相伴孤獨的活着。

雖然生活很苦但可能活着的意義就像書裏說的“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如果在現實生活中你正在經歷很多苦難對生活染不起熱情那麼這本書一定會告訴你活着的力量來自於忍受,去忍受生命當中賦予我們的責任和現實現實當中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大家有時間的可以去看一下這本書,這本書裏面有很多東西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13

在我比現在還年輕三歲的時候,曾於一次意外看到了一本書——《活着》,很快,我就被這本書所深深的吸引了。這本書深刻的描寫了上世紀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時事的變遷,這是一個充滿血與淚的歲月史,這本書更能讓每一個鐵石心腸的人掉淚。

書中講了一個名叫徐福貴的老人,老人從最先的紈絝子弟後因賭博而傾家蕩產淪爲佃農,父親在倒賣家產的過程中摔死在缸裏,故事由此開始,老人在日子裏體會到了作爲一個男人的責任,日子逐漸流去,他的力氣越來越小,他的親人也一個一個離去,如果說有慶的死讓我恨欲狂,家珍的死讓我感覺到無力,鳳霞的死讓我感覺天意弄人,那麼二喜的死,在那個既是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的環境下,我已經麻木不仁了,直到福貴的孫子,苦根的死,我的心靈又遭遇的一記重創。就這樣,老人親手埋葬了三代人,他死之後卻不知道被何人所埋,他找了一頭牛當做自己的伴,給它取了福貴,鳳霞,家珍,有慶,二喜,苦根的名字,過着剩下的日子,這讓我很震驚,死亡就在那一瞬間,地震,山洪,颱風等等因素都很容易致我們於死地。所以,我們活着要有個目標不是嗎?實現了目標,死而無憾,那麼什麼又是目標?現在很多人把發財當做自己的目標,希望自己有錢,有多少人爲了這個目標而拋棄了生,選擇了死。

其實,我想說,不,這絕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目標不在物質,而是活着本身,生活誰也無法預料,誰也不能說清前方有些什麼,但是當我們從呱呱墜地開始,我們就已經活着了,我們的目標,是將活着本身體驗完,這是一種權利,無法剝奪的權利,不管前方有什麼,都要活着走下去,這是一種對生命的熱愛!

我想,這就是《活着》這本書所傳達的精神吧。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14

我們要爲活而活着,不是爲生而活着。餘華在《活着》這本中說: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爲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也是因爲不得不走。關於書中描寫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爲了搶救縣長夫人,學校組織學生抽血,富貴的兒子有慶和縣長夫人的血型匹配,一聲不吭直到血被抽乾,醫生冷漠的表情沒有一絲生氣,沒有比活着更快樂,也沒有比活着更艱辛。

夕陽下老人和黃牛的背影被拉的很長,無聲地訴說着孤獨淒涼。年少的富貴是地主家的少爺,家境殷實,娶米行老的女兒爲妻。但也如同尋常的富家少爺一般遊手好閒,賭光了父輩積攢的家產,由富入貧一家人從地主家的豪宅搬進了茅草屋。父母、兒子、妻子、女兒、女婿、外孫相繼離他而去,好像所有的活着的希望都被破滅。

敗盡家產,父親被活活氣死,母親也因此病倒在牀,自己在爲母親買藥的途中被抓去做壯丁,後來經歷九死一生回從戰場回到家中時,已經與母親天人相隔,或許是經歷了太多人生的大起大落,放蕩不羈的富貴也體會到了安穩生活的美好,一家人開始平平淡淡的生活。妻子家珍得了軟骨病身體日況俞下,失去了勞動力,卻在一次次病痛中堅強的熬過來讓人覺得有了生的希望,艱難而清貧的生活依舊在繼續,可誰知飛來橫禍,懂事的兒子有慶早上還開開心心的去上學,晚上卻只能從醫院領回來一具冰冷的屍體,離奇的被醫生抽乾了鮮活的生命,沒有任何徵兆。女兒鳳霞高燒未經及時治療變成了啞巴,好在嫁了個好男人二喜,本以爲可以幸福的活下去,可卻在生產時難產而死,隨着兒子、女兒的去世妻子家珍也在悲痛中離開了人世。女婿帶着兒子苦根生活雖然清貧但也不孤單,可誰又能想到他竟然會被兩塊水泥板夾死,死的那麼慘烈,留下苦命的苦根和富貴活着,可老天爺還是那麼殘忍,苦根在吃豆子的時候被活活撐死,最後只剩下富貴一人,他花光所有的積蓄買了一頭將死的老牛,準備和老牛一起死去。夕陽下,炊煙裏一個老人牽着老牛喊着一個個過往的名字......

書中最令人感動的便是富貴的妻子家珍,放棄富足的大小姐生活對富貴始終包容理解、不離不棄,就像她說的:“哪怕再苦,一家人也要在一起。”她堅韌不拔,哪怕重病在牀心裏還是惦記着富貴,想爲富貴減輕家庭負擔,她是一個勤勞樸實的農村婦女,她是一個好妻子,也是一個好母親,但可悲的是她沒有屬於自己的人生。

哪怕再黯淡的歲月,也會有閃耀的光芒。縱觀富貴的一生,雖然經歷的都是艱難困苦,但他沒有絲毫的膽怯和畏懼,始終追逐着生活的腳步前行,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他從來沒有表現出絲毫輕生的念頭,始終堅定着心中的信念,無論多大的打擊都不能摧毀他活下去的信念。與之相比,居高不下的離婚率、頻頻出現的各類校園自殺事件,是不是應該引起我們深刻的反思

“被命運碾壓過,才懂時間的慈悲”不去懷疑生命的意義,惜時如金把每一天都當做生命中的最後一天去對待,積極陽光、充實美滿。很多人說應該把握生命中的機遇做最正確的選擇,我並不這麼覺得,我們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所以每條路對於我們來說的都是一樣充滿希望,走的是否長遠取決於自己的努力,條條大路通羅馬。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15

“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這是作家餘華在《活着》自序中寫到的,他同時提到“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自己寫下了高尚的作品。”讀了他的作品,我相信他的感想是真真切切發自內心的,他通過筆下“福貴”的一生來向人們訴說着活着的意義,活着是一種權利,是一種堅持,是一種毅力。

《活着》從第一人稱的角度巧妙地將小說中的主人公“福貴”的一生展現在了讀者的面前,“福貴”年輕時家裏面有祖上留下來的百畝良田,家財萬貫,家族在當地赫赫有名,但是由於他遊手好閒,吃喝嫖賭,最後變賣家產,家庭走向了沒路……“福貴”的父母幾乎可以說是因爲他的敗家而去世,他的妻子與一雙兒女也因爲家庭慘敗,受盡窮苦的日子,每天爲了柴米油鹽而操勞,日子過得一天不如一日。在他父母逝去之後,他又經歷了喪妻之痛,失去子女、女婿、外甥之悲,他的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痛苦中度過的。在貧苦的現實面前,在失去親人面前,他堅強着活着,他與有着和他相同命運的老牛“福貴”一同生活,這頭憨厚的老牛與他朝夕相處……

活着不是簡簡單單的生存着、吃飯睡覺;不是碌碌無爲、懶散終日;也不是毫無理想、胸無大志。活着的前提是珍惜自己的生命,關愛親人,相互呵護,活着就是要活一口“氣”,這個“氣”字既包含了對現實的不滿,從而做出的努力,也包含了心懷夢想,勇往直前的豪情。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因爲一點小的挫折、失敗便垂頭喪氣,有精無彩。這些人是在適應生活的過程中表現出對生活的極度不適應,他們不能真正的讀懂活着的含義,他們不明白自己爲什麼而活着,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活。其實他們只要學會變通,換一種思維方式,調整一下心態,他們將會活出不一樣的色彩。

人生在世,便要活出不一樣的自我。有這樣一羣人,他們的生活態度積極樂觀,他們能夠在貧苦的生活中過得舒心;有這樣一羣人,他們在生活中無私奉獻,他們活着的意義就是幫助他人,快樂自己;有這樣一羣人,他們默默無聞,日以繼日的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他們不是爲自己而活着,而是爲了人類的幸福活着。這些人活着,展現出高尚的品質,即使有朝一日他們離開了,依然會活在大家的心裏。

活着有不一樣的方式,有碌碌無爲、終日懶散的活着,也有勤勞勇敢、心懷夢想的活着。前者被世人唾罵,後者被奉爲高尚;前者無益於社會,後者爲社會的發展進步作出貢獻;前者止步不前,後者不斷邁進新徵程。

作品《活着》中的主人公生活在二十世紀的中國,“福貴”的一生是中國南方的貧苦村莊的農民爲了生存而鬥爭的一生,《活着》是作者餘華以“福貴”的口吻講述了二十世紀中國大地貧苦百姓的真實現狀,同時借主人公“福貴”在殘忍的社會和政治變革的背景下所展現出的超凡勇氣,展現中國貧苦百姓的頑強毅力。

這部作品不僅僅是讓讀者思考人到底應該怎麼活着,而且還向廣大讀者再現了二十世紀中國的真實現狀,在殘忍的社會和政治變革的作用下,百姓過着貧苦慘淡的生活,吃不飽,穿不亂,人的命運總是那麼令人痛心和惋惜。

我們生活在當代美好的社會環境中,閱讀《活着》,能夠讓我們瞭解二十世紀中國的風土人情,百姓的生活狀態以及社會政治變換,同時也會讓我們從心底有所想,有所思。活着就要活出一種良好的精神面貌,要有不被挫折打倒的氣概;活着就要活出瀟灑的風采,不拘一格,“我行我素”;活着就要活出自我的價值,大公無私,奉獻社會。《活着》這部書爲我們提供瞭如何生活,尤其是如何在困境中求生的理念,同時也讓我們學習了歷史,領略了不同年代的風情。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16

活?怎麼活?爲什麼活?活成什麼樣?活着的意義是什麼?不禁思考着這一連串的問題,可答案卻無解。

打開百度搜索“活”它的第一條字面解釋是生存,有生命的,能生長,與“死”相對,這僅是字面解釋,可“活”究竟是什麼呢。糾結着這些問題打開了作者餘華的《活着》。

富貴是一個地主家的少爺,整日不學無術、嗜賭成性,終於敗光了家業,生活貧困潦倒之際,他又因爲給生病的母親去求醫,被迫離開家鄉,等他回來母親已經去世了。慶幸的是他有一個善良、賢惠的妻子,她含辛茹苦的撫養着一雙兒女。雖然女兒因爲高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原以爲一家團聚了,從此生活將越來越好之際,厄運卻接二連三的降臨了。妻子走了,兒子走了,女兒走了,女婿走了,最後連惟一的小外孫都不在了,陪在他身邊的卻只有一頭老黃牛……

《讀書》中主人公富貴的命運讓我不知道該說是命運在捉弄他還是說老天在垂憐他,他親手埋葬了他至親的五位親人,自己卻依舊活着,不禁覺得活着是一種勇氣。我想作者餘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也許我們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和困難,也許當我們遇到挫折和不幸時我們會很痛苦,會覺得那是一道道過不去得坎。但當我們回首過去,看到當時那些天大的事就那麼過去了,就覺得沒有過不去得坎,也沒有解決不了得事情,只要我們勇敢去面對,努力的去解決問題,一切都會過去,活着就是在不斷的遇到問題解決問題。

活着是一種勇氣,勇於面對各種不幸並堅強的走下去;活着亦是一種責任,我們要知道我們並不單單是爲了自己活着的。當得知朋友突然離去的噩耗時我對生命對活着更多了一絲深的思考,我不知道該以何種方式去寄託我的哀思,去平復這件事帶給我的震撼。

生命是如此脆弱亦是如此寶貴,無論我們遇到了任何不幸我們都應該堅強的活着,活着就有希望,就會有明天,如果我們放棄了生命那都什麼都沒有了,帶給父母朋友的將是無盡的緬懷和傷痛。遠去天堂的她告訴了我們活着的這些人,一定要好好活着,堅強的去面對以後。當我們從學校這座象牙塔進入到社會,將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我們要有直面問題的勇氣敢於去解決問題,生命只有一次機會,不可能有機會重來。

活?怎麼活?爲什麼活?活成什麼樣?活着的意義是什麼?每個人對於活着的意義是不一樣的,爲了什麼活也不一樣,但活成什麼樣是我們可以選擇的,好好活着,學習主人公富貴的堅強,遇到問題直面問題解決問題。

這是本沉重的書,發人深思。

活着就是希望,就會有明天。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17

喜歡夜的黑,那是屬於自己的時間,彷彿一切都慢了下來,安靜獨坐一隅,敲擊鍵盤跳躍的字符所帶來的溫暖和踏實。

如果一個作家沒有透徹的感悟,也寫不出來讓我們有靈魂震顫的作品來,我一直認爲在文字的流淌中,抒發作者的是一種情懷,讀一本好書,尤如和作者促膝長談了一次,心靈的感悟與碰撞。

而每一部作品都是源於生活,餘華先生所著的《活着》就是建立於一首歌的感動之上。當他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離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而寫,書中主人公福貴面對種種的困境,一個個親人的離去,現實的殘酷已經身心疲憊,讀到這時我認爲一個正常的人是無法堅持下去了,然而他依然堅強的活着,對世界樂觀的態度,沒有一句報怨的話,他不需要別人的同情,他只是盡力完成他本就應該完成的事情,讓我們明白,活着更多的是忍受,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用積極向上的態度對待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人的內心的強大超出我們的想象,沒有不可能,只有你自己放棄了自己。

楊絳先生說: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福貴的一生在我們眼中是悲慘的一生,而在他的世界裏更多是這就是生活,生活不管怎樣對待我,我依然要堅強樂觀的活着,與別人無關。

跨過去,不管是陽光還是黑暗,都是嶄新的開始,去迎接一切生命所賦給我們的,正如福貴一樣,面對一切,只爲自己,在什麼境況下,都不放棄,去承擔,去忍受,不報怨,都要堅強的活着,只爲活着的本身而活着。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18

餘華的《活着》這本書是通過別人介紹才知道的,當時的朋友對我說這樣的書的催淚性很強烈,我一直不大相信,我想可能這樣的書一般都是爲了騙取不太理智的讀者的眼淚而使得他們浪費自己的感情和金錢的,所以,我也就一直沒有心情看這本書,直到前天自己百無聊賴的時候突然想,我到要看看這個讓無數人或者歎服或者痛斥的書到底有多大的魅力。

作者在此書中講述了,地主少爺富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富貴的富貴因爲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部隊抓了壯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兒已經成了啞巴,母親也病了,家裏一點吃的也沒有。命運就是這樣的作弄人,這樣的令人無法琢磨,令人尷尬的無奈着,痛苦着。一次又一次戰亂和動盪,這個家庭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在大躍進運動中,饑荒餓得福貴的妻子家珍駝了背。鄰居們爲爭搶剩餘的發了黴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爲救學校校長的老婆產後大出血,踊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纔開始漸次上演,每看幾頁,都有我眼淚溼潤的感覺,壞運氣總是降臨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說的最後,悲劇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我真的不想繼續我的痛苦,我真的不想再折磨自己,想自己也算是個“久經考驗”的讀書不少的人了,怎麼在這個時候會爲了一個並不關乎自己任何前途命運的一本書而“浪費”自己的感情,我當時真的在心裏痛斥大罵這個餘華,爲什麼一定要把人家弄那麼悲慘,仗着自己有點才華就那麼肆意的折騰讀者的感情,真是太沒人道了,不過,倔強的自己還是頑強的把這本上看完了,另一個心思卻不得不歎服作者的文學藝術造化,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是我看過的書中最有藝術價值的書之一,我也因此想到了美國短篇小說作家艾米麗·卡特對中國著名作家餘華的長篇小說《活着》的評價,艾米麗對《活着》的語言、情節,娓娓道來的敘述方法,簡樸優美,未曾雕飾的魅力及小說中關於生、死、命運的內涵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艾米麗寫道:“如果現在要讀一些東西,顯然你應該讀一些永恆的東西。《活着》就是這樣一流的作品”。

餘華在書中說“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忍受,忍受生活賦予的快樂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傷和高興以及興奮和無奈等等……哪怕生命裏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堅強的忍受,這個就是書的本意內涵嗎?如果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我還是可以接受的,這個是我猜測的一種。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

少年去遊蕩,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

書的最後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的講述者自己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說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我真的有種不願意的猜測,餘華是不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只是僅僅活着,僅僅只是一種存在,它和其他萬物一樣並無任何意義。追尋,探究的本質不過是一個大笑話而已等等,而沒有其他任何過多的意義?在表達手法上,他用一種近乎冰冷且似乎沒有溫度的筆調娓娓敘說一些其實並不“正常”的故事,人的命運就是如此這般的循環往復,一代又一代的周而復始……

夜深人靜的時候,如果想到這些,再想到不久前的[靜在深秋]友的《祭奠自己》,再想到林語堂《生活的藝術》中說“……如果我們在世界裏有了知識而不能瞭解,有了批評而不能欣賞,有了美而沒有愛,有了真理而缺少熱情,有了公義而缺乏慈悲,有了禮貌而一無溫暖的心,這種世界將成爲一個多麼可憐的世界啊”,確實有點令人不寒而慄、毛骨聳然。現實中痛苦和快樂的人們不禁要問,生命的意義難道是真的如此脆弱?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19

我總以爲一個人與一本書的邂逅是一種彌足珍貴的緣分。我時常想着一本書的力量,純粹的文字卻衝擊人的視聽感受,如海浪般震撼心靈,撞擊思想,潛入意識。

《活着》就是這樣一本有生命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着》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後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隱祕的期盼——呼喚着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福貴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麼的殘忍與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地讀到最後。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般刺目,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動;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濃重的嘆息,又彷彿一陣熱烈的律動……我的淚直直地落下來了。

書中,隨着福貴悠長的笑,娓娓道來他的一生。從一個少爺吃喝賭到最後敗壞家業,淪落到爲餬口而下地,在跨越抗日戰爭、內戰、饑荒、文革……的年代裏,他死裏逃生,而家庭卻被命運肢解。他摯愛的親人一個一個地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得病先他而去、聾啞女兒鳳霞難產而終、女婿被鋼板所夾意外慘死,只留下一個小小的孫子苦根,竟也在那個飢餓的年代裏,活活噎死。他佈滿老繭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親人與淚水,最後只孑然一身與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這應是一個悲劇吧。然而他淡淡地講述着,沒有大悲大慟,這個被厄運磨礪了一生的人居然嘿嘿地笑着。在書裏作者與讀者一樣是一個聆聽者,他沒有評論,甚至沒有一聲短短的嘆息,他只是呈現着,但他想說的都悠悠地說了。

回味的時候,我常常驚訝,這彷彿是望見一綹極纖細的髮絲被逼迫着承受千萬斤的重量,然而它卻沒有斷。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着人生絕望的不存在。福貴的人生,彷彿是一株盤剝的冬筍——

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華、一層層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靠,一層層摧毀着人的堅強。可到最後,白嫩嫩的,卻留下一個人最柔軟、最純淨的人的秉性,只留下人生存在的的理由——活着,爲了活着而活着。活着,執着地活着——已成爲一個能描述福貴的形容,也是對福貴的的肯定與頌讚。至於幸福或不幸福,我們無法斷言,也許在旁人的眼裏,福貴的一生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許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賀拉斯說: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的生前,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20

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這是餘華的《活着》前言中說的。讀完《活着》我只能這麼說,我們是幸福的。

當我們聽到你說:“我活着。”這句話時,知道你必定是一個體會到生活博大精深,對萬物飽含感激,而不僅僅是一個追求活着的目的的人,因爲目的就在“我,活着。”中!活着,真好!活着,僅此而以!

女主人公家珍的人生態度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記得小時候是天真快樂的,慢慢的長大了,煩惱的事情也來了,學習、心情的騷動、感情的煩惱、工作的不愉快……曾經在值班的一個晚上做病人檢查後回訪,結果連續4個電話都是:“病人已經在。去世了。”那時候覺得真要珍惜每一天。愛自己的生命,愛自己的親人,愛關心自己的人和我關心的人。其實,活着本來就是一種幸福了,活着是人生的恩賜,感恩地活着,你纔會覺的世界如此美好。活着是一種責任,既然上帝賦予我們寶貴的生命,我們爲何不好好珍惜呢?堅強面對生活的困難?雖然說人爲幸福而活,追求幸福是人的一種天性,但困難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沒有人可以避免的。所以,學會面對人生的困難吧!用樂觀的人生態度對待人生。

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着頭皮活着!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21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

福貴正是這樣一個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實是幾萬萬人的縮影,中國近百年來經歷的所有苦難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來,他有着傳奇般的人生,但你絕對不會希望擁有那樣的傳奇。

福貴當年是個二世祖,每日揮霍家裏的積蓄,不知哪修來的福氣討了個賢惠的好老婆,是米行的千金,可福貴依舊吃喝賭,不僅輸光了家產,還氣死了爹,老婆連同肚子裏的孩子也被孃家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娘、年幼的女兒鳳霞相依,這時的福貴才第一次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萬幸的是,家珍在產下福貴的第二子之後帶着兒子有慶回到了他身邊。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福貴在爲病重的母親抓藥的途中被抓了當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聾啞,兒子雖機靈活潑,後來也因爲縣長夫人輸血而意外死去。

之後福貴經歷了大躍進、自然災害,鳳霞和其丈夫先後死去,鳳霞產下的一子苦根也沒有逃過命運的魔爪,最後只剩下福貴一個人,和一頭與他同名的牛作伴,其中寓意深遠,頗有些孑然一身的蕭瑟。夕陽的餘暉裏,已然垂暮的老人駕着牛漸遠,沙啞的歌聲在土地的盡頭緩緩升起——“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合上這本沉重的藍皮書,淚已溼眼眶,讓我感慨萬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經歷的種種悲慘,更因爲他經歷了這麼多,卻依然卑微地活下來,他所承擔的已遠遠超出普通人能夠想象的範圍。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但是,正因爲如此,生者纔要更堅定地生活,那是因爲他們揹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明天。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22

《活着》是餘華的名作,之前很多人都像我推薦過。因爲一直不是很喜歡那個年代的故事,遲遲未看。最近鬧書荒,拿起來看看,竟有種“不虛此行”的感覺。

福貴由一個富貴家族的少爺,到敗光家產、被抓壯丁、女兒聾啞、兒子獻血死亡、女兒大出血死亡、妻子病逝、女婿事故慘死、外孫撐死……從那以後,福貴就始終成了孤零零的一個人,與一頭老牛爲伴,那頭牛也叫福貴。

福貴的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一次又一次重新開始,卻又要面臨新一輪的挫折。在這個過程中,他竟如此平靜,每一個可以讓人“歇斯底里”的打擊,他好像都選擇了默默接受。在讀書的過程中,更爲其心痛,更爲其不甘。可看完整個故事,再去想想,對福貴來說,在那個時代活着真是最重要的事,其他的事假如他抗爭了又怎樣?不過徒勞而已。

和福貴相比,我們真的需要感謝這個時代。尤其是剛經過一場可怕的疫情,活着是多麼幸福的事情。盡全力地去活着也是我們和福貴面臨的同一件最重要的事。還好,這個時代,我們能看見更多,能聽見更多,在面臨打擊時,很多人也不是孤身一人,你身邊總有人比你強大,並且願意一直溫暖地站在你身邊,甚至保護着你。

但願,這世間每一個“勇敢樂觀”的福貴都不再孤獨,不再擁有這悲傷的故事,他們不僅活着,而且幸福地活着。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23

人緊緊相擁時的甜蜜,還是許久未見的朋友相遇時的驚喜;幸福是穿着品牌吃着海味的奢侈,還是赤着腳丫享受鄉間的靜謐……

我想,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都不同吧。小時候,覺得嘴裏有根棒棒糖就是幸福;可以裝病逃過幼兒園的課就是幸福;能和小夥伴們一直玩一直玩不用回家吃飯寫作業就是幸福。

上了中學,覺得沒有爸媽的嘮叨就是幸福;能丟掉繁瑣的學習去玩遊戲玩得昏天暗地就是幸福;能用上同學們眼中有錢人才會用的蘋果手機就是幸福……

所以,我覺得我並不幸福。

別的小朋友嘴裏叼着棒棒糖心滿意足地蹦蹦跳跳時,我只能吃着苦澀的青菜;同學們身上穿着阿迪達斯用着新上市的蘋果八,而我只能穿着地攤上不起眼的帆布鞋,用着早已淘汰過的諾基亞;到了週末,朋友們相約去KTV,去KFC,去大維,去星巴克,而我只能在家一遍又一遍地讀着爛於心的課文,寫着不知寫了幾遍的卷子……

我真是不幸。

後來,偶然間讀了餘華的《活着》。福貴是書中的主人公。他年輕的時候,是個闊少爺。早年不讀書,一心往花堆裏鑽,往賭攤裏湊,直到他輸光了所有的家產。被國民黨抓去當兵後,過了兩個月提心吊膽的打仗生活,好在被解放軍俘虜了才得以回家。

他的女兒鳳霞不幸生了一場病,成了聾啞人;他的兒子有慶也因給縣長的夫人捐血過多而死去,原來勤勞能幹的夫人家珍也臥病不起……他覺得一切都完了。

可是,活着的信念仍驅使他活了下來。後來,終於熬過那段最痛苦的時期。鳳霞嫁給了老實本分的二喜,日子過得甚是甜蜜。當鳳霞生下兒子苦根後卻因失血過多而死去。讀後感·不久,家珍也去了另一個世界,鳳霞的丈夫二喜也在一次事故中死去。

天哪。

活着活着就只剩下年邁的福貴和年幼的苦根,可是,在七歲那年,苦根也因吃豆子太多撐死了。讀完餘華的《活着》,我徹夜未眠。原來,活着就是一種幸福。而我,是加倍幸福。

我不會因爲牙疼而三更半夜睡不着覺;我不會因爲手機影響而成績一落千丈;不用擔心社會上的不良青年來糾纏自己,不用爲了同學間的攀比而徒增煩惱,增加父母的重擔…。每天起牀能吃上熱氣騰騰的飯菜,每次思考能將複雜苦悶的數學題解出,每天健健康康地活着便是幸福!

原來,平平淡淡也是別人遙不可及的幸福。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24

無意間看到了這本獨特的書,在書中,作家餘華用他那淡淡的文字,平靜地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悲慘的故事。看完後,我沒有像平常那樣因爲人物悲慘的身世而流淚,更沒有因書中的情節而大發感慨。這次,我陷入了沉思……

《活着》主要講述了中國舊社會一個地主少爺富貴悲慘的人生遭遇。富貴嗜賭如命,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他的父親被他活活氣死,母親則在窮困中患了重病,富貴前去求藥,卻在途中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經過幾番波折回到家了,卻發現母親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的養大兩個兒女,此後更加悲慘的命運一次又一次降臨到富貴身上,他的妻子、兒女和孫子相繼死去,最後只剩富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爲命,孤獨的活在這個世界上。

小說以旁觀者的視角講述了主人公福貴一生的經歷。他的人生是平凡的,甚至可以說是悽慘的:不僅沒有他名字中的“福”、“貴”,還親眼看着自己的一個個親人、愛人從身邊離去,這是多麼令人絕望的境地,但福貴卻依然平靜的生活着,沒有陷入預想中絕望的泥潭。或許正是因爲這一次次離別使福貴,更使我們看清了活着的意義。

作者在書的後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我想,其實活着本身就是美好的,因爲活着我們就擁有着世間最珍貴的東西——生命。還記得和孩子們學習完《生命》後組織的一次主題班會,核心話題是我們爲什麼要活着,又爲什麼而活着孩子們踊躍發言,有的說爲理想而活着,有的說爲知識而活着,還有的說爲國家的美好未來而活着,真的是這樣嗎?我讀完這本書後,漸漸認識到,其實活着本身的美好就足以讓我們迷戀,足以讓我們爲其而活着。當然,夢想、抱負、知識、財富等也都是美好的,但是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建立在活着的基礎上嗎?

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慘,但他從未放棄,一直堅持活下去,無論或者是多麼辛苦。因此我認爲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這樣一個道理:活着雖然充滿了苦難,但路還得走下去。餘華在書中寫道:“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責任,是活着的意義,也許生命有些事你無法預料,無法改變,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負責,去擔當。因此不論活着多麼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爲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着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責任。

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靜靜的看這本書,感悟作者的思想,那種感覺像是在與一位智者交談;我喜歡細細的品味書中的語言,似乎每一處都暗藏玄機,似乎在玩一場智力遊戲。《活着》無疑是一部經典,美國短篇小說家艾米麗·卡特稱之爲一部“永恆作品”,並不是謬讚。我認爲每個人也都該去認真讀一讀這部作品,特別是那些年輕人,讓它來教會這些“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輕人生命的厚重與沉痛,讓它來給我們深刻的反思,去思索活着的價值,去擔當生命的責任。

一座小城,一段人生,一個過程。爲了活着,我們都努力活着!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25

在還未看內容時我曾做過這樣的猜想:小說既然取名爲活着,那必然是表現主人公在經歷萬難後仍然堅強的活着。帶着這猜疑我細細品讀餘華的《活着》,讀完之後讓我倒吸一口冷氣。雖爲活着,但卻讓我不斷地看着鮮活的生命在這個活着的故事中一個個死去。

《活着》這本書太過沉重,它超出了我的承受底線,那些曾經鮮活,最終變的死寂的生命卻已深深的映在我的心上。本書作者餘華用冷靜的令人發怵的筆調記述着這個故事。

在我看來餘華是冷漠無情的,他何以讓那麼善良的妻子,那麼聰明伶俐的兒子乃至更多人相繼離福貴遠去。只留下我內心無聲的嘆息和淚水。

福貴的兒子有慶是第一個突然死去的。“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他的母親說。大多數人應該在這個時候心痛不已。有慶對生活充滿無限的嚮往和希冀,即使貧苦艱難的生活,即使福貴簡單而粗暴的教育方式,他都那麼的熱愛生活,熱愛生命。他愛他的兩隻小羊,爲了割草和上學每天來回奔命。所以當他在父親面前拿了長跑第一名的時候,我衷心的笑了,因爲我似乎看見了有慶的希望。可是令我無法接受的是有慶的突然死去。就像今天我們知道的許多社會底層的人們一樣,有慶的死冤枉而荒謬。由於血型與臨盆的縣長夫人相同,被逼着去獻血,他竟因爲抽血過多而夭亡的。

一切就像一個巨大的詛咒。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最後福貴只剩下自己。和一頭也叫做福貴的老牛。

因爲遠離那些動盪的年月,因爲並未真正有過艱難和困頓,這個故事讓年青的我不禁有些戰慄。全書籠罩着“欲哭無淚的壓抑”。只是闔上書本之時,內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慾望和紛爭的平靜。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而活着,縱使要擔當更多難以承受的苦痛,我們依然要堅忍,頑強。這或許就是生命的力量,這或許就是活着的呼喚。

餘華這麼說他寫作的緣起——

“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着》。”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傷的情節之間,福貴仍然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述說苦難的時候,眼睛裏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痛欲絕,還是倖免於難的麻木。正如我們終會明白,無論現在我們經歷的是何等的幸福喜悅,抑或是何等的艱辛苦難,只要活着,再多的苦與累終究會被時間一一磨去棱角,或許在那時我們已經記不得有多苦有多累。

人們總說人猶如那樹葉,抽芽、舒展、枯黃、飄落,終究腐爛在泥土裏。但我想這不應該是我們懼怕和擔憂的,樹葉的美還在於襯托鮮花的嬌豔,我們的一生終究還有過程的美麗。

像福貴那樣活着,像那頭老牛那樣活着。儘管有些蒼涼的意味,但終究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但終究還有福貴活着惦念着他死去的親人。活着就是一種幸福。

這本書於我看來揭示了一種高尚:那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世界。正如主角福貴貴,一生坎坷多折,經歷了家境的破落,經歷了國共的戰鬥,經歷了文革的動亂,經歷了所有親人先後離他而去的苦痛,最後與一頭與他同名的老牛相依爲命,默默的活着,無牽無掛的活着,在死亡的陪伴下活着,爲了活着而活着。我想餘華最想告訴讀者的是:活着給人以一種力量,一種使人堅強去面對一切的力量;一種支持人無論遭受怎樣的打擊,都堅持生存下去的力量,一種隱藏在人們骨子裏的一種力量。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26

近期又重讀了一遍餘華的《活着》,引發了一個問題,人爲什麼而活?

餘華的活着很深刻地寫出了一個地主少爺富貴悲慘的人生遭遇,因爲富貴嗜賭如命,最後卻賭光了自己的家業,變得一貧如洗,父親被自己被活活氣死了,而母親卻在這種貧窮的日子中得了重病,富貴去求藥,卻被拉去做了壯丁。最後母親死了,他的妻子、兒女和孫子相繼死去,最後只剩富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爲命,孤獨的活在這個世界上。富貴爲什麼而活着?

富貴最後活着是因爲心存着對自己的親人的懷念以及對生活的感激。儘管一切痛苦的事情真實的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但是富貴卻慶幸自己曾經有這麼好的妻子和懂事的孩子,至少他是幸福的。

那麼我們又是爲了什麼而活呢?

活着不是簡簡單單的生存,吃飯睡覺打遊戲;也更不是碌碌無爲,懶懶散散地過一天,活着的前提是珍惜自己的生命,用愛去關心自己的家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實現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活着是一種勇氣,一種勇於面對生活中的不幸並且堅強地走下去的勇氣,就像主人公富貴一樣,即使生活再怎麼不幸,依舊沒有選擇自殺這一條道路;活着是一種責任,我們活着不僅僅是爲了自己,也爲了一些需要我們的人。當你認真想萬一那一天你不在了,你的親人,朋友要以何種方式去懷念你?

人生在世,活着便要活出一種不一樣的自我,要有自己的目標堅定地活着。

也許作者不僅僅要讓讀者思考怎麼樣去活着,而且還是要讓讀者們知道我們這個世界的現狀,以及人們的命運如何的不堪。也希望我們發現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活着是爲了什麼?你們的答案呢?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27

讀罷餘華的《活着》,一種莫名的感覺涌上心頭。我無法猜測當時作者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寫的這部作品。但我作爲一個讀者,在讀這個作品時候,深刻的覺得《活着》對於我來說是一次殘忍的閱讀。面對那黑色的書皮簡潔的名字。更是給我一種沉重和滄桑的感覺。

在作品中,作者以第一人稱富貴的形象,平靜地講述了他這一生的故事。用近乎冷漠的語調,編織了一幅人性的掛毯。作品的語言風格簡潔而有力,直戳人心。讓讀者走進主人公富貴的世界,同他歡喜同他憂愁。

人生是一場奔向美好的,走向光明的,充滿希望的旅程。可是書中的主人公福貴的命運卻截然不同。他出生在地主家庭,命運卻一次次與他開玩笑。他的頑劣使他的家庭敗落在他手中。最親密的人一個個離他而去,他承受着一個又一個的痛苦。可就算是這樣,命運依舊沒有放過他。悲劇一個接一個,整本書的故事很壓抑。但也有轉折,富貴的聾啞女兒鳳霞託人找了一個對象。對象二喜出現後,富貴以爲這個搖搖欲墜的家庭會走向好轉。可是最後就連他的聾啞女兒也因爲生孩子大出血失去了生命。命運到最後,只有老黃牛陪伴着他。

每個人內心都有着糾結和掙扎。一方面是對於殘酷現實的不滿。一方面是對於美好未來的憧憬和渴望。而正是在這種糾結和掙扎中,人們變得或勇敢,或懦弱,或消沉,或積極。就像這本書序言所說的那樣,做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而是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28

“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這是來自《活着》這本經典作品裏的話。從這簡單的兩句話裏,我似乎讀到了一個有着倔強、麻木性格的人內心的無奈。

透過這兩句話,我能感受到這個人對生活的希望一點點被時間和現實所剝奪,他是一個滿是傷痕的人。在面對現實這個怪物面前,他無疑是懦弱的敗將,但在一次次跌倒、爬起、再跌倒、再掙扎的中,他變得比最初更加成熟,他也更加清楚自己所擁有的的一切都會是過往雲煙,包括虛名、錢財、甚至是刻苦銘心的愛情、血濃於水的親情、兩肋插刀的友情。也許這樣很殘酷,也許這只是福貴的絕望、也許這只是那個時代產物,但是這卻深深地扎進了讀者的心,讓讀者看到生活這兩字之於福貴來說就是一種習慣而已,只要這世界能給他一片生存的空間、一口空氣、一滴水,他便就可以這樣苟且地活下去。他不爲任何人、任何事,只想頂着這副皮囊任現實的鞭子抽打,儘管鮮紅的血液止不住地從血管流出,他也不想去理,更不想睜開眼睛一瞥。

“可是我再也沒遇到一個像福貴這樣令我難忘的人了,對自己的經歷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講述自己。他是那種能夠看到自己過去模樣的人,他可以準確地看到自己年輕時走路的姿態,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這樣的老人在鄉間實在難以遇上,也許是困苦的生活損壞了他們的記憶,面對往事他們通常顯得木訥,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過去。他們對自己的經歷缺乏熱情,彷彿是道聽途說般地只記得零星幾點,即便是這零星幾點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記憶,用一、兩句話表達了他們所認爲的一切。”好像身邊的老人看上去也是這樣的平靜,對於生命旅程中的一切他們都變現得很平淡,即使是轟轟烈烈的愛情、舉世無雙的功成名就、動人心魄的豪言壯語也不能勾起內心的一絲漣漪。也許在偏理性的人眼裏,這是長大的標誌、這是思想成熟的標誌。可這樣一個對喜怒哀樂都沒有知覺的人不應該很可怕嗎?可這樣一個被歲月剝脫了激情的人的生活不應該很單調嗎?可這樣一個把生活當做習慣的人不應該很可憐嗎?他之於生活就像是一塊寒冰,而生活之於他就像是多點了的一道菜,吃不吃都無所謂,只是到收銀臺時會多拿一點的錢。

餘華在《活着》這本書裏,用了一生的時間讓主人公福貴一點點沉淪。年少的福貴只是養尊處優、無所事事,對這個社會還是存在一點點期待。可當他的家族破產,他被強制安排到軍隊裏,他的母親和愛人一點點遠離他的生活,他的兒子和女兒被現實折磨得滿是傷痕時,他不知道自己到底爲何要活下去,他不知道爲何這一切的不幸都是發生在周圍最親最愛的人身上而不是自己,要知道他們都是沒有一點罪惡的人呀,錯的人是他,該被上帝帶走的人也是他。

在庸俗的人眼裏,死亡是最可怕的一件事情,可在餘華的眼裏,的痛苦不是拿走這個人的生命,而是折磨他,讓他在無盡的悔恨、無盡的悲傷中苟且地活着。在《活着》這一本小說中,餘華就這樣給福貴安排一場悲劇接着一場的悲劇,他要讓這個不珍惜生活的人被生活蹂躪到連哭都難。他要福貴看着一幕幕親人死亡的慘象,他要讓福貴明白在現實面前他是多麼無能無力,他要讓福貴連在睡覺時都被這樣的噩夢驚醒。在小說的結局,餘華還安排了一個更加殘忍的劇情,他連福貴生活中的希望也給剝奪了。苦根是福貴在這世上最後的親人,是福貴對未來的一種期盼,但作者卻滑稽地安排了他的死亡。苦根,他是純潔的,似乎和這個世界無怨無仇,可最後被安排撐死了。餘華徹徹底底地毀掉了這個叫福貴的人,對他的可憐是讓他繼續苟且活着。到最後的最後,福貴僅剩下年老的自己和一頭老牛。

除了餘華的《活着》,還有很多類似的作品,那些作者都在用手中的筆寫下生活的可怕、戰爭歲月的艱難。在看《活着》這本小說和電影時,我感到很壓抑。我想任何一個人在看着一幕幕死亡場景時,都會覺得心在一點點被撕扯,都會感到有一種侵入五臟六腑的寒冷,甚至會害怕自己也成爲了現實版的福貴吧!福貴的悲劇並不是特殊的,在看了巴金的《寒夜》之後我便更是這樣覺得,巴金以一家四口的在戰火紛飛的破裂來反映主題,給人的感覺很親近,表現得也很自然。汪文宣和曾樹生相遇在寒夜的薄霧中,他們的離別、各自的結局也在這樣一個寒夜。汪文宣和曾樹生曾經對生活充滿着期待,他們的理想是辦一所學校,可以在教堂裏把自己的知識傳遞給一個個渴望學習的青年,可在戰爭年代這樣的生活就是妄想,那黑暗的時代嫉妒他們身上的光,所以它便露出獠牙嚼碎了這樣的夢想,而《活着》也是這樣在把幸福毀滅給我們看。

餘華是成功的!他筆下的福貴生動了演繹了一場生命的悲歌,現實摧毀人性的好戲。同時他也驚醒了一些把活着視爲習慣的人,他提醒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要倔強地、有意義地活下去。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29

《活着》一書,我幾乎是哽咽着讀完,設想踏在福貴的人生道路,每走一小步,我都能感受到苦難的沉重,淚水似乎顯得那麼微不足道。空氣中處處瀰漫着絕望的嘆息,精神的支撐感覺隨時會被瓦解。福貴幾乎時時身陷生與死的邊緣,痛苦的掙扎,在一次次希望的破滅中堅忍不屈的活着。生命裏難得的溫情被一次次至親的離去撕扯地粉碎。然而他並沒有失去活着的勇氣。帶着對親人的回憶拼盡全力地活着。正如作者餘華所說:千千萬萬的人讀到了絕望,而我寫得卻是希望。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來自於忍受,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苦難終將過去,珍惜當下,好好活着。

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這是書中的一句話,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就被深深地震撼到了。扣問自己,努力的意義是什麼?思索再三,努力的意義也許就是讓自己變得好一點。今天我多學一點知識,明天就少求一次人。今天,我少些抱怨,明天就會越來越好。今天我多堅持一次自己的夢想,明天我就離它更近一點。也許我走的慢,但只要堅定地走下去,總有一天,能到達我想要的生活。

經過一天的忙碌後,終於可以沉寂於桌前。外面是沉重的夜色,寂寥的空氣裏,不知道涌動着世人多少的哀愁苦樂,也許那就是人生的五味陳雜吧。正如米蘭·昆德拉所說的“生活就是一種永恆的、沉重的努力”。想起了身處異鄉的妹妹一直拼命的工作,多了一些生活的感觸。手骨折了依然在工作沒有休息,只爲心中神聖的職業—刑警而傾盡所有精力。我覺得好的文章從來都不是詞藻如何華麗,而是能讓我們看到,聽得到那個人源自內心無聲的訴說,可能因爲她有一些使命感與執着的情懷吧,可笑嗎?也許是的,但她眼角熬夜的黑斑,一點都讓人笑不起來。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愁。想要自己上一個臺階,除了奔跑還能做什麼?我們將來都會死,毫無疑問。正如史鐵生所說“死是一個不必急於求成的過程,我們終究會面臨”。但帶不走我們曾經擁有的精神財富。回想自己求學生涯,揮汗如雨的日子裏伏案桌前,煩躁過,想要放棄,卻堅持着;在寒冬裏,起早貪黑,畏縮過,想要放棄,卻堅持着;在周遭人陸續工作,心浮動過,想要放棄,卻堅持着。我忘不了忙碌中充實的自己。我不知道我未來會是怎樣,但有一點很確定,我要看很多書,那是一份心靈的寧靜。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30

《活着》的作者餘華想用文字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而平凡渺小、作爲《活着》的旁觀者,我想輕輕道上一句:“其實,幸福真的很簡單,幸福就是一種感覺。”

還記得三毛曾說:“真正的快樂,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觀地來說,它是細水長流,碧海無波,在芸芸衆生裏做一個普通的人,享受生命那一刻的喜悅,那麼即使我們不死,也在天堂裏了。”她在無數次的跌倒、迷茫和苦痛後用心品味着幸福的真正定義。

福貴在見到家珍回來的那一刻是激動、幸福的;家珍在回孃家後重逢可愛女兒鳳霞時是快樂幸福的;有慶在人民公社時期仍能喂自己的羊時的滿足是幸福的。雖然福貴敗了自己的家庭,失去了地主的“高貴”身份,但在看到龍二被斃了三槍,福貴慶幸自己還活着時他是幸福的。不再在乎地位、金錢、名利,而是享受一個小家的天倫之樂。

在擠過千軍萬馬來到陌生的城市時,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和擔心,地域差、風俗、語言等方面的差距讓我無所適從,我迷茫過,太大的學校空間卻沒有我可以擱置心事的小地盤,但不幸中的萬幸,在時間的磨合中,我找到了久違的歸屬感,在學長的循循誘導下小心翼翼地學習調研部的每一個細枝末節,儘管有時熬夜絞破腦汁做所謂的工作,但當得到肯定的那一刻,我會心地笑出了聲;在和我親愛的兩位朋友的陪伴下,我不再孤單,分享心事、開開玩笑我們愜意地享受着這一刻的美好時光;接到遠方媽媽的來電,聽聽那熟悉親切的家音和媽媽的嘮嗑我像一個得到糖果的孩子滿足了整整一天。

早晨,在朦朧的睡眼中,刺耳的鈴聲一不小心敲破了睡夢,你可能惱怒過,在辛辛苦苦擠着公交,穿過擁擠的人羣時,你可能煩躁過,但是,每一個清晨的開始,你願意用不快去霸佔原本就空間不足的心田嗎?你願意一整天都被壓抑在不開心之中嗎?幸福來自你的內心感受,以一個寬容的心態去微笑面對生活的缺陷,你會發現原來幸福無處不在。沐浴陽光時的輕鬆自如和用心交談時的真誠快樂都滲透淡淡的香甜幸福感。

此時此刻,我正在橘黃燈下靜靜地敲打着鍵盤,用我粗略的文字記下我的美麗心情,我想我是幸福的。朋友,今天你幸福了嗎?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31

餘華的《活着》再版了多次,而我最喜歡的就是紅色封面,黑色標題的這一版。黑色代表死亡,紅色代表生命,兩種強烈的色彩對比大致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小說的中心內容:生與死。生死的哲學問題一直是我不敢觸碰的內容,在我目前經歷的短暫人生中,因爲個人的軟弱或渺小,我無法去直面,承認自己的渺小,我並不覺得可恥,真實面對自己的內心,我相信也是活着的一種力量。

一個深夜裏,作者餘華的《活着》第一次給我啓蒙了什麼是“死亡”,閱讀過程猶如一把尖刀刺向內心,由淺至深,最終在心中撕裂出一個傷口,是一種不可壓抑的痛。

書中故事既真實可信又辛酸冷酷,冷峻客觀的筆觸,樸素簡單的文筆,向我們描述着一個現實而又殘酷的故事:福貴老人和他的一家人一一妻子家珍、女兒鳳霞、兒子有慶、女婿二喜、孫子苦根,親人一個接着一個的死去,而他卻依然堅強地活着。

福貴的人生我們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那就是“承受”“忍耐”“活着”。在時間和空間的維度中,福貴“承受生活的苦難,在“忍耐”中變得堅強,用“活着”演繹生存的狀態,在特定的時代變遷下,融進了他的成長和苦難,這一份苦難卻是異常的苦澀和壓抑。

福貴是一個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吃喝玩樂無所不好。他又是一個樂知天命的人,他沒有太多的理想抱負,只想過個安穩日子的人。用他的話說:只想好好活着比什麼都好,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接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這就是他的人生格言,是對他的生活全面寫照。有評論家說,這是作者的消極人生觀,然而我覺得這又是客觀現實,誰也改變不了。悲觀的論調中,是對現實的無奈嘆息。

福貴的命運揭示這樣的現實:人的一生是無序的,看似有規律,其實充滿了許多變數。

福貴一生經歷了太多的死亡、恐懼和孤獨。所以面對死亡,他只能一一去承受,除此之外,他能做什麼呢?他阻礙不了環境,阻礙不了厄運對他的一次次的打擊,他唯一做到的就是活着......

“塞翁失馬,因禍得福。”在書的最後福貴說:“這下可要好好活了。”用餘華的話說,活着是生命的唯一要求。福貴所經歷的苦難,所面對的親人的一個個的死亡,直至最後只剩下自己一人,這裏面的慘烈本來是不亞於餘華小說中的任何一個人的,但餘華成功地爲福貴找到了一條緩解苦難的有效途徑——忍耐,這使得整部小說的敘述都因着這種寬闊的忍耐,變得沉鬱、悲痛而堅定,沒有血淚的控訴,沒有撕心裂肺的尖叫,甚至都沒有憤怒,有的只是福貴在生活中磨練出來的無邊無際的忍耐包容着一切,以致再大的苦難來臨,福貴也能將它消解於自己的忍耐之中。最終,福貴真是達到了與孤單的生活相依爲命的地步。

命運如尖刀,現實血淋淋。在承受中忍耐,在忍耐中活着,命運的尖刀剖出了眼淚的廣闊和豐富;書寫了絕望的不存在;鏤刻下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善良、高尚、溫和、悲憫、寬容……,成了這部小說主要的精神底色。這也讓我們相信在任何困境下,讓美好的品質和希望在心底永存,纔是我們的精神力量所在,才能夠讓我們面對命運的尖刀,依然能好好活着。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32

十多年前在上海謀生,租了一間小房子,買了一個二手的電視機,在這之前我們家是從未有過電視機的,有了電視機就算實現了我人生的一部分理想。

記得有年春節,我在深夜裏搜素到一部電視劇《福貴》,這部電視劇是根據餘華的長篇小說《活着》改編的,每天晚上好像連續播放四五級,大約從十點一直播放到凌晨兩三點,我看得毫無睡意,越看精神越好,大家可以想象,這電視劇該有多麼精彩。當時想過找來這部長篇小說看看,可是又一想,電視劇都看了,小說還能有什麼新鮮感吸引我嗎?於是看小說的念頭就淡了。

後來文學圈子裏的一個作家朋友幾次跟我提到《活着》這部長篇小說,這就又勾起了我的閱讀慾望。剛好一個寫詩的朋友開了個網店賣書,看到有餘華的作品,於是就買了全套回來,首先就看《活着》。

我已經很多年沒有讀過長篇小說了,我甚至對長篇小說有一種牴觸的情緒,我想我幸好沒有當編輯,如果當編輯不得不閱讀人家的長篇小說,我想這一定是非常痛苦的。有的長篇小說盡管名氣已經很大,但是我依然無法讀完全本。

但是閱讀《活着》的時候,我連續讀了幾個小時,到了凌晨一點,我依然“活着”(沒睡着),隨着年齡的增長,這樣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少了,我讀《紅高粱家族》的時候好像也是如此。

看了小說,根據我的記憶,改編的電視劇《福貴》,改動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一些。電視劇給我的印象是精彩。而小說給我的是內心深處深深的震撼。讀完整本小說,我的心彷彿掉進了冰窟窿裏,好久好久都沒有回暖。

福貴生在民國時期,青少年時他過着紈絝子弟的浪蕩生活,而正是因爲他的浪蕩,敗了家產,才讓他和他的家人逃過一劫,這和我家的經歷非常相似,在中國有多少這樣相似的家族史?

成爲貧農的福貴本以爲可以從此過上相對太平的日子,但是事實上卻是災難一個接着一個,悲劇隔一段時間就發生一次,他一生都在苦難中掙扎。

福貴在最後所有的親人都離開他去了另一個世界以後,他買了一頭老牛來陪伴他,他將老牛的名字取得和自己一樣,老牛也叫福貴,然後他爲了讓老牛安心幹活,給老牛假想出了幾個夥伴,他們是家珍、鳳霞、苦根、二喜。這些名字全都是福貴死去的親人,他們活着的時候,就像牛一樣的活着。實際上,牛比他們還好,因爲牛不需要穿衣服,也不需要吃飯,它們吃草,不需要耕種就能長出來。

中國農民活着的意義是什麼?誰在思考?農民在思考嗎?沒有,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他們活着就是爲了吃飯,爲了吃飽,吃飽以後,可以思考着能否吃好一些。至於別的,對於他們,實在是過於奢侈。而就是吃飽這個問題,從1949年到1978年,對於中國農民都是奢侈的問題。人在沒有吃飽的情況下,那就只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吃飽。我小時候的遠大理想就是頓頓有兩糙飯吃,大米比包穀面稍微多一點更好的那種飯。

因此農民不能有別的想法,不能有愛好,有了就是不務正業,在那個年代,農民們在相互監督着彼此。改革開放之初,最先離開土地,放棄土地的農民都遭到堅守在土地上的農民的嘲笑,好在是後來的情況越來越好,那些堅守在土地上嘲笑離開土地的人的人也堅守不下去了,最終自己或自己的下一代還是離開了土地。我想這是好事,農民進城開闊了視野,長了見識,改變了觀念,大家在一個大環境中公平競爭。但願過去的苦難離我們遠去,永遠不再回來。願農民頭上那些特殊的符號慢慢的淡化。願人人平等的時代快些到來!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33

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餘華

電影以福貴、家珍(福貴的妻子)、二喜(福貴的女婿)、饅頭(福貴的孫子)四人吃飯的情景結束,以一種溫和的方式終止觀衆繼續瞭解福貴接下來的人生,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依然會好好活下去,儘管他們可能會因爲時代,命運的不幸而失去生命,但是這種繼續活下去的念頭不會改變。

有人說餘華的小說透露出一種悲劇刻意堆砌,可是我在觀影的過程中卻覺得無比真實。是時代的悲劇,也有命運的不公,更是生命的常理。福貴的好賭使得房子易人,父親被氣得離世。母親病重卻沒有醫治的物質條件,更盼不到兒子的到來。解放戰爭後,福貴回家了。家庭的苦難累倒了有慶,偶然的意外令其離世。此後家珍也開始生病。文革鬥倒了醫院老教授,鳳霞因生產大出血去世。所幸電影的結尾還是給了一點生命的溫存,小說的結尾卻也只有福貴和他的老牛一直活着。

剛開始房子沒了的絕望淹沒着福貴和電影外的我們,但隨着生活不斷變好和家人的不斷離世,我們似乎也覺得房子沒了,錢沒了再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了。只要人在,希望就在。人不在了,還得活下去,生活還得繼續,還得活着。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霸王別姬,同樣是時代的縮影,同樣是歷史的故事,但這部片子更爲生動真實豐富全面地展示那些時代,那些人,那些生活。雖然沒有經歷過,但是能從影像和文字中感受到那些有苦有樂的時代故事,那些過往只能從教科書上看到的隻言片語。

我想看完這些充滿歷史感、充滿苦難、充滿反思的故事,更令我們瞭解我們的現在。爲什麼要銘記歷史,爲什麼要不忘過去,爲什麼要感恩現在。這真的是一種感受生命的珍貴和充滿希望的力量。無法訴說,只能感受。

時代是進步的,但也是充滿苦痛和災難的。無論旁人看來苦難多麼不可承受,但是人總能承受下去的,人不是被災難所打倒,而是被自己所打倒。

在餘華(小說《活着》的作者)在給麥田寫的序裏提到,“”爲何我當初的寫作突然從第三人稱的角度轉化爲第一人稱?現在,當寫作《活着》的經歷成爲過去,當我可以回首往事了,我寧願十分現實地將此理解爲一種人生態度的選擇,而不願去確認所謂命運的神祕藉口。爲什麼?因爲我得到了一個最爲樸素的答案。《活着》裏的福貴經歷了多於常人的苦難,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都沒有;可是當福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講述自己的一生時,他苦難的經歷裏立刻充滿了幸福和歡樂,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還有那頭也叫福貴的老牛,還有曾經一起生活過的朋友們,還有生活的點點滴滴……“”

福貴所受的苦難超於常人,任何一個旁觀者都認爲是不可承受的,而這苦難其實就是中國人的苦難的縮影。其實苦難落到別人的頭上的時候我們往往覺得難以想象與接受,這個人的人生在你心中的代名詞基本就被他所承受的苦難所佔據。其實真正落到自己的頭上的時候,你會發現,人生不僅僅是苦難,總能夠捱得過去。

“在這個世界上,的確每天都在發生着災難。可是,通常的情況是,當災難沒有落到我們自己頭上時,作爲旁觀者,我們往往不敢設想這災難落在自己頭上怎麼辦。然而,事實上,一旦這種情形發生──它完全可能發生──你就必須承受,往往也就能夠承受。”王子說的話是一個真理:“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爲什麼呢?因爲最低限度,生命本能會迫使你正視和迎戰災難,不讓自己被災難打倒。"

有時候會覺得歷史離我們特別遠,其實是我們自己離生活特別遠,活在網絡上的空洞與數據的繁複中,讓我們有時失去對某些純粹的實在的思考與理解。

歷史和現實能讓人知道人很渺小,但也很偉大。在災難前顯得無力,但卻也在災難前顯得無比珍貴。生命也是,愛也是。

相關啓示:電影《切爾諾貝利》《無問西東》,小說《時生》。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34

讀完這本書,我哭了好幾次,淚水打溼了一大片枕巾。第一個讓我流淚的地方是有慶給他老師輸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麼懂事、可愛的小孩,每天上學前、放學後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還那麼孝順好學!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也是和羊一塊長大的。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有慶被活活愁死的悲劇呢?我想可能是這個社會現實造成的吧!作爲當時的醫生,能救活縣長夫人是能得到好多好處的,而救不活卻可能招來禍患!而一個平常農家孩子的命能值幾個錢?臭死了大不了賠幾個錢!

在他們看來有慶的命就像一隻羊、一頭豬,用得上已經很好了!這不僅有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看的一篇報道。同坐一輛車的農民和工程師一塊出車禍死亡,工程時被補償了幾十萬,而農民卻只有5000!難道工程師的命是命,農民的命就不是命了嗎?爲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爲什麼要分等級?爲什麼法律上寫着平等公平,而一邊又做出違背自己諾言的事?我並不是崇洋媚外的人,可在許多方面我們的確應該向西方國家學習!

縱觀全文,當富貴的父母、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相繼一個個去世時,他還活着!但它的活着比死更難,活着在那時需要膽量和勇氣!因爲只要你活着就要承擔責任履行義務,忍受貧困生活與精神的折磨!面對貧困的生活與親人去世的事實,我敢說有90%的人會失去活下去的勇氣,會像縣長春生一樣選擇死亡。其實她那點打擊相比富貴又算得了什麼?

而現實生活中,受到打擊挫折如工作不順利、高考落榜、愛人趨勢等而選擇死亡的有多少人!他們不知道或者纔是勇氣、纔是勝利!他們的命不只屬於他們自己,還有父母等等!他們在這個世上還有未盡完的責任與義務!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至愛的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歷經了那麼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爲了活着而活着。

記得有那樣一句話: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爲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所以或者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富貴一樣,不管發生什麼,都要堅強的———活着!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35

餘華的《活着》一書是朋友送給我的,看書的整個過程又好奇又煎熬,好奇的是爲什麼書要叫“活着”?難道是主人公大起大落經歷萬般艱難而功成名就的一生嗎?隨着看完,才知主人公並沒有功成名就,大起大落萬般艱難倒是經歷了不少。煎熬的是這個故事承載了太多悲傷。

有的人活得幸福輝煌,有的人活得痛苦平庸。富貴的一生從幸福到痛苦,從輝煌到平庸,最大的悲哀也是此,所有人拼命努力,努力工作,努力賺錢,只爲了能過上更好的生活,能擺脫平庸,活得精彩。

“我們徐家的老祖宗不過是養了一隻小雞,雞養大後變成了鵝,鵝養大變成了羊,再把羊養大,羊就變成了牛,我們徐家就是這樣發起來的。到了我手裏,徐家的牛變成了羊,羊變成了鵝,傳到你手裏,鵝變成了雞現在雞也沒了。”《活着》就從徐家的敗落寫起,成了富貴坎坷一生的源頭。

富貴敗光了所有家產後,他的母親對他說:“只要活得快樂,窮也不怕。”可富貴真的活得快樂嗎?敗光家產住到鄉下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死了,母親患病他去城裏求醫卻被國民黨抓去當了壯丁。看到這一幕我尤其着急,直在心裏吶喊:你快回去呀,你有主角光環的,你不會死的,你母親還等着你呢,你的妻兒還等着你呢,他們會很着急的。我雖抱着着急心態,卻一點不敢敷衍,認認真真看完過程直到結果,結果是什麼呢?結果是他和戰友被解放軍俘虜,才得以歸鄉。母親卻早已過世,妻子含辛茹苦帶大一雙兒女,女兒鳳霞也因一場大病成了啞巴。作者最終沒給富貴任何主角光環,他救不了他的母親也救不了他的鳳霞。

我以爲他們一家人在大時代的背景下,隨着大躍進等社會變革,艱難的生活,用他們的生活反應當時的苦,然後告訴我們,我們現在豐衣足食的生活來之不易等等,可是,並沒有。這只是悲劇的開端。

妻子家珍因爲換上軟骨症而幹不了重活,兒女還小,重擔就落在了他身上。爲了讓兒子能夠上學,他把女兒送人,同樣作爲家裏的女兒的我憤憤不平,又慶幸我生活在了一個好時代,。雖然最後女兒回來了,還嫁了人,還生了個大胖小子,卻因大出血死在了醫院裏。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被醫生抽乾了血,也死在了醫院裏,醫生和縣長沒有受到任何的法律制裁,才驚覺,那不是我現在生活的時代。兒女相繼死去後,家珍也隨着去了。女婿在工作時,出了意外也走了,留下小小的外孫和富貴相依爲命。富貴給外孫煮豆子吃,外孫因吃豆子被噎死了。

看到最後,情緒倒沒了多大起伏,我想,作者給富貴的主角光環就是他還活着吧,會繼續活着吧,在失去了所有之後,經歷人間最痛之後,一顆心已千瘡百孔之後,沒有輕生的念頭,對生活也不報任何希望。他還有什麼可失去的呢?那頭陪伴他的、也叫富貴的老牛嗎?作者用冷酷的文筆描述了一個悲傷的故事。

《西雅圖時報》評價說:餘華沒有煽情。每一個沉重的悲劇都是痛苦的。《活着》是一次殘忍的閱讀。

活着,其實並不複雜,它是最簡單化的人生。人們常說的“我活得好累”不過是要求得太高了罷了,活着只是活着,是生命的延續,沒有喧囂浮華,也沒有功名利祿。可是,如果活着只爲活着,人生倒是沒了精彩沒了追求,活得平庸了呢。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36

沒有主題,沒有中心,沒有刻意安排與佈局,就這樣寫了。

只是因爲讀完《活着》太過感動,便覺得一定要寫些什麼讓這個世界知道,讓這樣珍貴的感動留在我的生命中。

此時此刻,我是帶着淚寫的,不自禁啊,請原諒我的年輕。

再想想,不知道鼻根酸了多少次,紙巾已經堆積成雪原,不知道熱乎乎的眼淚什麼時候停了,什麼時候又涌了出來,只覺得涼在枕頭上,被單上。夜晚讀書真的承受不住這樣的感情。夜早就深了,可是現實全變了,找不到自己,找不到睡意,忘了明天的一切計劃,忘了夏夜窗外的蟬鳴。

有慶離開人世的那一段,心裏一抽一抽,止不住的又酸又疼,我真不該怎麼表達。福貴抱着兒子走回去的那一路,我好像也走了一遍。那風呀,那路呀,那黑暗的夜呀,那個抱着兒子的父親,都像是我自己一樣。

感情豐富,我一向認爲這是福分。那時候,我覺得流着眼淚就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它讓我感受到自己血肉的存在,感受到勃勃跳動的心臟,感受到生命的真實與厚重,眼淚的寬廣和偉大。好像自己也付出所有,愛了一場,能幫他承擔一次生離死別的痛苦。

我幾乎是立刻想到了《天藍色的彼岸》,想到了哈里。我記得當初讀到死去的他回家看望父母與姐姐的場景,那種可望而不可及,那種欲言又止,那種隔離,那種思念,也是這般感慨萬分,心酸難釋。也許死亡是一個平常而真實的東西,它自然而然就來了。活在一個甜蜜的保護傘裏,我將永遠感受不懂何謂生命。而這兩本書,卻讓我感受到更多的痛苦與離別。我恍然發現:我命裏的幸福,簡直是幾百輩子修來的福分。是因爲我年輕,才讓我如此理所當然地認爲自己會擁有他們一輩子,好像只要憑藉善良和努力就可以。可是它也許不是這樣的,我從一開始就錯了。

命運本就是我自己,我離不開它,它離不開我。我們來的時候因爲不得不來;走的時候因爲不得不走。所謂的幸福和不幸,都是相對的,是內心給自己的安慰或者打擊,是我們選擇“活着”這一選項的底氣和毅力。說實話哦,有點誠惶誠恐,不知該如何去守住我所謂的福氣。

看着福貴,我還明白了生活不易,不僅如此,擁有了生命也很不易。個人,家庭,社會,世界,你有你自己的一切追求和美好的小天地,也會有逃不掉的責任與還不完的債,錯綜複雜的命運大網裏,每個人都是一個點,不知誰是誰的開始,誰是誰的結局,誰和誰走散了,誰和誰走下去。

甚至是你自己,都無法預料明天你是否會如自己期望的那樣站在同樣的陽光下,大口大口呼吸着新鮮的空氣,足下是生你養你的土地。當這一天又如你所期望的那樣過去了時,大聲笑吧,好好感謝生命給予你這樣的幸福,能讓你如願地愛着與被愛着,如願地活着。

我珍視生活,從前是,現在是,將來只增不減。每一束溫潤的陽光,每一滴輕輕的雨,每一場熱烈的日出,每一朵盛放的雲,都令我感到那麼幸福。春秋冬夏,花草樹木,親臨摯友,衣食起居——組成我生活的每一部分,我都熱愛它,發自肺腑地熱愛它,拼盡全力地熱愛它,因爲它們是我創造的,是隨我而產生的,是我每分每秒存在的證明,是我的每一滴血,每一根骨頭,每一次呼吸。

福貴的生活,就是一下一下有力的心跳。咱中國人是這樣過來的,從貧窮與落後中咬牙爬出來的,走過的彎路,含冤而去的事物,農村生活的苦,都爬出來了。就算這樣的苦中,也能有令人潸然的幸福,福貴和家人的陪伴是又酸又甜的,那些農田上度過的清晨與傍晚是又苦又香的,就連福貴一次次經歷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時光,也是五味雜陳的。

“想讓一個死去的人回來,就要讓他的精神在另一個人身上得到傳承,那麼他就會在這個人身上得到復活。”福貴懂,他仔細收藏好好家珍,鳳霞,有慶,二喜和苦根的精神和愛,繼續活下去。

所以,我讀到的那些苦,卻是福貴認爲的幸福。

然而,這條路是必經的,早晚誰送誰都是永別。

所以,生活就是個含淚的微笑啊。

我不知道我是否從他身上,已經汲取到一點點面對苦難的堅強。

無論多久,我虔誠地希望,得到這份力量。

《活着》,活着,活着。

從我不受控制、如岩漿熱流般滾燙的淚水中,有什麼東西大聲呼喊着這兩個字,重複着,響亮的,彷彿在宣誓一樣,彷彿在證明一樣。

那是我迫不及待地想告訴一切:我認真且知足地活着!

我要加油,爲了很幸福,要一直這樣守候着。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37

暑假一次在書城轉悠選書,一位剛參加完高考在店內打工的高中生向我推薦了餘華的作品《活着》、《第七天》,便買來拜讀。讀完個性感受到作家餘華善於對死亡,殘酷,陰暗進行冷靜、細緻的描述,“用文字製造疼痛”。看他的文字,也許多年以後你已經忘了他的情節,但是他的文字帶來的那種直撮心底的疼痛感是無論多久依然清晰地的!

餘華說:“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着》,寫人對苦難的承受潛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自己寫下了高尚的作品。”

讀完此書,情緒是沉重的。這本薄薄的題爲“活着”的小說,一路走來,卻充滿着死亡,悲傷,苦難。主人公福貴不曾得福,未有富貴。兒子,妻子,女兒,女婿,外孫相繼離去,只留下他,和一隻同樣風燭殘年,同樣叫做福貴的老牛,在夕陽下相伴而去的背影。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千鈞的重壓,它沒有斷。合上書,回想福貴的一生,不禁慨嘆:人僅僅是與萬物一樣的物質存在,其本身沒有任何好處。

也許,《活着》不是當今最傑出的一部現實主義作品,但薄薄的小冊子一旦翻閱起來卻尤感滯重。總有那麼一些細節,不經意間就會打動你!福貴雖然歷經苦難,但是他是在講述自己的故事,一個人一生的故事。旁人眼中福貴的苦難一生,而對於自己感受一生的福貴,也許更多感受到的是歸於平靜的幸福。我喜歡微笑着讀福貴與老牛的對話:“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阿。”其實這但是是老人編出來的。多叫出幾個名字去騙牛,老牛聽到還有別的牛也在耕田,就不會不高興,耕田也就起勁啦。“老人黝黑的臉在陽光裏笑得十分生動,臉上的皺紋歡樂地遊動着,裏面鑲滿了泥土,就如佈滿田間的小道。”

命運,讓災難與痛苦代表了他的一生,讓他的至親至愛,一個個記憶中鮮活的生命,相繼在他毫無防備中離開,徒留悲涼黃昏中,墳冢前,一雙顫抖着的雙手,和一雙空洞的眼眸。命運,也賦予了他一種沉重的職責,讓他在失去至親的巨大悲痛中,放棄了隨之而去的解脫,而選取了留在這個悲傷的世界,去照顧健在的親人,去儘自己活着的職責。

命運,也恩賜了他一路相伴的幸福,他三生有幸,修來一個賢惠能幹的好妻子,無怨無悔,傾盡一世溫柔,陪他終老一生,以至於,他能夠在她最後的日子裏,揹着她,在落日餘暉的田野中,靜靜地走着,懷舊地訴說着,欣慰地笑着,悄悄地哭着,陪她走完人生的旅程。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職責,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在苦難中忍耐,在忍耐中堅強,在堅強中重生,在重生中幸福,在幸福中再次迎接新的苦難。朝朝暮暮,不斷輪迴。我想,這便是活着吧。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38

讀餘華的小說《活着》,我的人生觀卻沒有個性大的改變。要說收穫,則無非是在感嘆之餘,再一次被提醒:人就應知足。

我認爲之所以有一部分人像我一樣沒事胡思亂想,無非是因爲人的軟弱,因爲人的不懂得知足,總是想要得更多。

《聖經》中提到:天然人的生命是十分軟弱的,人的體內人的成分使人易怒,衝動,不能自制。這一點我是相信的。人的軟弱,使人應對困境時往往無力支撐自己走向新生,使自己陷於泥潭而不能自拔,使自己明知善惡卻無膽反抗。人若敢地在黑暗的曠野獨自唱着歌走路,在烈日炙烤的峭壁無聲地攀爬,在無橋無船甚至無人的野渡泅過冰冷的河面,充分顯示自己的勇氣與智慧,那麼在現實的世界裏,人的日子會有更合理的安排。

但同時,人又不懂知足。追求太多總是難以得到滿足的。未經滄桑的人總是容易在現實的捆綁中藉着心靈的不滿足幻想着換個環境,一味認爲物質的困境使自己忙於無好處的奔波,無暇顧及精神享受。於是,在不如意的現實邊緣,痛苦地理解一襲又襲虛無的衝擊。卻不曾想到,若真有一天,你活在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中,過着看人臉色甚至隨時可能遭人毒打,隨時可能朝不夕保的日子,你還會爲以前的生活盡不如意嗎或許那時,更多的便只留下懊惱和追悔了吧。

生活從來都不容易。讀了《活着》,我想,理解現實,努力成長,好好活着,活着,活着……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39

就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餘華《活着》

這故事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兒子,娶了城裏一個有錢人的女兒,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每一天都進城裏的賭館賭錢。賺得不多,輸了的不少。最後有一天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一次福貴爸上茅廁時死了。也許這是報應,他是地主,是敗家子。地主位置被一個以前經常借錢給福貴賭博的人坐了。一貧如洗的福貴因爲爲救母病去城裏抓藥,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拉去當兵。在戰場上九死一生,當他幸運歸家時,女兒卻已經成了啞巴,母親死了,家裏一窮二白。

福貴的兒子意外身亡;之後女兒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卻因產後失血過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子吃豆子時死了。福貴老了,故事結束了……福貴經歷了人生最大的痛苦,當他看着親人離自己而去時,心底那時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鮮血都流出來了……但他卻奇蹟般地挺了過來,依然樂觀豁達地應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着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他沒有因爲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爲活着是爲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福貴並不明白什麼是活着,他只明白人活着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着就是這麼簡單。

人活着爲了什麼人活着不爲什麼,只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期望,於是他們也選取了在這個世界上不見。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點兒大的困難時,選取了後退,之後他們覺得退縮也不是解決方法時,於是他們也與世界說了聲再見,然後揮手而去了。

《活着》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然後,教給我們:如何讓這根髮絲不斷裂。

我也是想過死的,而且不止一次。

咳,自殺,如今看來多麼觸目驚心的字眼。

以往,我只要稍有不如意,每次都會那麼想:“哎呀,反正人總歸要死的,無非是遲早的事,我這麼失敗,死了算了!”就那麼想着,有時,這念頭只是一閃而過,有時,它也會在腦中盤旋好幾日。然後,看着周圍世界不再那麼灰暗,也就不想了。

我並沒有像書評中說的那樣“流着眼淚讀完全文”,我在看完整本書的同時,也明白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明白了絕望的不存在。福貴,這樣一個堅毅的人,在經歷了人生幾乎是所有的劫難之後,終轉成了一個風燭殘年,看淡一切的老人,他一個人,走過人生的漫漫長路。記得以前望見過朱德庸的一組漫畫:上學的時候,老師考驗你的智力;上班的時候,老闆考驗你的毅力……當你老了,你以爲一切考驗都結束了,但你才發現,原先,一切都在考驗你的記憶。

那麼福貴呢,他還會去回憶那一段太過於殘忍和不堪的過去嗎我想,他會的吧。

因爲,他已經把這整一個人生,看成過眼雲煙。

他與他的那一頭取名爲“福貴”的牛一齊,度過人生最後一段平靜的生活。

我要好好地活着,因爲,所有的挫折,與生命站在一齊,又都能算得上什麼呢

九年級《活着》讀書心得40

我總以爲一個人與一本書的邂逅是一種彌足珍貴的緣分,也許撥開書頁,看到的是致一的文字,然而這些呆板的墨色下掩藏的卻是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靈魂,這個靈魂時常閃躲,但亦毫不羞怯的袒露着。

《活着》就是這樣一本有生命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着》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後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神祕的期待——呼喚着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麼的殘忍和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的讀到最後。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動,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濃重的嘆息,又彷彿一陳熱烈的律動……我的淚直直的落了下來。

書中,隨着富貴悠長的笑娓娓道來他的一生。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終於敗壞家業,淪落爲餬口而下地,回味的時候,我常常驚訝,這彷彿是看見一綹及纖細的髮絲被逼迫着承受千萬斤的重量,然而它卻沒有斷,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着人生絕望地不存在。福遺的人生,彷彿是一株盤剝的冬筍。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化,一層層撕掉人生的幸福依賴,一層層摧毀着人的堅強,可到最後,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最柔軟。最純淨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着,爲了活着而活着。活着,執着的活着——已成爲唯一能描述富貴的形容,也是對富貴最好的肯定與頌讚。至於幸福或不幸福,我們無法斷言,也許在旁人的眼裏富貴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許更多的感受到了幸福,賀拉斯說:”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的生前,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富貴的一生恍若一面鏡子,窄若一手掌,小弱一水滴,卻透出一個時代的背影。也許渺小的終於只是渺小,就如遭遇風浪的舟船,我們可以挽救於搏擊,卻無法晚會沉默的結局,因爲人性的共同,因爲只要活着,除卻無奈,生命常有空白等待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