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程設計方案(精選21篇)

微課程設計方案

一、什麼是微課程

微課程這個術語並不是指爲微型教學而開發的微內容,而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化成的、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爲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微課程具有完整的教學設計環節,包含課程設計、開發、實施、評價等環節。

二、微課程設計方案(精選21篇)

爲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着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方案應該怎麼制定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微課程設計方案(精選21篇),歡迎大家分享。

微課程設計方案1

教學目標

1、 掌握phoshop7.0的啓動及退出方法,認識phoshop7.0的工作界面;

2、 能夠利用phoshop7.0瀏覽、打開圖片;

3、 學會對圖片進行旋轉和裁切;

知識類型 上機操作型

製作方式(可多選) 錄屏

預計時間 9分鐘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導入:出示一組經過PS的圖片,引入新課

吸引學生興趣

討論: 利用phoshop7、0,能完成這一任務嗎?

引發學生思考,探究圖像處理方法

知識講解、示範

1、 phoshop7、0的啓動及退出方法;

用演示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

2、 如何利用Photoshop7、0瀏覽、打開圖片;

3、 如何利用Photoshop7、0旋轉圖片

2、如何利用phoshop7、0對圖片進行裁切

學生動手操作

學生掌握本節課的重點

1、利用Photoshop7、0旋轉圖片

2、利用Photoshop7、0裁切圖片

學生通過動手練習,掌握鞏固新知識。

微課程設計方案2

教學目標:

領略自然中花卉的美,分析花卉紋樣的設計方法。

教學資源與環境:

廣州作爲花城大家都十分喜歡花,花卉和花卉紋樣是大家都熟悉的主題,生活中經常運用花卉紋樣做裝飾,教學各環節都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展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欣賞各花的生長過程視頻。感受鮮花的美麗造型,引導學生以花爲元素進行紋樣的設計。

二、發展

1、請學生仔細觀察圖例比較一下花卉紋樣與自然的花有什麼不同,嘗試分析圖例中的紋樣運用了什麼樣的變化方法?

2、教師分析自然花卉轉化到裝飾性紋樣的常用變化設計方法:省略法、誇張法、添加法、幾何法等。

三、總結和提出創作要求。變化是紋樣設計的靈魂,是藝術的再創造。紋樣源於生活,更高於生活。請以鮮花爲創造素材,設計紋樣裝飾生活。

設計理念與特色:

“源於自然的啓示”是本課總的設計理念,自然的美是美術創造的重要靈感來源,本課主要圍繞自然界的花卉美展開教學。引導學生欣賞自然界中的花卉感悟自然的美,學習運用美術的紋樣設計基本方法再通過自己巧妙提煉加工構思創造美術作品。啓發學生髮現美、探尋美的規律,在生活中創造美,把美術教學的美育功能融匯課堂之中。

教學反思:

初中的學生對生活有一定的觀察力,簡單的花卉造型是比較容易掌握的。但在創作紋樣的時候往往是缺乏方法,所以這課是以圖例啓發學生找紋樣的變化規律和方法。先讓學生帶着問題展開思考探究,然後教師再通過典型的圖例分析幾個常用的變形方法,引導學生在創作紋樣時把自己的創意結合一定的設計方法來創造作品。當然由於微課的時間限制,留給學生的思考時間是很有限的,所以要提出課後的創作要求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紋樣的創作方法。

特色與點評:

從欣賞自然界花的生長視頻作爲導入,吸引起學生的興趣;再從生活中花卉紋樣的應用中探究紋樣的創造方法;最後落實到具體物品的裝飾紋樣的創造,啓發學生從具象到抽象再回到實物的審美中來。重點落在花卉紋樣變化設計方法中,解決了這個重難點後,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的紋樣的知識就變得水到渠成了。解決重點的方法是通過圖例比較分析、教師示範、自制教具的運用,讓學生得到思維的啓發理解紋樣的創造方法。全部教學內容都圍繞學生熟悉的生活逐層深入,作品既重視美觀和實用功能,又緊扣自然啓示的主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

微課程設計方案3

一、微課題目:

人物動作細節描寫讓《背影》更感人

二、教學思想: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記事抒情散文,文字凝練優美,感情飽滿深沉,從中國人最關注的角度——倫理,來表達內心的感情,因此,無論從寫作技巧方面,還是從倫理道德方面,我們都可以從中挖掘非常寶貴的東西,這個微課,我從人物動作細節描寫入手,讓學生領悟深沉的父愛。從這一點說,我覺得在這個微課中,我們可以帶給學生兩個東西,其一,寫作技法之巧;其二,傳統美德之善。

三、教學特色:

從人物刻畫的細微之處:人物動作細節描寫挖掘寓意深刻的父愛主題,是這個微課的教學特色。微課只分析了《背影》中感人至深的背影:望父買橘。從父親的動作細節描寫切入,讓學生深刻領悟父愛這個主題。

四、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通過望父買橘中父親動作細節的分析,領悟父親對兒子深沉的父愛。

2、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學習人物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體會深沉的父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感受父子情深,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②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五、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通過學習人物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體會深沉的父愛。

六、教學準備:多媒體,ppt課件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您好,這個微課重點講解人物動作細節描寫讓《背影》更感人。《背影》是散文中的名篇,我們知道,在《背影》這篇文章中一共描繪了四次父親的背影,其中以望父買橘的背影最爲感人,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作者是怎樣來刻畫父親背影形象的`。

(二)教學過程

播放幻燈片一:

作者是怎樣刻畫父親背影的?

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

上縮;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教師:教師朗讀:父親買橘子的背影文字描述(如幻燈片所示)作者刻畫望父買橘的時候,爲什麼是如此的感人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作者運用了人物動作細節描寫的方法。那麼什麼是人物動作細節描寫呢?

播放幻燈片二:

人物的動作的細節描寫:即準確、細緻、生動地描人物富有特徵性的動作,以表現人物的性格、身體狀況、身份、地位、心理、習慣、情感等等。

(教師對人物動作細節描寫進行解析)

教師:下面我們就通過分析父親動作細節描寫,來領悟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播放幻燈片三:

1、分析父親買橘的動作描寫,說明了什麼?

走路的姿勢:蹣跚

爬月臺動作:探攀縮傾

教師:首先,父親走路的姿勢:蹣跚,蹣跚這個詞語寫出了父親年紀較大,腿腳不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蹣跚的背影!)

教師:爬月臺動作:探攀縮傾,

動作描寫,“探”可看出父親體胖動作不靈便,小心翼翼地將腿伸下,一步一步直到接近地面的艱難過程。

“攀”,寫出月臺的高度,因無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後用力支撐起身體向上。可以想象父親爬月臺是非常吃力的;

“縮”,寫出了父親兩腳無處可蹬,腳是懸空的,這樣全身力量全在手上,如果手掌支撐不住,那就有掉下去的危險。

“傾”,父親身體肥胖,自然不像小孩子那樣靈便,寫出了父親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描繪得很深刻。行動不便,步履艱難(艱難的背影!)

教師總結:通過這四個動詞描寫,一個父親爲我買橘子艱難,蹣跚的背影躍然紙上。播放幻燈片四:

探討:父親過鐵道既然如此困難,爲什麼還堅持爲我“過鐵道買橘子”?

教師:父親過鐵道既然如此困難,爲什麼還堅持爲我“過鐵道買橘子”?

1、橘,有吉的諧音,裏面包含了父親對兒子的希望,希望兒子能夠平平安安。

2、父親擔心兒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爲兒子解渴。

是啊,父親揹負着家庭和經濟的雙重壓力下,在囊空如洗的情況下,還要爲已滿二十歲的兒子去做一件自己根本不能勝任的事情,在這一切一切的背後,都凝結着父親對兒子深沉而又偉大的愛。我們都知道,《背影》是一篇回憶性散文,朱自清寫《背影》就因爲文中父親引

的那句話“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的厲害,舉箸投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朱自清是在羞愧、傷悲、感恩等等複雜情感把自己激動得不行的情形下寫下《背影》創作的。在望父買橘這個片段中,買橘子的過程和動作,描寫得栩栩傳神,是我們不僅好像看到父親憨厚朴實的形象,感受到了父親對兒子的愛,而且好像也看到了關注着父親的兒子的形象,感受到了兒子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三)作業佈置

動作細節描寫在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被描寫的人物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真實可感,個性特徵更加鮮明。一個或一處成功的動作細節描寫往往勝過千言萬語的表白。在你的人生經歷中,你的父母肯定給予了你許許多多的關愛,也許是一聲輕輕地叮嚀,也許是一次傾心的談話,也許是一份特殊的禮物,也許是一個溫馨的早餐??想一想,生活中的這些細微的關心,你有用心體會過嗎?請你以《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爲題,寫一段發自內心的告白,然後讀給父母聽。要求在描寫人物行動時,不僅要寫出他在做什麼,更要寫出他在怎樣做,把爸爸/媽媽“怎樣做”時常常被人忽略的細枝末節描寫出來。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對文中作者望父買橘細節的分析,體會到了父親對朱自清先生平淡卻深沉的愛。也讓我們學會了珍惜身邊偉大的親情。謝謝您認真看完這個微課,謝謝。

微課程設計方案4

一、指導思想

交互式電子白板爲教學活動提供了一個更爲強大的交流平臺,爲師生提供和展示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使課堂教學更具有開放性和發展性,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動式 教學模式。教學方式更加多樣、教學內容更加直觀,教學更加精彩。根據我校電子白板配備實際情況,特制定此培訓方案。通過此次培訓,教師將瞭解和掌握了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各種功能,有意識地將白板所特有的交互能力融入到自己的教學設計理念中,豐富教師的備課方式和備課內容,改變了傳統多媒體教室環境的種種弊端,技術真正融合於課堂之中得以實現。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二、培訓目標

1、對互動教學理念的認同

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重在落實到日常課堂教學中,使大多數學科的教師能夠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有效應用,把交互式電子白板作爲支持教學的工具、助手和夥伴,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完成教育教學目標,實現交互式電子白板和日常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而互動教學理念的認同,是交互式電子白板應用的基石。

2、提高教師基於互動技術的教學技能

教師在培訓的過程中,逐步掌握電子白板及互動教學綜合應用平臺的操作技能,引領教師探索基於交互白板的教學和研究:如基於交互白板的教學中交互策略、基於交互白板的小組協作活動的'開展、基於交互白板的學科教學資源的建設、改進教學觀念、探索信息技術支持條件下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

3、促進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培訓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培訓的引導和支持,幫助教師按照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解決課程整合中的實際問題,提高一線教師的研究技能、教學技能、基於電子白板的信息技術操作、交互式互動教學綜合應用平臺備授課系統應用等專業技能。

三、培訓對象

全體教師

四、培訓時間、培訓地點:

培訓地點:多媒體電子白板教室

五、培訓內容

1、爲了確保培訓過程順利實施,制定了包含以下2個方面的培訓內容:

(1) 交互式電子白板基礎功能培訓

意在通過電子白板的教學應用特色理念及操作,讓教師對電子白板應用有一個細緻的認識,產生興趣。在演示型培訓的過程中,講師會逐步滲透電子白板初級使用的基本功能,如產品硬件的使用、操作、保養的培訓。

(2) 交互式電子白板基礎知識和教學應用技巧培訓硬件基礎知識

軟件安裝及設備調試,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定位方法,軟件開啓方法。版面快捷鍵的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四種模式及使用方法。

2、原有教學資源應用——PPT、WORD、FLASH等,屏幕批註功能。

3、介紹功能面板,主工具箱的使用,資源庫使用。

4、如何利軟件的脫機使用進行備課。白板與學科巧結合案例,學科組進行。

六、培訓方式

1、教務處全面負責,各分管領導協同落實。

2、主要形式

(1)指導教師開展講座,講述使用技巧。

(2)教師聽取講座,並做筆記。

(3)教師間充分討論解決自己的疑惑。

(4)每位教師做一份課件,作爲本次培訓考試的作業,作業要求打印上交。

3、關於電子白板培訓的視頻與相關的資源的下載地址:紅原縣龍日鄉小學校園qq羣

七、培訓要求:

1、提高電子白板運用的意識,真正使電子白板技術與學科整合。

我們就是要通過電子白板的培訓,切實提高教師的電子白板運用能力,將電子白板運用與學科的教學有機的融到一起。

2、加強技能學習,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在教師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的基礎上,熟練運用電子白板也是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的關鍵。在此次的培訓中,我們結合學校教學和教師實際,主要培養教師電子白板的基本運用及課件製作。

3、參培教師要遵守請假制度,有事履行請假手續。

4、按時出席,不遲到,不早退。

5、集中培訓時,關閉手機,在老師授課過程中,教師之間不準互相說話,要求教師認真做好筆記。

6、進行計算機實踐操作中,教師要按要求進行練習,不要做與培訓無關的事。

八、保障措施

1、校長是校本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學校成立校本培訓領導小組,實行三級管理:即行政、教務處、教研組共同管理與考覈。建立健全校本培訓制度,包括考勤、考覈、獎懲等。各培訓項目要管理到位,保證校本培訓的學習研究有序而高效地開展,提高培訓的整體質量。

2、爲使校本培訓逐漸走上規範化、制度化,規定每位教師參加校本培訓時間不得少於規定學時,將學時數分解到每個培訓項目上,根據出勤率、考覈成績等實際情況評定最終成績。

3、教師請按活動安排及時上交培訓材料。每學期上交相關的材料,學校將給每位教師歸類整理,記錄個人成長曆程,作爲評優及期末考覈依據。

九、培訓獎勵機制

1、每學期上交相關的材料,學校將給每位教師歸類整理,記錄個人成長曆程,作爲評優及期末考覈依據。

2、相關資料未按時上交者、未完成聽課任務者扣相應考評分,具體辦法見《紅原縣龍日鄉小學教師考評細則》。

十、培訓組織

領導小組

1、組 長:日科 副組長:齊美奪吉組 員:貢布三週 董緣強高江

微課程設計方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例句讓學生感受將句子寫具體的方法,是多問“怎樣”或“什麼”。

2、區分“的”與“地”的用法,並能夠結合具體的句子正確使用“……的”與“……地”,從而將句子寫具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例句:狗兒跑了。

這是一句完整的話,但不具體。如何把它寫具體呢?

方法是:多問“怎樣”或“什麼”!

思考:

狗兒爲什麼要跑?(看見了蝴蝶)

這是一條怎樣的狗兒?(小花狗)

它是怎樣跑的?(箭一般地追了過去)

他從哪兒跑到什麼地方去了?(從我身邊追到草叢去了)

好,我們來把這句話寫具體:小花狗看見前面的草叢中有一隻黃色的蝴蝶,它箭一般地從我身邊追了過去。

二、方法指導

在句子中加進一些詞語,如“……的”與“……地”,將句子寫具體。

1、在名詞前面加“……的”

什麼是名詞?表示事物的詞叫名詞。

判斷絕招:前面能用數量詞修飾的,就是名詞。

如:一張 臉 一隻 灰雀 一棵 白樺樹

數量詞 名詞 數量詞 名詞 數量詞 名詞

在名詞前面用問“怎樣”的方法,加進適當的修飾成分,可以把話寫具體。

2、在動詞前面加“……地”

什麼叫動詞?表示動作的詞叫動詞。

在動詞前面用問“怎樣”的方法,加進恰當的修飾成分,也可以使句子的意思更具體、更生動。

3、“的”“地”用法巧記:

①“的”的用法巧記:的(聯想)→白藥→吃白藥的是人→人是名詞→名詞前面用“……的”。

②“地”的用法巧記:地(聯想)→土地→在土地上勞動,必定要動→動詞→動詞前面用“……地”。

4、例句:

①公園裏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

怎樣的?名詞

加進的詞

②她害怕了,(嗚嗚地)哭起來。

怎樣地?動詞

加進的詞

三、探究練習

試着將下列句子寫具體。

1、你看見過一隻灰雀嗎?

2、老山羊看了狼一眼。

微課程設計方案6

教材分析

1、學習籃球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投籃以及教學比賽,進一步提高學生籃球基本技能、戰術水平以及學生裁判工作能力。

2、發展學生力量、跳躍、協調性、速度等素質。

學情分析

1、處於小學階段的學生,對籃球運動有一定認識和了解,並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喜好籃球運動;

2、學生對籃球運動缺少系統的認識和基本技能的瞭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籃球基本技戰術水平以及學生裁判工作能力;通過練習,發展學生力量、跳躍、協調性、速度等素質。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籃球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投籃以及教學比賽,讓學生初步瞭解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素質組合練習,發展學生力量、跳躍、協調性、速度等素質,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互愛等意志品質。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教學讓學生體會並進一步提高籃球基本技能和戰術水平

2、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互愛等意志品質。

教學過程:

一、課堂開始

1、體育委員整隊,報告出勤情況。

2、師生問好。

3、教師宣佈本次課內容:籃球

二、準備工作

1、教師講解練習的方法,即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動作或者模仿所見過的某些球星的動作,每人一球在指定的區域內進行熟悉球性練習。

2、教師下到學生中間一起練習或做一些動作讓學生模仿。

三、教學內容

1、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練習

2、行進間急停急起運球練習

3、教學比賽

4、素質練習

四、設計意圖

1、進一步提高學生籃球基本技術、戰術水平

2、通過素質組合練習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互愛等意志品質。

五、課堂結束

1、放鬆練習

2、教師小結本次課情況

3、教師宣佈下一次課內容、地點

教學反思

1、本課遵守體育課的課堂教學常規,按照常規要求進行。

2、在課堂準備工作,通過讓學生自由練習,教師參與,融合師生關係,讓學生有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3、在籃球教學中,首先是運用體育課的基本教學方法進行籃球基本技術的教學,讓學生觀察教師的言傳身教,通過觀察、模仿、達到學習的目的:其次,在籃球教學比賽中,讓學生自己組織比賽,學生自己輪流擔任裁判工作,有利於培養學生組織能力,進一步運用所學過的籃球基本知識於實踐中,通過實踐又可以檢驗所學過的基本知識,達到一個新的水平,最後聽教師的講評,學生自己衡量自己的籃球水平。

微課程設計方案7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從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推導出動量定理的表達式。

2、理解動量定理的確切含義,知道動量定理適用於變力。

3、會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現象和處理有關的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演示實驗,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對動量定理的探究過程,嘗試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通過對例題的分 析和講解,得到動量定理解題的方法和步驟。

3、能夠應用動量定理處理一些與生產和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交流、合作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有參與科技活動的熱情,有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意識。

教學重點

動量定理的推導以及利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現象

教學難點

如何正確理解合外力的衝量等於物體動量的變化;如何正確應用動量定理分析打擊和碰撞這類短時間作用的力學問題。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導入新課(創設實驗情景)

【問題一】

演示:在地板上放一塊海面墊,儘可能把雞蛋舉的高高的,然後放開手,讓雞蛋落到海面墊上。

首先讓學生猜想可能出現的現象。

實際操作:觀察到雞蛋並沒有被打破。

引入:雞蛋從一米多高的地方落到海面墊上,雞蛋卻沒有打破,爲什麼呢?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問題二】(情景暗示創設問題情境)

我們在上節課知道,我們可以通過一個新的物理量來研究運動物體對外界的作用效果:p=mv、某時刻物體有一個速度,對應有一個動量。如果說物體速度發生了變化,那麼動量也會發生變化:=p-p=mv`-mv那麼我們是不是要問了:一個運動的物體,它的動量爲什麼會變化呢?這個變化有什麼規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

【問題三】(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

汽車剎車(坐公交車,我們就有這樣的體會)在停下來的過程中動量變化()相同,慢慢滑行停下阻力小,作用時間長;急剎車阻力大,作用時間短。 它們之間究竟有什麼定量關係呢?

二、新課教學

(一)引導學生推導動量定理,並理解其特點

〖問題〗一個質量爲m的物體,初速度爲v,在合力F的作用下,經過一段時間t,速度變爲V`,求:物體的初動量P和末動量P`分別爲多少?物體的加速度a=?

〖推導〗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合=ma 且a=(V-v)/t

即:F合t=mV-mv=p`-p

〖討論〗在這個表達式中,各個物理量分別是什麼?

〖結論〗物體所受合外力的衝量等於物體的動量變化,這個結論叫做動量定理。

〖理解〗

公式中F合是指包括重力在內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恆力,也可以是變力, 當 合外力爲變力時,F合應爲變力在作用時間內的平均值

此公式是一個矢量式,運用時要取正方向。

(二)應用動量定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師生共同歸納,學生舉例)

第一類:在動量變化一定的情況下,如果需要增大作用力,必須縮短作用時間,常見的情形是“硬碰硬”。

例如:用鐵錘釘釘子、衝牀衝擊鋼板、雞蛋碰石頭等。

第二類:在動量變化一定的情況下,如果需要減小作用力,必須延長作用時間,常見的情形是“緩衝”。

例如:體操運動員落地時的下肢彎曲、汽車座椅上的安全帶、蹦極的橡皮繩、雞蛋落在海面墊上。

第三類:在合外力一定時,力的作用時間越長,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越明顯,力的作用時間越短,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越不明顯。

例如:以快慢兩種不同的速度抽放在桌子邊緣木塊下的紙條,木塊落地點距桌子邊緣的水平距離不同(快時近,慢時遠)。

(三)通過例題讓學生歸納利用動量定理解題的步驟

1、確定研究對象和運動過程。

2、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和運動狀態分析,找出物體所受的合外力和初速度。

3、選定正方向,表示出合外力的衝量和初末動量值。

4、列式計算。

(四)鞏固練習

學生列舉生活中可以利用動量定理解釋的現象。

學生列式計算(先分析解題思路再做題)

質量是60的建築工人不慎從高處跌下,由於繫有腰間的彈性繩安全帶的保護,他被懸掛起來。已知彈性安全帶伸長相對很小,安全帶長5m,安全帶的緩衝時間爲1、2S,求安全帶所受的平均衝擊力是多大?(g=10m/s2)

(五)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理解了動量定理內容特點,並會利用其解釋一些生活現象,也可以利用其求解一些打擊和碰撞類力學問題問題,進一步體會到動量定理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微課程設計方案8

教學目標:

1、 通過例句讓學生感受將句子寫具體的方法,是多問“怎樣”或“什麼”。

2、區分“的”與“地”的用法,並能夠結合具體的句子正確使用“……的”與“……地”,從而將句子寫具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例句:狗兒跑了。

這是一句完整的話,但不具體。如何把它寫具體呢?

方法是:多問“怎樣”或“什麼”!

思考:

狗兒爲什麼要跑?(看見了蝴蝶)

這是一條怎樣的狗兒?(小花狗)

它是怎樣跑的?(箭一般地追了過去)

他從哪兒跑到什麼地方去了?(從我身邊追到草叢去了)

好,我們來把這句話寫具體:小花狗看見前面的草叢中有一隻黃色的蝴蝶,它箭一般地從我身邊追了過去。

二、方法指導

在句子中加進一些詞語,如“……的”與“……地”,將句子寫具體。

1、在名詞前面加“……的”

什麼是名詞?表示事物的詞叫名詞。

判斷絕招:前面能用數量詞修飾的.,就是名詞。

如: 一張 臉 一隻 灰雀 一棵 白樺樹

數量詞 名詞 數量詞 名詞 數量詞 名詞

在名詞前面用問“怎樣”的方法,加進適當的修飾成分,可以把話寫具體。

2、在動詞前面加“……地”

什麼叫動詞?表示動作的詞叫動詞。

在動詞前面用問“怎樣”的方法,加進恰當的修飾成分,也可以使句子的意思更具體、更生動。

3、“的”“地”用法巧記:

①“的”的用法巧記:的(聯想)→白藥→吃白藥的是人→人是名詞→名詞前面用“……的”。

②“地”的用法巧記:地(聯想)→土地→在土地上勞動,必定要動→動詞→動詞前面用“……地”。

4、例句:

① 公園裏有一棵 (高大的)白樺樹。

怎樣的? 名詞

加進的詞

② 她害怕了,(嗚嗚地)哭起來。

怎樣地? 動詞

加進的詞

三、探究練習

試着將下列句子寫具體。

1、你看見過一隻灰雀嗎?

2、老山羊看了狼一眼。

微課程設計方案9

一、教學目的

1、通過節奏訓練,掌握延音線的運用,切分音節奏型

2、通過學習能夠準確找到切分節奏型,並且正確視唱。

二、教學重難點

延音線的靈活運用,切分音節奏型

三、教學準備

節奏型、示意圖

四、教學過程

1、導入:大家看這個譜子,音符上面是一條向上或向

下彎曲的弧線,這個弧線叫什麼?有什作用?

2、新課

(1)這個符號叫作延音線,樂譜標記符號之一。其作用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相連。那麼拍值等於所有這些音符的總和。

看實例:這個1上面的線就叫延音線,這個1的音要連續演唱唱四拍。

(2)下面咱們看這個譜子5 6 6請同學們爲這個樂譜劃上拍子,自己打拍子視唱一遍。

如果把中間相同的音6用延音線連起來,又該怎麼劃拍子?請同學們試一下劃出拍子來。

(3)同學們劃的拍子看和我一樣嗎?

怎麼打拍子?請跟我打一下(老師示範)。

這個音在一小節內書寫的時候也會變化爲:

(4)總結

切分音是旋律在進行當中,由於音樂的需要,

音符的強拍和弱拍發生了變化,而出現的節奏變化。比如:一個音在弱拍時開始,而且延續到後面的強音的地方,打破了正常的強弱規律,使原來的強弱關係顛倒了,這種音形叫“切分音”。

其形成的格式如下:

①弱拍音延續到強拍位置;

②休止強拍位置;

③弱拍音改爲強拍。

(5)拓展:請同學們在歌曲《鳳陽花鼓》譜子中找出切分節奏,並打節奏正確演唱。

五、本節教學小結

通過本節我們學習掌握了一種新的節奏類型,節奏是一個音樂的靈魂,把握好節奏就能更進一步了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微課程設計方案10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靈璧石的成因、種類及審美特徵。

2、初步嘗試爲奇石命名。

3、學會欣賞自然美,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靈璧石的審美特徵。

難點:對賞石文化的理解。

教學方法

通過精選實例進行知識講解,講解中不斷設疑,促使學生思考,激發探究慾望,最終引導學生運用網絡,實現自主學習。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內容

一、導入:

展示上海世博會上安徽館前的迎客鬆靈璧石。

提問:

1、你認識它嗎?

2、你知道天然形成的奇石也可以作爲藝術品進行欣賞嗎?

通過提問引入“奇石”概念。

二、探討新知:

(1)初識賞石文化

奇石的概念:又稱“觀賞石”、“巧石”、“石玩”、“雅石”等,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頭,大多形狀奇特,色澤瑰麗,紋飾美觀,質地堅韌,具有觀賞、收藏價值。如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靈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等(展示圖例)

(2)提問:你知道清朝乾隆曾經爲哪種奇石親筆題寫了“天下第一石”嗎?

“發現之旅”——探尋靈璧石的成因、種類及其審美特徵。

(靈璧石的成因很複雜,這裏只概括了主要原因;靈璧石的種類也很多,只能選擇幾個典型石種稍作講解;靈璧石的'審美特徵更是牽涉到許多美學概念。本微課主要任務是把學生引領到賞石文化的門前,學生還需自己邁進門檻,做進一步探究,並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

(3)奇石的命名

先舉例說明命名的方法,再請學生嘗試爲奇石命名。

(4)小結:

靈璧石之美:美在自然,美在質樸,美在含蓄。

三、課後拓展:

賞石文化歷史悠久,自古以來,流傳着許多帝王將相、文人雅士愛石、藏石的故事,如“米芾拜石”、南唐後主李煜不愛江山愛美石的傳說等等。

如今,賞石逐漸成爲國際潮流。除了靈璧石,還有許多著名的石種,請同學們通過自主探究,獲得更多的賞石知識。

思考:你對賞石文化有沒有自己的見解呢?

希望同學們在課外繼續探索大自然饋贈我們的奇美,請參考中國靈璧石網。

(通過欲揚先抑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並提供相關網站,作有效引領。)

測試題:

1、奇石又稱(ABCD),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頭,大多形狀奇特,色澤瑰麗,紋飾美觀,質地堅韌,具有觀賞、收藏價值。

A、觀賞石 B、巧石 C、石玩 D、雅石

2、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名石是靈璧石、(AD)、昆石。

A、太湖石 B、雨花石 C、大化石 D、英石

3、清朝乾隆曾經爲(A)親筆題寫了“天下第一石”。

A、靈璧石 B、太湖石 C、英石 D、昆石

4、靈璧石種類很多,主要有(AC)、五彩靈璧、白靈璧等。

A、磬石B、呂梁石C、龍鱗石D、菊花石

5、靈璧石的審美特徵主要體現在形、(ABCD)等方面。

A、聲 B、色 C、質 D、紋。

進階練習:

1、蒐集1—2首描寫、評價靈璧石的詩詞。

2、蒐集1—2個歷史名人與靈璧石的小故事。

3、通過自主探究,瞭解其它觀賞性奇石。

微課程設計方案11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同學們,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奮,筆耕不輟,給我們留下了190多萬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毛主席曾讚揚他是最有骨氣的中國人。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對,他就是朱自清先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24歲時寫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2、板書課題,學生齊讀。理解“匆匆”——急急忙忙的樣子。那麼這篇文章講的什麼匆匆呢?讓我們一起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二、檢查預習,感受作者用詞的魅力

1、同學們,在課前預習時,你們一定會發現這篇課文讀起來郎朗上口、富有節奏感,其實它是有原因的。因爲文中的詞語有個特點,大家發現了嗎?沒錯,就是使用大量疊詞。

2、相信大家在課前已經預習過生詞,我們一起來讀讀這組疊詞吧,並想想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頭涔涔淚潸潸茫茫然赤裸裸

來,請你說說從這些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哦,你從頭涔涔、淚潸潸這兩個詞中感受到作者認爲自己在過去的八千多個日子裏虛度了光陰,作者爲虛度光陰而感到惋惜和自責。從茫茫然、赤裸裸這兩個詞中感受到作者面對時光流逝感到悵然失措和無奈。

我們一起將這樣的感受帶進句子去讀一讀吧。

3、如果說剛纔那組疊詞作者是說自己的,那麼這一組疊詞又是說什麼呢?你從這組詞中又感受到了什麼?

漸漸默默匆匆輕輕悄悄伶伶俐俐

誰來分享一下你的感受。好,請你來。

這組詞是描寫時間的,描寫出了時間流逝之快和毫無痕跡。

你想來補充,好請你說——從輕輕悄悄伶伶俐俐這兩個詞,讓你感覺到時間像個小精靈一樣,很輕巧,好像看到了時光流失時的身影和姿態。

原來疊詞中蘊含着這麼豐富的滋味和情感呢。來,我們把這組疊詞帶進句子去讀一讀吧。

4、同學們,這篇文章除了這些疊詞以外,還有6個需要我們會寫的字呢。藏的第6筆是豎折,第8筆撇的起筆要在第7筆的中間。書寫“蒸”字時不要忘記“丞”下面的橫,這一筆不要寫得過短。

三、品讀感悟,體會寫法

1、同學們,這篇文章在句子上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問句特別多,現在同學們再來讀一讀課文,看看課文中那兩處使用了一連串的問句,這些問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內心感受,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2、好,課文讀完了,誰來說一說你找到的句子。

(1)哦,你找到的是第1自然段。

請你來說說,從這一段話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請你來說,對!這是一個排比句,作者用對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還來,楊柳枯了還青,桃花謝了還開”與時間流逝進行比較,寫出了時間一去不復返的特點。

(2)嗯,作者用四個反問句,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留戀。

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

(3)你還想說呀?好,請你說一說。

對,用一連串的問句,可以更暢快地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並且能吸引讀者的目光,引發讀者思考。

(4)好,同學們,這一段寫出了作者對時間的無比留戀不捨、對時光逝去的無奈,我們一起把這種情感送進去問一問吧。問出你心中的不捨和無奈。燕子去了,讀——

3、誰找到了第二處一連串的問句?

好,你的手舉得高高的,那就請你來說吧。

嗯,你找的是第4自然段。他找的對不對?嗯,非常棒。咱班同學都是非常會讀書的孩子。

我們來看第4自然段。請你來說一說這些問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內心感受?

請你來說。請你來說。

嗯,在這一段中,作者也是用了一連串的問句,直擊心靈的追問,表達出了作者對時間的無比留戀不捨、對時光逝去的無奈。但是同時也表達出了作者不甘心於沉淪、不願意虛度時光的的真實感情。

4、同學們,文章的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都是使用了連串的問句,這樣的寫法有什麼好處呢?

教師小結:對,這樣寫,暢快、直接、能夠緊緊吸引讀者的目光,具有撼動人心地力量。

5、同學們,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八千多個日子,像針尖上的一滴水。請大家讀一讀第2自然段,說說你有什麼感受,試着從內容情感和修辭手法的角度來說一說。

嗯,同學們都講的非常好。作者把無形的時間化作有形,運用比喻和誇張的手法讓看不見、摸不着的時間變得具體可感,也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對時間流逝的無奈和惋惜。同學們,請用舒緩低沉的語調來讀一讀第2自然段,讀出作者的無奈和惋惜。注意輕重音,讀出散文的節奏和韻律。

6、1922年,正值五四運動低潮時期,24歲的朱自清先生苦悶無奈、感嘆八千多日子匆匆過去。具體到每一天又是怎麼過的呢?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思考:八千多日子,具體到每一天,作者都寫了哪些事情?

對,作者寫了洗手、吃飯、默默、遮挽、躺在牀上、嘆息,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作者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讓敘事更加清楚,增強了語氣。情感表達更加強烈。

現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段話,讀出這份強烈的感情。

作者把時間擬人化,靈活多變的運用動詞,“跨過、飛走、溜走、閃過”,作者筆下的時間像個頑皮的孩子,有了人的靈性。就讓我們讀出時間的靈性活動。讀——

教師小結:朱自清先生運用排比、擬人的修辭手法,靈活運用不同的動詞,賦予時間靈性,讓原本看不見摸不着的時間變得具體可感,這就是文學大家呀!來,讓我們一起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來感受作者的語言藝術的魅力。

7、請同學們齊讀第2——3自然段。

8、同學們,我們來看,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處,作者都運用了一個問句: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這種寫法就叫首尾呼應。這樣的寫法能使結構更加完整和嚴謹,使情感更加強烈,從而加深讀者印象,引起讀者共鳴,提高表達效果。

四、探究課文,感受寫法

同學們,時間的流逝本是司空見慣的現象,爲什麼作者能寫得如此感人呢?

請你來說。

對,作者直接把心裏想說的話寫出來,抒發了自己真實的情感。

請你來說。

是呀,我們寫文章,就要像說話一樣,要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同學們,直接把心裏想說的'話寫出來,抒發出了自己的真實感情,這種寫作方法就叫——直接抒情法。我們在寫作時,也可以使用這種方法,讓自己的文章更吸引人。

五、讀寫結合,學生練筆

1、時光匆匆,24歲的朱自清感嘆八千多個日子匆匆而過,12歲的你們也有四千多個日子從手上悄悄溜走。那麼,同學們,你們的時間是怎樣從你的身邊一點一滴溜走的呢?請大家學着朱自清先生的寫法,

()時,日子();

()時,日子();

……

也抓住自己身邊的小事,賦予時間生命,讓我們感覺到時間是怎樣從你的身邊流逝的?看誰寫的最有朱先生的風格。

2、學生自由仿寫練筆。

3、學生寫完後,朗讀交流,師生及時評價。

六、佈置作業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就學習到這裏了。課下,請同學們繼續研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全文。此外給大家推薦《毛毛》這本書,這本書講述了時間盜賊和一個小女孩的不可思議的故事,讀完它,相信你們會對時間有更深地理解。

微課程設計方案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會認“凜、冽、嗬”3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驟然、玉屑、俗話、滲透、諺語、枕着、饅頭、毛茸茸、沉甸甸、擲雪球、彤雲密佈、瑞雪兆豐年。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雪後的美麗景象,體會大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悅心情。

4、領悟抓住特點描寫下雪景象和通過寫景及聯想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3、4

教學準備:

瑞雪圖(多媒體課件)和課文背景資料。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每到冬天,你最盼望的是什麼?我們都看到過下雪,也領略過雪景的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大概你會有一些新的感覺。

二、提出要求,學生自讀自悟

自學要求如下:

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試着結合課文理解“彤雲密佈”、“瑞雪兆豐年”、“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着饅頭睡”的意思。

3、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這場雪的,寫出了這場雪的哪些特點。

4、提出思考後還不理解的問題。

三、彙報交流

1、小組交流。

(1)小組成員合作讀文,檢查是否讀流利,難讀的部分集中練習。

(2)交流自學要求中的第二、三、四個要求。

2、全班交流。

重點交流:作者寫出了這場雪的哪些特點。交流時,先讀特點,再通過讀相應部分,說說是怎樣體會到的。使學生體會到主要特點是“大”。如課文第四自然段,不僅寫了雪景的美,通過“厚厚、萬里江山、掛滿、堆滿”等詞說明了雪大;第五段,不僅是寫孩子們的快樂,通過“堆雪人、打雪仗、樹枝上的積雪”也寫出了雪大。

四、小組內互查學習生字情況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節課內容。

二、自由讀課文。先說說喜歡哪一部分,爲什麼喜歡?

三、指導朗讀

1、朗讀指導要點:

(1)第三自然段,應讀出夜靜、雪大。“一會兒就白了”,“只聽見雪花簌簌地不斷往下落”、“咯吱一聲響”等句,應認真體會並讀好。

(2)第四、五自然段,不僅要讀出雪大,還要讀出雪美、孩子樂的意思。

(3)第六、七自然段,應體會到作者快樂的原因“這場大雪十分及時,一定會給明年的小麥帶來豐收”,讀出作者聯想到此的喜悅的心情。

2、學生再練習讀。

四、一場雪固然給人們帶來許多好處,可是你知道作者爲什麼滿懷如此強烈的激情來讚美這場雪嗎?

隨文閱讀小資料:

《瑞雪圖》選自峻青的散文集《秋色賦》,寫於1962年。1960一1962年,正是我國遭受自然災害的時期,當時糧、棉歉收,國民經濟遇到了暫時的困難。1962年的冬天,、作者在膠東半島的農村,看到了這人冬以來的第一場大雪,聯想到“瑞雪兆豐年”,心裏無比喜,寫下了這篇短文。的確,這第一場雪,是我國經過三年困難時期重新走向富裕的第一個喜人的信號,怎不讓人高興呢!

加上自己新的體會,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六、課堂練習

1、在兩首寫大雪的詩中,任選一首背誦下來。

第一首:夜雪

自居易

己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第二首: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收集有關資料,結合課文內容,試寫一篇說明雪的作用的短文。

《瑞雪圖》教學反思

《瑞雪圖》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第七冊第十二單元的精讀課文,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雪後景色的美麗及作者的聯想,體會作者的喜悅心情。

本着本課的教學重點,我在教學中這樣設計:先用一段精美的動畫瑞雪圖把學生由晴朗的現實引入大雪紛紛、銀裝素裹的雪境中後,引出本節課要學的《瑞雪圖》,並通過學生質疑定標。接着在導學達標環節中,我以學生讀爲主,先後設計了三次讀:一快速讀,初步感知雪的特點:雪下得大,雪下得及時,雪後景色很美。二精讀、研讀,從文章的字裏行間體會作者日如何表現雪之大,雪景之美,以及爲什麼說這是一場及時的大雪。三激情朗讀,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的喜悅之情。在讀期間,我製作了一組配樂雪景圖,讓學生既放鬆心情,又在觀賞中更加對雪的喜愛。最後,我設計了抄、背、畫、查、吟的課外拓展訓練,使課堂知識進一步鞏固,學生的感情進一步昇華。

通過課堂展示後學生的表現,我認爲這節課是比較成功的。課後慢慢想來,這節課成功主要得益於課堂教學中把新課標中的新理念作爲教學的基本理念,以學生爲主體,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想學,樂學。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學“答”爲主的教學方式和以學“答”爲主、學“悟”爲主的教學方式,雖只有一字之差,但表現出來的觀念不同,課堂效率也不同。以往課堂多體現教師、學生一問一答,學生圍着教師轉,這種方式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我始終以學“讀”爲主、學“悟”爲主。學生讀:粗略讀、研讀、激情朗讀、配樂讀;教師讀等多種形式的讀。然後通過學生自學、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學“悟”爲主的方法,完成了學習任務。

二)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營造了和諧共進的互動氛圍。本節課中,我改變過去自己高高在上,統帥課堂的作風,走下講臺和學生共同學習、交流,成爲學生的朋友、夥伴。如在研讀的過程中,我俯下身子,走近學生,和他們一塊讀,一塊畫,幫助他們,使他們在教師的半扶半放中順利達標。又如在朗讀訓練中,我把自己當作孩子們一員,和他們賽讀,讓課堂成爲我們師生共同展示才華的舞臺,也讓學生真切感受我是他們的學習夥伴。

三)恰當適時地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喚起了學生與作者的共鳴。本節課輔助教學的精彩其一是開始的激情導入。用一段精美的動畫,從形、聲上一下把學生帶入了雪的氛圍。其二是學完雪後美景後,設計的一組配樂雪景土,不僅讓課堂氣氛輕鬆,學生身心愉快,更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深深的喜歡雪,想要讚美雪。

四)課堂上尊重學生、賞識學生。俗話說“十個人中,有九個愛聽好的”,作爲孩子,那就更不例外。本節課中,我注意恰如其分地運用激勵性語言。如學生在質疑中提出的問題有價值,我立刻說:“你真是個愛思考的孩子!”學生朗讀表現出色,我讚賞她:“讀得真好!老師彷彿置身於雪景中心中無比輕鬆愉悅”。大家齊讀得棒,我便說:“老師也被感染了,想美美地讀一讀”。又如學生朗讀表現不好時,我首先肯定優點:“讀得不錯”,然後提出希望:“若能將‘嗬’讀得不僅能表現出驚異,還能表現出讚歎的意思來那就更棒了!”通過這一句句發自發腑的賞識、激勵,滸墅關在課堂的表現更自信,並不斷地追求成功,學得更主動了。

雖然有令人欣喜的成功,但也存在着不盡人意的地方:

一、自控能力較差。課堂中不能恰當地控制滸墅關學習的激情,使學生在好學地方用時太長,導致時控失調,前鬆後緊。

二、因材施教的原則不明顯。主要表現在研讀課文時自學提示的難易程度適於中上等學生,對於學困生,學習困難較大。雖然說在研讀過程中自己也俯下身子爲部分學生點撥,但仍有個別學生學得吃力。針對課堂中存在的問題,今後在教學中首先增強時控掌握能力。教學設計中明確時控,在課堂中,教師精講、少講,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去思考,去展示。同時多學習、掌握處理突發事件的技巧,能見好就收,力爭使課堂時控恰到好處。其次,多研究每一個學生認識接受能力,並在教學設計時依據不同程度的學生學習能力,設計分層要求、訓練,使各類學生都能吃得了、吃得飽。總之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還要進一步提高自身業務素質,不斷完善每堂課的設計,因材施教,分層要求,使學生學得輕鬆,學得高興。

微課程設計方案13

一、學習目標

該微課程用於課前學習,能有效解決本節課重難點。通過視頻學習以及任務單的引導,認識三原色和間色。

二、學習資源

相關資源:紅黃藍三色顏料、水粉筆、筆洗、白紙。

三、學習方法

觀看微視頻前:準備好學習用具。

觀看微視頻中:通過聽、看故事,認真觀察思考三原色調配後的變化。

觀看微視頻後:發揮想象力,用三原色和間色巧妙搭配,畫一幅漂亮的畫。

四、學習任務

(提示:請將要求學生完成的任務、測驗或思考題列在此處)

1、觀察思考:紅黃藍三種顏色,兩兩相互調和後會變出什麼顏色?

2、記住三原色和間色。

3、練習三原色的調配,調出綠色、橙色、紫色、黑色。

六、後續學習預告(可選):

嘗試用三原色和間色的運用,畫一幅自己喜歡的畫。

七、學習困惑

(提示:此處由學生填寫)

主題名稱:魔幻的顏色

選題意圖

本課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一節色彩知識課。三原色的調配可以產生新的顏色,抽象的色彩知識學習乏味也不容易識記。

通過三個好朋友:小紅、小黃和小藍的故事,學生在聽故事、觀察故事的過程中知道了三原色和間色。微課程形式活潑、形象生動,枯燥的理論學習一下子變得快樂了。

適用對象:美術 小學

教學目標

1、認識三原色,知道三原色調配後的變化。

2、會用三原色調配出間色。

教學用途

□課前預習 □課中講解或活動 □課後輔導 □其他

該微課程放置於課前預習,能有效解決本節課難點。通過視頻學習和任務單的'引導,認識三原色和間色,並且會調配出間色,提高學習的樂趣。

知識類型

□理論講授型 □推理演算型 □技能訓練型 □實驗操作型

□答疑解惑型 □情感感悟型 □其他

製作方式(可多選)

□拍攝 □錄屏 □演示文稿 □動畫 □其他

預計時間

(不超過10分鐘)6分鐘

微課程設計

教學過程

(請在此處以時間爲序具體描述微課程的所有環節)

設計意圖

(請在此處說明你爲什麼要這樣安排或選擇)

認識小紅、小黃和小藍三個好朋友。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觀察思考:

三個好朋友相互擁抱,他們身上的顏色發生了什麼變化。

觀察故事畫面,發現色彩的變化。

魔術表演:

三個好朋友將沒有顏色的三種水果變出了顏色。

在魔術的激發下,自己用準備好的顏料嘗試紅黃藍三色調配,感受色彩的變化。

認識三原色和間色。

鞏固學習

觀察生活中的色彩。

發現生活中的色彩,感知生活之美。

設計亮點:

《魔幻的顏色》這堂微課程,通過小紅、小黃、小藍三個好朋友的故事,將抽象的色彩知識融入其中,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參與學習活動。學生在聽、看、思、試的過程中,發現紅黃藍三原色的相互調配後產生的變化,知道了綠、橙、紫三間色的調配方法和名稱。

我將採用拍攝和PPT課件製作相結合的方法來製作微視頻,力求做到畫面精美、內容豐富、條理清晰、趣味性強,有效地解決本課中的疑問和重難點。

微課程設計方案14

主題名稱

時間介詞in , on , at趣學巧記

選題意圖

時間介詞是英語學 習 過程中的一個重點,但內容分散在不同的課時。本微課旨在幫學生歸納知識點,理清思維。

內容來源

教科版廣州新課標。

適用對象

四年級學生

教學目標

通過朗朗上課的詩歌形式,讓學生正確使用時間介詞in ,on, at

教學用途

□課前預 □√課後輔導 □其他

佈置學生課後觀摩微課,並完成練

知識類型

√理論講授型 □推理演算型 □技能訓練型 □實驗操作型

□答疑解惑型 □情感感悟型 □其他

製作方式(可多選)

□拍攝 □√錄屏 □√演示文稿 □動畫 □其他

預計時間

7分鐘左右

微課程設計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1、lead in(15秒)

同學,學完Module 2$3,你是否能正確運用時間介詞呢?今天和老師一起學吧!

2、Prestenation

(一)初步感知時間介詞

《Q版三國》中,劉、關、張是可愛的三兄弟,而英語時間介詞中也有三兄弟。Children,Let’s learn together.

▲First,Read and think.下面句子中,你能找到時間介詞3兄弟的特點嗎?

1.I usually go running in the afternoon。

have two PE lessons on Tuesday。

3.I go to bed at 10:00.

(二)逐一分辨in, on, at

▲ in,on, at 就是時間三兄弟,他們相近,但不相同。下面我們來逐一認識吧

hers’ Day is in September.

2..I have classes in the morning.

3 .I take exercise in the afternoon.

4..I do my homework in the evening.

▲in 兄弟的特點是什麼呢?它與“較長的時間有關,:可以歸納爲:,掌管“月、上、下、晚|”。我們以歌謠的形式讀出來吧: 你也試試吧!

▲ 老大是in,老二呢?

(1)We have PE lessons on Tuesday.

(2)I watch TV on Saturday evening

▲on 兄弟性格鮮明,跟“天(day)”有關。簡單歸納爲: on是老二,掌管“天、某天的上、下、晚” 。

▲最後,我們一起來看看“at”老弟吧:

1.I get up at seven.

2.I have breakfast at 7:30.

3.I see a film at noon

At seven, at 7:30是”時間的點”,at noon,呢?它是固定搭配,我們學過的還有at night.歸納爲:at 掌管“點”,

還有“at noon, at night”兩個好朋友。

3、Sum up

是老大,

掌管“月、上、下、晚|”

2. on是老二,

掌管“天、某天的上、下、晚”

是三弟,掌管“點”,

還有“at noon, at night”

兩個好朋友。

4、Practice

have an art lesson ____Thursday.

birthday is _______August.

do you often do ___Sunday evening ?

4.I do my homework ____ six after school.

5. I never do my homework _____night

you usually go running ___the morning?

微課程設計方案15

一、教學目標

1、明確什麼是比喻句,瞭解比喻句的基本結構和作用。

2、掌握識別比喻句的方法,會正確識別比喻句。

3、瞭解寫比喻句要注意的問題。能試着寫出一些比喻句。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明確什麼是比喻句,瞭解比喻句的基本結構和作用。

難點:正確識別比喻句。

三、教學過程

1、猜謎導入

我們先來玩一個猜謎遊戲吧,“身體輕又輕,空中來飛行,有時像棉花,有時像魚鱗。”(猜一自然現象)——是雲,你猜到了嗎?句中用像棉花,像魚鱗,這樣具體的事物來表述抽象的自然現象——雲。這種比喻敘事很重要,能體現一個人的文采,我們可要好好的學一學比喻句了。

2、瞭解什麼是比喻句,比喻句的基本結構和作用。

比喻句在一年級兒歌《小小的船》中出現過,在三年級上冊三單元第十一課積累過,在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我的發現”中又特別提出了。

那到底什麼是比喻句?比喻句就是打比方,它是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請看一組例子:

(1)彎彎的月亮像一條小船掛在夜空中。

(2)茫茫的草原彷彿一張無邊無際的地毯。

上面這些就是典型的比喻句,這些句子中把“月亮”比作“小船”,把“草原”比作“地毯”。通過打比方,你是不是覺得這些句子更加形象,更加生動了呢?

從這些例句中,我們看到,比喻句的基本結構分爲三部分:本體(被比喻的事物)、比喻詞(表示比喻關係的詞語)和喻體(打比方的事物)。常用的比喻詞有像、好像、似的、如同、彷彿、宛如……

比喻句能生動形象地寫出本體的特點,增強語句的感染力,能起到修飾語句的作用。

3、學會判別比喻句的方法

我們如何來判別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呢:常用的方法是“三看一比”法,一看句中有沒有本體,二看句中有沒有比喻詞,三看句中有沒有喻體。“一比”就是把本體和喻體相比,看本質是否相同,本質不同,那就是比喻句。請看三年級下冊第三課《荷花》中的句子: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在這個句子中本體是荷葉,比喻詞是像,喻體是大圓盤。再把本意和喻體作比較,荷葉和大圓盤本質不同。通過“三看一比”法,我們知道這是一個比喻句。

再來看兩個句子:

(1)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2)老師像媽媽一樣年輕漂亮。

用“三看一比”法,我們就知道這兩個句子都不是比喻句。

4、寫比喻句要注意:

(1)感情鮮明。如“炕沿上坐着的那個鬼子軍,兩眼紅紅的,像剛吃過死人的野狗。”(《小英雄雨來》)這個比喻句把日本鬼子那可憎可惡的形象淋漓盡致地描繪了出來。

(2)本體和喻體不能爲同類事物。如“小明長得像爸爸。”這樣的句子不是比喻句。

(3)本體和喻體必須有相似之處。如“這堆草垛像石頭一樣擋住了我的去路。”草垛和石頭雖然不同類,但沒有相似之處,這種比喻不恰當。

(4)作比喻的事物要具體,爲人所熟知,運用比喻時要有創新。如“他打破了一塊玻璃,嚇得像妖怪一樣逃跑了。”妖怪是似是而非,令人捉摸不定的東西,極爲費解,因此不能達到比喻的藝術效果。瞭解了寫比喻句應該注意的問題,我們就掌握了比喻句,你掌握了嗎?

5、練習鞏固

(1)讀一讀,再寫幾個比喻句。

① 看,藍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們排成一個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說——勤勞人們畫出秋天的圖畫。

② 就說“仙桃石”吧,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

③ 立交橋的四周有綠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圖案的花壇。

④ 喜訊傳來,人們不約而同的涌上街頭,北京立刻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2)判斷下面的句子中哪一個屬於比喻句。

① 像只無頭的蒼蠅,到處亂鑽。

② 教師是園丁,我們是花朵。

③ 他走路的樣子很像他爸爸。

④ 一陣風吹來,樹上的梨兒像在對我們點頭微笑。

6、結束

希望你在今後的學習中更好的應用比喻句。謝謝您的收看,再見!

微課程設計方案16

教學目標:

1、通過繪本微課程讓孩子自學掌握繪本閱讀的一般方法和注意的事項,掌握簡單的讀書方法。

2、體會爸爸對子女的愛,同時也表達出子女也愛爸爸。

3、在聽故事過程中培養學生概括人物特點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在讀故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會父子之間濃濃的愛意並學會珍惜。

教學方法:

想象表達法;圖畫觀察法

教學準備:

《我爸爸》ppt及繪本書。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結合微課程進行自學小展示。

1、感恩節導入,進入課題。

2、板書課題。

3、出示繪本,交流如何閱讀繪本。

4、觀看微課程,交流繪本是什麼,以及繪本閱讀的三個小遊戲。

5、運動微課程所學,自己使用繪本閱讀猜猜猜的方式閱讀繪本,並進行全班交流。

6、引入繪本作者:安東尼·布朗,曾獲得過安徒生童話大獎。

二、親近文體觀察想象

1、交流我爸爸怎麼樣?說說你的發現。

2、觀看微課程第二段,自學繪本閱讀的幾個注意事項:文字上沒說,圖畫上畫出來了;文字上說了,圖畫上沒畫出來;文字的排列。

3、交流你的新發現:睡衣。總是穿着睡衣的爸爸你覺得他酷嗎?

4、你覺得爸爸有什麼特點?交流:勇敢、力大無窮。

5、交流跑步的爸爸:這一頁上你有什麼偉大額發現?爸爸累的汗都變成了雲朵了。

6、仿寫訓練:爸爸好酷啊,爸他像——一樣——。

7、小結:嘿嘿,這就是我爸爸,這麼搞笑的,這麼溫柔的爸爸,心裏好開心啊,這時候我心裏又情不自禁的發出感嘆: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酷。

8、主題昇華:同學們,在最後,我們的作者還有一句悄悄話要告訴我們,但需要大家安安靜靜地去聽:這就是我爸爸,我愛他,而且你知道嗎?他也愛我!永遠愛我!是啊,我們每個人都是那麼的愛我們的爸爸,同時,我們的爸爸也是那麼的愛我們,而且是永遠愛我們!

三、交流感受,傳授方法

師:同學們,我們書看完了,回到第一頁,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看了那麼多了,不知不覺中就像在腦子中形成了一個網,等到你們慢慢長大後你就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看課外書。

師:同學們,書看完後 當然你不可能在腦子裏把書上的每一個畫面都記住,但是一定能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現在我就請同學們來說說哪幅圖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生: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畫面)

師:也許還有很多同學想跟老師交流你的感受,那我們等到課外再交流,也希望同學們在平時能多看課外書、愛看課外書。

四、回顧微課程,重溫繪本學習方法。

五、繪本推薦,繪本製作。

微課程設計方案17

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以話題爲綱,以交際功能爲主線,兼顧語言結構,逐步引導學生運用英語完成有實際目的的語言任務,即話題―功能―結構―任務。教材從內容、形式、方法、插圖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教學內容緊密聯繫小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選擇話題充分考慮小學生的需求,如學校、家庭、飲食、玩具、動物、顏色、數字等。教學形式多樣化,有歌曲、歌謠、表演、遊戲、TPR(全身動作反應法)等,使學生能夠在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課堂活動中感知語言、習得語言。本套教材吸收了交際教學思想,注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在話題選擇、內容安排、情境設計、活動形式等方面都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語言的交際功能,貫徹語言應用的基本原則,把知識和技能目標融會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之中,從而體現新教材提出的“把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結合起來”的總思想。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TPR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有節奏的說唱中體驗語言,在有韻律的歌唱中感受語言,在輕鬆愉快的行動中應用語言。本套教材的每個單元是按A、B、C三個大課型設計的,A、B部分有故事教學、語言教學、任務活動、歌曲活動、文化介紹、單元檢測等。C部分爲選擇的教學內容。教師在保證完成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和學習進度,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上均有所發展。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善於形象思維,他們對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和興趣。三年級正處在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關鍵期,因此,歌曲、遊戲、各種卡通形象人物等將極大地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慾望。本單元的內容發生在學校,貼近學生的生活,他們對這個話題很熟悉,樂於學習本單元。在課堂中通過喜聞樂見的卡通人物巧虎的形象,模擬生活情境,通過各種小組活動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在任務型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並能在學習中通過與他人對話,學會合作,學會交往,學會更好地與他人溝通。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聽懂、會說句型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Goodbye;能在情境中運用句型“What’s your name”詢問別人的姓名,用“My name is …”迴應別人的詢問。

過程與方法目標:以活動爲途徑,滲透任務型教學,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寓教於樂;能把學到的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繫,在生活中使用英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想學、樂學英語的興趣和願望;培養講文明、懂禮貌,見到朋友、教師打招呼,道別說再見的好習慣,滲透尊重他人的思想。

教學過程

Step1 Lead-in

通過歌曲what’s your name?引入本節課的主題。

Step2 Think and ask

通過錄像,引入卡通人物巧虎,創設巧虎要去見外國新朋友的情境,導入問候和詢問別人姓名的話題。

師:Watch the video and talk about it.

A: Hello!/Hi!What’s your name?

B: My name is…

Step3 Watch and match

播放有教學內容的Flash動畫,將人物和姓名相匹配(如圖1)。

Step4 Read and imitate

聽錄音,模仿人物的語言、語調。

Step5 Act out

根據對話,嘗試小組表演。

Step6 Touch and gue

玩“瞎子摸人”的遊戲,運用句型“What’s your name”來詢問(如圖2)。

Step7 Try to say

運用本節課的目標語來進行實際操練(如圖3)。

教學反思

我們在教學中積極踐行“崇尚自主,激揚互助”的教學理念,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與自主地位,凸顯同伴互助的重要性與意義,實現學生在英語課堂中更好地成長。我們在設計中基於學生的特點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基於實際需求,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進行積極的嘗試與實踐。爲了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一直在考慮如何從“注重教”向“注重學”轉變。因此,我們引入了卡通人物“巧虎”,視頻中的巧虎也是現實中學生的化身,巧虎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正是學生學習時產生的困惑。我們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充分預設,開展教學。但是如何在課堂中幫助低年級的學生開展有效的自主互助學習,仍需我們今後不斷研究。

設計亮點

1.採用問題驅動,激發學習動機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實際問題來引導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促進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在微視頻的設計中,我們藉助巧虎去見外國朋友,卻不知道如何用英語跟別人問候的情境,驅動學生主動投入到“問題解決”的生生、師生互動中,在激發他們探究慾望、增強他們主體意識的同時,有效地促進了自主學習目標的達成。

2.促進自主學習,深化小組合作

《英語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其目的是促使學生學會學習,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我們的微視頻中每個環節都安排了對學習任務的指導和檢測效果的反饋。在最後的學習支持中,我們給學生提供了三種方法去解決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再加上適時出現的手執Stop的巧虎標誌,讓學生自己安排學習進度,這些都給予了學生學習的最大自主性。同時,在我們的視頻中多次創設小組合作的任務,如act out環節中的小組互評、touch and gue環節中的遊戲合作等,無一不是爲了促進學生的合作學習。

3.靈活運用新知,提升語言能力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爲了達成這樣的目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和發展需求,靈活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要善於根據教學的需要,對教材加以適當的取捨和調整。此次在微課程設計中,我們就此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嘗試,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例如,在最後的總結環節,我們藉助“改編歌詞”的方式,將本節課的目標語“Hello!/What’s your name?/My name’s…”,無痕地融入到了歌曲之中,這樣做不僅使教學生動、有趣,而且便於學生對新知識的識記和掌握。又如,在Let’s play環節,鑑於其形式呆板、機械,無法引起三年級學生的學習慾望,我們將其改編成了“touch and gue”(即通過觸摸來猜測對方是否“名副其實”)。顯而易見,這樣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能使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逐步實現語言知識的內化,提升語言運用的實際能力。

4.呈現方式生動,交互功能突出

我們在微視頻中引入了歌曲What’s your name?和卡通人物巧虎,加之惟妙惟肖的配音,一下就吸引了學生,再加上“瞎子摸人”遊戲,使得學生興致勃勃,樂此不疲。視頻中,每個環節都安排了對學習任務單使用的指導和檢測效果的反饋,加上適時出現的手執Stop的巧虎標誌,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的使用和學習,真正實現了微視頻與任務單之間的無縫配套。微視頻製作中,我們能夠基於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有效藉助攝像、PPT配音、錄音等技術手段,配以簡潔、清晰的解說,實現了多元教學資源的整合。微視頻不僅解說到位,還做到了圖文聲像並茂,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他們的多感官參與,爲他們營造了輕鬆歡快的學習氛圍。

微課程設計方案18

(一)基本描述

課程名稱:微機械電子系統

英文譯名:Micro Electrom Mechanical System 總學時:16 講課學時:16

實驗學時:0

上機學時:0 適用專業:機電工程學院機械設計製造及其動化專業、其它相關專業 開課教研室:機電工程學院機械製造及自動化系 課程要求:選修 開課時間:第七學期

先修課程:大學數學、大學物理、大學化學、機械製造技術基礎、電工電子學

教材與主要參考書:

劉廣玉,樊尚春,周浩敏.《微機械電子系其應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2003年2月

徐泰然(著),王小浩等(譯),周兆英等(較).《MEMS和微系統-設計與製造》.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4年1月

李德勝,王東紅,孫金瑋,金鵬.《MEMS技術及其應用》.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2年3月

(二)課程的性質、研究對象及任務

《微機械電子系統》是一門關於微機械電子系統的概述課程。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MEMS的組成與應用、MEMS功能材料、微機械製造技術、微機械執行器及微機械傳感器等五部分。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將瞭解MEMS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主要加工工藝及基本的系統設計理念,拓展對機電系統設計製造的認識,併爲將來從事MEMS的相關領域的研究打下基礎。

(三)教材的選擇與分析

針對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對本科生培養計劃的要求,本課程將以現有教材爲主,結合當今MEMS領域的最新技術資料,力爭使學生在瞭解MEMS設計和製造方面的基本知識的同時,能瞭解MEMS技術的最前沿的發展狀況及發展趨勢。現在關於微機械電子系統的書籍主要有劉廣玉等編寫的《微機械電子系統及其應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等。這三本書分別面向不同的對象,在涵蓋了本課程所要求的主要研究內容的基礎上,又各有不同的側重點。其中,

1) 劉廣玉等編寫的《微機械電子系統及其應用》一書,介紹了當今微機電系統的核心內容及其發展,重點放在微機電系統和器件的工作原理、結構形式、設計參數、製造技術、輸入到輸出的微弱信號檢測、使用特性及應用場合等方面。這本教材是面向檢測與控制等電類專業的,教材用了相當篇幅來講述各種接口和信號處理電路,不適合作爲面向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生課程的主要教材。

2) 徐泰然著的《MEMS與微系統 – 設計及製造》一書,在介紹了MEMS的基本概念、組成及工作原理、功能材料、製造方法等內容的基礎上,更加側重於MEMS相關的科學理論的介紹,如物質的分子理論、量子物理、電化學、工程力學、流體力學、尺寸效應等。同時,本書提供了大量的MEMS元器件的設計實例。這是一本理論性和實踐性均非常強的優秀的MEMS領域的教材,可以作爲本課程首選的參考書籍,但是由於其大部分內容超出了本選修課的教學要求,故不選其作爲主要教材。 3) 李德勝等編著的《MEMS技術及應用》一書,在概述微機電技術(MEMS)的發展背景、現狀及應用前景的基礎上,介紹了MEMS基本理論,對MEMS相關工藝做了詳盡的講述,作爲MEMS應用,分別介紹了數種典型的物理量傳感器和化學量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及製造工藝,對各類微操作器(執行器)、微機械零件及微機電系統也做了比較詳細的論述。本教材很好地兼顧了所涵蓋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適合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本科生教學要求。

因此,選用李德勝等編著的《MEMS技術及應用》作爲本課程的主要教材。

(四)本課程各章的主要內容與基本要求、重點與難點、學時分配第一章

微機械電子系統的基本概念及應用(講課2學時) 瞭解MEMS的概念、發展現狀。熟悉幾種典型的MEMS產品及其應用

第二章

微機電系統功能材料(講課2學時)

瞭解常用的微機械電子系統功能材料的基本物理、化學性質,掌握針對特定功能的微型元器件設計時的功能材料選擇方法。 第三章 微機械製造技術(講課4學時)

瞭解微機械製造技術,包括硅微機械加工技術(化學腐蝕、離子刻蝕、薄膜生成技術等)、LIGA技術(LIGA技術、SLIGA技術)、特種精密加工技術、固相鍵合技術等。 第四章

微機械執行器(講課3學時)

瞭解微電機、微泵和微閥以及微驅動器的特點、作用原理、設計製造以及應用前景。

第五章

微傳感器(講課3學時)

瞭解微傳感器的基本物理效應,掌握壓力微傳感器、加速度微傳感器、角速度微傳感器(微陀螺)及熱式溫度微傳感器等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應用。

第六章

微機電系統設計實例(講課2學時)

瞭解微系統的設計依據:設計約束、材料選擇、製造工藝選擇、信號變幻和轉換、機電設計及封裝。

以微壓力傳感器硅芯片的設計爲例,對微機電系統的設計有初步的認識。

(五)教學環節

教學主要是課堂講授。

1) 根據教學大綱,認真備課,做好教案,熟練掌握課程的基本內容。

2) 課堂講授表達要準確,板書要整齊,書寫要符合規範,並注意運用直觀形象教學。教學手段要完備,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恰當運用圖片、掛圖、CAI課件和多媒體等,採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調動學習積極性。注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3) 教書育人,爲人師表,上課精神飽滿,以人格的魅力和精神氣質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思維活動。

4) 講課思路要清晰,包括:問題的提出、解決問題的條件、建立模型、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解題和總結等;概念要準確,重點要突出。

5) 採用啓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在完成本課程學習的同時,通過互聯網等相關渠道,瞭解MEMS技術的最新進展和發展趨勢。注意理論聯繫實際,教學內容儘量與實際應用背景相結合,使教與學均有更明確的針對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信息交流,教學相長學內容要做到與學生溝通,授課中及時瞭解到學生的興趣,並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把握教學的重點。鼓勵並要求學生積極查閱有關文獻,及時瞭解最新技術進展,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配合完成教學任務。

(七)考覈方法

1、考試方法:

考試成績評定採用累加式,總成績由二部分構成: 平時測驗:開卷,不限時,成績佔30%; 期末考試:開卷,命題,限時,成績佔70%;

2、考覈成績只記“合格”或“不合格”。

微課程設計方案19

教學設計思路:

在認識生物與非生物的基礎之上,通過展示圖片和實物觀察,引導學生說出生物的特徵,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微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二、能力目標:

提高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情感目標:

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觀察生命活動的現象,並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徵是本節教學的重點。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現象的分析和歸類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課前準備:

1、活體生物如:盆載的植物體1-2種;

2、動物標本1-2件;

3、珊瑚;小機器人;有關的投影片等。

【教學過程】

1、對照課件,學生完善“觀察”的預習筆記。

2、投影情景圖片,啓發學生找出生物與非生物;投影各種動物、植物圖片,啓發學生歸納出生物與非生物的本質區別。

3、投影:植物的生命活動幻燈(需要水、礦物質,進行光合作用形成有機物);動物捕獲食物的生命活動幻燈。啓發學生歸納生物的特徵之一: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4、讓學生閉嘴捏鼻感受呼吸。投影幻燈:小鳥在呼吸;野牛在晨光中呼吸。啓發學生歸納生物的特徵之一:生物能進行呼吸。

5、投影幻燈:小狗排尿;“撒尿小孩”的銅像;落葉。啓發學生歸納生物的特徵之一: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6、投影幻燈:獵豹追捕獵物;河魨平靜、受驚嚇;含羞草;玉米細苗。啓發學生歸納生物的特徵之一: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7、投影幻燈:紅狐的生長;胎兒的發育;菜豆的生長。啓發學生歸納生物的特徵之一: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8、補充生物的其他特徵。

9、歸納小結生物的共同特徵。

10、課堂練習

微課程設計方案20

學習內容: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三角形的面積》。

學習目標:

1、經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探索並掌握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能正確地計算三角形的面積,並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培養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學習重點:理解並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學習難點: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學具準備:

學生準備三種類型三角形(每種類型準備2個完全一樣的)和一個平行四邊形。

學習過程:

一、先學探究

■先學提綱

1、出示一個底是4分米,高是3分米的平行四邊形。這是一個什麼圖形?它的面積如何計算?

2、你是怎樣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計算公式?

3、長方形、正方形面積怎樣計算?

4、激情引入:三角形面積怎樣計算?

■學情預判:學生對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可能有點困惑,這一點要加強教學。 二、交流共享

■後教預設:出示二個板塊的掛圖,通過觀察思考,解決問題。

【板塊一】學習例4:

仔細觀察這3個平行四邊形,請說出如何求每個塗色的三角形的面積?

你是怎樣求出每個塗色的三角形的面積? 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究竟有怎樣的關係? 三角形的面積應當如何計算?

思考:

1、能否把三角形也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哪個圖形呢?

2、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你有哪些發現呢?

【板塊二】學習例5:

1、出示例5:用例5中提供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

2、啓發提問:

(1)、能否把三角形也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哪個圖形呢?

(2)、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你有哪些發現呢?

(3)、你能否依照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把三角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再計算面積呢?

3、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

(1)學生拼擺,教師加以指導。

(2)演示課件:拼擺圖形

(3)思考:

①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能幫助我們推導出三角形面積公式嗎?爲什麼?

②觀察拼成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每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4、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拼、

(1)組織學生利用手裏的學具試拼。

(2)演示課件:拼擺圖形(突出旋轉、平移)

教師提問: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5、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來拼、

(1)由學生獨立完成、

(2)演示課件:拼擺圖形

6、提出問題:

(1)、你發現兩個怎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2)、每個三角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

(3)、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三角形底和高有什麼關係?

【板塊三】如何計算一個三角形的面積?

1、動手操作,推導結論:

(1)、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2)、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三角形底 。

(3)、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三角形高 。

(4)、因爲每個三角形的面積等於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所以: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強調: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三角形底 ,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三角形高,可以說: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和這個三角形等底等高。

2、思考:

(1)、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2)、求三角形的面積爲什麼要除以2?(強化理解推導過程)

3、知識拓寬: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積,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麼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可以寫成什麼?

S = a h ÷2 【板塊四】知識應用

一塊三角形的紙板的底是5cm,高是4cm。求三角形紙板的面積。 5×4÷2=10(平方釐米)

答:三角形紙板的面積是10平方釐米。

三、反饋完善

1、判斷:

(1)兩個直角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個長方形。

(2)三角形面積一定比平行四形的面積小。

(3)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4)兩個形狀一樣,大小相等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2、選擇:

(1)兩個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它們的() 一定相等。

A、形狀

B、周長

C、面積

(2) ()的兩個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A、等底等高

B、完全一樣

C、面積相等

(3)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20平方米,與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積是()平方米。

A、10

B、20

C、40 (4) 三角形的面積是20平方米,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平方米。

A、10

B、20

C、40

3、做一做

你能計算出下面三角形的面積嗎?

一個直角三角形,底是3釐米,高是4釐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一個鈍角三角形,底是5釐米,高是2釐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一個銳角三角形,底是2.5釐米,高是2.8釐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4、選擇適當的數據計算三角形的面積一個銳角三角形,底是8釐米,對應底邊的高是7釐米,它的另一條底邊對應的高是6釐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5、想一想畫一畫

下面中哪個三角形的面積與畫陰影的三角形的面積相等?你能在圖中再畫出一個與畫陰影的三角形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嗎?試試看。

強調: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形狀不一定相同。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相等。

6、拓展練習

量出你的三角板(兩個任選一個)的底和高,然後算出它的面積。

7、課外延伸

大約在2000年前,我國數學名著《九章算術》中的“方田章”就論述了平面圖形面積的算法。書中說:“方田術曰,廣從zhòng步數相乘得積步。”“方田”是指長方形田地,“廣”和“從”是指長和寬,也就是說:長方形面積=長×寬。還說:“圭田術曰,半廣以乘正從。”就是說:三角形面積=底×高÷2。

四、總結回顧: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微課程設計方案21

教學目標:

1、認識嗩吶。瞭解其起源、結構、音色特點。

2、欣賞嗩吶演奏的著名樂曲。

教學過程:

一、簡介

嗩吶,波斯語名稱爲surna,是中華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由波斯傳入(Surna音譯),在西晉時期的新疆克孜爾石窟寺的壁畫中就已經出現了嗩吶演奏的繪畫,最晚在16世紀就在中國的民間流傳了。

二、起源

嗩吶大約在公元三世紀在中國出現,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第38窟中的伎樂壁畫已有吹奏嗩吶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時代,傳到中國中原地區。

三、發展

嗩吶是中國歷史悠久、流行廣泛、技巧豐富、表現力較強的民間吹管樂器。它發音開朗豪放,高亢嘹亮,剛中有柔,柔中有剛,深受廣大人民喜愛和歡迎的民族樂器之一,廣泛應用於民間的婚、喪、嫁、娶、禮、樂、典、祭及秧歌會等儀式伴奏。

四、音域音色傳統嗩吶的管身一共有八個孔,分別由右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以及左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來按(慣用手不同者可換左右),以控制音高。發音的方式,是由嘴巴含住蘆葦制的哨子(亦即簧片),用力吹氣使之振動發聲,經過木頭管身以及金屬碗的振動及擴音,成爲嗩吶發出來的聲音。

五、民間嗩吶

人們婚喪嫁娶,操辦紅白喜事的禮儀由來已久,早成爲民間傳統的一大習俗,尤其在農村廣爲盛行。那些陳舊的儀式,古老的民情,不知延續了多少年,讓人追憶起來,彷彿就在昨天。

六、《百鳥朝鳳》分析。

樂曲開始,嗩吶奏出舒展優美而富有歌唱性的前奏,其中排比性的短小樂句和悠長的樂句,如同對歌一樣交替應答,形成逗趣詼諧的音樂,非常富有生活情趣:

前奏之後,嗩吶先吹出一段熱情歡快的旋律,渲染出熱鬧的氣氛,而後在固定曲調伴奏下,奏出百鳥鳴叫的段落,全曲正是以熱情歡快的旋律和百鳥鳴叫兩個樂段作基礎,進行循環變化、反覆再現,前後總共反覆再現六次。百鳥鳴叫時而悠揚,時而短促,時而明亮,時而暗淡,把百鳥啼鳴刻畫得淋漓盡致、惟妙惟肖,呈現出一幅百鳥鬧春圖和大自然萬物爭榮的繁茂景象。 嗩吶是耗氣量很大的吹管樂器,在《百鳥朝鳳》的華彩樂句段落,嗩吶在高音區內快速雙吐演奏和幅度循環換氣方法,把樂曲推向激動人心的高潮。華彩樂句中頻頻出現的長音,奔騰激盪,一瀉千里,聽衆聽不出演奏者的悄悄換氣,以爲是不透氣的一氣呵成。高潮過後是快速的尾聲,再次出現百鳥爭鳴的熱烈景象。樂曲在高亢迅捷的演奏中有了一個完美的結束。